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在开始讲瑜伽。
2
瑜伽是控制心念(Chitta),不让它受到其他心念变体(Vrittis)的干扰。
这里需要大量的解释。我们必须要知道心念是什么,心念变体又是什么。我有一双眼睛,但是让我看见东西的并不是眼睛,没有了大脑中的神经中枢,就算有眼睛,视网膜完整,视网膜上也可以成像,眼睛还是什么也看不见。眼睛只是第二手段,并不是真正的视觉器官。真正的视觉器官在大脑的一个神经中枢里,只靠两只眼睛是不够的。有时候一个人会睁着眼睛睡觉,这时候有光线也有图像,但要看见东西还需要另一个条件,思想必须要和视觉器官同步。所以说眼睛只是外在的一个手段,我们还需要大脑中的神经中枢和思想的参与。马车沿着街道轰隆而过,你却一点都没有听到。为什么呢?因为你的思想没有跟你的听觉器官同时运作。首先要有手段,其次是器官,然后要有思想把这二者联系起来。思想把看到的东西升华,然后传输给那个起决定性作用的机能,即对看到东西反应的统觉机能(Buddhi)。在统觉机能反应的同时产生自我意识。然后把行为和反应传输给神我(Purusha)——真正的灵魂,神我从中得出一个结论。
感官(Indriyas)、思想(Manas)、统觉机能(Buddhi)和自我意识(Ahamkara)结合在一起组成了魂魄(Antahkarana)这种形式,亦即内在的机能。他们就是心念的一系列过程,然后心念的思想波被称为心念变体(Vrittis),即字面上的心念漩涡。
思想是什么呢?思想如重力和斥力一样,是一种力。心念从大自然无尽的力中攫取了一些力,吸收掉它们,然后以思想的形式把它们发散出来。我们通过食物获得力,然后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动能等能量。其他的,一些比较好的力,发散出我们称之为思想的东西。所以我们就看到了,思想本身是没有智力的,它只是表现的像是有智力。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思想的背后是智慧的灵魂。灵魂是唯一有智力的存在形式,思想只是灵魂感知外在世界的工具。就拿这本书来说吧,它在外界其实不是以书的形式存在的,存在在外界的形式是未知的同时是不可知的。这个不可知的形式给了思想一个暗示,然后思想就以书的形式给以反应,就像是你朝水里丢一块石头,水就会以波浪的形式反应一样。真正的宇宙是思想对外界的反应形成的事件。不管是书的形式、大象的形式还是人的形式,这种形式都不是其对外表现形式,我们所知道的东西都是我们对外界暗示的精神上的反应。“物质不是感觉的永恒的表现形式”,约翰·穆勒如是说。拿牡蛎来举个例子吧。大家都知道珍珠是怎么形成的。寄生虫爬进了牡蛎的壳里,牡蛎生气了,就分泌出一种釉状的东西把寄生虫给包裹了起来,然后珍珠就形成了。对我们来说,经验体系就是我们自己的釉层,也就是说,真正的宇宙是作为核心存在的寄生虫。平常人永远不能理解这些,因为当他试着理解这些时,他就放出了经验体系釉层,然后他就只能看到那层釉层了。
现在我们就理解这些心念变体的意思了。真正的人在思想之后,思想是他手中的工具,而他的智慧贯穿了他的思想。只有你在思想之后作支撑时思想才会变得有智力,而当你弃之不顾时,思想就崩溃了,它就什么也不是了。这样你就明白心念的意思了吧。心念就是思想这些东西,而心念变体是外界原因加于心念时心念产生的一系列的细浪和波纹。这些心念变体构成了我们的宇宙。
