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遗落的名人往事
26178700000015

第15章 珍妃和她的老师

一位立志中兴的末代皇帝,一位想要冲破宫闱束缚的妃子;一场可能改变中国命运的变革,一位曾被遗忘的变法先驱。他是珍妃的老师,光绪的重臣,但名字却不为人们所熟知。他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变故?他和珍妃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导读:

在江西省萍乡市郊区的杨岐山上有一座掩埋在荒草之中的百年孤坟,坟墓的主人是光绪皇帝最宠爱的妃子珍妃的老师文廷式。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文廷式这样一位对中国历史有着重要影响,集政治家、诗人、学者等诸多尊荣称号于一身的人物,为何死后竟被葬在这样一个荒凉无比的地方?

清德宗载 ,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光绪帝,作为清朝末年一位力图有所作为的皇帝,他推行新政,与康有为等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百日维新。但维新变法措施遭到了慈禧太后和顽固守旧大臣的极力反对,最终归于失败。珍妃作为光绪一生之中最爱的女人,对光绪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来自于珍妃活泼聪慧的性格,也来自于她积极进步的思想。在光绪急需用人的时候,珍妃向他推荐了一些人才,文廷式就是其中之一。文廷式的见识和才学让光绪感觉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心腹,他得到了光绪的重视和赏识。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文廷式这样一位对中国历史有着重要影响,集政治家、诗人、学者等诸多尊荣称号于一身的人物,为何死后竟被葬在这样一个荒凉无比的地方?死后葬于深山的文廷式生前与千里之外的皇宫究竟有着怎样的牵连?聪颖的珍妃与她的老师文廷式之间究竟发生过怎样的故事?这荒冢的背后隐藏了太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英雄的后人

在江西省萍乡市郊区的杨岐山上的荒草之中掩埋着一座百年孤坟,很久以来,没有人留心过这座荒墓的主人是谁。直到肖麦青来到这里。

肖麦青是萍乡市文联的作家。几年前,他无意间在杨岐山的荒草中发现了一座荒坟。在破损不堪的墓碑上,“文廷式”几个大字依稀可辨。这个发现令肖麦青大为震惊。文廷式是珍妃的老师,光绪的重臣,“百日维新”运动的推动者。这样一位职高位尊的人物死后却被葬在如此荒凉的深山之中,生前的尊荣与死后的落寞,两相对比,其间的落差使肖麦青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创作一部反映文廷式真实一生的长篇传记小说的想法在肖麦青脑海中产生。然而,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肖麦青遇到了一个难题。文廷式的相关资料少之又少,围绕文廷式的身世产生的谜团却越来越多,破解文廷式的身世之谜是当务之急。

在萍乡找到文廷式真实的生活资料,把真实的文廷式呈现给人们,这是肖麦青最迫切的愿望。然而,令他感到意外的是,走遍萍乡的城市和乡村,肖麦青得到的信息并不十分清晰,仅仅是从当地老人口中了解到好像在萍乡湘东区曾经有过一个姓文的家族。但是实地探访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肖麦青寻找文家后人的工作陷入了困境。

正当此时,一条线索给了肖麦青意外的惊喜。通过这条线索肖麦青终于找到了一位依然生活在萍乡的文家后人——文均勇。文均勇是文廷式玄孙,还保留有文家的家谱。从文均勇这里得知,文家祖上生有四个儿子,四个儿子中的老三又生了七个儿子,文廷式和文均勇都是第七房的,从这一脉子孙向上追溯,竟可以追溯到南宋名臣文天祥!

随着这份族谱的出现,曾经模糊不清的文廷式身世开始真实地出现在了肖麦青的视野之中。原来文廷式的先祖正是中国人所熟知的汉民族英雄文天祥,而他的祖父也是一位战死在沙场上的武将,战死时手中仍然紧握宝剑。1856年,文廷式出生在这个传承着忠烈血脉的文氏家族里。长大以后,文廷式在自己的书房里悬挂起祖父生前使用过的那把宝剑。身上流淌着文氏家族血脉的文廷式一生最大的志向,就是能够像先祖一样仗剑报国。

