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幽默口才
26170300000019

第19章 名人急智“秀”(7)

哪有赏赐糕点的,何况慈禧这人极为奢侈浪费,她一顿饭能吃二百多道菜,可想而知那些糕点也绝不会少,杨小楼心想:这多么糕点,我怎么带回去呀?

于是,便叩头谢恩,壮着胆子说:

“叩谢老佛爷,只是这些尊贵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赐……”

这话把周围的宫女太监们吓了一跳,按老佛爷的脾气,赏赐你的东西你不要,还敢要求另外赏赐,这不是找死吗?哪知,这天偏偏慈禧心情出奇地好,并未动怒,只是问了一问:“那你要什么?”

杨小楼又叩头道:“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字给奴才。”

慈禧听了,一时性起,也想露一手给大家瞧瞧,便让太监捧来笔墨纸砚。慈禧大笔一挥,一个硕大的福字就写成了。

没想到的是,慈禧的这出戏却演砸了。她把福字写多了一点。慈禧身旁的一位小王爷眼尖嘴快,马上告诉了慈禧:“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呢!

杨小楼一看,可不,确实错了。这可怎么办?若是拿回去遭人议论,要是传到慈禧耳中,不知又有多少人要遭殃。不拿吧,慈禧动怒自己不会有好下场。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他一时急得直冒冷汗。

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慈禧也觉得为难,确实是自己写错了,不想让杨小楼拿出去丢人现眼,但自己也无法开口要回来重新写。

这时,一旁的李莲英灵机一动,不慌不忙地走向前,笑呵呵地说:“老佛爷洪福齐天,她老人家的‘福’自然要比世人的多一‘点’了。要不怎么显示出她老人家的高贵呢?”

杨小楼一听马上会意,连忙叩首道:

“老佛爷这万人之上之福,小人怎敢领呢!”

慈禧正愁没法下台,听这么一说,也就顺水推舟,笑道:

“好吧,隔天再赐你吧!”

就这样,李莲英的一句话化解了慈禧的一次窘境。这样的奴才岂能不讨主人喜欢?

古人云:“大凡临事无大小,皆贵乎智。智者何?随机应变,足以饵患济事者也。”所以,要善于把握稍瞬即逝的时机,使自己永远处于主动地位,驾驭事态的发展,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随机应变不同于见风使舵,做人应该有原则。所谓的随机应变应该是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去灵活地改变做事的方法、形式,而不是去投机取巧。

含沙射影讽刺对方

鲁迅写的文章,尤其是杂文,看了之后大家都觉得十分解气,原因就是,鲁迅的语言犀利无比,将一些丑陋的东西批驳得体无完肤,怎会不大快人心。同样,鲁迅的演讲同他的文章一样,令人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而另外一些人则坐立不安。

鲁迅曾有一篇著名的演讲《流氓与文学》,开头是这样讲的:

“流氓是什么呢?”

“流氓等于无赖加壮士,加三百代言。流氓的造成,大约有两种东西,一种是孔子之徒,就是儒;一种是墨子之徒,就是侠。这两种东西本来也很好,可是后来他们的思想一堕落,就慢慢地演变成所谓的流氓。”

讲到这里,听众不禁暗自纳闷:侠儒之道,怎么会跟流氓联系在一起,这是什么意思?

鲁迅接着讲道:

“司马迁说过,‘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由此可见儒和侠的毒了。太史公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呢?”

“因为他是道家,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这种思想可以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简直是空想,实际上是做不到的。”

“儒墨的思想恰好搅乱道家‘无为而治’的主义。司马迁站在道家的立场上,所以要反对他们。可是,也不可太轻视流氓。因为流氓要是得了时机,也是很厉害的。”

“以上说的全是流氓,可是和文学又有什么关系呢?就是说,流氓一得势,文学就要破产。我们看一看,国民党北伐成功以后,新的文学还能存在?唉!早就灭亡了。”

讲到这里,所有的听众都明白了,什么是流氓,谁是流氓,要想找到答案,只能继续听鲁迅的演讲:

“从前有《奔流》、《拓荒者》、《萌芽》三种刊物据说因为都有点****赤色,现在全被禁止了。听说在前,就暗地里逮捕作者,秘密枪毙,并且还活埋了一位!唉,你瞧,比秦始皇还厉害若干倍哪!”

