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幽默口才
26170300000010

第10章 幽默的艺术(10)

有这样一个例子可见含蓄表达艺术的幽默:

有一个酒店老板,脾气非常暴躁。一天,有位客人来喝酒。客人刚喝了一口嘴里便叫:“好酸,好酸!”

酒店老板大怒,不由分说,把客人绑起来,吊在屋上。这时来了另一位顾客,问老板为什么吊人。老板回答:“我店的酒明明香醇甜美,这家伙硬说是酸的,你说该不该吊?”

来客说:“可不可让我尝尝?”老板殷勤地给他端来一杯酒,客人呷了一口,酸得皱眉眯眼,对老板说:“你放下这个人,把我吊起来吧!”

后一个顾客显然机智地用含蓄表达方式,幽默地表达了酒酸,使老板明白了酒的确是酸的。

含蓄表达幽默术的幽默技巧,有时是人们用故意游移其词的手法,既不违背语言规范,又给人以风趣幽默之感。如有的演员自嘲自己长相差时说自己“长得困难”,“对不住观众”;营业员遇到顾客买了商品未付款而准备走时,问一句:“我补给你款了吗?”——大多数顾客会马上回答:“哦,我还没付款呢!”而说一个人“贪睡”为“对床铺利用率很高”等等。

紧扣人心幽默术

演讲或与人交谈,只有紧紧地抓住了人心,幽默感才能传递给对方。相应地,有了幽默感,才能使演讲抓住人心。从这个意义上讲,紧扣人心幽默术也是一种幽默的技巧。

上了讲台后,你必须全神贯注于你的听众,并持续到你的演讲结束的掌声响起。

演说家森姆杭特40年来,一直有办法抓住并保持听众的注意力,是因为他善于以“化幽默为力量”的方法紧紧抓住了听众的心。

他的幽默力量使他以虚构的情况造成很高的戏剧效果,并且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因此,他的演说始终能吸引住听众。

美国休斯顿的一位演说家约翰渥尔夫说过:“就我了解,幽默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听众喜欢演讲人及其演讲。要是他们喜欢主讲的人,必定喜欢他所讲的内容。”

渥尔夫在演说时经常用开自己玩笑的方式来表达意思。在谈论时间的重要性时,他喜欢说:“我还记得在二次大战时,他们给我吃些小药片,好让我不去想女孩子。现在我才发现那些药片正开始产生作用!”

使用紧扣人心这种幽默技巧时要注意幽默的笑话要与演讲相联系,否则,为了抓住听众注意力而随意插入风马牛不相及的幽默,那么听众的注意力很可能随着笑声的起落而移开。幽默如果与当时的话题有关,使它成为你信息的一部分,这样,幽默的技巧也就体现出来了。

匡正时弊幽默术

幽默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讽刺丑恶现象。在古往今来的现实中,人们往往运用幽默的特殊形式和技巧,揭示、暴露或讽刺鞭挞社会上的种种弊病,这就是匡正时弊幽默术。

例如有一首“贬值谣”把大锅饭中的怪现象讽刺得入木三分。

年过四十算“青年”,短训三月算“大专”,工龄熬满算“教授”,照书抄录算“考卷”。领导拒贿算“新闻”,退出占房算“模范”,质量低劣算“名优”,不骂顾客算“笑脸”。唱个歌儿算“歌星”,拉笔赞助算“导演”,乱凑词语算“诗人”,挂个虚名算“主编”。两篇短文算“作家”,别人配音算“演员”,戴顶帽子算“著名”,出本庸书算“经典”。

……休道贬值处处有,难得糊涂闭只眼,你好我好他也好,最香还是大锅饭……

陈官煊先生的“修缮疑”,在幽默风趣中留给人以许多思考:

修学校——300块;修寺库存——300块;修课桌——30块;修坟墓——30000块。死人一夜变富翁,活人反倒成乞丐。

人们对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为什么要用幽默的匡正时弊法加以讽刺鞭挞呢?主要是因为人们对此恨之以极,深恶痛绝,直接抨击或咒骂已难解心头之恨,于是“悲极生乐”,通过嘻笑怒骂、讽刺打油诗等形式来宣泄。

简洁明晰幽默术

幽默的效果大多是在与人交流沟通时产生的。要做到语言上的沟通,简洁明晰幽默术则是一个重要的幽默技巧。

国外叫做“KISS”系统的英文分别表示:“Keep It su-per Simple”,意思是力求简单,使你的信息易懂。不论在与人沟通或激励他人时,力求简单,使你的信息易懂。不论何种语言,很简单的字也能抓住人的注意力,而过分的修饰词藻或夸大其辞,反而使沟通困难,也难以获得预期的幽默效果。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我们的幽默风趣当然也就要求语言简洁明晰,这也是幽默技巧的基本功之一。

简洁明晰,并不是信口开河,它恰恰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只有这样,幽默风趣才有内涵,演讲和交谈才有深度,才能打动人们的心。