我们看不到一个湖的湖底的原因是因为湖面上有波纹。只有波纹消去湖面平息时,我们才能瞄一眼湖底是什么样的。如果水一直很浑浊或者总是被弄乱,我们就无法看到湖底;而如果湖水平静,波澜不惊,我们就能看到湖底。湖底是我们的真我,湖是我们的心念,波纹则是心念变体。再说一次,思想有三个表现状态,一个是黑暗的思想(Tamas),源于禽兽和白痴之人,它只会导致伤害而不会再激发任何其他的想法;另一个是积极的思想(Rajas),其主要目的在于权利和享乐:“我要很强大然后统治其他人”;最后一个是平静、安静的思想(Sattva),在这种思想状态下,我们心灵之湖得到平静,没有心念变体这些波纹的干扰。但是,这不是说这种思想状态不积极,而且恰恰相反,这种状态非常积极。平静是对自己对力量掌控程度的最好的诠释。要积极很容易,撒开缰绳,就能让马跟着你一起狂奔了,随便找一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只有那些能制止脱缰野马的人才是强大的人。哪个需要的力量更大呢?是放纵还是约束自己?平静的人不等于无趣的人,你千万不能把平静(Sattva)理解成无趣或者是懒惰。平静的人是能控制思想涟漪的人,其活动显示了内在的力量——平静,或者更高。
我们的心念总是想回到它自然的纯净的状态,但是感官却干扰了它。瑜伽的第一步就是要约束自己,抑制外界对自己的影响,开始重返智慧本质的旅途,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心念才能处在它合适的状态。
尽管心念存在于每个动物中,不管是高等动物还是低等动物,但是只有在人类这里它才是以智慧的形式存在的。除非心念能以智慧的形式存在,否则它根本不可能通过这一系列阶段回到原始状态解放灵魂。尽管狗和奶牛都有思想,但因为它们的心念还不能以我们称作智慧的这种形式存在,所以,它们不可能得到即刻的拯救。
心念通常以下面这些形式存在:分散的,黑暗的,集结的,有一个指向的和集中的。“分散”的形式是活动,它趋向于以欢乐或痛苦来表现自己;“黑暗”的形式是无趣,它趋向于伤害,注释家认为,这两种形式中,第一种形式显然是神(Devas)的,而第二种形式显然是魔鬼的。“集结”形式在心念努力向中心靠拢时起作用;“一个指向”的形式在心念试图集中精神时起作用;“集中”形式把我们带到了三摩地(Samadhi)这里。
3
当心念平静的时候,人就能回到自己的本性状态,犹如先知(Purusha神我)附体。
水波一旦消退,湖面恢复平静,我们就能看到湖底了。思想也是同样的道理:当思想平静时,我们看到了我们的本性;而不会把自己和那些思想的干扰物混淆在一起,我们就是我们自己。
4
否则,我们便会受到心念变体的干扰。
例如,有人责备我,这就对我的思想产生了一个干扰,一个心念变体,我就把自己和这件事情紧密联系起来,结果我就很悲惨。
5
有五种思想干扰物,有一些让人很痛苦,有一些则不会。
6
它们分别是正知,谬误,幻想,睡眠和记忆。
7
直接认知,推理加上足够的证据就构成了正知。
当我们有两个互不冲突的想法时,我们就把这叫一个依据。我听说了一些事情,如果这件事和我已经知道的某件事情有冲突的话,我就不会相信这件事,并开始努力忘掉这件事。一共有三种依据。第一种是直接认知(Pratyaksha),如果没有什么东西迷惑你感觉官能的话,你看到的和感觉到的东西就是它自己的依据。我看到了这个世界,这就足以依据它的存在了。第二种是推论(Anumana),你看到了一个迹象,然后你从这个迹象里推理得到了它所显示的东西。第三种是瑜伽士的直接认知(Aptavakya),也就是看透真理的人的直接认知。我们都努力获取知识,你我用尽全力,经历了一个冗长而乏味的推理过程之后方能获取到知识而瑜伽士,这个纯净的人,根本就不需要这些。对他来说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像他要读的一本书一样;他不需要像我们一样必须经历一个冗长的过程来获取知识;他说的话本身就是那些话的依据,因为他自己身上就有知识。就拿这些神圣经典的作者来说吧,这些经文本身就是自己的依据。如果现在还有这样的人,那他们的话就可以作他们自己的依据。有一些哲学家对“瑜伽士们的直接认知(Aptavakya)”进行了长期的讨论,他们问道,“那些作者拿什么来证明他们的话呢?