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情结
我们平常在聊天的时候,在分析人类所有行为的时候,用得最多的名词就是情结。这个名词的用法很多。一开始的时候用来表达正常和有效的智力,譬如你怎样认识道路,你的方向感如何——你认路是凭借什么记号呢,还是凭借心里的那张地图?与鸟、猫和老鼠认路方法不同的是,人类认路的方法涉及了很多因素,这种复杂的情况就形成了一种情结。
所以,我们对很多组织、兴趣爱好和人际关系都带有一种情结。就像我们对于游戏的爱好,对于家庭、社团和别的各种事情的感觉等。直到后来,这个名词发生了两种意义上的改变。一种改变是这个名词被用来表达人类内心深处的感情,也就是我们最在乎的事情。因此,用情结来表达我们热爱的事物,那么它的意思就类似于“癖好”,而用它来表达反感的东西,那么情结的意思就类似于“偏见”或者“仇视”。
“高尔夫游戏”就是指一种对高尔夫产生的情结,那些在纸牌游戏中不能自拔的人会把全部的精力用来玩牌。如果不是过分沉溺,这些游戏本质上都是很不错的。然而,如果对于种族和教育改革产生了情结,就会引起社会不稳定。情结使人的情感太过激烈,因此,情结作为一个团体的信仰或者感情,很容易会失去常态,以至于引发灾难。擅长人际交往的人是不会让自己对任何一种问题产生扭曲的情结的。如果有人靠近你的耳朵对你说:“你可以同某个人说起任何事情,除……之外”,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个除外的问题会涉及他的某种情结,要是被他听到那个问题,就会引起他的这种情结。
情结的另一种改变就是产生了一种矛盾。我们渴望逃避、退缩或者压制某一件事情,而这种心理状态多多少少都有些扭曲。
假如一个人对于一件事情发生了极其强烈的热爱,并因此丧失了对别的事情的喜爱,那么这将导致他的人生态度变得不合情理,这就意味着他产生了一种情结。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中除了“性”以外,再也容不下别的东西,并认为所有人之间的关系都是性关系,那么对“性”的乐趣就成了他的人生最大的情结。靠近、逃避和忽视,在为人处世的时候扭扭捏捏,这些都可以当成是一种情结。在个人和社会产生的人际关系中,最关键的是,情结既能促进人的行为和观念,也能使人的行为和观念变得扭曲。
被压制的情结有很多类型,犯罪情结就是一种很普遍的情结,因为这种情结,又造成了研究这种情结的侦探,可以说,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中的“第三级”情结。如果医院的一个患者把一件珠宝弄丢了,那就可以请全医院的护士参与一个实验,对她们说一个字,然后让她们马上说出从这个字中首先联想到的字。如果提问的人说出了“手”字,那么,回答者应该说“足”“手掌”“方便拿在手上的东西”或者别的与“手”相关的字。如果护士想到的词语是“戒指”,或者她回答得很犹豫,甚至无法回答,或者她回答得很怪异,那么就可以肯定,偷珠宝的人就是她。
还有一种“窘迫”的情结,带有窘迫情结的人总觉得自己的敌人无时无刻不在暗算他。有一种人带有“改革家”或“救世主”的情结,这种人真把自己当成了伟人。
所有情结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自卑情结”,带有自卑情结的人总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要么就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所以在感觉和行为上处处受制于人,这种情结很不利于个性的发展。而那些带有“自大情结”的人却与之相反。带有这两种情结的人都过于感性化,不合情理,无法正确和平等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关系。
另有一种情结叫作固执。青年男子过分依赖母亲,害怕结婚,因为他无法找到一个女人可以像母亲那样爱他,所以就会造成一种恋母情结。还有一些男人会嫉妒父亲对母亲的爱,想要超越父亲,这同样是恋母情结。以上两种情结都太过激烈和扭曲。
