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3)
26166400000007

第7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远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世界各民族都创造了自己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各种地域文化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为人类做出了贡献。在东方民族中,中国和朝鲜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尤其是唐朝统一中国大陆和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时期,两国人民相互交往更加密切,封建文化达到繁荣阶段,共同创造了东方文明。而为中朝文化交流画出浓重一笔的崔致远的名字,自然也就载人了两国关系的史册。

公元7世纪初期,李渊和李世民父子建立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吸取前代统治者的经验教训,励精图治,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唐朝完备的政治制度,繁荣的封建经济和发达的文化都居于世界前列,成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的朝鲜半岛上并存着三个国家,高丽以平壤为中心,百济以今天的汉城为中心,新罗以今天的庆州为中心。三个国家之间战争连绵不断,朝鲜半岛陷入混乱状态。当时高丽、百济和新罗都和唐朝保持着领属关系,唐朝统治者也不断调停三方面的冲突。三国之中,新罗与唐朝关系尤为密切。公元624年,唐高祖李渊遣使册封金真平为新罗王。公元633年,新罗向唐朝进献两名女艺人,唐太宗归还不受。公元643年,高丽、百济出兵攻打新罗,新罗女王金善德请求唐朝援助。唐太宗派人劝说高丽国王盖苏文罢兵,盖苏文不听。公元645年,唐太宗亲率大军水陆进兵攻打高丽,后因天气寒冷,军粮供应不足罢兵。公元660年,唐高宗派苏定方统兵助新罗攻打百济,俘虏百济国王义慈,百济灭亡。公元666年,高宗又命李劫率兵攻打高丽,公元668年攻破平壤城,俘虏高丽国王高藏,高丽灭亡。百济、高丽灭亡以后,领土被新罗占领,新罗重新统一了朝鲜半岛上大同江以南地区。

统一以后的新罗王朝和唐朝联系更加密切,广泛吸收中国文化,中朝文化交流发展到一个更高阶段。新罗国王金真德下令国中奉唐朝正朔,就是使用唐朝历法纪年,穿戴唐人衣冠。公元682年,新罗建立国学。学习《论语》、《孝经》、《礼记》、《周易》、《左传》、《毛诗》、《尚书》、《文选》等唐代经学,又设置诸经博士和助教等官。后来,新罗又相继设置医学、律令、算学、天文等博士学官。公元718年,新罗国王金兴光上表唐玄宗,请求派子弟入唐朝国学学习。唐代宗大历年间,新罗国王去世,嗣子上表请求继承王位,唐朝派归崇敬以仓部郎中兼御史中丞,佩紫金鱼带的身份充吊祭、册立使。归宗敬由海道启程,但船到海中遇到大风,海浪象一座座小山似地压来,把他们乘坐的使船都打坏了,船舱也漏进了水,船上的人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驾船的人准备用船上备用的小艇载归崇敬逃命,归崇敬却说:“船上同来的有几十位,我怎么忍心扔掉他们自己避难?”过了一会儿,风浪渐渐平息,一船人才保住了性命,幸免于难。归崇敬到新罗后,新罗接伴人按照以往使者的惯例,为他们备下很多赠礼,允许他们用带来的物品进行贸易从中渔利。归崇敬对这些相沿已久的陋规一概禁止,以平等的原则办理使命,深受新罗国内人民的欢迎,都纷纷称赞他的美德。归崇敬出使为唐朝赢得了信誉,两国关系更为融洽。新罗商人大批来唐朝做生意,唐政府在山东登州专门设立新罗馆和新罗所,在淮河流域的楚泗两州设立新罗坊。唐文宗、唐武宗时期北起山东半岛,南到淮河地区,到处都能见到新罗商人。新罗派遣的留学生也逐年增多,唐文宗时期长安的新罗留学生多达216人。

新罗留学生作为中朝文化交流传播的使者,其中不乏有成就的人,例如金云卿、金可记、崔致远,僧人圆测、慧超、法郎、神行、道仪、义湘等等,他们把唐朝的典制和佛教介绍到新罗,促进了新罗文化的发展。在这些人中间,崔致远以其独特的生活经历谱下了新的篇章,成为中朝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中的一段佳话。

