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亏待自己
为何要当一个守财奴呢?这并非是一个“再向我提问一次”的游戏,这是一个有关人性的问题。吝啬表面上看起来貌似是一种储存癖,但是,事实上这种坏习惯比储存癖更加严重。吝啬并非是一种过度的节俭,尽管某些事情难以去评判对错。
一个大肆挥霍的人,他的钱袋就如被人烧了一个漏洞;而一个守财奴的钱袋除非用钳子来撬,否则是绝对打不开的。这两类的天性截然不同。前者表现得很透明,心态很自在,易于交朋结友,喜欢聊天、玩乐、欢笑,喜欢浪漫和娱乐方面的事情,他是绝对自由自在的,心里想到什么,就会去做什么,并擅长于张扬自我。而后者羞涩、逃避、犹豫、寡言,很难去表现自我,性格孤僻,习惯自我压抑。
你是一个擅长自我表现,还是擅长自我压抑的人呢?又或者如某些人一般,对于两种性格都兼而有之呢?
守财奴大多表现为一个遁世隐居、沉默寡言、孤苦伶仃的隐士形象,他真正的问题就出现在这里,而吝啬只不过是这种问题的表现形式罢了。守财奴不能再被当成普通人来看待,他比普通人更加羞涩,比害怕自己影子的人更变态。我们对这种人感到怜惜,原因在于他自己也并不愿意成为这种人。这样的人基本都是独身主义者,原因在于他无法自然而然地说出自己的爱意,或者他只有找到那种和他有着同样性格的人,才能永远生活在一起。
某些守财奴就像羞涩的人那样,心里也希望自己能够大方一点,但每当自己要表现自己的大方的时候,他们内心深处又有某种东西来阻止这种行动。某些人被别人叫作“一毛不拔”,但走到人生的尽头,却愿意把所有遗产都捐献给慈善机构,这证明他内心深处是一个善良的人,可是他天生就习惯了自我压抑,很难把内心想法表达出来。
如果一个人不轻易去结交朋友,那么他就会把存钱当成一种乐趣,原因在于他和别的所有人一样,都希望满足自己天性的需要。对于权力和地位,我们会表现出更多的热情。尽管金钱不能办到所有的事情,可是金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让别人尊重自己,因为金钱意味着人生的功成名就。一个守财奴很难对一般的快乐心满意足,他天生就是这样,希望被人羡慕以满足自己天性的需要,这和他花一天时间去数钱一样快乐。
守财奴能通过某种小的生活习惯来形成。储存本来是一个好习惯,但是守财奴却变成了储存的奴隶。他为何要因为一点点浪费而心痛呢?这是因为浪费会打破他喜欢储存的生活习惯。守财奴把储存的目的和办法混淆在一起了,这是普通人觉得守财奴活得失败的根源。一个正常人会让自己变得更加活泼,更加大方。自然,人有时候也需要有分寸的压抑,储存就是这么一种压抑。然而比起存钱来说,还有更多更好的东西值得储存,也更重要。
大方是美国人的美德之一,这种快乐的德行也是发达国家必备的德行。然而,对美国北部人而言,他们在节俭和变通方面的名声一样很出众。只有那些真能理解金钱价值的人,才有可能协调地发展自己在节俭和大方这两个方面的德行。
吝啬的根源在于对金钱的过分崇拜。可以合情合理地花钱的人,意味着他天生就是坦率的、正直的、良好的人,而守财奴天生就发展不协调。
咖啡瘾
咖啡是一种流行全世界的最常见的刺激类食物,在法语中,咖啡又被称之为“Cafe”,用中文翻译过来就是“小餐馆”,即美国人所谓的“Cafeterla”。平均下来一百万美国人每天都能消费五十万杯咖啡,然而,在白天谁能想到“祈求上帝赐给我们每天需要的醒神药”呢?1650年以前,在欧洲西部,还没有人发现咖啡,就连茶也是最近才发现的。到了波士顿茶商起来闹革命的时候和美国的殖民地独立的时候,人们才发现了茶的好处。
尽管最开始喝咖啡的是土耳其人,而最开始喝茶的是中国人,但是,咖啡和茶现在已经成为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提神药。在这个方面来看,东西方并不是绝对隔离的,人类的爱好是大同小异的。咖啡就是这种适合人类心理需求的食物。
所以,咖啡对人类智力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一点值得我们去深入探个究竟。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贺林华思曾经邀请了16个偏爱喝咖啡的人,进行了为期40天的科学实验。咖啡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是******,一杯正常含量的咖啡只有两克******,同样的一杯茶,如果含量特别丰富,那里面就会含有1.5克******。有时候想象力也会和药物一样让人兴奋,很多人喝了咖啡就兴奋异常,以为是自己喝了咖啡的缘故,竟不知实际上自己喝的只是******而已。贺林华思教授在做实验的时候,把咖啡进行了特殊的加工,让被实验的人无法辨别其中是否加了******。他分别在每一杯咖啡中都加上2克到6克的******,就意味着1杯到3杯咖啡。被实验的人喝了咖啡之后,在一个小时内就会感觉到药效的作用,按照不同的份量,这种作用可以保持1小时到4小时不等。
