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幽默口才
26170300000015

第15章 名人急智“秀”(3)

这家公司给海明威写了一封信,并送去一条领带,在信的最后是这么写的:

我亲爱的海明威先生,这是我公司出品的领带,深受顾客欢迎,现奉上样品一条,请你试用,并望寄回成本费两美元。

过了几天,公司收到了海明威的回信,还有海明威出版的小说一本,信中写道:

我的小说深受读者欢迎,现附奉一册,请你们一读。此书价值两美元八美分,也盼寄回倒欠我的八美分。

看完信,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哭笑不得。

生活中,在某些场合,有些人为了让你当众出丑而嘲笑、讥讽你,也有些人是无意的但却让你下不来台,对待这些人,无论他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你大可不必与他斤斤计较,依法炮制,照猫画虎不但能变守势为攻势,还能给对手以有力的一击。

如果能在生活中巧妙地运用“如法炮制法”,会有出人意料的效果。不信,请看下面的这个小故事:

在火车站的候车室里,人潮如涌,人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在人群中。有一位漂亮的少妇特别引人注目。

此时,一个不怀好意的中年男子走上前来跟少妇搭话。他见少妇穿的是一双肉色的丝袜,便嘻皮笑脸地问道:

“哎,你这双丝袜是从哪里买的?我想给我妻子也买一双。”

那少妇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说:“我劝你最好别去买,穿着这种袜子,那些不三不四的男人就会找借口跟你妻子搭腔。”

把握脉络循序渐进

齐诺芬的《纪念录》中,有一段关于苏格拉底和欧西德的对话。

欧西德:我生平所做之事,有无“不正”的?

苏格拉底:那么,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正”,什么是“不正”吗?

欧西德:能。

苏格拉底:虚伪是正还是不正?

欧西德:不正。

苏格拉底:偷盗呢?

欧西德:不正。

苏格拉底:侮辱他人呢?

欧西德:不正。

苏格拉底:偷窃敌人而侮辱敌人,是正还是不正?

欧西德:正。

苏格拉底:你方才说侮辱他人和偷窃都是不正,现在又何言正呢?

欧西德:不正只可对敌不可对友。

苏格拉底:假如有一将军见其军队士气颓废,不能作战,他便欺骗他们,说‘救兵将至,勇往直前吧!’因此,他的军队大获全胜,这是正还是不正?

欧西德:正。

苏格拉底:小孩生病,不肯吃药,父亲骗他说“药味很甜”。孩子吃了,救了性命,这是正还是不正?

欧西德:正。

苏格拉底:你说不正只可对敌,不可对友。何以现在又可以对友呢?

欧西德:……

在这里,苏格拉底便是运用层层剥笋的办法,一步步说出欧西德逻辑上的错误,最终使他无言以对,不得不佩服苏格拉底。

生活中,在某些场合,你不妨运用此方法,循序渐进,把握脉络,把道理说透,不由得对方不服。

1921年,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哈默听说苏联实行了新经济政策,鼓励吸收外资,就想把自己公司的业务范围扩展到苏联这个庞大的国外市场。他想,目前苏联最需要的是消灭饥荒,得到大量的粮食,而此时美国正值粮食大丰收之际,一美元可买到35.24斤大米。农民宁肯把粮食烧掉,也不愿以这样的低价送往市场出售。而苏联盛产毛皮、白金、绿宝石,这些正是美国市场急需的,如果能交换双方的产品,岂不是要大赚一把?哈默打定主意,便来到了苏联。

哈默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早晨,就被召到列宁的办公室,列宁和他作了亲切的交谈。粮食问题谈完以后,列宁对哈默说:

“先生,不知你对在苏联投资、经营企业有无兴趣?”

哈默听了,默不作声,面无表情。

因为,当时西方对苏联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抱有很深的偏见,作了许多恶意宣传,使许多人把苏联看成可怕的怪物。到苏联经商或投资办企业,被人称作“到月球探险”。常言道:众口拣金,积毁销骨。哈默虽做了勇敢的探险者,同苏联做了一笔粮食交易,但对在苏联投资办企业一事,还是心存顾虑。

列宁看透了哈默的心事。于是,他讲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目的。

“我们实行新的政策,目的是为了发展我们的经济潜能。我们欢迎所有的朋友到这里投资,并给予优惠,我以官方的名义担保你们不会受到任何人为的损害。”

哈默还是不语。

列宁看出他还是心存疑虑,便接着开展心理攻势:

“你放心,我们的政府不仅不会给你增添任何麻烦,还会向你提供任何帮助。”

列宁看到哈默的眼神中还流露出不放心的意思,就索性把话说的一清二楚:

“我们都明白,我们必须确定一些条件,保证我们有利可图,商人不是慈善家,除非觉得可以赚钱,不然只有傻瓜才会存苏联投资。你说对吧,哈默先生?”

