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快乐心理学
26216500000031

第31章 慧眼识人和自知之明(1)

慧眼识人

总是有很多人无数次地问心理学家“关联”这个词该怎么解释,它的解释特别有意思:“很多事物同时具有的连带关系。”世界上很多有连带关系的那些事情,我们都特别感兴趣。对于那些我们很珍惜的聪明才智和别的技能和能力,我们是热爱的,从而会观察它的特点。例如,如果说,人高马大的人比矮冬瓜要聪明,那么身高和智力就存在一种关联。假如这种关联极其精确,那么我们在检测一个人的智商的时候,只需要看看他的身高就可以了。

然而我们都知道这不可能成为事实。从人的身高来判断他的智商,恐怕这是世界上最愚蠢的办法。所以,我们就知道,世界上的所有事情,特别是人性,想要挖掘其中准确的关联,特别困难。人类渴望实现这一点,所以创造了很多从脸部特征去观察一个人的特殊办法。

有种很寻常的看法,觉得美女的气质和丑女的气质截然不同。另外,还有一种寻常的看法,觉得某人下颌的某种样式可以证明他这个人既坚强又有毅力,如果下颌的形状是别的样式,那么就可以证明他的性情很软弱。这些事情都体现出了人类在寻求外在和内在的某种关联。然而,发现这种关联的人却没有事先去寻找证据,反而马上就得出结论。这样的结论也许会有一点隐隐约约的关联,然而,这样的关联真的无法支持这个结论。

在人体的构造中,有很多部位明显都存在着紧密的关联。例如,身高和体重是有关联的,100个高个子的平均重量,肯定要比100个矮个子的平均重量要重。然而,我们却无法按照某一个人的身高来预知他的体重,也不能用某一个人的体重来预知他的身高。

要看一个人的袜子的尺寸,最常用的办法就是用袜子的底折包住他的拳头,让袜子的脚后跟部分和脚尖部分连起来。那么就可以测出袜子的本来尺寸。这是因为人的拳头周长和脚板的长度存在着精确的关联。

然而,假如说到我们平时最关心的很多事情,譬如聪明人到底是什么样子,他们具备音乐的才能吗?他们具备经商的才能吗?或者他们可以做机械工程师和社会工作者吗?这些都没有明显的标志可以体现出来,这是因为没有任何特别的标志与这些才能有精确的关联,这也是因为,人体组织特别复杂,不一样的地方很多,我们一定要从很多不同之处去追根溯源。如果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有精确的关联,而且可以发现一件事和另一件事存在着关联,那么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就容易多了。

所以,关联就是要看关系的精确度是高还是低了。假如某件事情和另一件事情本来没有关系,但这两件事情发生的时间是一致的,那么这就是一种偶然的关系。例如,自杀和下雨的关系,自杀的人数不会因为雨量的大小而变化,但是,自杀的确和气候有关,只不过它们只有一点点关系罢了。而且有一些事情之间的关联是成反比的,譬如,马奔跑的速度和它的精力。

幸运的是,智慧可以体现在不同的方面,要是一个人在某件事情上很有才能,那么他在别的事情上可能也很有才能,但是,绝对不会在所有事情上都很有才能。我们既有普通的才能,还可以有特别的才能。对于人类的很多特点,我们无法去探究其中的关联,也正是因为这一点。

上文中提到的情况激发了人类用科学的方式去探究人性中的很多关联。首先我们权衡很多人的各种各样的才能,接着按照这些研究材料去观察人类的身体和精神,在哪些事情上存在关联。我们研究的人特别多,所以要把大致的倾向分门别类,我们按照人的种族、性别和遗传基因的区别,还可以按照他们的祖辈和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就可以预知一个人的未来。

这个问题很实在,也很重要,所以我们对自己的特殊才能都特别关注。我们收集了很多材料来证明未来的成败和过去行为存在着怎样的关联,那样就可以启发普通人去做自己合适的职业。我们观察一个人的能力,就可以建议他应该从事什么工作,就能保证未来可以成功。

自知之明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要比别的所有人对自己的看法都要好。换而言之,就是你评价他人要比自我评价更加严格,也更加精确一些。

这句话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来证明一下。巴纳德大学的霍林思教授就做了这么一个实验。他让25个很要好的女学生分别把其他24个朋友按照某种特征做一个排列,例如,把爱干净这个特征作为一个例子,每个人从剩下的24个人中选出她们所认为的最爱干净的那个人为第一名,再选出排在其次的人为第二名,以此类推,与此同时,还要把自己也列入其中,直到第二十五名就是最不爱干净的那个人。别的像每个人的智慧、幽默感、自大、外貌、粗鲁、功利性、雅致、社交才能等,也可以做这种实验。

从这个实验和上文中提到的自满的思想就能证明,你评价他人要比评价自己更准确。玛丽对安娜、白德、可娜、多娜等不同人的智商、外貌、自满和社交才能等方面的评价,大致都很准确,这要比她对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评价要准确很多,最后还要看陌生人和熟人是怎么看你的。假如我们把外人对自己和朋友的评价作为一个标准,那么就可以看出,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是不如自己对朋友的评价那么准确。

另外,假如我们去观察一下玛丽对自己的外貌、智商、自大、功利性等方面所做的评价,说得难听点,她对自己的评价看起来也未免太夸张了点吧。在各种特征中,她高估自己了,特别是她觉得自己比朋友要儒雅和幽默一些。她对自己的智商和社交才能方面所做的评价,也比别人对她的评价更高。同理,玛丽对自己的粗鲁和功利性,却要比他人在这方面的评价更低。

