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冰凝血热
26179000000037

第37章 高山号子——重庆电力建设总公司支援500千伏张长线抢险侧记

50年不遇的雪灾。重庆电网大动脉——500千伏张(家坝)长(寿)线98—104号塔的7座基塔和近7千米线缆严重受损。鄂渝电力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张长线供电中断,重庆部分地区电力告急。急!急!重庆电力建设总公司抢险突击队历时七昼夜,在巍峨的车盘山上唱响了一曲曲铿锵有力的高山号子。

一盒方便面

2月21日,元宵节。

15:30,整装待命多时的重庆电力建设总公司抢险预备队从南岸区出发。

19:00,夜幕降临,由33人组成的突击队到达武隆县蒲板乡政府。

冬雨淅淅沥沥地下着,给静谧的蒲板乡更增添了一丝寒意。没有电,狭小的街道上摇曳着星星点点的烛光。队员们此时又冷又饿,早已饥肠辘辘。零星的小食店早已打烊,幸好先在武隆县城购买了4箱方便面。

“今天晚上只有委屈大家了,每人一盒方便面。”突击队长刘军满脸歉意。“无所谓,我们走南闯北,已经习惯这种生活方式了。”没有水,队员们从邻近的水井中打水,在老乡家烧开。刚泡好的方便面扑来阵阵香味,大家迫不及待地吃起来。随后,他们在乡政府办公楼的地板上铺好稻草、棕垫,每人发一床被子,四五个人挤一个房间睡觉了。

23:30,刘军的手机响了:“我是周正良,已到武隆。现在弯多路窄,中巴车不敢往山上行驶了,怎么办?”周正良从岳池县带来的23名突击队员也必须在当天赶到蒲板乡。

“安全要紧!我立即派一辆五十铃和一辆金杯车来接你们。”这23名突击队员赶到驻地,拾掇完毕,已是凌晨3:00多了。

21日的早餐又是一盒方便面。

7:00,由56人组成的突击队向张长线102号铁塔进发。

高山号子声

山腰上高63.4米的102号塔,塔尖已被冰雪拉折,上中横担拧成了一团钢铁麻花。

突击队迅即制定拆除方案,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照图纸清理塔材,4个班组不间断作业。

“一二,嘿哟!一二,嘿哟……”整齐划一的号子在山高路险、寒风凛冽的丛林间响起,突击队员抬着一根根6米长、200余公斤的新塔材,从山脚下往半山坡运送。

声声号子,这是这个冬夜血肉之躯与冰雪抗争的主旋律啊!

20:00,被损坏的十五六米高的塔尖顺利拆除。漆黑的夜色中,大地一片寂静,102号铁塔却灯火通明,钢铁碰撞的声音持久而绵远。一个个抢险突击队员的身影在塔上、塔下来回奔忙,他们身上的红色荧光服分外耀眼,恍若一个个跃动的精灵。

凌晨3:00,一节7米高的新塔组装完成。

23日8:20,突击队员连续奋战37个小时,提前5个多小时完成了重庆市电力公司下达的102号铁塔拆除、组立任务。

24日清晨,车盘山上下着冻雨,气温只有1到3摄氏度,阵风5到6级,雨雾交加,天色灰暗,往日崎岖难行的山路险道已被严实地隐藏起来,放线工作受到严重影响。但重庆电力建设总公司抢险突击队并未歇息,他们还在进行铁塔检修和抱杆撤出,并组织人员协助其他抢险队伍施工。

绵绵细雨已汇聚成水流,不断地从队员的雨衣、雨裤、安全帽上往下滴淌,而他们全然不顾,依然不停地挥舞着手中的扳手,安装横担、紧固螺栓、固定拉线……

干着才不冷

25日夜,鹅毛大雪再次降临武隆县。

从贵州抢险现场匆匆赶回来的重庆电力建设总公司副总经理张喜,在经过涪陵时,看到天气起了变化,立即在涪陵区购买了很多军大衣和手套,解了燃眉之急。

26日,车盘山上白雪皑皑、密雾笼罩,积雪达10到20厘米,温度降至零下2到3摄氏度。重庆电力建设总公司抢险突击队又投入到99—100号塔的分线等工作中。

虽然天不作美,但突击队员同往常一样,6:00就起床,7:00分两组准时上山。在浓雾笼罩下,连续的冻雨和冰雪使道路湿滑难行、举步维艰,裤腿裹满稀泥,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艰难爬行,到达了车盘山上两基海拔最高的铁塔下。

冰雪使99—100号塔间的6相导线全部坠落到山沟里、林木间、草丛中,很难分离。突击队员身背砍刀,逢刺就砍。很多队员的衣服、裤子被划破了,一些队员的雨鞋只穿一天就裂开了口子。

在塔上作业时,5人一组轮流上塔,半个小时换一班。“干着才不冷。”一突击队员用热气哈着冻僵的手乐呵呵地说。

中午,吃饭时间到了,炊事员从县城用保温桶背上来的饭菜已有些凉意,但大家顾不了这些,囫囵着吞下,又继续干,只有这样才不冷。

28日23:00,张长线全线修复,突击队员热切相拥……

上阵一家人

“老陆,吃饭了哟!”陆大平远远就听见是妻子的大嗓门。

汽油发电机、压接机、绞磨机、钢丝绳全靠人工抬运,到100号塔要花5个小时。此时,陆大平不敢应声,他正手脚并用抬着200来斤的材料艰难爬行。妻子和另两个女同志已经把饭菜做好送上山来了。

“饭送到哪里有人,就在哪里吃。”陆大平刚把金具放稳,饭菜就送到了手上。

“你们的服务真是周到,山路上吃饭还是第一次。”一队员打趣道。

这支后勤组由一男三女组成,他们担负着100多人的一日三餐、住宿、购药和准备防寒衣物及鞋帽等任务。每天,他们凌晨4:00多钟就要起床做早饭,突击队员走后他们又该忙碌中餐了,晚饭要等到队员21:00下山才能吃。

因中餐要送到施工现场,在寒冷的天气中,他们还必须想方设法让饭菜保温。3个女同志每天步行1个多小时,准时把饭菜送到每个施工人员手中。“她们把饭菜送到手上,我们就算再辛苦,工作起来也有劲呀。”突击队员何昊很是感慨。

陆大平19岁的儿子陆银林也加入了抢险队伍,是登塔爬杆的猛将。炊事房东的女儿吴小兰仰慕陆银林的英勇善战,顿生爱慕之情,才相识几天的两个人恋爱了。这成为突击队员们的一段美谈。

四五对“上阵父子兵”是重庆电力建设总公司这支突击队里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