有人曾问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准备一份10分钟的讲稿,得花多少时间?”他答:“两个星期。”又问:“准备一小时讲稿呢?”他答:“一个星期。”“如果两个小时讲稿呢?”他回答说:“不用准备,马上就可以讲。”

简洁,首先是内容上。一次说话,不能谈太多的观点,比较适合是谈一至两个。切记,“鸡多不下蛋”,“观点多了不幽默。”

当然,在实际运用简法明晰幽默术时要注意,简洁也是有限度的,并不是一味求简。一味求简就可能弄巧成拙,不但不幽默风趣,反而会产生许多误会。

如著名相声演员李金斗和陈涌泉合说的一段相声中,就讽刺了有人过分的省略:把“自贡杀虫剂厂”的人叫作“自杀的”;把“开封刀具厂”的人叫作“开刀的”,闹了大笑话。

有一个人在长春市给几千里以外的厂里发电报,让厂里尽快派人来“长市”,结果厂里派人去了“长沙市”,费财费时又误了事。

铺平垫稳幽默术

铺平垫稳幽默术的功效是常理与反常歪理互相映衬,互相得到说明。它是展开一个歪理的过程,开头不太歪,越接近常理对方越是难以发现你的陷阱。好比地面置物,不平处须铺平,不稳处须垫稳。凡是可能引起对结局不信任的地方,都要不着痕迹地说明。让对方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受骗,而且让他觉得受骗是一种享受。

铺平垫稳表现为两点:第一,在开头不露马脚,因为马脚一露,概念和判断的陷阱就失去功效。第二,在结尾高潮,不引起困惑,困惑乃享受之大害。

有一个单口相声说一个怕老婆的醉汉,在回家的路上跌伤了屁股。因怕妻子罚,便蹑手蹑脚进屋,幸喜妻子已经入睡,就对着镜子在伤处贴橡皮膏,然后酣然入睡。但妻子第二天仍然发现他酗酒了,把他从床上揪了起来。原来他并没有把橡皮膏贴在屁股上,而是粘在了镜子上了。

高潮是橡皮膏贴在镜子上。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害怕老婆的惩罚,而这样做的结果恰恰又使他未摆脱老婆的惩罚,这其间的因果关系是颇有歪曲之趣的。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橡皮膏没贴在伤口而是贴在镜子上,这与常理的距离太遥远,可信度很差。幽默家懂得,对于引发一系列后果的事端,要尽可能接近常理,正因为这样,这个单口相声把故事的主人公设计为醉汉,如果不是醉汉,则不可能分不清镜子里的屁股和自己的屁股。又特别交待贴后窃窃自喜,安然入睡了,要不然又有发觉自己搞错了的可能。所以这一切,虽然说的是醉汉,但其行事特点却合乎常理。这是铺垫工夫。

有时铺垫之功不在故事的开端,而在故事的结局。有一个单口相声说,一个装疯的醉汉躺在马路上,自行车来了不躲,三轮车来了不躲,汽车来了也不躲,这很有违反常理之趣,待到消防车来了,听众按照逻辑推演,认为他仍不会躲,可是他一反常态,突然爬起来,乖乖地躲开了。原因是消防车轧死人不负责。故事到了高潮,不但没有更加违反常理,反而更加符合常理。消防车轧死人不负责,不但成为他爬起来的充分理由而且成为他在其它车子开来时不爬起来的充分理由。

将谬就谬幽默术

将谬就谬幽默术是不要立刻纠正对方的荒谬,而是模仿他的推理方法,使戏谑味升级的一种幽默术。

在人际交往中,互相幽默地攻击有两种,一种是纯粹戏谑的,主要为了显示亲切的情感引起对方的共鸣,或者为了展示智慧,引动对方欣赏。一种是互相斗智性的。好像进行幽默外的比赛,互相争上风,这时的调笑性攻击性更重要。当然有时攻击性是很凶猛的。但表现形式是很轻松的。不管有无攻击性,都以戏谑意味升级为主。将谬就谬乃是使戏谑意味升级的常用办法。即明明知道对方错了,不但不予以否定,反而予以肯定。肯定的结果是更彻底的否定。

比如下列这一则幽默:

父亲叫儿子去买葡萄,儿子去了很久还没回来,父亲很生气。儿子刚进屋,父亲就打了他一个耳光,怒气冲冲地问道:“无花果呢?”儿子委屈地说:“你只叫我买葡萄,没叫我买无花果呀!”父亲呵斥道:“笨蛋,我叫你做一件事,你就不会同时做两件事吗?”

一天,父亲病了,他吩咐儿子去请医生。一会儿,医生来了,后面还跟着一个。父亲问儿子:“那是谁?”儿子说:“那是挖墓坑的。”父亲勃然大怒,骂道:“你怎么把挖墓坑的叫来?”儿子一本正经地说:“你不是说,叫办一件事必须同时办两件事吗?”

在这个例子中,制胜的是荒谬的结论,但是引伸出荒谬的推理过程更重要,它必须是准确模仿的产物。要一眼看出并迅速抓住对手推理过程的荒谬要害,如法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