“兄弟从前作了本《呐喊》,书皮儿用的是红颜色,以表示白话、俗话的意思。后来,有一个学生带着这本书到南方来,半路上被官家给检查出来了,硬说他有赤色嫌疑,就给毙了。”

“有一个人,他的文章里有一句是‘光天子之下’,明太祖认为这句的意思是‘秃天子之下’,因为明太祖当过和尚,所以,说这人有意侮辱他,就把这人杀了,像这样,还能长久吗?所以说‘马上得天下,不能以马上治之’。……”

流氓与文学,好比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但鲁迅却能将它们巧妙地结合起来,借用典故、古人来讥刺当局残酷地镇压新文化,禁锢人们的思想。文字幽默、辛辣,刻画的“流氓”入木三分。

宋太祖在位期间,党项族的酋长李继迁经常率领军队侵扰大宋的西部边疆。

有一天,负责边防的军队上奏太祖:他们已经抓获了李继迁的母亲。宋太祖大喜,心想这下该叫李继迁吃点苦头了,他想杀了李母,给李继迁点颜色看看。

于是,宋太祖命人将李母绑于北门外,定于午时斩首。

大臣吕端觉得这样做不妥,便进宫求见太祖。吕端问道:

“皇上为什么要杀一位母亲?”

太祖回答:

“给那些叛逆的人看看,这是对他们的惩罚。”

“这样做,并不是个好办法。当初项羽打算油烹汉高祖的父亲。汉高祖刘邦告诉项羽:‘如果油炸了我的父亲,希望也分给我一杯肉汤喝。’所以,凡是有野心,想成就大事的人往往都是不顾念他的亲属的,何况像李继迁这样犯上作乱、野心勃勃的人呢?陛下今日杀了他的母亲,明日是否就能捉住李继迁呢?”

“如果捉不到李继迁,白白地结下怨仇,反而越发坚定其叛逆之心。”

“所以,以臣愚见,最好将她安置在延州,好好款待她,以此为诱饵来招降李继迁。即使他不投降,也可拴住他的心,他母亲的生死操在我们手中,料他不敢轻举妄动。”

宋太祖听了,连连点头称是,吩咐手下立刻照办。

后来,李继迁的母亲老死在延州,李继迁死后,他的儿子向宋朝称臣。

吕端之所以能成功地劝阻宋太祖,关键是他所引用的刘邦与项羽的典故,意在说明杀了李母并不能阻止李继迁叛逆,反而会加深仇恨,因此才打动了太祖。

沉默聚焦迂回深入

辩士舌锋常常集中在谈判桌上针锋相对的场合,然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谈判的开始,双方总是要千方百计地刺探对手的底细,从而调整己方的战线、策略,从而达到制敌先机的效果。本节所要介绍的,正是这样一些巧测虚实的技巧。

就如同象棋的先手是“当头炮”一样,“火线侦察”。是探测对方底细的最常见也最直接的方法。所谓“火线侦察”,就是先主动抛出一些带有刺激、挑衅意味的话题,激对方表态,从而可以根据对方的反应作进一步打算。

比如,甲乙就一个购销合同进行谈判,甲向乙提出了几种不同的交易品种,并一一询问这些货物的最低报价。乙一时搞不清楚甲的目的所在,甲这样的问法,既像是普通的打探行情,又像是在谈交易条件,既像是个一掷千金的大买主,又实在难以肯定。

面对甲的询问,乙的心里非常矛盾,如果据实回答,万一对方果真是来摸自己底的,那自己将极为被动。但如果仅仅是敷衍搪塞,又很有可能会错过一笔好买卖,万一对方还能成为长期的合作伙伴,那就是更加糟糕了。

在情急之中,乙决定运用“火线侦察法”,弄清甲的真实意图所在。于是,他急中生智地回答:“我这里是绝对的货真价实,可就怕你只知道一味贪图便宜!”

我们知道,商界中奉行着这样的准则:“一分钱一分货”、“便宜无好货”。而乙的回答中,不仅暗含着对甲的挑衅意味,妙处还在于,只要甲一接话,他就很容易把握甲的实际情况。如果甲在乎货的质量,就不怕出高价,回答时的口气自然会比较大,另一方面,如果甲是在乎货源的紧俏,就急于成交,口气便会显得较为迫切。在此基础上,乙就很容易确定自己的方案和策略了。

但在有些时候,“火线侦察”也可能会因为过于直接或刺激不当而造成了相反的结果,所以,仅以这一招一式闯荡江湖显然是太简单、太缺乏变化了,在这样的情形下,“沉默是金”,则不失为有益的补充。

举世闻名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电报机后,因为对行情不熟悉,也不知道自己的发明能卖多少钱。于是同妻子商量,他的妻子说:“卖三万”。

“三万!太多了吧?”爱迪生半信半疑。

“我看肯定值二万,要不,你卖时先套套对方口气,让他先说。”妻子提醒他。

爱迪生在同一位经纪商进行关于发报机技术转让的谈判中,当商人问到价格时,爱迪生心中总认为二万太高,不好说出口,总是沉默不答。商人忍耐不住,说:“那么,我开个价吧,10万元,怎么样?”

