书城文化世界民风民俗大全
26161900000003

第3章 亚洲风俗(3)

后羿追不上月亮,便拿出嫦娥平时最爱吃的水果,痴痴地望着月中的嫦娥。第二年八月十五日后羿的徒弟和乡亲们也在院子里学着后羿的样子,摆上水果,遥望月中的嫦娥。由此代代相传,形成了中秋节。

重阳节的来由

相传远古的时候,汝南河里有个瘟魔,每年都要老百姓给它送上好吃的,要不然,它就要爬上岸来传播瘟疫。有一年,汝河两岸大旱,老百姓连野菜都吃不上,哪里还有好吃的送给瘟魔呢?老百姓怕瘟魔上岸来传播瘟疫,纷纷来到河边求瘟魔发发善心。可是瘟魔哪里听得进去老百姓的哀告,气呼呼地走上岸来,到处传播瘟疫,一时间,汝河两岸尸横遍地,哭声连绵不断,桓景的父母也不幸被瘟疫夺去了生命。

桓景趴在父母身旁哭了整整三天,越哭越气,战胜瘟魔的决心越来越强烈。

要消灭瘟魔,谈何容易?小时候,桓景曾天真地问父母:“有什么法子可以战胜瘟魔?”父母听后惊讶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地说:“孩子,别说傻话了,瘟魔来无影,去无踪,没有办法能对付它,除非你有高超的法术。”

桓景安葬好父母,便背着几件换洗衣服到东南山去拜访费长房。渴了就喝几口山泉,饿了就摘几个野果子吃,走啊走,直走得他精疲力尽。一天,他走得实在挪不动脚步,便坐在一块大石头止休息。忽然,他的面前落下了一只雪白的鸽子,一边呜叫,一边向他点头。桓景见有鸽子向他点头,也一边吹着口哨一边向它点头,想捉住鸽子做个伴。可刚向鸽子走去,鸽子又向前飞出了几丈远,不断地向桓景点头,桓景走近它时,它又向前飞出几丈远。就这样,桓景跟着鸽子一直往前走。后来,白鸽落在一棵巨大的柏树上,桓景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座古庙,只见庙门上写着“费长房仙居”五个金字。桓景满心欢喜赶紧向白鸽点了点头,可推庙门时,却怎么也推不开。桓景见费长房不开门,便虔诚地跪在门外,不停地向费长房祷告,一直跪了三天三夜,直到第四天,费长房才打开大门,扶起桓景,笑咪咪地对他说:“弟子,你为民除害心诚意切,快随我进院吧!”桓景一听费长房愿收他为徒弟,立刻跪在地上向费长房拜了三拜,随后跟着费长房走进了院子。

费长房把桓景领进院子,告诉桓景,瘟魔法力高强,要想战胜它,你要日练夜习,不然,会反受其害。说完,送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接过青龙剑,恨不得立即回家杀掉瘟魔,便东杀西砍起来,正向院内的石桌砍去时,费长房朝他一指,只听“当”的一声,青龙剑掉在了地上。费长房拾起剑,边舞剑边对桓景说:“弟子,练剑是有套路的,不是东杀西砍的。我每天都要舞剑,你跟着我一起练,就可以了。”从此,桓景早起晚睡,刻苦练武,就是在床上也要琢磨一番。

转眼一年就过去了,桓景终于练就了七十二法术,八十四套路。一天,他跟往常一样,正在院内入神地练剑,忽然费长房来到他的跟前,笑咪咪地对他说:“你已经练好了本领,可以战胜瘟魔了,它九月九日又要上岸来传播瘟疫。你赶紧回家,保护家乡的百姓。我这里还有一瓶菊花酒,一包茱萸叶子,你把它带回去,教乡亲们每人喝一口菊花酒,戴一片茱萸叶子,到村后的北山上避难。”说完,用手朝门前的古柏上一指,只见一只白鸽落在了桓景面前。桓景骑上白鸽,瞬间就到了家门口。

桓景回到家乡,便将费长房的话挨门挨户地传给乡亲,教乡亲们九月九日都要到村后的北山上去避难。

九月初九清晨,乡亲们都按桓景的嘱咐,每人喝一口菊花酒、戴一片茱萸叶来到村后的北山上,桓景见一切都安排好了,便带上青龙剑回到家中,等候与瘟魔交战。

这时,汝河内突然狂风大作,大浪四起,瘟魔趁着风浪,肆无忌惮地走上岸来,直奔桓景家中。桓景见是瘟魔扑来,立即以剑相迎,从早晨打到中午,打了几十个回合仍不见输赢。桓景只得假装失败,边打边退,直退到村后的北山下。瘟魔追到山脚下时,只觉得酒气扑鼻、异香醉腑,熏得两眼矇胧,骨头酥软,桓景见机猛刺一剑,将它刺倒在地。从此,汝河里再也没有瘟魔了。

