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宁夏文化蓝皮书:2010
26172900000043

第43章 黄河文化的建设与发展(3)

二、拓展黄河文化外延,

打造黄河金岸,彰显银川特色

(一)立足黄河金岸,科学定位,发挥比较优势

银川市位于西安、兰州、包头三大城市的引力平衡点上,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作为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其辐射范围可达陕西榆林市西部,甘肃省东部,内蒙古乌海市、阿拉善盟东部、鄂尔多斯市西南部共约17万平方公里的近千万人口。近年来,随着中太银铁路的修建,西部大开发第三级中心城市地位的确定,以及城市处在西部地区发展重点经济带上等因素,都为银川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形成了银川特有的区域比较优势。

银川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作为首府城市的各项中心职能,增强区域聚集辐射能力,把银川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民族团结、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城市和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实现建设繁荣创业城市、宜居园林城市、和谐文明城市、魅力文化城市的城市发展总目标,使银川成为西部呼兰重点经济开发带上的重要节点,西北兰—西—银—包—呼区域创新网络和黄河上游产业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西北地区具有浓郁文化特色和现代都市品质、开放、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空间竞争力和重要辐射带动作用的新银川,全面实现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前,银川正立足于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城市的分工合作,实现功能互补、协调共进,遵循现代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区域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以城市化促进现代化,以现代化带动城市化,将城市化与农业产业化、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国际化紧密结合,大力发展特色优势经济,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城市的区域中心地位和空间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实现沿黄城市带在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

(二)依托黄河文化,调整结构,提高城市实力

要提高银川实力必须加快沿黄城市带发展,推进同城化与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加强濒危建筑遗迹、历史文化古迹保护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等。

1.完善交通运输网络。银川市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银川市为中心,南北向以国道G109、国主GZ25(京藏高速公路)、国道G110线、省道S201线、省道S203线、银巴公路,东西向以国主GZ35(银青高速公路)、银横路、长城路、黄河路、北京路、上海路、贺兰山路、银通公路等“六纵八横”为主骨架,其他省、市、县、乡、村道为脉络的公路交通网。包兰铁路贯穿银川南北,与全国各大铁路干线相通,可直达沿海各口岸。宝中铁路连通京包、陇海两大铁路干线,成为第二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路线。民用航空已开通银川至北京、上海、广州、佛山、西安、成都、乌鲁木齐、敦煌、武汉、昆明、重庆、大连、福州、杭州等地的航线。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既是经济发展的干线,也是黄河文化的展示线。

2.形成旅游文化网络。一方面,循序渐进,修葺黄河文化遗址。银川市沿黄河有以下濒危建筑遗迹及历史文化古迹:横城、兵沟汉墓群、明代“河东墙”和“长堤”、银川明长城、镇河塔、银川灵武恐龙化石遗址、贺兰通昌寺、纳家户清真寺。银川市“三位一体”,做好文化遗址的抢救、保护工作:一是加大历史文化名城、濒危建筑遗迹保护力度。二是保护并弘扬丰厚的回族特色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构建具有高度兼容性的,多元与特色并举的历史文化名城。三是调整与历史文化名城、濒危建筑遗迹保护不协调的行政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巧作黄河文化、大漠文化、草原文化的镶嵌点缀,增强银川市旅游业的文化元素。“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造就了银川的树荫绿地、湖泊湿地、渠桥流水,黄河文化赋予了城市之魂,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大漠近距银川,防沙治沙是世世代代银川人的追求,城郊的沙丘、沙链,城围的防风固沙林,城内的人工沙景都表现出银川人与大自然抗争的壮志豪情,使银川市多了几分大漠文化的沧桑雄浑。塞上草原文化曾在西夏国达到鼎盛,对现在的银川市来说早已时过境迁,但它毕竟是银川市的本底文化,影响仍很深远。比如市郊设置的草原文化旅游景点——草原风情园;市区形态表现出的长、散而广阔;市内各街草原文化的显露,饮食涮羊肉、羊杂碎,服饰牧袍、牧靴等。上述这些特色文化既烘托了银川市原本文化底蕴,也表现出了多元文化的内涵。

3.构筑生态园林文化网络。银川市坚持可持续发展,推动园林化城市建设,成就斐然。首先,兴庆区黄河大桥南段:已平整出植树林带长4千米,宽50米,栽植各种苗木6.68万株,绿化面积400亩。永宁、贺兰段现已种植各类耐水湿树种40.5万株,绿化面积159亩。河东灵武段现已完成造林整地1008亩,开挖人工湖650亩,目前已栽植各种苗木29.56万株,绿化面积1121亩。其次,宁东生态大环境绿化(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工程,共栽植苗木49.79万株,目前,进入收尾完善阶段。横山跨线桥周边绿化面积9942亩,进行多树种针阔混交,总体形成四季常青、错落有致、绿意怡人的美丽景观。再次,黄河东岸(宁东南段)防风阻沙生态示范林工程(沙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完成铺设草方格路基27千米,扎设草方格7020亩,栽植各类苗木106.8万株,已基本完成苗木定植工作,目前正在进行草方格扎设以及林道修建等工作。另外,还有滨河大道绿化及水利工程(黄河金岸治理重点项目),按照市委、政府对滨河大道的规划启动配套绿化工程建设,已栽植山桃、山杏、白蜡、新疆杨等苗木27.1万株,造林1120.5亩。

