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新编社会学大纲
26176000000008

第8章 社会结构(4)

结点间的联系有不同的模式,这种模式就是结构。网络分析描述这种结构的纬度主要有:联系的数量、方向,联系的互惠,联系的传递,联系的密度,联系的力度,桥梁,中介,中心和等效。其中,联系的互惠是指结点间资源的流向是单向的,还是互惠的;联系的密度是指结点间可能联系的最大数量;联系的力度是指结点间资源流动的容量和层次;桥梁是指使不同结构连接起来的联系;中介是指把不同结构联系起来的结点;中心是指与其他结点相比具有更高比例的社会资源通过的结点;等效是指一些点与另一点有相同的联系。

7.布劳的宏观结构理论

布劳(Peter M. Blau)认为人口的分类根据有两种参数:一是类别参数,它将人口中的成员区分为不连续的类别,比如性别、种族和宗教等;二是等级参数,它将成员放入连续的等级次序中,比如收入、教育年限、年龄、权力、财富、社会经济地位、特权,以及其他规定次序的等级。人口类别参数差异的程度决定了宏观结构的异质性程度。人们所属的群体数量越多,分化程度越大,异质性就越高。人口的等级参数差异的程度决定了人口中不平等的程度。越少的人掌握了社会资源,资源的分配就越不平等。这样,社会人口就存在着特定的宏观结构。布劳认为,宏观结构最重要的外在特征是参数相关的程度。一个群体的成员在等级参数上都处于较低的位置上,包括收入、财富、特权等,那么参数就相互关联起来。参数的关联越高,参数的相互整合越高,一定人口中不同成员的社会互动与社会流动就会有更多的障碍。相反,参数关联越低,人口中不同个体的社会流动就较为顺利。总而言之,宏观结构是一定的人口按照社会不平等与异质性程度的类别参数和等级参数而形成的分布与分化程度。为了进一步说明宏观结构,布劳提出了3个基本假设:个体间社会交往的可能性取决于他们相互接触的机会;在多维空间中,个体间的相似性增加社会交往的可能性;与其他群体或阶层交往会有利于向这些群体或阶层的流动。在3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布劳又提出了14个基本命题。所有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命题都是为了说明:一定数量的人口分布于不同的结构位置,这些结构位置又限制了他们社会交往的机会;宏观结构不仅为社会交往提供了机会,也对将与谁发生交往关系产生一种限制。

第三节社会结构的功能

一、功能的涵义

功能是社会系统或者结构体系为实现系统目标和系统适应环境所发挥的作用。斯宾塞从生物有机体的角度对社会结构的功能做了说明,认为社会结构具有与生物体器官相似的功能。日本的富永健一认为,“所谓功能,是将系统的要素和多个作为要素集合体的子系统,或者说整个系统所负担的活动、作用、职能解释为与系统实现目标和系统适应环境所必须满足的必要性条件相关时,对这些活动、作用等所赋予的意义”。在这里,富永健一对活动和功能、作用和功能做了区分。富永健一认为,只有将活动、作用与系统的目标、环境适应相联系的时候,这些活动和作用的后果才成为功能,或者发挥正功能,或者发挥反功能。

有人认为功能这一概念含有目的论的成分,即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目标而设计出不同的社会结构以发挥不同的功能。对这个问题,应当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社会结构确实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而创造出来的;另一方面,却又具有客观性的、不依赖人的意志为转移。简而言之,社会结构的产生既具有意识的成分,又具有非意识的成分。所以,作为社会结构运行结果的功能也同样具有两面性。

二、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一,结构不涉及价值,是描述性概念。功能则涉及价值,是解释性概念。社会结构是恒定的社会关系。社会学在使用社会结构一词时,主要用它说明社会关系的性质、类型、范围、层次等方面。比如我们用社会经济结构表示人与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结成的关系。社会经济结构说明社会经济关系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关系之一,是整个社会结构的基础。功能则是直接与人的需求和社会的目标直接相联系的,因而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价值问题。

第二,结构是功能的载体,功能是结构运行的结果。社会结构通过多种方式把社会要素调动起来,分配于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使社会各部分的资源相协调。这样,社会结构一方面满足了人的需要,一方面使社会保持整合,使社会适应了自然。比如社会经济结构把经济资源按其本身特有的方式分配于不同的社会生产部门,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可见功能实现要依赖相应的结构,结构的运行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功能。

第三,结构必要条件和功能必要条件。列维把功能必要性条件解释为“为了维持系统而必须具备什么”,把结构必要条件解释为“为维持系统所必须的东西为什么是必须的”。其实功能必要性条件与结构性必要条件是相通的。简单地说,功能必要性条件是指为了维持社会系统的存续,社会结构必须发挥什么功能,社会结构必要性条件是指为了发挥一定的功能必须要有什么样的结构。但是结构与功能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不同的结构可能发挥相同的功能,而即使是相同的结构在不同的条件下也会发挥不同的功能。比如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有很大的差别,但是不管是君主立宪制还是议会制都发挥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功能。

第四,结构与功能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概念,并不是社会学所独有的。结构和功能这两个概念都广泛用于生物学、物理学等学科领域。虽然在各个学科里面的涵义不尽一样,但是基本意思都是相通的。社会学借用结构和功能这两个概念来说明社会的构造、运行以及运行的结果。

三、社会结构功能理论

1.社会有机体功能理论

受生命科学的影响,法国社会学家孔德最先把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类比,对社会功能进行了论述。孔德认为,生物有机体可以被分解为要素、组织和器官,对社会的分析也同样可以这样分析。社会有机体可以分为家庭、阶级或种族、城市与社区三个层面。孔德称家庭为社会真正的要素或细胞,称阶级或种族为社会真正的组织,称城市与社区为社会的器官。

在孔德研究的基础上,斯宾塞充分发展了社会有机体功能理论。斯宾塞认为,社会和有机体之间有着众多的相似之处:生物有机体和社会的发展都会带来结构的分化;结构的分化伴随着功能的分化,每一分化的结构都担负着一定的功能;结构和功能通过相互依赖实现整合;结构本身是一个系统,系统整体总受其组成部分的系统过程影响;整体解体后,有机体和超有机体都能继续存在一段时间。有机体与超有机体除了以上相似之处外,也有相异之处:关联程度不同,相对于有机体,超有机体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较为松散;关联方式不同,相对于有机体,超有机体多用符号连接;在意识和自觉程度上,超有机体中所有单元都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而有机体中只有某一部分有这种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