就这样,列宁终于说服了哈默,不久之后,哈默成了第一个在苏联经营企业的美国人。

列宁对哈默的不解和疑惑,像剥竹笋一样逐层加以分析、解释,循序渐进,说理透彻,使得哈默解除疑虑,最终在苏联投资。

运用层层剥笋法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你要明白“剥笋”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而后在“剥”的过程中紧紧围绕这一目的,也就是说,你每一步都是为最后的目的服务的,不涉及最终目的或者与最终目的仅仅是有些牵连的问题最好不要涉及。

其次,在“剥”的过程中要有层次,即要循序渐进。前一步是为下一步服务的,中间不能有脱节,否则就给人一种牵强附会、强拉硬扯的感觉。

总之,层层剥笋法的运用要靠你在实践中慢慢去领悟,只有不断实践,才能熟练地运用,才能达到目的。

顺水推舟相机而行

清代大才子纪晓岚才华横溢,深得乾隆皇帝喜爱。纪晓岚也在乾隆面前无所顾忌,经常口出“狂言”。

有一次,乾隆皇帝带着几个随从突然来到军机处。此时的纪晓岚正光着膀子和军机处的几个办事人员闲聊。其他人老远就看见皇上来了,连忙起身迎上前去接驾。这纪晓岚是高度近视,刚开始没看见走在最后面的乾隆,等他明白怎么回事的时候,乾隆就快到了。纪晓岚心中暗想:如果就这样光着膀子接驾,岂不是冒犯龙颜?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纪晓岚趁着别人不注意钻到桌子底下躲了起来。

这一切,早被乾隆看了个真真切切,他心中一阵好笑,有心想“整整”纪晓岚。

乾隆在椅子上坐定,示意其他人都不许出声,很长时间过去了,纪晓岚在桌子底下早呆不住了。正好是大夏天,加上厚厚的桌布,把他给热得大汗淋漓。纪晓岚心中纳闷:怎么进来之后就没动静了?这么长时间了,早该走了,该不是已经走了吧,想到这里纪晓岚压低了嗓门,喊道:

“喂,有人吗?老头子走了吗?”

满屋子的人都听到了,大家忍不住都想乐,一听纪晓岚喊“老头子”,心想这一下子可有好戏看了。

乾隆也听的真真切切,板起脸,厉声喝道:

“纪晓岚,出来吧。”

纪晓岚一听是乾隆的声音,心想:完了,完了,这回可完了,只好无可奈何地从桌子下钻出来见驾。

乾隆一看纪晓岚光着膀子,满身大汗,惊慌失措的样子,心里一阵好笑:纪晓岚人称大清第一才子,居然这般模样。乾隆故意装作生气的样子,大声喝道:

“大胆的纪晓岚,你不见驾也就罢了,居然还敢说联是‘老头子’,你什么意思?今天你要讲不清楚,联要了你的脑袋!”

到了这种境地,纪晓岚反倒镇静了许多,一边擦汗,一边苦思对策。忽然他灵机一动,有了主意,不紧不慢地说道:

“万岁爷请息怒,刚才奴才称您为‘老头子’,只是出于对您老人家的尊敬,别无他意。”

乾隆一听更来气了:

“尊敬?好,你给联说说怎么个尊敬法。”

“先说这‘老’字,天下臣民每天皆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您说这万岁、万万岁算不算‘老’啊?”

乾隆没做声,只是点点头。

“再说这‘头’字,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如今皇上便是我大清国的主事之人,是天下万民之首,‘首’者‘头’也。故此称您为‘头’。”

乾隆边听边眯着眼睛笑,很是满意。

“至于这‘子’嘛,意义更为明显。皇上您贵为天子,乃紫微星下凡。紫微星,天之子也,因此称您为‘子’。这便是我称您老人家为‘老头子’的原因。”

乾隆听完抚掌大笑:

“好一个‘老头子’,纪晓岚你果然是个才子。”

交际场合中,人们难免会有失言或者出丑的时候,谁也不想说错话、办错事,但这些又是不可避免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时,该怎么办呢?

从纪晓岚身上你应该会有所启发,那就是不要就事论事,顺着一条思路走到底。要调整思维,换个角度,另辟蹊径,不但可以替自己打圆场,还能为你的言行平添几分雅趣。这就要靠你的应变能力了,而这种能力又是靠平时培养出来的。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举一反三,旁征博引,能够自己证明自己的观点,自圆其说,那时,将错就错也就不为错了。

直言危害促其警醒

战国时期,齐国有位叫无盐的妇女,长相奇丑无比。眼睛深陷,鼻孔朝天,大喉头,黑皮肤,头发稀疏,驼背粗脖,长相之丑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虽然无盐才识渊博,颇有远识,仅就才学来说堪称巾帼英豪,但她的“尊容”却让人们避而远之,已经三十多岁了,仍旧“待在深闺人未识”。

但这并未影响到无盐,她依旧刻苦学习,遍读群书。她看到齐宣王整天只知道饮酒作乐,沉缅于后宫佳丽之中,非常担心他荒废朝政,很想规劝齐宣王。

这一天,无盐来到王宫门前,对守门的卫士说道:

“请给大王察报一声,就说齐国嫁不出去的丑女无盐前来求见,愿意给大王作个殡妃。”

齐宣王闻报,心中不觉好笑,愿给自己做殡妃的必然会有几分姿色,不然怎敢如此狂妄?可是,她居然声称自己是“嫁不出去的丑女”,有意思。想到这里,齐宣王下令:

“传她进宫!”

