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1)
26166200000010

第10章 盘古开天地的神话(10)

楚庄王率先领兵攻打陈国、宋国,并于公元前608年(鲁宣公元年)取得胜利。第二年春天,楚国暗地怂恿郑国兴兵伐宋,结果宋国一败涂地。晋国看到自己的盟国灭的灭、跑的跑,势力范围越来越小,威信越来越低,怎能吞下这口气?于是在公元前607年夏,联合宋、卫、陈三国预谋攻郑,为宋国报上次战败之仇。楚国得知后,马上派援军到郑国抵御晋、宋、卫、陈四国联军。晋军的统帅赵盾见楚军气势凌人,有些胆怯,不但不下令出兵攻城,反而带兵悄悄地回国了。

楚国的几次胜利,更增长了楚庄王称霸中原的雄心壮志。后来,他又请了一位有名的隐士孙叔敖做国相,孙叔敖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尽心尽力辅助庄王,使楚国变得愈加强盛起来。就在此时,周天子为表示友好,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军。庄王趁此机会向王孙满问起周王室里九鼎的大小轻重。九鼎是周王室权威的象征,庄王谈及它,足见他野心心勃勃,欲与群雄一争高下。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亲统大军攻伐郑国。晋国派兵援郑,和楚军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市东)展开激战。由于晋军内讧,楚军重创晋军。此役的胜利,楚国也算报了城濮之战的仇。从此,楚庄王威名大震。楚、晋两国平分霸权,楚王和晋王同为霸主,各执牛耳,接受所属诸侯的朝贡。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大功告成。

从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到楚庄王,前后一共5位霸主,历史上通常称其为“春秋五霸”。

秦穆公任贤

秦穆公,名任好,是秦成公的弟弟。成公死后,他继承了王位。当时的秦国已经是西部经济、军事上的强国。

他继位不久,就派兵渡过黄河灭掉茅戎(今山西平陆县)。这时晋献公也正在扫灭周围小国,扩展势力范围,是中原地区的强国。秦穆公为了进一步树立自己的威望,便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看到他很有雄才大略,也想利用他,便答应将女儿许给他为妻。这也就是“秦晋之好”成语的由来。

在与晋国联姻期间,秦穆公意外地得到两位很有才干的人,由于这两个人的辅佐推动,对他称霸西戎起了很大作用。

这两个人就是蹇叔和百里奚。百里奚原来是虞国的大夫,在晋灭掉虞国时当了俘虏,献公把他做为女儿的陪嫁奴仆送到秦国。在这次送往秦国的途中,他设法逃跑了,不料又被楚国人捉住,他又变成了楚国的奴隶。

秦穆公从下面大臣口中知道百里奚是一个有才干的人,打算出高价钱把他从楚国赎回来。秦穆公正准备派使臣,带上巨资出发时,被大夫公孙枝劝阻了。公孙枝说:“如果这样做,不仅赎不回来,反而会引起楚人的疑心,拒绝我们的请求,莫如说‘我有一个陪嫁来的奴隶叫百里奚的,听说逃到贵国,请把他交给我。’送他们五张羊皮作为补偿,楚人也就会答应了。”秦穆公于是派人到楚国去要百里奚,楚人就把百里奚交给秦国。这就是“五羖大夫”成语的来历。

百里奚到秦国已是七十岁左右的老人了。秦穆公问他富国强兵的办法,他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很受穆公赏识,就封他为大夫。后来又做了相国。

秦穆公要把国政委托给他管理,百里奚推辞不受,却向穆公推荐他的朋友蹇叔。他在向穆公介绍蹇叔时说:“我原先想到齐国去做官,因为没有门路而在齐国讨饭,是他收留了我。后来齐襄公被杀,公孙无知上台,到处找人替他出力,我当时想去。蹇叔知道公孙无知不会长久,劝阻我不要去,因此才使我免于在齐国受难。后来王子颓作乱时想任用我,又被蹇叔阻止住,使我与王子颓脱离了关系而免受大祸。我到虞国做官,蹇叔认为虞君是个昏聩的人,劝我不要去,我因长时间受贫困而贪图爵禄,没有听他的话,结果当了俘虏,成了奴隶。通过这几件事,就可以看出他是个很有远见的人,只是世上没有人了解他。”秦穆公听从了百里奚的意见,派人带着大批财物去请蹇叔。蹇叔到了秦国,秦穆公便封他做了上大夫,与百里奚共同掌管国政。

秦穆公破格提拔重用贤才,显示了他非凡的气度。由于有了这两人辅助,秦国很快出现国内安定,经济发展的局面,国力大大强盛起来。秦穆公便想向东发展,争夺霸权。可是,这时的晋国在晋文公的治理下强大起来,秦国东进的势头被晋国阻止住了。