4.健全对外宣传网络。以黄河文化为题材,打造文艺精品,提高银川市知名度与美誉度。

舞剧《月上贺兰》以黄河文化为背景,热情讴歌了回汉人民对爱情的向往,对生活的热忱。舞剧《月上贺兰》自2007年1月30日成功首演至今,已累计演出183场,接待国内外观众超15万人次,演出收入突破千万元大关。今年10月底,完成了舞剧第三版即精编版的加工、修改工作。

10月14日~15日,借精编版舞剧《月上贺兰》在全国的巡演之机,举办了“5省(区)7市文化产品交流洽谈会”,进一步推介了银川,推介了《月上贺兰》,为全国巡演打下了基础。近期,该剧喜获由中国文联、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奖项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铜奖。11月中旬,经过修改加工后的舞剧《月上贺兰》首次在宁夏人民会堂隆重上演,好评如潮。11月底,在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巡演。目前,经过多方联系洽谈,拟定于明年年初赴亚非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演出。

(王晓辉:****银川市委讲师团教员;陈朝辉:宁夏社会科学院国史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石嘴山市在“黄河金岸”与黄河文化建设中的靓丽转身

马玉贵,李华

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成为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黄河流经的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点。在母亲河的哺育中,宁夏独具“天下黄河富宁夏”的自然资源优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良好的人文环境,深具区域的和民族的特色文化。宁夏党委、政府提出打造“黄河金岸”的战略构想,对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实施“黄河金岸”的过程中,黄河文化所起到的重大支撑作用将是无法取代和不可估量的。同样,黄河金岸对黄河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黄河金岸”为煤城经济转型创造历史新机遇

2008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十届一次人大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建设沿黄城市带(群),打造黄河金岸”的战略构想,由此“黄河金岸”成了宁夏人的新名词。2009年4月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隆重召开沿黄城市带(群)建设启动大会,宁夏沿黄城市带(群)建设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石嘴山市位居黄河中游上段,是宁夏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一座典型的因煤而立、依煤而兴、因煤而困的资源型老工业城市。作为国家“一五”时期布局的十大煤炭基地之一,经过近50年的开采,煤碳资源逐渐枯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失业下岗人员俱增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石嘴山市市委、政府审时度势,另辟蹊径确定转型思路:以实施生态转型为切入口,以做强三大产业为着力点,以改造和提升城市功能为基础和保证,全面启动经济转型工程。值此时,宁夏党委、政府提出“黄河金岸”开发建设总体思路,无疑为经济转型中负重前行的石嘴山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两区一县不甘示弱,纷纷出招。大武口区作为石嘴山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主打城市建设牌,提出“显山、露水、透绿、通畅、和谐”的城市建设要求,大力营造“一方碧水共蓝天,万亩绿树涌贺兰”的城市形象。惠农区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一手抓工业,建成银北最具活力的工业园区之一“河滨工业园区”;一手抓农业,以“绿、红、白”三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平罗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以打造“全国生态旅游特色县”为目标,将黄河金岸建设列为2010年全县主题性、突破性工作,从工业、路网、城建、水利、绿化、旅游、国土、新村、民生等十大项目入手,力争将平罗县建设成为八百里黄河金岸最耀眼的明珠,目标远大。

二、黄河文化助推煤城,石嘴山靓丽转身为山水园林石嘴山

在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不息的奔流中,在石嘴山这片沃土上,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无不烙印上鲜明的黄河文化印迹。黄河文化和黄河精神为石嘴山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为新时期、新形势下石嘴山的靓丽转身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打造黄河金岸,在某种意义上不仅是政治、经济的建设过程,更是人们对黄河精神与黄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石嘴山市围绕打造黄河金岸特色城市,建设科学发展、经济转型、循环经济、统筹城乡、生态文明五个示范区,着力打造六条功能线,构筑沿黄绿色长城,发展生态景观,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文化内涵,增强发展动力。红花绿草竞自由,争奇斗妍显生机。黄河两岸到处是一片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建设场面。石嘴山市67.7公里滨河大道整体工程2009年10月底基本完工;平罗县天河湾湿地生态园展示了塞上江南生态人文景观;特别是惠农区结合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实施了创意性的特色七彩生态园绿化工程,为黄河金岸增添了一道亮丽的绿色生态景观;万亩生态园林建设得绿荫叠翠,兴意盎然;还有著名特产红枸杞、白滩羊美誉海内外。从平罗县的黄河标准化堤防及滨河大道建设到惠农区的七彩生态园建设,从“三馆一中心”到宁夏水域旅游风景区的规划建设,石嘴山市在生态文化建设、特色文化产业、旅游文化品牌等方面做足、做活、做好文章,在“显山、露水、透绿、通畅、和谐”的美丽画卷中,“塞上小江南”声名鹊起。如今,一个独具魅力、充满活力、禀赋独特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的塞上名城镶嵌在“黄河金岸”上。黄河文化助推石嘴山转型,一个靓丽多姿的石嘴山,正以独特的方式和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透射出不朽的黄河精神和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