这一下大出爱迪生意料之外,于是当场拍板成交。这就是他在不自觉间运用了“沉默是金”的策略,取得了意料之外的良好结果。

沉默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谈判中,当不熟知对方老底时,可以适当地运用沉默作武器,向对方施展心理攻势,同时给自己有回旋的余地,不失为两全其美的谋略。

当然,纵横生意场上的老手们往往是经验丰富、狡猾异常,单纯的表面上的战术是难以在他们身上打开突破口的,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迂回,也需要深入。

在主客场谈判中,东道主往往利用自己在主场的优势,实施“迂回”的战术。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是“迂回”的行家里手:

松下公司和美国的客户谈一笔生意,对方在意向书中要的价码很高,为了达成对己方较有利的结果,他们出了新招:松下公司的员工们极力表现出自己的热情好客,除了将对方生活安排周到外,还盛情地邀请客人参观本地的山水风光,领略风土人情、民俗文化,而在对方陶醉于山水之间时,趁机提出帮对方订购回程机票。美方的代表不虞有诈,随口将自己的返程日期告诉了日方。松下掌握了美方的时限后,又尽量拖了一段,在美方将要回程前的谈判桌上开出了自己苛刻的条件,由于时间所限,无奈的美方代表只好作出了妥协。

另一方面,要把握问题的症结所在,“深入”是必不可少的探测虚实的手段。

例如,一笔交易(甲卖乙买),双方已经谈得比较满意了,但乙却是迟迟不肯签约,甲感到不解,于是他就采用“扫描式”的提问进行了深入的试探。

首先,甲证实了乙的购买意图。在此基础上,甲分别就对方对自己的信誉,对甲本人、对甲的产品质量、包装装瑛、交货期、适销期等逐项进行探问。乙的回答表明,上述方面都不存在问题。

最后,甲又问到货款的支付方面。乙表示,目前的贷款利率较高。甲得知对方这一症结所在之后,随即又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从当前市场的形势,指出乙照目前的进价成本,在市场上销售,即使扣除贷款利率,也还有较大的利润可赚。

这一分析得到了乙的肯定,但是乙又担心,销售期太长,利息负担可能过重,这将会影响最终的利润。

针对乙的这点隐忧,甲又从风险的大小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即使那样,风险依然很小,最终促成了签约。

体系严密攻守自如

一场论争的胜利,还必须在辩论前或辩论中,对辩论的主旨和问题,进行辩证的逻辑分析。

据冯梦龙的《智囊》载:宋仁宗庆历年间,国子监直讲石介作庆历圣德诗,褒贬十分严峻,尤其是对枢密使夏辣批评斥责非常苛刻。

不久,石介受朋党株连而遭祸,被判罪,罢官回乡,不久就死去了。当时恰好山东举子孔直温谋反。有人说孔直温曾拜石介为师。于是夏辣就宣扬说石介其实并没有死,往北逃到契丹胡人那里去了。

宋仁宗于是下诏将石介的儿子拘置在江淮,由地方官加以管制,不得自由行动。又派中使和京东转运使去把石介的棺材打开检验虚实。

当时吕夷简正任京东转运使,就对中使说:“如果棺材打开是空的,石介真是逃到契丹去了,就是将他的子孙全部斩尽杀绝也不算残酷。万一石介真的死了,朝廷无缘无故打开人家的坟墓,是不能以此示范后人的。”

中使说:“那又如何回复朝廷的圣旨呢?”

吕夷简说:“石介死了,必然有负责验尸装棺的人,加之内亲外戚,以及参加葬礼的学生,不止数百人;至于抬灵枢埋棺材,必然雇佣葬仪社的人,现在发公文命令他们全都来受审,假如没有不同的说法,就命令他们都立下军令状,官府出具保证书加以证明,也就足以回复圣旨了。”中使便按照他所说的去办了。

仁宗看到奏报,也醒悟到夏辣是诬告,旋即又下旨,把石介的妻子和儿子都释放了,让他们还乡。

从整个事情看,是有前因后果的:石介作圣德诗时,“褒贬十分严峻,尤其是对枢密使夏辣批评斥责极为苛刻”是因,“于是夏辣就说石介其实没有死,往北逃到契丹胡人那里去了”是果。

但同样的“因”,并没有出现同样的“果”,正是石介当红作圣德诗时,吕夷简却被罢相。但吕夷简却不念私仇,顾念国家大体,为石介昭雪一他要不替石介昭雪,石介就还要背负上死后开棺之辱。

宰相肚里能撑船!

吕夷简不仅有宽宏的气量,而且有过人的见识:在开与不开石介的棺上,作出了无人与有人一亦即投敌与未投敌的辩证分析,此行此举,确能“示范后人”。

以上的分析,突破了辩证分析的范围:既有辩证分析,也有因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