晋文公死后,晋襄公继位,秦穆公便想趁此机会向东扩展。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和百里奚的劝阻,贸然发兵远征郑国,结果在回来的路上被晋军杀得几乎全军覆没。若不是晋襄公的母亲文嬴的帮助,带兵的三名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都要葬身晋国了。

不过,秦穆公终究是个贤明的君主,他吸取了这场惨痛的教训,不但没有处死三位将领,还主动承担这次失败的责任,并恢复了三人的职位,以图报仇雪耻。

后来,孟明视又出兵不利,秦穆公还是没有处罚,仍然信用他。

孟明视失败后,对秦穆公感恩戴德,更加用心整顿内政,训练军队,关心民众疾苦,发展生产。

在彭衙失败的第二年夏天,孟明视再次向秦穆公请求率军伐晋,但晋国避开秦军主力,固守不动,秦国向东扩展势力受到阻挡,于是便改变了战略,转过头来专力向西发展了。不久,蹇叔、百里奚相继死去,秦穆公就用计把投奔到戎的晋人由余招来作谋臣。由余长期生活在戎人中间,对戎人十分了解,秦穆公采纳他的意见,把戎人所建立的二十个国家陆续灭掉,开辟疆土千余里。周天子特意赐金鼓给秦穆公表示祝贺,于是秦穆公称霸西戎。

公元前621(鲁文公六年)年,秦穆公死了,死时用了一百七十七人为他殉葬,这是自西周以来用人殉葬最多的一次。

弦高犒师退秦兵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亲自出征,攻打南方的大国楚国,城濮一战把楚军打得大败。于是晋文公会合中原各国诸侯,歃血盟誓,成了中原霸主。郑国地狭人少,国力不强,郑国国君穆公要保存自己的地位,不得已一面讨好晋国,加入了同盟,另一方面又担心日益强大的秦国找麻烦,暗地里又同秦国保持友好关系。

秦穆公对于郑国的两面讨好的作法心怀不满,总想找机会把郑国这颗眼中钉拔掉。机会终于来了,在郑国作官的杞子,早就投靠了秦国,公元前628年冬,他派心腹家臣到秦国通风报信说:“我现在做了郑国北城门的总管,如果大王派兵偷偷地攻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攻破郑国城门,灭掉郑国非常容易的。”

秦穆公得知这一消息十分高兴,拒不听大臣蹇叔等人的劝告,决计第二年春暖花开之时派兵灭郑。

转眼间到了第二年(公元前627年)春天,天气转暖,江河解冻,秦国经过几个月的准备,要派兵攻打郑国了。秦穆公选派秦国当时最得力的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大将,率领兵车三百辆,悄悄地启程出发了。

一天,郑国以贩卖牛羊为业的商人弦高赶着牛羊准备到都城去卖,忽见远处烟尘滚滚,战旗飘扬,上面绣着斗大的“秦”字,一支秦国的军队正向他的国家首都洛阳开来。他刚从洛阳城出来不过一天光景,丝毫没见郑国有出兵打仗的迹象,看来对于秦兵的偷袭是一点准备也没有。他见秦军气势汹汹而来,心里十分着急,他想到:“国家不存,哪有我家?郑国如若被灭掉,我家中的妻子儿女又将如何!无意中回头看看身边的牛羊,他眼睛一亮,心生一计。我何不假冒使臣,用我的牛羊骗取秦军的信任呢?”

只见弦高吩咐手下人从牲口群中挑选十头膘肥体壮的牛、二十只羊出来;然后又派人迅速回郑国报信。布置妥当以后,他从衣箱里拿出一套崭新的长袍换上,叫手下人在前面赶着,他在后边不慌不忙地朝秦兵的方向走去。弦高见了秦兵上前打拱行礼说道:“请你去通报你们将军,就说郑国使臣弦高求见。”

孟明视听了士兵的通报,很是疑惑,心想:“我们这次出兵这么谨慎小心,郑国怎么会知道呢?”但又不能不见,只好吩咐底下士兵迎接弦高。孟明视与弦高见过礼,便问道:“贵使臣前来有什么公干吗?”

弦高镇定地走上前,说道:“我们国君听说贵国大军前来,特意派我备上牛羊前来慰问。将军如果只是路过这里的话,我们国家虽小,更谈不上富裕;但还是给贵国大军准备好了粮食柴草,并且还特地为贵国大军选派了晚上守卫的卫队……”就在弦高与秦军周旋的同时,他先前派去禀报的人已到了国都,把秦军偷袭的情报禀报给郑穆公,郑穆公得知这一情况,又惊又怕,连忙一面派人监视秦军活动,一面动员军民做好迎战守城的准备。

孟明视看到弦高送来犒劳的牛羊,以为郑国真如弦高所说已做好了准备,担心久攻不下,难以取胜,便假意对弦高说:“我国巳与贵国结为盟国,绝无他意,只是路经这里,烦劳弦大人回去转达我的谢意。”等弦高等人走远后,孟明视对西乞术、白乙丙两位副帅说:“杞子这个小人又骗了我们,害得我们千里迢迢白跑一趟。日子一长,粮草恐难接济上,这里不宜久留,我们还是回去吧!”

