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提醒:避免失败篇
26162500000026

第26章 避免婚姻失败(3)

家是什么?家是“休整地”和“加油站”,当你在工作中与各色人等周旋、交往,绞尽脑汁做好工作,以免被老板“炒鱿鱼”时,你的体力和精力正在被悄悄地“透支”,而家就是你调整身心和恢复体力、精力的加油站,当你遭受巨大的挫折、垂头丧气,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会给你莫大的勇气和力量。

这一切都要靠夫妻双方努力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平等,夫妻之间是平等的,平等是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前提。其次是理智,理智能够战胜情感,在发生争执时要理智地克制。最后是开放,它是指家庭成员能够坦率地平等地相互沟通,以增进理解,使家成为每一个家庭成员精神的港湾。

3.责任要掌握分寸

家人之间的关系是最亲密的,相互责怪就在所难免。“你是怎么搞的嘛!”“你看你看,又做错了……烦不烦哪?”“早跟你说了,不要那样嘛!”“怎么样,果然!”恋爱时男女之间的嗔怪透着甜蜜羞涩和亲热,而家人之间的责怪往往就有些不给人面子和发泄的成分,如果没掌握好分寸,很容易引发激烈的争执和吵闹。

作家刘心武曾经撰文指出家庭成员之间责怪是有禁区的。当家庭中的一员在社会中受到挫折,特别是在大风大浪中遭到重挫时,其他成员对他即便是轻微的嗔怪,也会酿成意想不到的大悲剧。“**********”中,一位知识分子被打成“反动权威”,单位里到处是揭发他的大字报,但这尚不足以使他精神崩溃,回到家里,妻子虽然知道大字报上揭发他生活作风问题的内容不足以令人相信,但仍然忍不住嗔怪道:“哎呀,没想到你还真有些个花花事儿啊!”仅此一句,便令他那濒临破碎的心难以承受,当晚便自杀身亡,事后其妻子痛不欲生,悔恨不已。

当某一个体面对着社会中的对立面或竞争者时,他或她有可能是相当坚强的,但回到家里面对着并无利益冲突的亲人,他或她却可能会相当地脆弱。一般讲,每个人柔弱的一面是向内l的,坚韧的一面是向外的。平时家庭成员之间不仅相互嗔怪甚至大吵一场都没什么大惊小怪的,甚或还是生活中的一段值得回忆的小插曲,但当家庭中某个成员或者夫妻双方共同遭遇挫折、困难时,那么,便只能是携手共渡难关,相濡以沫,万不能相互责怪,雪上加霜。

4.摆正事业与家庭的天平

事业与家庭是人生天平的两个砝码。把精力过多地投入到事业之中的男女,必然在家庭生活方面会有所失,因为事业与家庭之间有时也存在着严重冲突:一方奔忙于事业,忽略了家庭,另一方为了家庭而耽误了自己的事业,自然心里也不平衡。

但是,也有许多家庭不仅夫妻双方事业成功,家庭生活也幸福美满,为什么呢?这就要从夫妻双方的认识上寻找原因了。事业、家庭双丰收的夫妻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各自的事业中,都能互相帮助,互相为对方提供便利。两个人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

当然,也有一些婚姻中,丈夫或妻子甘心情愿地做衬托鲜花的绿叶。他们中的一方全身心地搞好后勤,管好家庭,教育子女。如果这样能够博得丈夫或妻子的深切理解,当然也很好,但就怕在事业上日渐取得成就的丈夫或妻子,渐渐地与甘愿“牺牲”的一方在思想上不再能达成共鸣与和谐,使婚姻关系出现了裂痕。

历史上也有这样的情况存在,即一些全身心地投入事业的人考虑到自己不能顾及家庭,就及早地在事业与家庭之间作出了抉择。比如著名的妇产科医学专家林巧稚割舍爱情,献身医学;著名教育专家吴贻芳,终生未组建家庭,献身祖国教育事业。

事业与家庭的矛盾还会存在下去,其中甘苦只有身临其境的夫妻双方才能体会。我们的忠告是:如果你有能力、有才干,不管你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请不要放弃展示才华的机会,人的一生最光辉的时刻就如流星划过天际一样短暂,请千万珍惜。同时,我们每个人都要对家庭尽自己应尽的责任,尽可能处理好家庭与事业的矛盾。

四、教子有方

1.不要漠视孩子的感受

不少孩子有这样的看法:“每当我和爸爸的意见不一致时,他都以势压人,不让我说话,瞎批评。”家长不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调查问题的来龙去脉,而是一味地大发脾气,严格地说,这种做法是违背教育宗旨的。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他(她)也有自己的独立人格,独特的思维方式。作为父母尤其应该理解重视孩子的感受。