崔致远字孤云,新罗沙梁部人,祖籍世系不详。他自幼好学,12岁时随海船来唐朝求学,临行前他父亲勉励他说:“如果你10年之内不中科举,那就不是我的儿子,希望你好好努力!”崔致远到唐朝以后,深深地被博大恢宏气度的汉唐文化所吸引,如饥似渴地学习,从不懈怠。公元874年,他已经在唐朝长安求学6个年头,长到18岁,首次参加唐朝的科举考试,一举考取进士。唐朝授予他宣州溧水县尉,掌管一县社会治安,考课政绩优等,迁任承务郎、侍御史、内供奉官,赐紫金鱼袋,以示殊荣。当时正值唐未黄巢起义,负责镇压起义军的诸道行营兵马都统高骈征辟崔致远为幕僚,负责军中文书工作。经他起草的表、状、书、启等文书,文字非常优美,人们争相传颂。

崔致远在唐朝和诗人罗隐、同年进士顾云关系非常好。罗隐恃才傲物,从不轻易称赞别人,但对崔致远却很看重,还把自己所写的五轴歌诗送给了他。崔致远28岁那年,感到自己肩负的使命重大,毅然决定放弃唐朝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地位,回国传播文化,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唐僖宗得知后,为他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便在公元885年派他持诏书访问新罗。临行之前,顾云作诗为他饯行:“我闻海上三金鳌,金鳌头戴山高高。山之上兮珠宫贝阙黄金殿,山之下兮千里万里之洪涛。旁边一点鸡林碧,鳌山孕秀生奇特。十二乘船渡海来,文章感动中华国。十八横行战词苑,一箭射破金门策。”可见崔致远在唐朝颇有影响,受到艺林重视。回到新罗以后,国王把他留在国中,任侍读兼翰林学士,守兵部侍郎,知瑞书监。崔致远以为自己从唐朝学到很多先进礼乐制度,回来以后准备推广到新罗,将要有所作为。然而这时的新罗王族之间争夺王位。战乱不止,国势衰微,对唐朝归来的崔致远不信任,任命他为大山郡太守,后又任富城郡太守,只做地方官。崔致远不论在唐朝还是回到新罗,都遇上衰乱末世,处境艰难,动辄都有获罪的可能。于是他自叹命运乖舛,没有机遇,辞官隐退,逍遥于山林之下,漫游在江海之滨,营建亭台楼阁,种植竹松花草,留恋在经史书籍之中,融情于吟风啸丹之乐。他的足迹遍及新罗庆州南山、刚州泳山,陕州清凉寺、智异山双溪寺等地,最后举家隐居伽耶山海印寺,和他的哥哥贤俊和尚、海印寺法师定玄3人结为道友,悠然自乐,以终天年。死后赠官内史令,谥为文昌候,有《四六集》1卷、《桂苑笔耕》20卷、《文集》30卷传世。

新罗吸收唐朝文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典章制度方面效仿唐朝。新罗从唐太宗时期到唐朝灭亡,派遣留学生从未间断,他们把唐朝制度介绍到国内,使新罗也仿照这些制度建制。新罗继八世纪中叶设立国学后,又在公元788年实行“读书三品科”选拔官吏。规定读《左传》、《礼记》、《文选》而兼明《论语》、《孝经》的人为上等;读《曲礼》、《论语》、《孝经》的人为中等;只读《曲礼》、《孝经》的人为下等。如果能够博通五经、三史、诸子百家,都能得到越级提拔。随着国内汉学普及和文教发达,新罗逐步和唐朝文化水平接近。公元738年,唐玄宗派左赞善大夫邢梼吊祭圣德王金兴光丧礼,不但选邢梼宿儒出使,而且玄宗亲自作诗序,太子以下文武百官都作诗相送。为什么如此隆重呢?原因是唐玄宗以为新罗文化国风象中国,要使唐朝大国气度表现出来,不敢掉以轻心。新罗国内出现了很多文人,如强首、帝文、守真、良图、风训、薛聪等等,文学造诣都很高。

其次是吸收佛教文化。唐朝传人新罗的佛教派别有涅槃宗、华严宗、法相宗、净土宗、天台宗、律宗、禅宗,都分别在新罗形成自己的教派。僧人留学唐朝,学成后除归国传教,有些人留在唐朝传教译经,对中国佛教发展作出了贡献。例如新罗王族金乔觉来唐朝池州九子山传教,圆寂后3年尸体完好,被教徒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