青年时代,文廷式到广州求学,由于自己的父亲与当时的广州将军长善是至交,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他常常会去长善家。长善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志锐,一个叫志均。同时还有两个侄女也在他家住,她们是长善的哥哥长叙的女儿,唤作瑾儿和珍儿。那时,瑾儿五六岁,珍儿三四岁,两个孩子很聪明,也爱学习。据史料记载,文廷式教她们背古诗、认字、写字,给她们讲故事,慢慢地她们和文廷式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文廷式排行老三,有时候两个小女孩就叫文廷式三哥。长善家是满族,在清代满族贵族家庭中女孩子的地位是很高的。因为大清皇帝的妃子要从全国各地的所有满族贵族家庭中挑选,所以家里不但要给这些姑娘最好的教育,而且也不敢轻易得罪他们,这些小丫头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成为皇贵妃。

政治救国,屡遭迫害

文廷式当时一定不会想到,10年之后,他教过的这两位小姑娘竟把这种可能变成了现实。1888年,文廷式进京参加顺天乡试,这一年,他的学生瑾儿和珍儿也来到了北京,她们同样面临着一场考试。

这一年的春天,经过层层选拔,五名满族女子成为了光绪皇帝后妃的最后人选。据说光绪皇帝首先看中的是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但是当他准备把手中象征皇后的玉如意交给德馨的长女时,慈禧却示意光绪选择自己的侄女(后来的隆裕皇后)。光绪只好转身把玉如意交给了自己不喜欢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德馨的两个女儿落选了,瑾儿和珍儿成了光绪的嫔妃。幸运似乎降临在了这两名天真的少女身上,但是对珍妃来说,这却是她不幸人生的开始。

其实,刚开始,光绪对瑾儿珍儿这一对小姐妹并没有特别关注,对他而言,这两个女孩子只是他退而求其次的选择。然而,事情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从留存下来的珍妃的唯一一张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珍妃的确比隆裕皇后漂亮。而且珍妃天真活泼,知书达理,相比之下,隆裕皇后逊色许多。渐渐地,光绪帝喜欢上了珍妃。珍妃生性活泼,非常喜欢照相,她是第一个把照相机带入紫禁城的人,而送给她照相机的人就是她的老师文廷式。

在得到皇帝的专宠之后,珍妃不可避免地得罪了慈禧,这也正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真正原因所在。珍妃是一个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人。1890年,她的老师文廷式虽然考中了当年的进士,但是却只获得了翰林院的一个七品小官职位。此时,身处后宫的珍妃为自己的老师感到不平,于是她向光绪推荐了文廷式。为此,光绪皇帝还特地举行了一场中断了近二十年的翰詹大考(朝廷组织翰林院的翰林、詹事府的詹事们进行考试,通常6年举行一次。)直接从翰林院中选拔人才。

在当时,官员的晋升和后宫嫔妃的举荐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光绪喜欢珍妃,因此对文廷式也比较偏爱。文廷式才华横溢,加之又是珍妃的老师,光绪对他十分看重,亲自将他提拔为翰林院四品侍读学士。文廷式从此进入了政治中心。那么,这位渴望仗剑报国的江南才子会实现他的救国理想吗?

文廷式之所以会被历史湮没,这与他在那个特殊时代里所扮演的角色有着必然的联系。1894年初夏,在甲午海战一触即发之际,慈禧却挪用北洋海军的军费为自己操办60岁生日庆典。此时,文廷式不顾个人利益,第一个上书谏议停办慈禧生日庆典。于是,恼羞成怒的慈禧说出了那句让人不寒而栗的话:“谁让我一时不高兴,我就要让他一辈子不高兴。”

甲午海战失败后,是继续战斗还是结城下之盟?当时以慈禧为首的保守派准备割地赔款,这无异于投降。而文廷式则支持以光绪皇帝为首的革新派拒降的主张,他向光绪提出了拒和、迁都、抗战的建议。当保守派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北京后,文廷式把条约的内容透露给了康有为等人,并鼓动在京参加会考的举人发起著名的公车上书。紧接着文廷式又在北京组织强学会积极支持变法维新运动。慈禧为了尽快斩断光绪的这条臂膀,便以“交通宫闱,扰乱朝纲”的罪名把文廷式罢了官,且宣布永不复用。

