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的习惯就像吃了兴奋剂
当你觉得自己很伟大的时候,就连世界也跟着你变得伟大了,而你觉得自己伟大的原因就在于你高估了自己的优点。其实你是透过放大镜看到的世界,总之,你就是在自高自大。
在你不高兴的时候,或者当你遇到烦心事的时候,你就觉得自己太渺小了,这时你又从放大镜的反面缩小了这个世界。
夸张的心理特别有趣,小孩子在满怀热情的时候,就会把事情说得很夸张,说得比原来的样子大很多,也好很多。小孩子热爱的童话中总有黄金镶嵌的宫殿,堆积如山的宝石充斥着山洞,童话里的人可以无比庞大,童话里的森林多么幽深、多么壮阔,在童话中经历的故事多么奇妙、多么伟大。
大人的夸张心理体现在行为举止上。一个渔夫打上了一条大鱼,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所以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就把鱼说得越来越大,并认为说得越大越中听。有一些爱吹牛的人把吹牛当成了光荣,好像这样就可以让他身价更高。
夸张的习惯就像吃了兴奋剂,如果它没有让你反感的话(情况往往都是这样),那么你就走进了一个令人光荣的世界。曾经有个青年医生,他吃下一点兴奋剂之后,就觉得自己特别伟大,回家的时候,他坐在公交车上,就让司机摸一摸他身上的肌肉,而且还对司机说,他很好奇,为何司机会让那些卑微的普通人同他这位希腊的英雄坐在一辆车上。他感到自己的小房间就像一座宫殿,而他的老婆就变成了公主。这种情况持续到他洗完冷水澡并睡了一个晚上之后,才恢复正常。
神经错乱的人是受夸张心理影响的最大受害者,他们的心智在还没有完全崩溃和破碎以前,夸张心理就成了他们心中巨大的幻影。曾经有一个56岁的疯老头,他居然说自己已经79岁了,说自己的老婆过去养育了4对双胞胎,他的亲戚多达565个,其中有75个亲人是他自己的兄弟,另外375人是他的姐妹,他的祖父就有300个,祖母有700个,他每年都支付给下人1500万的工资,他深信自己有几千万股票和很多地产,认为自己生活的世界既大又好——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自高自大。他身上的这种夸张心理几乎完全没有限制,也毫无意义。所有觉得自己是帝王、皇上、救世主、大将军和亿万富豪的精神病人,其实都是源于夸张心理。
人们总是竭力认为自己特别优秀,乃至去用一些夸大事实的办法来实现这个目的。然而,夸大还是应该有一个分寸才好,对自己渴望的事情要有一种自信。孩子相对来说要粗鲁一些,因为他们无法完全相信自己说的话。自高自大的人在谈到自己的时候总是有一些夸张,认为自己特别伟大。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他们在放大自我,也就是常说的头脑发热。
假如夸张的心理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这是没有什么害处的,而且还可以让人的生活变得更幸福。新闻媒体上有关马戏广告、商贸等向来都是采用夸张的手法,让人奇怪的不是报纸上所刊登的内容,而是所有人居然都相信报纸上刊登的内容。平淡的事情总是让人容易反感,因此事情要用夸张的手段进行宣传。
但是,事实上,我们最好还是严肃地对待事实吧,尊重事实。毫不夸张的世界已经非常快乐了,如果过分夸张,生活就会不协调。“假如你无法确定事实真相,那么你最好说真话。”马克·吐温的这句话说得很正确。
你的好奇心超越了恐惧感吗