尽管我们无法确定提神药对大脑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然而,很多药物刚开始会让人兴奋异常,心跳很快,等到药力消退的时候,精神也会越来越低沉,乃至最后会变得萎靡不振或者昏迷不醒。爱喝酒也是因为被酒精刺激的时候,刚开始会兴奋异常,接着就喝醉了,甚至大醉不醒,直到次日清晨,仍会感到头晕,然后变得颓废不堪。
但是,咖啡却不会产生像酒精那样的不良反应,尽管咖啡的药效较弱的时候会让人变得兴奋,较强的时候会让人昏迷过去,然而,一杯咖啡对于很多正常人而言,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但是两杯咖啡就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三杯咖啡就会损害人的智力。空腹喝咖啡会对人体产生更大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某些人刚起床就要喝咖啡,而另一些人只在吃完晚饭以后才喝咖啡。
实验证明,咖啡对肌肉会产生影响,如在轻击的时候,人的反应是否既快又准,用手围绕花纹活动的时候,是否能保持稳定等。其次,咖啡对智力也会产生影响,如辨别颜色、默算、对简单问题的回答,乃至选择一件事情、打字、写文章等更复杂的事情。最后,咖啡还会对人的睡眠质量产生影响。尽管咖啡能够让人产生轻松的感觉,然而咖啡无法让手力变得稳定。所以做珠宝生意的人,还有做外科手术的医生,是禁止喝咖啡的,但一个熬夜上班的记者在疲惫的时候,是能够用咖啡来提神并接着工作的。
至于喝多少咖啡,这是要看不同的人所需要的药效才能确定的。相比瘦弱的人而言,人高马大的人就可以用量多一些,在合理范围内,喝咖啡不会产生什么坏处。
总之,一般情况下,咖啡并非一种对人体有害的饮料,只是对很多成年人以及全世界的孩子们而言,他们最好别喝咖啡。而对于某一部分的人而言,适当地喝一些咖啡是有益无害的。实际上,喝咖啡更多是出于一种心理习惯,而并不是出于一种饮食习惯。而从社会习俗的角度而言,人类对提神药的需要这一点在喝咖啡的历史上占了很大一部分。
锻炼记忆
很多健忘的人和很多增强记忆力的办法全部都犯了同样的毛病,即把人脑当成一个杂货店,把记忆当成杂货店中的某个部分,比如说,当成了发货部,并认为如果自己记忆力不强的话,就是因为这个部分的工作效率出了问题。
实际上,人脑并非是如杂货店那样。比如说,某个部分专门卖鞋,某个部分专门卖帽子,某个部分专门负责卖锅碗瓢盆,等等。尽管某些人的心就如杂货店那样繁杂,然而,记忆并非是某个部门,也不是某种工作,记忆仅仅是一个能促进人们去理解思维功能的名词罢了。
要是你突然忘了一个人的名字,你就会说:“让我再想想。”你说“想想”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在回忆之中了,也许是因为你在回忆的时候经常什么也想不起来,所以你觉得自己的记忆力很差。实际上,你想不起某些事情,也许是因为你的心理习惯在作祟,特别是当你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时候,最容易产生这种感觉,原因在于能不能想起某件事情的关键在于注意力是否足够集中。如果你一开始就对某件事情的印象不够清晰,那么你肯定无法长时间地记住这件事情。有一些人生来就具备了耳聪目明和头脑精明的条件,脑子里存进去的所有东西都能保存下来。正常情况下,人们会觉得记忆力是无法改变的,就像人的身高无法改变一样,然而,你能把工作中必须要记住的东西进行严谨的组织。你要做到这一点,那么很多增强记忆力的练习方法也许都能促进你更快地提高记忆力。皮尔写的《记忆和健忘》就是这方面最好的教材。
既然记忆只是你的智力组织和工作习惯所需要的东西之一,那么你就应该把记忆当成一种必需品和宝贵的东西,因为记忆可以有助于提高你的思考力。而且所有的思想和见识都是同样地具备了选择性。如果你无法忽略掉在大街上或者商店里所看到的所有东西,你就无法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你记得你见过的所有东西,那么你的头脑就会成为一艘破旧的船或者一个百货商店。为了铭记我们需要记住的东西,就必须忘记别的东西,而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你需要很好地整理自己的记忆。
