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悲痛欲绝的时候,需要全力以赴去奋斗的时候,我们更需要私人空间,不过那时候,我们也同样需要自己的爱人。一个人如果太孤独了,随心所欲,他就会变得很孤僻。而那些经常没有私人空间也无法离群索居的人们,一般都是因为内心修养不够。
在城里住惯了的人几乎都形成了一种普通人身上都有的根深蒂固的群体性。平时我们总觉得,那些平常工作很忙的人,趁着短暂的暑假,离开喧嚣的工作环境,会躲到深山老林里,然而事实上,他们反而又去了人潮拥挤的海滨大道上,夹杂在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中。现代交通变得越来越方便,电话和汽车使人们的距离越来越近,破坏了村庄原有的寂静和距离。因此我们渴望一些天才人物,可以创造一种方案来保持村庄的寂静。我们之所以这样希望,是因为从大部分人的角度来看,所有来自世俗的纷扰,还有附近的人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的确是多得有些过分了。
平静的生活
现代社会有很多文章都谈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变化,譬如,爵士音乐的喧闹、封建思想的解体、家人之间的关系被破坏、年轻人奋起反抗等,所以我们不只是必须要搞清楚它们的意义何在,代表了什么风尚,而且还要弄清楚在解放过程中,究竟有什么东西备受摧残,有什么东西是我们不应该丢失的。
如果想要一种自我约束的平静的生活,那么你在纷纷扰扰的现代社会就找不到这么宝贵的生活,貌似其中特别有价值的那部分正面临消失的危险。一个完整、完美和充实的人需要的是一种平静的生活。像如今的时代,一切都在向前发展,以至于家庭关系崩溃了,平静生活的中心消失了,所以想要过上平静生活的机会并不是很多。
“不管多么倒霉,待在家里总是好的。”这并非是懦弱的说法,而的确是表达了人类在心理上的本质需要。在当今社会,处处都是车轮滚过的地方,我们确实太方便出门行动了,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变得好动起来,恐怕我们都要回到原始社会了,生活在一个没有家的国度里,连过最简单的平静生活都没有机会了。
这时候,公寓就变成了人们暂时的住处,租期可以很短暂,所以来来往往变换的人也特别多。吃饭的时候就去那些自称是家常便饭的饭店,晚上的时光就在电影院里打发了。即使是这样,他们还会经常抱怨无处可去,只能在家里宅着。
这种危险的现象,不只是对激动、刺激、****的过分需求,而且也严重地损坏了个人的品性,甚至会要了一个有修养的人的性命。
“无论是向东,还是向西,待在家里才是最好的。”这是有关于家庭的一句老话,以前大家围在火炉旁边,经常能见到这句话。然而,要是在当今社会的暖气片上也贴上这样的话,却貌似不合时宜了,原因在于我们当初放置火炉的地方早就随着家庭的消失而消失了。如果家庭仍然存在,变成了亲朋好友聚会的地方,或者,家庭甚至变成了生活的中心,那么即使在暖气片上贴上那样的话也不碍事。
平静而又聚居的生活真的是危机重重——喧嚣替代了平静,分散的生活替代了聚居的生活,一家人却各有各的道路。年轻的人觉得老人暮气沉沉,老人又觉得年轻人轻浮无知。然而,集体生活的分裂却是一种极大的损失。不管外部事业多么重要,在社会上过集体的生活永远无法替代以家庭为中心的生活。在一个好家庭中长大要比遗传好基因更加宝贵,原因在于这一点可以表明你是从平静的集体生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敬重自己的妈妈,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平静的集体生活中,烦恼会烟消云散,兴趣爱好也会渐渐地形成,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幸运的年轻人既能拥有一种成熟的兴趣爱好,又能对家庭负责的原因。
假如用冷漠的心态来看待这一切,那就太情绪化了,也太老套了。但是,不管怎么样,精神的健康原则就是这样。世界上那些能够自立自强的人并不多,即使有,他们身上仍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如果他们自己去开创一种平静而又集中的生活,那么他们的成就就会永垂不朽。而那些大部分仍处于成长阶段的人,必须具备这种心理。不管家庭组织多么不完善,然而,迄今为止,家庭是唯一可以给人带来平静而集中的生活的地方。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这样安稳的环境,没有可以立足的根基,而且没有意识到这种生活需求,这和另一个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民族相比而言,这个民族的精神是否能同样令人舒服自在?那些保守派并不关注这个问题,而进步派却对此忧心忡忡。
