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兴名家智谋略全书
26164100000008

第8章 境由心生篇(4)

善于思考逆水而上找狮子

在河北沧州城南靠近河岸的地方,有一座寺庙。一年夏天,河水泛滥,寺庙的山门被洪水冲倒了。门前一对石狮子也跟着滚到河里去了。

十几年过去了,寺庙的和尚募集了资金,想重修山门,找了许多人,想把那一对石狮子打捞上来。

可是,河水浑浊、湍急,终日奔流不息,况且隔了这么长时间,到哪里去找呢?

开始,人们在山门附近的河水里打捞,没有找到。大家又推测,准是让河水冲到下游去了。于是,出动了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像梳头发似的顺山门往下,从左到右,找了十几里路远,还是没找到。

此事正好被一位云游的和尚。当时著名的水利工程家怀丙和尚听说了,他专程前来对打捞的人说:

“你们真乃不明事理!石狮子并非木头所雕,怎能被冲到下游?石狮坚固而沉重,河沙疏松而轻浮,你们反到下游去找,岂不枉费了功夫:在原来的地方是挖不到的,应该往上游去找。”

这实在是出乎人们的意料。水往下流,一个石狮有上千斤重,自己又没长腿,怎么会跑到了上游去呢?

大家围住怀丙,要他讲讲,他怎么知道石狮子会往上跑呢?

怀丙认真地说:

“跟河水泥沙打了几十年交道,还能摸不清它的脾气?石狮子是翻‘跟头’翻上去的。”

说着,顺手拿了块小石头在地上画了两道杠,当做河床,把石头放在中间,当做石狮,边比划边说起来:

“有句俗话,‘凡河中失石,必求之于上游’。石狮结实沉重,河沙松散轻浮。从上游下来的水冲不动石狮,叫石狮一挡又转回头,向下面和两边冲去。这样一来,石狮下面的沙子就被不断地卷走,慢慢地在石狮前下方冲出一个坑,而在后面形成一个高的土堆,石狮失去了平衡,在原地方待不住了,就翻向前面的坑里,流水又冲石狮下面的沙子,又使石狮在原地方待不住,就再向前翻一次。就这样,像翻‘跟头’一样,天长日久,石狮子就一下一下翻到上游去了。”

众人按照怀丙所说的去寻找,果然在上游找到了那对石狮子。

天才狂士冯梦龙出口成字

明朝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天才狂士”。他编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被称为《三言》,流传于世。他还编了一本《智囊》,共10部28卷,受到世人的喜爱。

冯梦龙一生蔑视官位利禄,醉心于野史小说和俚曲民谣,终日在家著述。他的书童在他的熏陶下,在学业上也小有成就,经常同他对歌猜谜。

一年春天,一位老友前来拜访。

冯梦龙带他到后花园赏花小叙。二人携手来到花园,冯梦龙转身招呼书童:

“快去厅里取一件东西来,此物:有面无口,有脚无手,又好吃肉,又好喝酒。”

书童明白了他的意思,飞快的去厅里取了一张八仙桌搬到后花园。冯梦龙又说:

“你再去把草木之间的人请来。”

来客一听还以为有其他重要客人造访,见到书童泡好一杯香茶递上来时方才醒悟过来,不禁为主仆二人的过人智慧称赞不已。

因为冯梦龙智力超人,所以大家都很仰慕他。冯梦龙也不摆谱,常常和茶楼酒肆的客人们打成一片。

有一天,他来到一家茶楼,立刻有一群人上来要他出谜,冯梦龙应付不过,只好即兴来上一段。

他说:

“先写了一撇,又写了一横,请问是什么字?”

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但是“撇”和“一”始终凑不成一个字。冯梦龙就用手蘸酒在桌上边示范边解释道:

“我说的是先写了一撇,那就是个‘乃’字,然后再写了一横,这是个‘子’字,二者合并,乃一个‘孕’字也!”

大家一看这么复杂的字竟被他三言两语给解决了,不由连声称奇。冯梦龙又即兴说:

“二画大,二画小,是个什么字?”

