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提醒:避免失败篇
26162500000019

第19章 避免人际矛盾(5)

我们很多人虽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但就是缺乏这种勇气,而且也怕事情闹大,得罪小人之后,遭他们报复。其实让他们不报复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怕报复。而且我们要知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开事实真相后,我们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而小人自己也清楚:事情闹得越大对自己越不利。因为心虚经常会让他们失去“争斗”的信心。所以我们要有“不要脸”的心理准备,能豁出去和小人斗。

8.酒肉不是朋友

和某位见多识广的人谈起某个头面人物,他总会自豪地甩出一句:“他和我一起喝过酒的!”似乎一起喝过酒的就是挚友。很多人也都认为,要结交哪个人,就非得请他吃一顿,酒足饭饱之后,似乎就能友谊长存。

其实,“酒肉朋友”一词早就有了,古人最不屑这种建立在吃喝之上的朋友关系,而许多现代人却恰恰以此为荣。其实不管是什么性质的交际,都是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个体展现自我的过程。在展现的过程中,自己的人格力量被别人欣赏,当两个人互相欣赏时,友谊就产生了。当然公务交际更多一些公务的考虑,因为你是代表一个集体,但如果能在公务活动中展现你超凡的人格魅力,那就为你的公务交际增添了许多有利的情感因素。在香港回归的中英谈判过程中,******同志超凡的魄力让英国人大加赞叹,撒切尔夫人就对******赞赏有加,这种情感因素对谈判成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总理出访英国,布莱尔坦言有种相见如故的感觉,这种私人情谊对公务交往都有很好的帮助。柬埔寨之所以和我国有如此特殊的关系,就是因为西哈努克和******、******等领导人有着深厚的友谊。他们的友谊绝不是几顿国宴吃出来的。

酒宴只是交友的一种途径,交友的途径是很多的,街中偶遇可以结识一个挚友,邻座而识也能成就友谊,甚至仇人相斗也能不打不相识而打出友谊。举酒相祝只是中国人最传统的一种交友方式,关键还是在吃喝的过程中相互了解,只有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自我,坦诚地相待,给人一个较为真实、诚恳、有才华的形象,才能三杯两盏淡酒后聊出情义。如果只是一味以酒相邀,以为让对方吃饱喝足方显我诚心诚意,或者喝得我倒在你面前才表我心诚意切,那么没有多少人会真正以你为友,最多只会在三日不见肉味时才会想起你。

而且也不要指望酒席上能有什么承诺,即使有,过后也要证实才能算数。所以即使你非得要以酒相邀,也得清楚只能以酒为媒,在轻松吃喝的过程中尽量以诚相待,展示你真实的自我。商场上是需要一些应酬、伪装,但完全把自己伪装起来,那绝不是本事,官场上也如此。真正的商务活动家和政治家,他们就敢于坦诚相见,我们的几代国家领导人就是典型代表。

酒肉可以帮助我们结识朋友,但仅靠酒肉维系的肯定不是真朋友。

9.莫凭义气行事

江湖义气是古代法制混乱的产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行事原则都要以法则为准,如果还抱着江湖义气不放,就只能回到几百年以前去了。

其实我们为人处世有两条原则,一是以做好事为标准,二是以处好人为标准。有人把前者作为最终目标,而有人却以后者为目标。如果以后者为目标,那么他的一切将以讨好别人为出发点,以情面为准则,这种人是肯定做不好事的。光凭义气行事的人就是以处好人作为他毕生的目标,似乎一辈子有许多哥们朋友夸他够义气,他也就心满意足了。这是很不足取的。

在一般情况下,朋友间互相帮助并没什么不可以,但如果其中掺入“义气”两字,就会生发危险。有的人能清醒、理智地对待问题,那么当互帮互助和原则问题发生冲突时,就能以遵守法则为重;而如果一味以义气为重,那就可能冒犯法则而尊重义气,到头来是害了自己。这样的例子是举不胜举。

要把义气之害减到最低程度,首要的任务是学法,把法律牢牢地记在心头,当你冲动的时候,它会及时浇水灭火,让你害怕,让你清醒。

其次,要养成不轻易承诺的习惯。有些人是因为要面子而随口承诺别人,然后为保面子而铤而走险,结果是丢大面子。所以要保面子就要舍得丢小面子,在开始的时候要考虑清楚,有时,犹豫一下是好事。最后,要勇于拒绝别人。如果明摆着此事要冒险,那就该想想:对方不顾我的安危让我去犯法,这是不够朋友的,我也没必要太够朋友。朋友首先应为对方考虑,如果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让朋友去冒险,那是卑鄙的,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

