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幽默口才
26170300000002

第2章 幽默的艺术(2)

临场发挥幽默术

这种幽默技法也许用不着解释,临场发挥就是临场发挥,在发挥中实现幽默角色的自然转移。

在美国的一家大饭店里,当侍女为一位顾客端上来一份芥末土豆糊时,顺便问道:

“您是干什么的?”

“我是葡萄牙国王。”

“噢,这个工作倒不错!”

这位侍女的幽默,就在于使用临场发挥法,把自己上升到和国王平起平坐的地位。

有个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看到这样的一段话:

“那天早上刚开门,就看见一只被毒死的老鼠,使我大吃一惊!”

老师看后,忍不住笑,便在这段话的一旁写下批语:

“千万不能大吃一惊,小吃一两也使不得。”教师临场发挥,当然错别字还得更正罗!

写错别字闹出笑话的,当然不是这位学生的“专利”,而是自古有之。下面一则笑话也有同工异曲之妙。

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不学无术,胸无点墨,却也去赴京应考,想得个一官半职。

试卷到手,他却一个字也答不上来,只知道瞪着眼睛咬笔杆子。最后,勉强写了几句,总算是不交白卷。可是,这样的卷子又怎么能考中呢?焦急中,他想起了自己和李鸿章的亲戚关系,便连忙在卷末写上了:“我是当朝中堂大人李鸿章的亲妻”几个字,想让考官大人看在李鸿章的面子上取他。无奈他连“戚”字也不会写,竟写成了“我是当朝中堂大人李鸿章的亲妻。”

这年的主考官为人耿介,看了他那狗屁不通的答卷,正要弃之一旁,忽然发现了卷末的这行文字,一看,不禁又好气又好笑,于是提起笔在卷旁批道:

“所以,我不敢取(娶)!”

这位主考官的临场发挥似乎更为绝妙,他巧用谐音,一语双关,成了一时佳话。

如果说前面侍女临场发挥的幽默属于高攀法,那么,那位老师的幽默就是一种低就法了。然而,不管高攀也好,低就也罢,只要把临场发挥幽默术运用得当,幽默角色也就自然而然地转移了。

可见,临场发挥幽默术不仅是寻找幽默感觉的一种方法:可以说,也是探索幽默、形成幽默的一种技巧。

反还幽默术

反还幽默术就是按照对方的逻辑去理解或推论,由此及彼,物归原主,使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食其果。

反还幽默术,要善于抓住对方一句话、一个比喻、一个结论,然后把它接过来去针对对方,把他给自己的荒谬的语言或行为、不愿接受的结论,用演绎的逻辑还给他,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餐馆里一位顾客叫住老板:“老板,这盘牛肉简直没法吃!”

老板:“这关我什么事?你应该到公牛那里去抱怨。”

顾客:“是呀,所以我才叫住了你。”

顾客按照老板的荒谬逻辑,推论出老板即是“公牛”,让对方哭笑不得,自食其苦。

这位顾客所用的幽默技巧就是反还幽默术。

反还幽默术一般是对方攻击有多少分量,就以同等的分量还击。软对软,硬对硬,不随意加码。加码过重会影响幽默情趣。

一般说来,幽默贵在收敛攻击的锋芒,但在特殊情况下,就不然了。特别是在极其卑劣的事和人面前,或者外来的横逆忍无可忍之时,如果你还过分轻松地调笑,不但显得软弱无能,更缺乏正义感,而且会导致对方更嚣张地进攻。此时;再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就会丧失人格。因此,还击锋芒不但不可钝化,而且应该锐化。越是锐化,越是淋漓尽致,越有现场效果。而现场效果最强的方法,就是这种反还幽默术。

假戏真做幽默术

假戏真做幽默术就是把自己真实的感情隐藏起来,把虚情假意表达得十分真切,从而产生幽默的方法。

林肯总统为了打发一位不速之客,也演过一出假戏真做的小品,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天,林肯总统身体不适,不想接见前来白宫唠唠叨叨要求一官半职的人。

但一个令人讨厌的家伙赖在林肯身旁,准备坐下来长谈。林肯非常厌烦,但出于礼貌不能直接把他赶走。

这时,正好有总统的医生走进房里。林肯急忙向他伸出双手,问道:“医生,我手上的斑点到底是些什么东西?”

“那是假天花,就是轻度的天花。”医生说。“我全身都有。”林肯说,“我看它是会传染的,对吗?”