儿童由于身体智力发育的不成熟,有许多不同于成人的特点,所以,比成人更需要理解。可有些家长忽视了儿童的这些特点,常常不自觉地用成人的行为标准要求孩子,其结果往往对孩子造成伤害。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根本就没有什么理解能力,只需要遵照大人的话去做就可以了,至于孩子的喜怒哀乐就更没必要去注意了。其实,往往正是由于对孩子的漠视和不理解,造成孩子和父母关系紧张。

重视孩子的感受,也就是发现孩子对教育的一种反馈,这样才能更好地针对孩子的感受教育和引导孩子。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成长中的孩子由于思想不成熟,常常会出现违背正常逻辑的思维,家长应该帮助他们,但注意一定不能用喋喋不休的方式对他们讲话,否则,孩子听久了会产生逆反心理。家长们由于工作忙,家务事多,更主要的是不理解孩子的。心理,常常对孩子的述说表现出不耐烦,没有心思听孩子“啰嗦”。殊不知孩子也有不顺心的事,也有感到委屈的时候。如果家长能够倾听孩子的诉说,并能正确地疏导,让孩子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白自己该怎么做,这对加速孩子的成熟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家长最好每天拿出点时间,耐心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这样孩子的感受能及时地反馈给家长,也使家长对教育孩子心中有数,否则,连孩子心里在想什么都不知道,怎么能对症下药地教育好孩子呢?

孩子幼小的心灵是非常敏感脆弱的,家长尤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心灵不受伤害。有的夫妻长年搞离婚大战,根本不考虑孩子怎么想,如果夫妻双方能够平心静气地倾听孩子的感受,或许会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

2.留点时间与孩子相处

美国有位大公司的董事长,辞去了高薪的工作,宁愿到一个小公司任职拿为数不多的薪水,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过去因忙于工作,虽然挣了很多钱,但也因此失去了和妻子、孩子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的机会,现在他认识到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刻是多少金钱也买不来的。

一些做家长的经常以各种借口比如“工作太忙啦”、“家务事太多啦”来推脱与孩子相处的责任。其实只要你愿意,随时都能找出时间与孩子相处。比如在晚饭时,你不要埋头于报纸或边吃边看电视,而应该把报纸放在一边,把电视机关掉,这时,孩子或许有许多话要告诉你,比如语文测试得了第一,跑步得了冠军或者班级里的趣事,等等,你要认真倾听,你会发现孩子的世界也是缤纷多彩的。作为父母如果你们在工作上都非常忙,经常出差,在外奔波,千万别忘了经常打电话给家里,与孩子聊一聊,听听孩子有什么感受。你会发现,多与孩子交流,多留点时间与孩子相处,你得到的将比失去的多得多。

有些父母没有认识到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性,往往因为工作或个人娱乐而把与孩子亲近的时间给挤掉了。他们以为该给孩子的都给了,已经满足了孩子的一切需要,只不过没有时间和孩子接触而已。这种爱是片面的,长此以往,必定在感情上疏远了孩子,孩子长大了很可能变成不会去爱的人。对于孩子来说,更需要的是亲热的情感和父母的温暖,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孩子强烈需要和父母有亲密的接触。

3.千万不要对子女期望过高

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给孩子确定某一方向,强迫孩子发展一种兴趣而舍弃其他方面的兴趣,其结果“美好希望”多数落空。这样做不顾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自身素质,不考虑家庭教育环境、条件及孩了的兴趣,总是盘算着怎样使孩子成名成家、出人头地,不仅有碍于儿童的智力发展,使知识面变窄,更会使儿童精神负担加重,陷入抬不起头、喘不过气的境地,产生自卑感、压抑感,失去自信心,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孩子一系列心理疾病,影响他们一生的幸福。

有的素质不高的父母在学习上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一心希望孩子以后考上大学,所以,从幼儿开始就填鸭式地灌输各种知识。其实,在幼儿期,孩子应当通过玩耍和游戏得到意志力、注意力、交往能力以及爱好、兴趣等非智力素质的培养。非智力因素是孩子成才必不可少的因素。从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来看,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才智,健康的身体,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优良的品质、坚强的意志和不怕挫折、经得起失败考验的健康心理。一个孩子有再好的智力,而没有好的学习动机,没有意志力,是不会有大出息的。

现在,不少孩子厌倦学习,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由此产生的错误做法使孩子的承受能力超过了极限,严重的可能使孩子永远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进取精神,个别孩子甚至会因此接受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家长应对孩子的心理素质和实际能力进行正确的估计,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通过多种有效的方法,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学习兴趣,以适应竞争的环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