为了纪念桓景战胜瘟魔,为民除害,以后,每逢九月九日,人们都要戴着茱萸叶子、带上菊花酒去登山,渐渐形成了节日。因为九为阳爻,九月九日是两九相重,所以叫做重阳节。

寒衣节的来由

传说秦始皇的时候,江南有位姓孟的员外,无儿无女。有一年,员外家里栽了棵葫芦秧,葫芦藤长到了隔壁的姜家,在姜家的院子里结了一个大葫芦。到了秋天,盂员外要摘葫芦,姜家不让摘,为此,两家争吵起来。一吵,吵到县衙,县官问明了缘由,判两家各得一半葫芦。

孟、姜两位员外回到家,就按县官的话锯葫芦,锯开一看,事情更奇了,里面藏着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娃娃。孟员外说,我不要葫芦了,娃娃给我吧。姜员外说,娃娃给我吧,我不要葫芦了。互不相让,没有办法,只好又去请县官评理。县官看两家都是真心要养这个女娃娃,不好判,就说,你们两家各养十五天,上半个月在姜家,下半个月在孟家,名字就叫孟姜女吧。两位员外连连点头称是。

一晃,孟姜女就长到了十八岁。一天,孟姜女正在后花园里玩,一不小心,扇子掉在了池塘里。孟姜女挽起袖子去捞扇子,不料脚一滑,掉进了池塘里,正要喊救命时,从花丛中走出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伸手一拉就把她拉上来了,孟姜女羞得满脸通红地走向闺房,换衣服去了。

那么,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是谁呢?他是怎么跑到后花园里来的呢?原来,这小伙子叫万喜良,因逃避秦始皇的徭役,跑到了孟姜女的后花园。

那时,男女之间是不能接触的,万喜良伸手拉了孟姜女,孟、姜两位员外就招了万喜良为婿。没想到,正当孟姜女和万喜良拜堂成亲时,追捕万喜良的官兵赶到了,不容分说,抓着万喜良就走。孟姜女呼天抢地,哭了好半天,待缓过神来,万喜良已无影无踪了。

从此,孟姜女日夜面对北方,遥念万喜良。日日盼,夜夜想,从夏盼到秋,从秋盼到冬,一直没有盼到万喜良的任何音讯。一天,她又站在村口,向北张望,这时,一阵寒风吹来,吹得孟姜女直打哆嗦。孟姜女想,万喜良走时身上只穿着薄薄的衣衫,现在天气这么寒冷,他拿什么御寒呢?我得赶紧给他做寒衣。

想到这里,孟姜女三步并作两步,回家拿出棉花和布,给万喜良做棉衣,棉花厚厚地絮,针线密密地缝,从半上午直做到鸡叫三遍,孟姜女没吃没睡,终于做好了一套寒衣。

寒衣做好了,托谁送去呢?孟姜女想了想,没有办法。为了让万喜良早日穿上寒衣,她只得自己去送了。

送寒衣,路途遥远,谈何容易!先是不知路线,幸好有一群乌鸦给她带路,乌鸦叫一声,她就朝前走一步。有时狂风四起,飞沙走石,吹得她站不住,就一步一步地朝前挪;有时冰雪铺地,路滑难行,就双手拄在地上,一步步地往前爬。有时饿了,就沿途讨些残羹剩饭充饥;有时渴了,就在路边沟塘里喝些凉水。

经历了千辛万苦,孟姜女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沿途的劳累消失得无影无踪,高兴得心里怦怦跳,激动得流出了喜悦的泪花,她要见到朝思暮想的万喜良了。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她找了几天几夜也没有见到万喜良。正在她焦急万分时,一位老人告诉他,因长城修一段,倒一段,愁得秦始皇睡不着觉。一天,秦始皇在迷迷糊糊之中,突然看到一个老头向他走来,告诉他修长城触犯了山神,要用一万个人祭祀山神。秦始皇醒来,立即传令用了万人祭祀山神。消息传来,民夫们顿时群情激愤,议论纷纷要造反。监工一看势头不对,忙向秦始皇报告,并献计说,用个姓万的民夫祭祀山神,就可以代替一万人了。秦始皇见众命难违,只想早日修好长城,就接受了监工的意见。监工立即在民夫中寻找姓万的,找啊找,终于找着了万喜良,把万喜良活活地埋在了长城里。

孟姜女了听,顿时五脏俱裂,禁不住放声大哭。她一边手拍长城,一边喊着万喜良的名字。她哭一声,喊一句,长城就倒一段。她一边哭,一边骂,哭一声惨死的丈夫,骂一声残暴的昏君。喊呀,骂呀,哭呀,忽然间天崩地裂地一声巨响,长城一下倒塌了八百余里,露出了白花花的尸骨。孟姜女一见尸骨,立即扑了上去,哭得死去活来。

经众人的再三劝说,孟姜女慢慢地止住了哭声,默默地捡起丈夫的尸骨,用送来的寒衣包起来,然后抱起寒衣,头重脚轻地往家里走。可还没有走出一里地,一群官兵追了上来,说秦始皇要召她进宫。孟姜女知道回家是没有指望了,就看了看用寒衣包着的尸骨,停住了脚步,跪在地上,把寒衣和尸骨烧了。然后乘士兵没注意,纵身跳进了大海里。