秦军在回国的途中,被晋军打了伏击,几乎全军覆灭。由于商人弦高的机智,使得郑国避免了一场灾难。

老马识途

虽然中原各国逐渐承认了齐国的盟主地位,但居住在边远地区的某些少数民族部落却不理这一套。有一天,齐桓公正与管仲议事,有人来报告说北方的一个叫做山戎的少数民族又侵犯了燕国,劫夺粮食、牲畜和财物,燕国派人来求救了。齐桓公征求管仲的意见,管仲说:“山戎经常骚扰中原,是中原安定的忧患,一定要征服。”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亲率大军援救燕国。

齐侯大军到了燕国,才知山戎早就带着抢到的人口和财物跑了。管仲说:“山戎虽然跑了,但以后还会来骚扰。我们不如一追到底,彻底打垮他们,实现北方的长治久安。”齐桓公听了管仲的意见,向北追击山戎。燕国的君主燕庄公又对齐桓公说:“附近有个无终国(今河北省玉田县),与我们素有往来,他们也和山戎有仇,可否请他们绐我们带路,一同攻打山戎?”齐桓公立刻派人带着礼物去无终国求助。无终国也派了一支军队前来参战。

山戎的首领叫密卢,他听说齐、燕、无终三国联合讨伐,知道打不过,就带着一些亲信和金银财宝向北方逃跑了。来不及跑的山戎百姓和士兵都投降了。齐桓公为了使山戎真正心服,传令不许伤害山戎降兵和百姓。山戎人受到宽待,感激齐桓公。齐桓公问他们:“你们的首领跑到哪里去了?”他们说:“一定是去孤竹国槽兵去了。”齐桓公决定跟踪追击,捉拿密卢,征伐孤竹国,彻底消除北方动乱的隐患。

再说密卢逃到孤竹国,向国君答里呵求援。答里呵派大将黄花率兵跟密卢前去迎战齐军,不料,黄花一出阵就被齐军打得大败。黄花逃回去对答里呵说:“齐侯率军前来,不过是要捉拿密卢,与我国毫无关系。我看不如杀了密卢,与齐侯讲和,方能保全我们自己”。另一位大臣则献计说:“北方有个地方叫‘旱海’,又称‘迷谷’,那里茫茫沙漠无边,路途难辨。如果能把齐军引人‘迷谷’,不用一兵一卒,就能使齐侯人马全军覆没。”

黄花听到这里动了心眼。于是去杀了密卢,割下了首级,直到齐侯军中,献上密卢首级,并称答里呵已经率军逃跑,自己愿归顺齐侯,为齐军引路,追击答里呵。齐侯见黄花献上密卢首级,便信以为真,率领大队人马跟着黄花向北追击。

黄花在前面带路,齐侯人马随后紧跟。进了沙漠,才拐了几个弯就找不到路了。茫茫无垠的黄沙,好似静静的大海,既分不清东西南北,也辨不出前后左右。齐桓公想找黄花来问一问究竟是怎么回事,但哪里还有他的影子?这才知道中了黄花的奸计。这时太阳已经下山,夜幕笼罩着大地,四周漆黑一片,西北风一个劲地刮,冻得士兵直发抖。好不容易等到天亮,才发现人马已零散不全。齐桓公命令赶快寻找出去的道路,但大队人马转来转去,怎么也走不出这个迷谷。这时,管仲猛然想起老马大多认识归途,便对齐桓公说:“老马识途,无终国的马很多是从山戎弄来的,不如挑选几匹无终国的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兴许可以找到出去的路。”齐桓公虽然将信将疑,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就同意试一试。于是管仲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大队人马跟在后头。几匹老马不慌不忙地走着,果然走出了迷谷,回到了原来的路上。大家死里逃生,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谋。从此,“老马识途”也成为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

齐军走出迷谷,打败了孤竹国,答里呵和黄花也被乱兵杀死,孤竹国也就被灭了。胜利之后,齐桓公对燕庄公说;“山戎、孤竹一带的土地足有500公里之多,全送给您吧。”燕庄公急忙说;“那可不敢当。靠您的帮助,我们才保全了国土,现在已经是感激万分了,哪里还敢收您的土地呢?”齐桓公说:“您不要客气了,北部边疆十分重要,您把它治理好,勿使边民来犯,向天王纳贡,这是我们大家的光彩。再说齐国离这里这么远,鞭长莫及,也管不了啊!”这么一说,燕庄公就不好再推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