就玛丽对自己的特征所做的评价而言,究竟她对自己哪几个方面的评价较为中肯,就像他人所评价的那样呢?只有她自己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是没错的。玛丽对镜子里的自己的评价就很中肯,也就是说,世界上那些夸耀自己美丽的女人,以及那些厌恶自己丑陋的女人,从数量上来说大致都差不多。然而,世界上那些高估自己的文雅的人,几乎要比低估自己的文雅的人要多出四倍。这是为什么呢?尽管每个人的眼光都一样,可是外貌却没有什么具体的变化,外表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儒雅或者粗鲁需要从行为举止和外表特征去体察。所以,你对自己喜欢的人就更容易去夸大他的优点,忽略他的缺点,对你自己不喜欢的人,就更容易夸大他的缺点,而忽略他的优点。美丽和整洁都是肉眼可以看见的,但自大的心态却无法看到,这需要从个人的言行举止中去发现。

另外,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如果你的某种特征要比别人突出很多,而你对这方面的评价,会不会比别人对这方面的评价更准确一些呢?事实确实是这样的。一个文雅的女人在文雅这个方面去评价他人,那就比一般的女人要评价得更准确一些。一个聪慧的女人在智商方面对别人的评价也要更加准确。可以说,这个实验是给你一面看见内心的镜子,你可以从镜子里看见自己,就像他人可以看见你是一样的道理。在这个方面你稍微夸大一点很正常,而且也没有什么坏处。况且这也许能为你确立一个生活的目的,以便更积极进取。如果对自己要求太低,或者太不相信自己,就会让你觉得自己很渺小,百无一用,这样下去就会妨碍你的个性的发展。你可以把自己看得更优秀一点,可不能过分地夸大事实——接着按照你自己确立的标准去奋斗。

他人是怎么看待自己的

在你找工作的时候,你会觉得有些紧张,这是因为你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第一次见面时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上。如果那个老板并不完全了解你,也许你就不必完全靠猜想去展现自己的优点而掩盖自己的缺点。那么他对你的态度就很寻常,从而可以让你获得一些安慰。只有那些本来的陌生人才需要互相认识,所以你特别熟悉的朋友就不需要你刻意去认识他究竟是什么人。

如果你顺利获得这份工作,那么经过更长一段时间的了解以后,你对他的看法,或者他对你的看法是不是会有所变化呢?是变得更好了呢,还是变得更坏了呢?无论在爱情上有没有“一见钟情”这种事情,在工作中,“一见就用的人”确实很常见,而且这也是必需的。尽管这两者都需要历经一段时间的磨合,然而,假如一开始双方都不真诚的话,那么最终肯定走不到一起。

所以,你对熟人的评价怎样,你的朋友对你的评价要比陌生人对你的评价高多少,还有你初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和长时间相处以后给人的印象是什么样子,这些研究下去都特别有意思。

克里登教授让20个男生和20个女生评价他们最熟悉的朋友,看看他们的智商、判断力、真诚、决断力、领袖才能、写作能力、感情上的行为表现、社交才能等都达到了什么程度。接着再让完全陌生的校长和老板通过初次见面对他们以上各个特征进行评价,并且这些校长和老板在知人善任方面都很有经验。

大致来说,在大家进行一番对比之后,发现陌生人的评价都大同小异,朋友给予的评价也是这样。但是这两者的评价却有些区别,朋友的评价相对来说要高一些。因此长时间相处之后得出的评价要比初次见面得出的评价要高一些。要看一个人是否真诚,这一点是最难以进行评价的,每个人对于这一点都有不同的看法,其次难以评价的就是社交才能。

诚然,陌生人和熟人评价一个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陌生人大多数都是从一个人的外表和行为举止去评价,但熟人对这一点却已经了如指掌,况且一个人在熟人中当然更自然更随意一些。陌生人的评价很容易就会改变,因此见过两三次以后要比初次见面的评价好一些,这样的话就更容易判断出对你印象是更好还是更差了。

各种各样的陌生人的评价,在某几个方面比较精确,但又各自有不同的地方。有些人的评价四分之三是对的,而另一些人的评价却有四分之三是不正确的。所以,这个实验也可以体现出你对初次见面的陌生人的评价能力到底怎么样。

女性做一个评价往往要比男性快很多,尽管男性考虑时间要长一些,却可以评价得更准确。

另外,评价一个人的第三种方法就是算命先生最擅长的方法,也就是看一个人的脑袋形状,是又长又瘦的,还是壮硕结实的,是漂亮的还是丑陋的。这种方法只能算是一种猜测罢了,有时候可以猜对,有时候就会猜错。把脑袋的形状和别的地方放在一起看,也许会有一点作用,然而,单独看脑袋的样子肯定看不出来。按照一个人的行为、表现、神情、礼节、姿势、谈吐、声音以及整个交流过程(不只是零碎的几句话)等,就可以详细地观察一个人,这的确要比以貌取人可信多了。

对一个人究竟有什么印象,我们要根据的情况的确是太复杂了。所以那些评价别人的人,就算是眼光独到,都很难说清楚自己到底是根据哪一点做出了评价。就算你只评价一个人的某一种特征,仍然会很困难。一个大型百货商店的会计是怎样确定谁可以赊账,谁的支票可以兑现呢?就现代社会所有事情的发展而言,我们怎样评价一个人,往往都是依赖初次见面留下的印象。所以,我们的确很需要深入去研究这种初次见面的印象究竟有多么准确,究竟怎么做才能让它变得更准确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