大家比画了半天,还是猜不出。冯梦龙又耐心地解释道:

“先写个‘二’,再写个‘大’,是个‘一’字头;然后又写个‘二’,又写个‘小’,是个‘禾’字,二者凑合在一起,就成了个‘秦’字了”!

言毕意犹未尽,又出了一个谜:

“上无一画,下无一画,是个什么字?”

人群中有个反应快的说:

“上也没有画,下也没有画,就是说什么也没有,不是个‘零’字吗?”

冯梦龙摇摇头说:

“错了!‘上’无一划,是‘卜’字,‘下’无一画,还是个‘萝卜’字啊”!

痛恶八股吴敬梓三次拒考

清朝中叶,安徽全椒出了个著名小说家吴敬梓。

他擅长诗赋,小说尤其出名。由他创作的《儒林外史》,根据自己的切身经历,从多个方面揭露了封建士大夫的丑恶面目,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成为我国古代讽刺小说中的代表作品。

吴敬梓生来厌恶功名,一辈子被人骂为“怪人”,骂得最厉害的有三条:

一骂他败家,二骂他不学八股,三骂他不循礼教。因为他痛恨八股文,所以曾三次拒考。

吴敬梓正在南京专心著书时,忽然传来消息,说乾隆皇帝在北京颁发诏书,要开“博学鸿词”科考试。

吴敬梓历来很有文名,才华超人,而且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所以亲朋好友街坊邻居都劝他前去应考,以博取功名求个一官半职。

对此吴敬梓总是淡淡一笑,不置可否。其实他在心里早就打定了主意,坚决不去应什么科考,他要同八股文彻底决裂。

那时,吴敬梓的住所属江宁学区管辖,府学训导唐时琳知道吴敬梓是个奇才,如果能劝他应考,自己就能落个选贤荐能的美名。

当下就亲自到吴敬梓处劝他应考。吴敬梓听了唐时琳的一段苦口婆心的训导,懒洋洋的用眼斜了他一下,并不答话。只是用墨在砚台中磨了起来,越磨越快,越磨越急,墨汁溅了唐时琳一身。

唐时琳气得胡子直翘可又发作不得,只得悻悻地离去了。

第二位前来劝考的是上江督学郑筠谷。郑筠谷认为自己官职比唐时琳大,吴敬梓一定会给面子。只要方法运用得当,软劝冷激,一定能够说动吴敬梓。

于是他提前派人到吴家门前监视,然后备了厚礼车马,一路浩浩荡荡而来。

正在这时,先前派去监视的人飞速来报:

“回禀督学,吴敬梓昨天晚上连夜把墙凿通,带着家小跑了,这里连个人影也没有,只有一床破被子!”

郑筠谷闻言气得七窍生烟,只得无功而返。

连续两次劝考均告失败,人们不禁为吴敬梓倔强的个性所折服;然而还有一个人不服气,谁?就是安徽巡抚赵国麟。

赵国麟听了唐时琳和郑筠谷的汇报,把他们两人痛骂了一通,决定亲自前往,哪怕是三顾茅庐也要把吴敬梓给请出来,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第二天,赵国麟就驱车来到了吴家,只见吴家冷冷清清,吴妻正坐在床头低声啜泣,吴敬梓躺在床上连声猛咳不止,连话也说不出来,这副样子怎么去应考呢?

赵国麟怀疑吴敬梓在装病,但又拿不出把柄,只好满腹狐疑的扫了几眼之后帐然而去!

封建时代的科举考试,八股文是必修科目。偏偏八股文不仅又臭又长,而且格式僵化,内容陈腐,任你有通天的才能,如果不按照固定的套路起承转合,也会毫无用武之地。

吴敬梓崇尚性灵,主张“文以载道,文是心声”,最不愿意受固定程序的束缚,自然对八股文恨之入骨。

所以当三位官员前去劝他应考的时候,他都巧妙地加以拒绝了。在当时,如果胸有珠玑而拒不应试,会被安个“蔑视礼教,诋毁八股”的罪名给抓起来,而吴敬梓的三次拒考,既表明了心迹,又让人抓不住把柄,原来这拒考之中也蕴含着智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