和别的心理名词一样,情结也被人用烂了。就一般情况而言,我们都会产生很多种微弱的情结,稍微有点夸大的情结不会产生太大的危害,反而还会带来一些好处。然而,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提防那些干扰到我们精神安宁的有害情结。
在你饥肠辘辘的时候
饥饿、口渴和疲惫的感觉都一样显得特别有趣,同别的自然需要一样,它们也象征着人的一种需求。
饥饿、口渴和疲惫的感觉同大脑中枢神经都有特殊的关系——它们从来不会造成混乱,并使你的感觉出错。满足感和实在的需求之间的关系是需要深入探究的,对于这些需求的把握是锻炼意志的一个部分,就心理健康角度而言,这个问题特别重要。
假如人可以做到没有非凡的能力却可以不吃不喝,并且精神饱满,或者在应该休息的时候却清醒地完成额外的工作,这只能说是他个人的一种特长。如果可以在合理范围内满足这些需求——在你累的时候就可以休息,醒来之后马上就变得生龙活虎,那么你的心理就处于健康状态。如果你吃得太少或者吃得太多,或者在不应该饥饿的时候觉得饥饿,因为太累、太高兴或者太忧虑而睡不好,或者你经常感到头晕,神志不清,所有的这些都体现你的心理出现了一些问题。让需求和满足需求之间能够适当地维持均衡,这就是心理健康要达到的目的。
在以上所述的需求中,饥饿是最容易被人发现的,因为我们所有人都很清楚,如果太饿了,胃部就会发生强烈的收缩。生理学家以前用带着管子的橡皮球去检查胃部的收缩力,结果这个皮球被胃部吞进去了,人还感觉不到胃部不舒服。在受验者觉得自己吃饱了的时候,就按着实验器上的开关,在他觉得自己饿了的时候,胃部会同时产生收缩力。所以,在你的胃部收缩的时候,你就会收到饥饿的信号并且觉察到饥饿,这样的信号就算是在睡着的时候也会出现,因此,这样的反应从根本上来说是机械性质的,是在无意识中发生的。
在胃部进行收缩的时候,没有人可以让它停下来,即使是竭力去回想食物的味道,或者看到食物,也无法让胃部停止收缩,然而,只要稍稍吃一点东西,哪怕是糖水,甚至咽下一口唾沫,都可以让胃部停止收缩,让饥饿感消失。触电或者熬夜加班,或者读那种让人兴奋的小说,都可以消除饥饿感。它们会让你全身心投入进去并忘记饥饿。
一般情况下,吃完饭后过了三四个小时,胃部就会开始收缩,每一次收缩时间为30秒或者40秒,就这样反反复复,只有等吃到东西的时候,胃部的收缩才会停止。
上文所说的就是饥饿带来的感觉,然而,心理上的饥饿比身体上的饥饿更为明显。我们都明白,人一定要吃东西才能活下去,没有食物的恐惧感会让人产生绝望的感觉。因为无法满足对食物的需求,饥饿带来的痛苦会使人竞相争夺粮食并给社会造成****。
心理学家坎农博士曾经说过:“饥饿这种感觉会让人觉得很霸道,很难受,也很痛苦。会迫使人类甘愿去犯罪来降低这种痛苦的感觉,即使是在文明昌盛的社会中,也曾经有过因为饥饿而吃人的陋俗。还有很多人在饥饿的绝望中自杀身亡。这种源于胸部以下腹部以上的痛苦,对于人类的行为举止造成极大的破坏力。”假如我们要想控制自己对饥饿的感觉,使这种感觉在文明昌盛的社会中不至于失常,那么就应该吃得有味道,而且分量要适中,并且应该明白,吃东西不是那么随随便便的事情。有些人可以控制饥饿感,用绝食来表达自己对不公正的抗议,宁死不屈。
对于工作和食物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在这里特别声明一下,饥饿会让人变得注意力分散,我们往往会感觉到没吃过饭就无法平静下来进行工作,或者到了快要吃饭的时候,工作的节奏就会变慢些,或者长时间没有吃东西的时候,就会觉得头晕,无法聚精会神地工作。此外,吃饭没有规律也是对坏习惯的放纵,不是造成营养不良,就是造成对食物过分渴望,以至于暴饮暴食,无法自制。
饥饿产生的痛苦不在于胃部,而在于脑部。就拿脑力工作者来说,在打算努力工作之前稍稍吃一点食物,相比于饥饿时的工作效率以及胃部不饿不饱时的工作效率高,结果证明,稍微有点饥饿能让脑力工作者提高工作效率。
很多人在吃完饭后就想睡觉,动物园最安静的时候,正是所有动物全部用餐完毕之后。那么,在这里再次重申一个观念,心理健康最关键的一点是一定要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且还不能过分地满足。
在你疲惫不堪的时候
我们平常都在和疲惫做斗争,人要克服疲惫感是非常困难的。人无法让时间停下来,所以会累得精疲力竭,而且必须通过休息才能恢复体力。