孟姜女不畏艰险、万里寻夫送寒衣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感动了长城内外的父老乡亲。他们决定将农历十月一日孟姜女送寒衣的这一天,称为“寒衣节”,让妇女们学习孟姜女的贤慧美德。从此,每年的这一天,妇女们都亲手缝制新寒衣,送给远方的亲人;要是亲人不在世上,就用纸剪制成寒衣,送到坟前去焚烧。

腊八节的来由

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年时家里非常贫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脸上没有一点血色。

朱元璋非常贪玩,妈妈只好叫他帮舅舅放牛,他从不好好放牛,不是让牛吃了庄稼,就是让牛抵了架,为此,他舅舅不知打骂了他多少次,但就是屡教不改,后来,他舅舅就用饿肚子的办法来惩罚他。

朱元璋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饿得没有办法,就到地里扯几棵花生、扒几个红芋吃,可到了冬天,地里什么也没有,这就苦了他。一天,他又饿得没有办法,在地里东找西找,忽然,在地头发现了一个老鼠洞。他想:要是能逮住老鼠,剥了皮,烧烧也可以吃呀,便叫小伙伴们帮他挖老鼠洞,虽没有挖到老鼠,却挖出了洞里老鼠偷来的一大堆五谷杂粮。朱元璋高兴得不得了,立即捧起杂粮,用一个破锅熬粥,然后美美地吃了一顿。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每天都吃山珍海味,吃腻了。一年的腊月初八清晨,朱元璋望着满桌的饭菜,一点胃口也没有。御厨见他什么也不吃,想着法子变换花样,但变来变去,他仍不吃。御厨没有办法,只好大着胆子问:“皇上,你想吃……”朱元璋说:“我想吃五谷杂粮熬的粥。”御厨一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又不好再问,只得硬着头皮给他做。过了一会儿,御厨战战兢兢地端着一碗粥上来了:“皇上,你要的……”朱元璋喝了一口,只觉胃口大开,连连称赞。“好吃,好吃,再给我来一碗。”

这时,门外进来一位太监,不知皇上称赞什么东西好吃,走上前一看,见是一碗粥,大惑不解地问:“皇上,这么好吃的粥叫什么名字?”朱元璋一时被问住了,但转而一想,今天不是腊月初八吗?便告诉他说:“这叫‘腊八粥’,是腊月初八这天吃的。”

太监见朱元璋称赞“腊八粥”好吃,也叫御厨给他做一碗,御厨平日就讨厌太监好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但又不敢得罪他,只好在暗中治治他,便在熬粥时放进了一些剩汤里的枣子、樱桃和快要发霉的红豆。没想到这样熬出的粥,味道更好。太监吃后,逢人便讲,一传十,十传百,宫中的人很快都知道了“腊八粥”。

第二年腊月初八,京城内外,家家都学着熬“腊八粥”。久而久之,便相沿成俗,成为腊八节。

过小年的来由

相传汉宣帝的时候,有个叫阴子方的人,家境非常贫穷,但人却心地善良,乡亲们有什么难处只要能帮上忙的,他都热心地帮忙。

有一年腊月,大雪下了十几天,直下到腊月二十几仍没有停。阴子方见别人都在忙着买年货,自己却分文没有,只好望着大雪发呆。

灶神平日就常听人说阴子方人好,腊月二十四日清晨,她装作一个讨饭的老太婆来到阴子方家门口,求他给点饭吃。可阴子方家里哪有吃的?自己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老太婆等了一会,见阴子方没有给她拿吃的,生气地说:“你这个人真没有良心,我一个孤老太婆大雪天来到你家门前要饭,你却什么也不给,唉唉……”

老太婆说完,嘟嘟哝哝地转身就走,可还没有走出两步,就栽在了阴子方门前的雪地上。阴子方立即跑出门,将她扶进家里,他东寻西找,仍然没有找到吃的,就在他愁眉苦脸的时候,忽然看到了卧在桌子底下的小黄狗。阴子方看看黄狗,看看老太婆,最后狠了狠心,把黄狗杀掉了。

等阴子方端着狗肉来到堂屋时,老太婆早已不见踪影。只见桌上有一个小包袱,阴子方打开一看,里面有一块东西在闪闪发光。他好奇地拿给乡亲们看。

一看,乡亲们立即明白了,原来闪闪发光的东西是金子,金子上还刻着三行字:

我本灶神君,要饭知你心。

狗肉我不吃,算作过年羹。

赐金一两整,买地和娶亲。

第二年春天,阴子方用金子买了二十亩地,五头耕牛,日夜精心耕作,到了秋天,终于获得了好收成,家里的粮食堆都堆不下。第三年秋天,他又盖上了三间大瓦房,第四年秋天,又娶了妻子。

阴子方发财的事愈传愈远,每到腊月二十四,人们也纷纷祭祀灶君,从而相沿成俗。因阴子方是腊月二十四吃狗肉,所以民间称祭灶为“过小年”。

过年的来由

春节,民间叫过年。关于过年的来历,民间有一个优美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