不要自作聪明
“让一个脾气坏的孩子变善良,这要比让一个愚蠢的孩子变聪慧更加容易。”这是一位在英国很出名的生物学家兼生理学家说的话。“心地善良但头脑蠢笨”,这个很常见的形容词,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它的反面:“头脑聪慧但性情顽劣”。
显而易见的是,人们日常的行为就是在实践这两个形容词。你办事情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追求最后的结果,怎么做才能做得既正确又明智,这一点可以从你的行为举止上看出来。有一些行为既善良又美好,却非常愚昧;而另一些行为虽然很明智,可是却让人惨不忍睹、卑鄙下流。
天真无邪是指头脑简单,还是指心灵纯洁?世事洞察会不会妨碍你的善良,影响你的利益?难道你的弄虚作假就意味着你已经熟知道德和智慧的游戏了吗?毫无瑕疵的观念就能稳操胜券吗?对于同一个问题,我们能用不一样的方式来提问,而这种问题往往都像说不清道不明的谜语一般,永远没有正确的答案。
所以,教育就是为了让人走上两条道路,即让你变得更善良、更聪明;让你变得心胸开阔,让你的道德和智慧更加完善。近来我们咨询过一位很出名的美国作家(他在书里明明白白地写出了很多伟人的生活和思想观念),我问他,现代人所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他给我的答案是:“人类在聪明才智上付出了太多精力,却忽视了正常的情感需要,人类注重头脑远甚于情感。”
我对他的答案很满意,他的思想概括起来就是,重视一个人的正常情感需求、完善的兴趣爱好、良好的道德修养,这要比重视一个人的学历、常识、灵活、明智等显得更重要。但我自己不管对任何笨蛋,都会很敏感地感到难受。按理说,我们应该去容忍那些笨蛋,尤其是那些在政治上野心勃勃的人,可我永远都无法忍受。
如果让善良和聪明来一较高低的话,那么胜利者一定是善良。和聪明人的生活比起来,不管愚蠢的人的生活看起来有多么平淡无味,我们仍然不得不接受:假如用善良来和聪明作比较,那么善良就像美本身一样,会变成一种稀罕之物。假如世上不存在美和艺术,那么这个世界一定是乏味至极,因此,善良比聪明要高一等,尽管善良也是那么平凡而又朴素。
在探究道德和智慧的时候,心理学家获得了很多安慰。首先,我们改变一个人的道德比改变一个人的智慧更简单。其次,正常情况下,道德和智慧是可以共存的,而不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就像在茶水里也可以加柠檬和牛奶,我们也可以同时具备道德和智慧,既可以自高自大,也可以谨小慎微。
智慧在每一种心智或心理上都是存在的,这一点是最无法改变的。你的智慧不会因为你的思想而增加一分一毫,就算你能得到很多学位或者职称。当一个人在学校历经很多年的智力测试之后,智慧就基本上不会再有大的变化了。你在6岁时所做的智力测试,和你在16岁时所做的智力测试自然会有天壤之别,但这只是意味着你的智力也在增长,这种测试忽视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发生了改变。这个时候,他对情感的控制力以及办事能力的增长速度最快。而这些东西基本就成了道德的根本,它们大部分都可以通过教育得到,所以,让一个孩子变得更善良要比变得更聪明简单多了。愚笨是一种比邪恶更难以治疗的疾病,不过我们也不应该灰心丧气,仍然应该尽心尽意地教导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幸运的是,可以决定这种行为的两个原因——良知和道德,是更趋于合作意向的。沃兹博士在探究皇家的遗传学的时候,曾经选了很多皇家人员进行研究,并且得到了很多可靠的结论,这些结论中包括,一般聪明的人也更善良,相反,愚蠢的人就更加邪恶。但有时候,聪明和善良是完全分裂的——在犯罪、欺诈和阴谋的生活中,同在崇高的生活中一样,都能发现很聪明的人。
我们只有把道德标准提到与智慧标准同样的高度,才能防止大学沦为一个专门培养道德低下者的地方,以便大学成为一个培养博学多识、心智健全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