那位来客听了这番话,马上站了起来,大声喊道:“好吧,我现在不便多留了,林肯先生。我没有什么事,只是来探望你的。”

“呀,不必这么急急忙忙嘛,先生。”林肯轻快地说。

“谢谢你,先生,我下次再来看你。”说罢他朝门外头也不回地走了。

林肯先生的假戏真做,还有赖于总统的医生的配合协助。他的“假天花”,吓走了不速之客,足见他善于急中生智,并显示出的名人幽默感。

假戏真做法就是将计就计,在对方的圈套外再设一圈套,接着演戏是要佯顺敌意,诱使对方上钩,这样才能以谬制谬,以恶还恶。

假戏真做,演得是假戏,但如果演得不真、不像,被人看出了破绽,那么就会失去幽默的效果。

指鹿为马幽默术

指鹿为马幽默术就是用双方心照不宣的名实不符,把白的说成黑的,从而产生反差,传达另外一层真正要表示的意思,达到幽默交流的目的。

人们之所以能心照不宣,原因是语言表层含义的不同,从字面上看,你是指鹿为马,指白说黑,从深层意思上说你传达了另外一层意思,这层意思虽不明言,但已了然于心,而其了然的程度比明白讲出来更深,更能表现出幽默感。

尽管指鹿为马这个词是贬义的,不科学的,但是如果不是有意欺骗,双方心照不宣地名实不符,那么,幽默也就会从中产生。

英军总司令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大败拿破仑后。凯旋伦敦,当时举办了一个相当隆重而盛大的庆祝晚宴,参加这次宴会的有各界社会名流,贵族绅士,还有许多参加过战斗的军官和士兵。

晚宴的菜肴十分丰盛,末了,在每个人面前都摆上了一碗清水。其中一名士兵竟大大方方地将这碗水端起来喝了一口,见此情形,在场的贵宾们都窃笑不已。

原来,这碗水是在吃点心之前用来洗手的。而这个农家出身的士兵哪里会懂得这种宫廷里的规矩,因而闹出了笑话。当时,那位士兵羞得满脸通红。

就在这个时候,威灵顿端起这碗洗手水站了起来:

“各位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共同举杯向这位英勇的战士干一杯吧!”一阵热烈的掌声后,大家举杯同饮。

那位士兵和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威灵顿公爵的人品、作风而大为感动。

威灵顿公爵的指鹿为马,不仅为那位士兵解脱了困境,也表现了他崇高的人品和幽默感。

近远联想幽默术

幽默家在进行幽默思维时,常常把两件表面上似乎毫无联系的事物牵扯在一起,从不协调中产生新的协调,从而产生幽默,我们不妨把它叫做“近远联想幽默术”。可以说,近远联想幽默术是幽默思维的基本要素,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

俄罗斯有一位著名的丑角演员杜罗夫。在一次演出的幕间休息时,一个很傲慢的观众走到他的身边,讥讽地问道:“丑角先生,观众对你非常欢迎吧?”

“还好。”

“要想在马戏班中受到欢迎,丑角是不是就必须具有一张愚蠢而又丑怪的脸蛋呢?”

“确实如此。”杜罗夫回答说:“如果我能生一张像先生您那样的脸蛋的话,我准能拿到双薪。”

这位傲慢观众的脸蛋,同杜罗夫能否拿双薪,本无丝毫内在的联系,在这里杜罗夫却巧妙地把它们牵扯在一起,从而产生了幽默,对这位傲慢的观众进行了讽刺。

要想学习近远联想的幽默技巧,也是不难办到的,你只要在脑子里排除一般的常规的联想和专业性的联想,那么剩下的联想一般都可称之为“近远联想”。你也不妨试一试。

扑空玄虚幽默术

扑空玄虚幽默术是众多幽默术中较为高级的一种。

运用扑空玄虚构成幽默,主要环节有二:

一是构成一个玄虚的悬念,这个悬念看起来可能真实可信,但实际上是虚无的,真实与虚无的反差越大,就越有喜剧性,即幽默感。

二是为玄虚的悬念寻求巧妙的歪曲解释,而最难的就是寻求歪解,这比构成悬念更能显示你的智慧和情趣。

可见幽默是智慧和情趣的表现。

这里的幽默秘诀在于:通过你曲折的暗地里把对方争取过来,共同创造幽默效果。

家庭关系中不可能没有磨擦,其因素很多,观点不一、性格差异、外部影响等。每个家庭成员都想确立自己认为满意的位置,在坚持自己的原则时,不可避免会攻击其他家庭成员。直接的恶性的攻击,常是造成家庭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由于扑空玄虚幽默是幽默中的上乘表现手法,是属于软性的。学得此法,使家庭攻击淡化了,常可转危为安,举家生欢。

扑空玄虚幽默的奥秘是:

充分利用对方预期转化的心理。

这种方法变化万千。有的不是给人一种双重转化,而是相反,故意给他一个没有转化的谜底,让期待对转的心理落空,恢复到常态。

基于这种幽默特点,再加上家庭这种特殊环境和条件,可以说对发挥扑空玄虚是非常有利的。

请看下面这位丈夫是怎样应用支点来批评妻子为人不孝的。

妻子问丈夫:“我生了女孩,你妈说我什么吗?”