他们的依据是什么啊?”依据就是他们的直接认知。因为只要不和过去获取的知识冲突,我看到的东西就是它自己的依据,你看到的东西也是它自己的依据。有些知识超越了感觉官能,但只要它合乎情理,不和人类过去的经验相冲突,知识本身就是自己的依据。疯子可能会走进这个房间然后说他看到四周天使围绕,这话就没有依据。因为首先,这不是正确的观念;其次,他不能和以前的已获得的知识相冲突;再次,它依赖于说这话的人自身的性格。有人说,说话人的性格对他说的话没有那么重要,我们首先必须听听他说了些什么。其他地方可能是这样,一个人可能很邪恶但仍然做出了伟大的天文学发现。但对宗教而言完全不是这样,因为一个不道德的人根本就没有能力来传播宗教经典。
因此,我们首先应该看到那个自称为智者阿普塔(Apta)的人是一个完全无私而神圣的人其次,他已经超越了感觉官能的局限;第三,他说的话不违背人类已获得的知识,任何新发现的真理都不能和已存在的真理相冲突,而应该与之相符;第四,我们必须确信,这个真理是可以证明的,如果一个人说,“我看到了一个神示”,然后告诉我我不能看到,我不会相信他,因为如果这是真的,每个人都必须有能力亲眼看到;最后,阿普塔是不会出卖自己的知识的。成为一个阿普塔必须满足下列条件:首先,这个人很纯净,没有自私的动机,淡泊名利;第二,他必须证明他有过超越感觉官能的经历;他必须告诉我们一些我们无法通过自己的感觉官能得知的事情,这些事情要用来造福世界;第三,我们必须确信他的话不和已存在的真理相冲突,一旦存在冲突,我们要立刻否决掉它;第四,这个人不能是人类的一个特例,他应该代表所有人都可以实现的东西。那这三种依据就是直接认知,推论和阿普塔的话。我不能把阿普塔翻译成英语,它不是“受到启发的人”,因为大家认为灵感是外在而得的,而这里的知识则来自人自身,字面上它的意思是“得到的人”。
8
谬误是没有建立在(一个东西)真正天性基础上的错误的知识。
下一种心念变体是把一件事情错认为另一件事情,比如说把一块珍珠母贝壳错认为一块银。
9
幻想源于那些不对应现实的话。
另一种心念变体叫做幻想(Vikalpa),有人说了一个字,我们根本就不停下来思考它是什么意思,我们直接就得出结论。这是心念变体弱点的一个迹象。现在你能理解约束自己的重要性了吧。一个人的意志力越薄弱,他就越不能约束自己。永远要用那个标准来检测自己。当你要发火或者伤心难过时,想一下这是为什么,你得到的一些消息是怎么影响改变你的思想,使之转化成心念变体的。
10
睡眠是另一种形式的心念变体,它包含一种空性的感觉。
接下来谈的这种心念变体是睡眠,包括梦和深睡。我们醒了以后知道自己那时候在睡觉;我们只能对我们感知到的事情有记忆,我们永远不会记起我们根本没有感知到的事情。对外界的反应如同湖面的波纹一样,我们睡觉的时候,如果思想里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波纹,那就也没有那些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感知,那我们也就不会有这些事情的记忆。我们记得睡过觉的唯一理由在于睡觉时,思想里有这样的对外界事情的反应波纹。记忆是又一种心念变体,叫做Smariti。
11
当感觉到的东西(的心念变体)没有被大脑遗忘(并通过印象又回到你的意识之中时),你就产生了记忆。
记忆可以来自于正见、谬误、幻想或睡眠。比如说,你听到了一个字,那个字就像一块石头丢入了你心念之湖中,它会产生一个水波,然后那个水波连带着引起了更多的水波,这就是记忆,就算是睡觉时也是如此。当睡眠这种特殊的思想波引发心念产生一连串的记忆时,我们把这叫做梦。梦在我们醒着的时候以记忆的形式存在。
12
这些心念变体通过修行和无执(Nonattachment)可以控制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