达尔文出于好奇,把一些没有危害的蛇放进一个纸质袋子里,接着把袋子扔到动物园里的猴子旁边,看看那些猴子会怎么处理这个纸袋。马上就有很多猴子一个接一个地跑到纸袋旁边,往里面一看,被惊吓得赶紧跑开了,接着又渐渐地跑回来瞧一瞧,又被吓得跑开。由此可见,它们的好奇心超越了对蛇的恐惧心理。
同样,人类的好奇心也是这样的,只是情况相对复杂一点罢了。有一些人的恐惧感比好奇心重一点,而另一些人的好奇心比恐惧感重一点。有时候,对于那些千奇百怪的事情,我们同时会具备这两种心理。
在同一件事情上,好奇心会让你向前走,而恐惧感会让你往后退。人类天然的身体结构,使得我们具备这样的好奇心和恐惧感,这完全是强大的天性使然。恐惧感带来的行为就是退缩、哭泣、躲避、逃跑、禁闭等;而好奇心却会吸引你的注意力,让你不断前进,并且仔细观察,也许还会让你对遇到的人或者事物,产生亲近或者爱慕的心理。
相对于一个婴儿的恐惧感来说,他的好奇心更容易产生,但要让一个婴儿产生恐惧感也非常容易。在瓦特生博士一个电影中,出现了很多婴儿和一些动物在一起玩,那些动物包括白鼠、黑猫、兔子、猫、狗和白鸽,甚至还出现了蛤蟆和蛇。因为这些动物的样子都不一样,很容易让婴儿产生好奇心。然而,假如这些动物中有一些动物突然变得粗暴起来,像蛤蟆跳一下,或者一只狗叫得很大声,或者一只粗野的小猫过来打搅一下,这时候婴儿就会变得恐惧起来,之前的好奇心也会瞬间降低。并且,如果一个婴儿当场受到惊吓之后就很难再变成之前好玩的本性。如果你可以诱导孩子天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怜惜动物,那就可以防止很多毫无必要的恐惧感。但是好奇心也一定要受到合理的引导,绝不能引发毫无必要的教唆和毁坏,而应该做一些目标明确的实验。
达尔文在实验中利用的这些猴子们,其实也和很多小孩一样,体现出一种带着恐惧感的好奇心。大人可以同时很害怕和很好奇,所以我们就用很多辛辛苦苦想出来的伎俩,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恐惧感。于是,在游乐园里有乘火车的游戏,还有升降机和急射机,让人获得一种安全的震撼。你可以任由好奇心驱赶,去体会在那些滑车的碰撞和激流是什么感觉。一辆车行驶在坦途上,是不可能让你感到刺激和兴奋的,除非碰撞得很严重,速度又非常快,以至于人们只能被惊吓得大喊大叫、大口出气、心跳加速,这些都能引人入胜。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愿意花钱,并且他们很快又会再去体验受惊的感觉,直到有一天他们习惯了这种刺激感。
自然为何把人类设计成这样,是有道理的。新事物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而且好奇心可以使人获得智慧。你为何会对新事物小心翼翼,甚至缩手缩脚,也是有道理的,那是因为害怕危险的降临。人总是觉得,只有熟悉的事物才是安全的。但是,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事物却难以确定一个稳定的尺度。一个婴儿会对自己的妈妈和保姆感到舒适,假如一个陌生人跑过去抱着他,他就会哇哇大哭。但是,有些孩子却不认生。年纪更大些的孩子对屋里的新摆设更喜欢拿来玩耍,小孩之所以会被新事物所吸引,是因为太熟悉的东西已经无法激起他的好奇心和恐惧感。因此,小孩总是喜欢新玩具。
不管什么事情,一旦你对之了如指掌以后,你的兴奋感就会大大降低。如果你以前从未乘坐过飞机,那么你的好奇心就会驱使你去坐一次飞机,但是与此同时,你仍然会有恐惧感。然而对林白大佐而言,在飞机上就像坐在火车上一样平常。你可以自问一下,到底是你的好奇心更大,驱使你去坐飞机呢,还是你的恐惧感更强烈,使你放弃坐飞机呢?