10.切忌过河拆桥

每年奥斯卡颁奖晚会上,获奖演员上台,有的大部分言辞是用来感谢某某,似乎这是一种老调,似乎是一种客套,但这正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虔诚和知恩图报之心,而只有过河拆桥的人才会在成功后忘记别人的好。

过河拆桥是种小人之举,眼前有利可图,就贪婪地独吞一切,有时是在功成名就以后,随着地位、身价的升高,朋友的帮助在他心目中显得微乎其微,于是把原来朋友架起的桥梁给拆了。殊不知,在亲手拆桥的同时也亲手拆掉了自己在朋友心中的形象,拆掉了自己的信誉。名利是值钱,但最值钱的是“信誉”,信誉无价。如今的时代,连各种“卡”都冠名“信用”,而人却不讲“信”,那真是不可救药了。

有位美国人在他父亲去世的时候没得到任何有价值的遗产,但当他回老家安葬父亲的时候,在村邻亲友对他父亲的交口称赞声中,他感受到了父亲留给他的巨大财富——信誉,感受到了作为儿子的极大自豪。确实,来世一遭,做人的根本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一个过河拆桥的人在拆桥的同时也拆掉了自己的退路。当你再次需要朋友帮助的时候,铺桥就不容易了。而且拆桥拆出了名,以后就没人愿意帮你架桥了。

过河不能拆桥,最好能过河修桥,过河立碑。李嘉诚作为香港巨富,能有如今的成功也得益于他从来就不会忘记曾经帮助过他的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成功者的原则。

11.人不能太自私

作为一个凡人,私心总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即使伟人往往也难免会有私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能有今天的发展,原因之一就是充分利用人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促其有序地竞争,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我们的改革开放也在某种程度上承认人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一面,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等,这都调动了人的积极性。人有私心是可以理解的,当然能大公无私,那固然好,对他人、对集体是大有贡献,但如果你做不到大公无私,至少你不能“大私无公”。

极端自私的人是可悲的,也是可怕的。轻则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重则灭人利己。太自私的人总是没有好人缘,试想哪个人愿和一个看到你脖子上的项链就想占有的人呆在一起。而且太自私的人和别人产生矛盾的时候,总是毫不客气地指责别人,而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却是他自己的不对。太自私的人总是孤独的,他们大多有程度不一的心理毛病,因为他们有太多的不平衡。太自私的人很容易在蝇头小利面前失去理智,敌友不分,颠倒黑白,这是典型的利令智昏,所以太自私的人是肯定成不了大事的,他们往往因为太想得到却反而失去很多。

12.不可违背契约关系

随着社会的开放,年轻人的意识也在不断地改变,近来有些前卫人士流行夫妻财务分开,进而又发展到婚前作财务公证,以便于万一离婚的话手续方便。这在老人们看来是极端愚蠢而又极不吉祥的事,但这在西方契约式的社会中却是处处可见。曾经有个中国老人喜滋滋地去美国看儿子和美国儿媳,开开心心地吃住了一个月,临走前一天晚上,儿子偷偷地塞给父亲一笔钱,父亲非常激动地说“用不着”,儿子告诉他,等会儿媳要和他算这一个月的饭钱。

乍一看,似乎美国人太不讲人情了,但在美国人写的一本《中国人的性格》中却指出中国人是虚伪而不重人情的。这虽然是片面和偏激之言,但细细分析一下,还真有些道理。在美国人看来,感情不是光用物质来表示的,光用物质来表示是对感情的贬低,此可谓重情而轻物。而中国人很喜欢抢着和朋友付账,以示客气,过后再心痛,于是就等着下一次朋友请他,还美其名曰“礼尚往来”,似乎是种美德。再看一看各家各户在亲朋好友婚丧大事上送的人情,有多少是不心痛的。如此看来,中国人真有点为了面子吃了很多心理亏,而人情也似乎非得用钱来表示不可,这正是重物而轻情。

当然碍于情面,还做不到“亲兄弟、明算账”,那就得切“礼尚往来”,显然为了礼尚往来,你得备一个厚厚的本子,把来的礼记清,算好什么时候有机会还礼,还得留心有什么突然的机会可以还礼,万一出了差错,错过了还礼机会,你过意不去,朋友也会猜疑,真麻烦!所以,最好还是鼓起勇气,分清彼此,能免的礼尽量免,切莫打肿脸充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