实业救国,举步维艰

被罢官的文廷式回到了家乡萍乡。政治救国无望,文廷式将目光转向了实业救国这条路。文廷式力图实业救国的方式是创办煤矿。他是萍乡煤矿最早的开发者。在文廷式的家乡,今天的萍乡人都会为文廷式,为这座被称为煤都的城市而感到骄傲。“铁无可铸神州错,寒不能灰烈士心”,这是文廷式政治救国理想破灭之后回家乡创办“广泰福”煤号时写下的诗句。“广泰福”煤号集采、炼、运为一体,是萍乡第一个近代化工业企业,并且培养了中国的第一代产业工人。另外,珍妃和她的哥哥也为煤号投了一部分资金,可以说他们为萍乡煤矿的早期开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文廷式创办“广泰福”煤号的目的是给汉阳钢铁厂提供燃煤,他通过家乡的萍水河把煤运往武汉。为了保证汉阳钢铁厂的燃煤需要,文廷式不顾地方保守势力的阻挠,率先聘请西方人对萍乡煤矿进行大规模勘探。一心想要实业救国的文廷式在经营中处处为汉阳钢铁厂着想,为了保证每月向汉阳钢铁厂提供2 000吨优质燃煤,文廷式甚至不惜牺牲“广泰福”的利益。加之后来慈禧等人的干预,“广泰福”创办不到一年便不得不并入了张之洞等人创办的汉冶萍公司。

这边实业救国失败,那边宫里也不太平。就在光绪为维新变法作最后的准备的时候,他的爱妃——珍妃竟遭到了慈禧太后警告式的严惩。就因为珍妃帮助一位官员进行职位升迁时走露了风声,被慈禧抓住了把柄。慈禧早已因为她支持新政的事对她恨之入骨,于是下令对珍妃“赤衣廷杖”。这次的惩罚很重,据脉案诊断记录有“惊吓、肌肉颤动、呼吸急促”等症状。慈禧的这顿棍子不仅是对珍妃的警告,更是对光绪的警告。然而,光绪并没有理会她的警告。1898年6月,光绪正式宣布变法维新。然而,慈禧的势力是可以小视的吗?这场被寄予了厚望的变法运动仅仅持续了103天便被慈禧镇压了。光绪随即被软禁在了中南海的瀛台,珍妃也遭到了囚禁。在控制了光绪之后,慈禧立即在北京大肆抓捕维新派人士,在搜查康有为住所的时候发现了文廷式的一封关于维新变法的长信,已经被罢官回乡的文廷式居然与京城的维新派还有联系,盛怒之下的慈禧亲自下达了抓到文廷式以后就地正法的通缉令。

仁义之人挚友遍天下。被通缉之时,正在长沙的文廷式被陈宝箴、陈三立父子联手所救,以三百金作为路资,先躲避到上海,而后逃赴东瀛。

师生二人的命运冥冥中一直息息相关。正当文廷式实业救国的理想遇到挫折,又被通缉追捕的时候,珍妃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1900年,已经奄奄一息的大清国再次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这一年的秋天,八国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慈禧出宫逃命之前把珍妃从冷宫中带出,她对珍妃说洋人就要来了,我们要避一避,带你走不方便,你就留在宫中。性格刚烈的珍妃回答说:“你可以避一避,但是皇上应该留下来维持大局。”此时,珍妃说出的是慈禧最不想听到的话,这与当年文廷式上书呼吁停办慈禧生日是何等相似。恼羞成怒的慈禧在珍妃说完这句话后就立即指使太监把珍妃投入了井中,这一年珍妃年仅25岁。

在逃往西安的路上,哀伤之中的光绪皇帝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永巷思量百事哀,阿兄尚谪戍轮台,萍乡流落江湖志,孤负当年问字来。

诗中第一句里的“永巷”写的是珍妃进宫之前住过的地方。珍妃的死使光绪感到了万念俱焚的痛楚,而第三句里的“萍乡”则指代珍妃的老师江西萍乡人文廷式。如今珍妃已身沉紫禁城井底,而她的老师文廷式则早在四年之前就被罢官发回了原籍萍乡,此时正被清廷通缉,珍妃和她的老师文廷式落得同样的悲剧结局。

得到珍妃噩耗的文廷式异常悲痛,作《落花诗十二首》为悼。此时身为通缉犯的他,除了作诗为祭,别无他法。四年之后,一生志在济世救国而最后却又报国无门的文廷式在萍乡忧愤去世,年仅49岁,死时手中紧握着祖父曾经使用过的那把宝剑。

文廷式死后102年的一个夏日,在他的故乡,肖麦青和出版社的编辑们正在为选择一个最能概括文廷式一生的书名进行着激烈的商讨。当他们来到赣江边,面对奔流不息的江水时,书名似乎终于有了答案——《悲情文廷式》。

当肖麦青为这本三十多万字的传记小说写下了最后五个字之后,他和文联的同事们再次来到杨岐山上的文廷式坟前,此时肖麦青的内心终于可以获得一份平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