我们忽视了记忆是有组织性的。我肯定会记住所有熟人的名字,然而肯定不必去记我乘坐过的所有火车叫什么名字,这一点对我来说是多余的。历史上那些不重要的年代,我也记不住,尽管记住人的名字和日期会比较有趣,也可以当成记忆游戏来玩。最关键的是对智力的训练,而对记忆的训练只是智力训练的附加品。
自然,要做好一件事情,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弄明白做这件事情的每个步骤,按步骤小心翼翼地做完。比如说,你要蒸一个馒头,那么你就一定要先学着和面、揉面、掌握火候等,然后才能蒸好一个馒头。假如这些步骤出了问题,那么就不能蒸好馒头,但思想和蒸馒头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情。
所以,你应该认真检查你的心理习惯,你对事物是细心观察呢,还是满不在乎呢?你平常是粗心大意呢,还是有如一盏明灯呢?你平时是专心致志,还是恍恍惚惚呢?在这些问题上,你不得不遵循自己的心理习惯,让你的习惯去适应你的工作需要。但最重要的是要有组织和方法,在很多问题上,对记忆的组织百利而无一害,但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把这种好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假如你只是单单对某一种工作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那么你就能看得更明白。如“阅读法”就是这种问题中的一个,很多让人受益匪浅的书都提到了这一点。从阅读法中,你可以获知训练智力的办法,也可以获知训练记忆的办法,在其他的工作中,你同样也会受益匪浅。
你是一个容易上当受骗的人吗
“别相信你的直觉”,这个忠告是愚蠢的,原因在于很多事情我们都需要靠直觉去判断。“你自己去实践,并参考专家的意见。”这个忠告是明智的,原因在于凭借自己的实践和专家的建议,你就能更清楚地了解事情的真相。假如你的感官天生就很敏感,那么再训练一下,绝对可以变得更加聪明,而且所有人都可以接受这样的训练。
专家可以辨别出极为微小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是那些没有接受专业训练的人感受不到的,一是因为他们懂得怎样去辨别,二是因为他们有能力去观察并且发现差别。普通人对这种差别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你第一次用显微镜或者望远镜的时候,你基本上看不到什么东西,所以你必须一点一点地学会去观察细微的事物。
另外,专家和普通人有一个最大的差别——能否既对事物有大致印象,又对事物有细微观察。这就如一个在银行工作的人,尽管经手的钱很多,但他仍然可以马上发现有问题的钱。尽管他不知道什么地方不对劲,但他仍然可以发现这张钞票不对劲。假如他面对的是一枚硬币,那么他就可以发现这枚硬币有问题,在经过仔细的敲打之后,他就可以分辨出硬币的真假。首先,他对一张假的钞票本来就有大概印象,接着他再检查几种特别标记,像钞票上的纹路、刻印、印记和号码,他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检查。经他手的钞票不计其数,所以他心里自然会有一系列的标准,可以辨别出钞票的真伪。
但对于在一张支票上的签名,银行工作人员就无法全部记住所有存款人的字迹。所以有时候,他也会上当受骗,接受一张被人假造的支票。签名笔迹往往没有太大的差别,假如你需要同时辨别出好几个签名笔迹,那么最容易的办法就是去观察这些字迹的笔画形式是否存在特别明显的差别。用手写出来的字和用电脑打印出来的字,这两者之间的差异特别大,然而,有些波纹电脑可以让打印出来的字看起来就像人手写出来的。因为无法辨别出手写签名和打印签名而上当受骗,这纯粹是个人问题。
辨别桦木和桃花心木,无法用标尺来衡量,也不能用记号来区别。只需要对这两类木质有大概印象,就能轻而易举地加以辨别。一个木匠只要在置放木板的屋子里经过,就可以轻易地在桦木中分辨出桃花心木,而且还可以分辨桃花心木是来自墨西哥还是来自非洲,并且还能分辨出那些木板都是源自树木的哪个位置。
我们可以从以上所述清楚地了解,印象就如一本书,书中有很多细节,其中有一些细节是能够判断对错的,而另一些细节只能获取正确的概念。总而言之,任何一个职业都需要去分辨真假。就算是一个医生,在面对要求赔钱的伤员的时候,也要认真检查他是真的受伤了,还是在招摇撞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