疲惫表明你体内储备的精力已经快要耗尽了,然而,这种疲惫的信号是机械地发出来的。它通过你的神经体系传达到你的大脑中,尽管很多时候这种信号是准确的,然而有时候也是不可靠的。在你觉得特别累的时候,实际上你的身体还没有达到那种程度,当你觉得不累的时候,实际上你已经精疲力竭了。特别是在你突然感到很累的时候,你就可以相信它所传达的信号是准确的。
疲惫也是你的精力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形式,它会对你的身体各个部分产生很大的影响。人的精力有很多种形式,这一点是值得研究的,因为你的能力就取决于它。有一些人有着特别稳定的神经系统,可是却不够灵敏。有一些人的情绪时起时落,一会儿高兴了,一会儿又难受了,然而,在向前迈进的时候总是高兴的。喜怒无常的人表现出来的精力形式比较原始,孩子和原始社会的人都表现为这样的精力形式。
有一些人平常处理公务的时候特别有计划,做什么事情都很有时间观念,但有一些人却极其散漫,永远都无法确定他们何时是处于工作状态中的。如果我们按照自己的心情来工作的话,那么有一些人可以根据时间的长短来支付工资,而有一些人却不得不根据工作成效来支付工资。
尽管很多时候人的疲劳是源于思虑过度,然而有时候可能是真的太过劳累了。的确有一些人生来就易于疲劳,自己无法控制,严肃一点说,他们的疲惫感谁都无法医治。如果一个人能了解自己到底是属于哪一种疲惫,那么这肯定会很好玩。假如你的身体很健康,你就可以在疲劳的时候睡个好觉,在精力恢复正常的时候醒来,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做好本分工作。然而,如果你是一个疲惫到无可奈何的人,那么即使你睡着了,还是会很疲劳,吃饭的时候也会很累,参加娱乐活动的时候也会累,想太多问题也会累,那就真的无可救药了。
你的胃部和精力是存在紧密联系的。如果你在很累的时候吃东西,那么你的胃部一定很难消化。而在你疲惫不堪的时候,身体的所有器官都无法正常工作。长时间处于疲惫状态是很容易导致心力交瘁的。心脏要是在晚上无法得到恢复,那就无法满足你在白天所需要的精力。也许你觉得早上醒来会比晚上睡觉的时候更累,在这样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休息。
曾有一次,一个精疲力竭的纽约商人去芝加哥,因为他要去那里做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他以为换一个环境会对自己的身体有好处,原本打算三四天后就回家,可是在待在芝加哥的那几天里,每当他失眠的时候,他就在宾馆的走廊里待着,就像一个木头人一样待着,接着渐渐地想起来自己要做的事情。10天以后,他返回纽约,就感觉身体全部好了,可以投入日常工作了。他这次被逼休假,实际上可以替他节省一个月专门用来休息的时间,他只是无可奈何才这样做的,因为他的身体功能已经发挥不了作用了。我听说过一件事情,曾经有一个病人八年没有工作,之后他的身体自然就恢复如初了,现在都可以正常工作了。
导致这一切形成的原因也许是,如果你累到一定程度,就称为X程度,那么你就应该获得Y时间的休息。如果你产生了两个X的疲惫,那么你就应该获得16个Y的休息时间。这样的说法也许并不是完全正确的,无非是想告诫人们,按照自己疲惫的程度不同,要有相应倍数的休息时间。
这并非是说只要我们觉得累了,就必须要休息。如果我们无法培养忍受的习惯,那么,在你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觉得很忙的时候,就会把所有储备的精力都用得一干二净。然而最关键的一点是,你要确认你还有多余的力量能用。
最让人想不明白的是,在一个人病重的时候,他根本就不会觉得累。这是因为他疲惫而混乱的生理组织已经无法传达警示的信号。如果你使用精力很有规律,那么它就会传出“绿光”,使你得以继续工作;要么就传出“红光”,提示你停下手头上的工作;它有时候还会发出“黄光”,警告你小心一点。按照这些不同颜色的光办事,你就可以顺利完成工作。假如你了解工作规律,那么就不要过度疲劳地工作。
让世界震惊的林白大佐在首次顺利地飞越大西洋并于巴黎降落之后,在人民群众发出的一片欢呼和拥护声中,首先做的事情就是休息,因为他在刚刚飞行的33个小时的过程中一次也没有休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