于是,无盐来到大殿。文武大臣见了她的丑相,无不掩面而乐。心中纳闷:如此奇丑无比的人也敢自愿给大王殡妃,这不是取笑大王吗?触怒大王是要杀头的。众人不禁又为无盐捏了一一把汗。

齐宣王见到这个无盐,也哭笑不得。好在那天心情不错,便问无盐:

“我的宫中已经不缺殡妃了,你想到我宫中,那你一定有特殊的能耐了?”

无盐直率地回答:“那倒没有,只是会点隐语之术。”

不等齐王问话,无盐便举目咧齿,手挥四下,拍着膝盖,高声喊道:“危险了,危险了!”反复说了四遍。

齐宣王不解地问道:“这是何意?”

无盐解释道:

“举目是替大王观察烽火的变化,咧齿是替大王惩罚不听劝谏的人,挥手是替大王赶去阿谈进谗之徒,拍膝是要拆除专供大王娱乐的渐台。”

“那么你的四句‘危险了’,又是何意?”

“今大王统治齐国,西有强秦之患,南有强楚之仇,外面有三国之难。朝廷上又有很多奸臣,而大王您又只爱阿谀奉承之徒。您百年之后,国家社稷就会不稳,这是第一个危险。”

“您大兴土木,高筑渐台,聚集大量金玉珠宝,搞得百姓困穷,怨声载道,这便是第二个危险。”

“贤明者隐居在山林,阿谈奉承者在左右包围着您,奸邪的人立于朝堂,想规劝您的人见不到您,这是第三个危险。”

“您每天夜以继日地酒宴玩乐,只图眼前享乐,外不修诸侯之礼,内不关心治理国家,这是第四个危险。所以,我才说‘危险了,危险了!”’

齐宣王感到眼前的这位丑女实在不简单,讲的都是治国安邦的大道理,指斥朝政得失,句句切中要害,他想到无盐讲的四条“危险”,不由得不寒而栗,长叹一声说:“无盐批评的真是太深刻了,我确实处于危险的境地。”

于是,齐宣王立即按照无盐的劝谏,停渐台,罢女乐,退馅谈,选兵马,招直言,经过一段时间的励精图治,齐国逐渐强大起来。同时,齐宣王觉得无盐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纳为王后。

据说欧基米德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常常逃课,并不爱学习,小小年纪的他自以为看破了红尘,总想出去闯荡一番。不管父母怎样劝说,他总是听不进去。

一天,他给父母留下一封信,独自离家出走了,说要去闯荡天下。这下把他的家人急坏了,全家老少分头出去找他。最后,还是父亲在一个火车站将他“逮”个正着。

回家后,欧基米德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父亲看出他还是心高气傲,便问道:

“你为什么要走?”

“因为这个世界充满虚伪,俄一刻也呆不下去了。”

“充满虚伪?可是,你走之前为什么给我写信?这说明你对父母的爱是真实的!你在信中说要我照顾好弟弟、妹妹,让他们好好学习,这说明你对他们的爱也是真实的!你身上就存在这么多真实的成分,而你却说这个世界是虚伪的!为什么?你能回答我吗?”

面对父亲关爱而又严厉的质问,欧基米德无言以对。

“其实不是虚伪,”父亲接着说,“而是你在逃避!可是,你以为走出去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吗?不,你错了。如果你不去学校读书,过早荡迹于社会,谁也不敢保证你的将来会比现在更好!你惟一的出路就是用功读书,自己拯救自己。”

父亲的一阵“怒骂”,使欧基米德心悦诚服,重新走进了学校,最终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无盐劝说齐宣王,首先棒喝一声,用四句“危险”,引起齐王注意与警惕,然后再阐述“危险”的事实根据,终于使齐王听从了自己的劝说。同样,欧基米德的父亲也是先批驳儿子所谓的“世界是虚伪的”,其实是他不敢面对现实,然后再详加劝导,终于使儿子“修成正果”。

当头棒喝,就是故意用玄险的话来引起对方的注意,使他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震撼,然后他才会对你所说的一切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然也就很容易被你打动。不然,凭无盐的资色何以打动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