丈夫说:“没有,她还夸你呢。”

妻子说:“真的,夸我什么?”

丈夫说:“夸你有福气,将来用不着担心媳妇的卫生眼球了。”

丈夫开始给妻子的是个迷惑不解、心情紧张的悬念,很玄虚,迫使她亟待下文,支点是“生女孩婆婆还夸她”。夸什么呢?“不用担心卫生眼球”。这也玄虚,是个扑空但让妻子深思,愧中有笑。

扑空玄虚幽默术在家庭生活中除上述用法之外,当然也适应于夫妻之间纯调笑。它对增加夫妻的亲昵性,有其他方式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寓庄于谐幽默术

寓庄于谐幽默术就是把十分庄重严肃的事情,采用开玩笑的方式把话说出来,以产生幽默效果。

“汉武帝看相”这则幽默就是这样的例子:

西汉时,东方朔滑稽多智,能言善辩。一天,汉武帝议论寿相时对大臣们说:“依我看,《相书》有一句话很有道理:‘人是否长寿,只要看看鼻子和嘴之间的人中长短。人的人中如果长一寸,就可以活到一百岁。’”

众位大臣都应声说:“对!陛下高见。”东方朔却仰天大笑。

有个大臣指责他胆大妄为,竟敢取笑皇上。东方朔辩解说:“我哪里是笑陛下,我是笑彭祖的面长!”

汉武帝便问:“彭祖面长有什么好笑?”

东方朔说:

“传说彭祖活到八百岁,如果《相书》真的很准,那么按人中长一寸寿百岁推算,彭祖的人中就应有八寸长,而他的脸岂不是要有一丈多长了。”

汉武帝听罢,想了一会儿,也不禁大笑起来。

东方朔的推算,使发怒的汉武帝由怒而笑,的确达到了寓庄于谐的幽默效果。

寓庄于谐幽默术的特点即以轻松愉快的形式,诙谐风趣的语言,表达庄重严肃的道理,使人在喜悦和谐的氛围中,接受道理,服从对方,从中表现出你强烈的幽默感。

大智若愚幽默术

大智若愚幽默本是以愚的形式来表达智的内容,属于先抑后扬。先抑,可以使人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产生一种“你不行”的错觉;后扬,则迅速打破了这种思维定势,出人意外,令人惊奇。前后对比强烈,效果迥异,从而产生幽默的情趣。

幽默家不可把自己的智慧放在脸上,而应该把智慧藏起来,因为理智与情趣是互相矛盾的,智慧愈是直接表述出来,愈是缺少幽默之趣。因此,为了取得幽默的效果,往往需要假作痴呆,故作蠢言,这就是大智若愚的幽默法门。

在现实交际中,适当地运用“大智若遇”的幽默技巧,能增添谈话的趣味,活跃谈话的气氛,并能充分体现你的才智和幽默,使人对你产生好感,从而使你的交际易于成功。但要注意的是,运用这一技巧时,必须适可而止,水到渠成,切忌矫揉造作,否则,就会给人一种自作聪明,哗众取宠的卖弄之感,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弄巧成拙,前功尽弃。

大智若愚幽默术也可带一定的善意的攻击性,这种攻击由于富有人情味,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同情心,所以,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交际效果。

七十年代,国家物资普遍供应紧张,在农村买钉子都难,常要走“后门”才能买到。

有位老汉盖房,急需买几斤钉子。他来到镇上国营商店对营业员说:

“同志,我买十斤钉子。”

营业员说:“没有了。”

老汉又说:“没有十斤,我就买五斤吧。”

“也没有。”

“那两斤。”

“还是没有。”

老汉仍然苦苦哀求道:“同志,你无论如何得卖给我一枚。”

营业员诧异地问道:“你这个人才怪呢!买一枚干什么用?”

老汉说:“用它把你们的后门钉住!”

那位营业员为老汉的幽默所感,一笑之后,出于愧心,反而真的卖给老汉五斤钉子。

买一枚钉子是蠢事,去钉住他们的后门也是不能办到的,但充分表现了老汉的机智和幽默,而幽默的效果常常是意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