在好奇和恐惧交加的状态中,有些好奇心强烈的人在选择外国的食物的时候总要吃自己没有吃过的。另外,还有一些人去外国游玩的时候,却说自己无法吃下异乡的食物。中国人想要做好酒店生意,就一定要想办法吸引那些好奇心强烈的人。喜欢探险的人的好奇心要比恐惧感强烈,而那些固守家园的人却恰恰相反。然而,大多数人同时具备这两种心理,一方面愿意固守家园,另一方面也愿意找个合适的机会换一个环境生活。总而言之,倡导自由的人和因循守旧的人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他们在这两种心态上的差别。
行为说
这件事情是一个既和蔼又精明的精神病专家发现的,是关于一个女人的事情。她说自己和丈夫多么相爱,他们表面上看起来的确很相爱,但是,在她说完事情经过之后,这个精神病专家发现了四个破绽:一是,在她丈夫离家一个星期后回到家里的时候,她居然忘记要去迎接自己的丈夫;二是,她梦到自己的丈夫受伤了;三是,她有一个要把结婚戒指取出来又戴上去的习惯;四是,就像莎士比亚在自己的某部戏剧里说到一句很严肃的评语:“这个女人的反抗心理太强烈了。”
假如你的行为可以体现出你的想法,那么你就不必再用言语说出来了。从第一点可以看出来,她对自己的丈夫一点都不关心;从第二点可以看出来,她的潜意识就有对那种思想的冲动;第三点表达出她的一种渴望自由的行为;第四点体现出她像个胆小鬼一样吹起口哨,竭力鼓起勇气,用语言来掩盖内心的反感。最后证实她的确是和别的男人产生了恋情。
弗洛伊德发明了这种对行为的分析法,他深信人类往往都是通过各种行为露出了蛛丝马迹,流露了真情实感。这种真实的感觉就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活动,但是我们却竭力要去压制这种感觉,因为这种感觉发展下去会给人带来烦恼,所以应该克制。如果我们稍不留神,就随时可能体现在行为举止上。譬如一个人忘了要去火车站这件事情,体现了她不想去火车站的心理,事实上她本来就不想去,最起码是没有兴趣。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梦就是一种受到压抑而产生的幻觉。激烈的反抗是很值得怀疑的,就像过分地请求他人的原谅,事实上是一种自责。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我们潜意识不自觉的表现,以便我们的想法可以得到发泄,这就像一个关禁闭的猫儿偷跑出来一样。类似于这样的行为特别多,如果我们足够明智,就可以看透这一点。假如某个人的行为太表面化了,那么对于他所说的话,不管是他的赞美还是谦虚,总让我们无法相信。或者他表现得很不自然,好像在遮掩什么,或者别的地方引起了我们的猜疑,等等。如果他的行为很清楚是故意的,那么我就会说这种行为很做作。
我们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和人类在清醒或做梦时的所有行为提供的线索,去观察人类真实的心理,具体研究到了何种程度,我们暂且还不能完全确定。这种分析法是有一些道理的,可以从日常琐事中发现关键的地方。弗洛伊德很高兴把这种方法用到自己身上和自己的事业中。他曾经说过他那两把钥匙,有一把既大又圆,是用来打开精神病治疗室的大门,而另一把又小又平的钥匙是用来打开自己的房门。有时候他会不自觉地用开自己房间的钥匙去开治疗室的门,然而却从没有用过开治疗室的钥匙去打开自己房间的门。他得出一个结论:他觉得自己有一种潜意识和个人冲动,总觉得家里比治疗室要舒服,而不愿意去做治疗的工作。而且他还说,有些医生从外面视察患者回来后,突然想起有些患者家还没有去过,这时候他大约能想起来那些被他忽视的患者,正是那些拖欠治疗费的患者。有些人记忆力不好,喜欢做梦,言行举止又不在意等,都可以用这种分析法来说明,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有对应的解释。如果把这些原则到处套用,那也是不正确的。但是这种分析法证明了一般的行为比语言的力量更大,而且还可以解释这种行为是怎样产生的。
观看魔术的乐趣
儿童特别仰慕魔术师,因为魔术师可以从一顶高帽子里变出一只小兔,凭空变出铜板,先把你的手帕烧掉一个洞,接着又让手帕完好如初,魔术师还可以让名片这么小的东西和美女那么大的人都在瞬间化为乌有,并且所有的一切只需要他挥动魔棒就可以实现。然而,如果你是一个成年人,你就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的,只是一种骗人的手段罢了。魔术师只是尽最大努力变好自己的戏法,别的都只是你的心理作用罢了。
在这里解释一个变戏法的全过程,那么你就知道自己和魔术师存在着怎样的关联了。有一个魔术师利用他的手杖从观众那里收集一些纯金材质的戒指,并跑到舞台上,用枪把戒指统统打碎,然后再把碎戒指塞进枪中,接着再对着一个挂在木架上的盒子开枪,再打开这个盒子,并从里面拿出一个更小的一模一样的盒子,之后再打开这个盒子,并从中拿出一个更小的一模一样的盒子,最后从最小的盒子里就找到了观众原来的金戒指,所有金戒指都毫发无损,而且所有戒指都加上了一点礼物送给戒指的主人,因此大家都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