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白话容斋随笔精选
26216900000012

第12章 以史为鉴(2)

众位大臣听了唐太宗此番圣言,能不让人从内心信服吗!但是,不久他就后悔了。下边又有人上书请奏这件事,他便准许了。魏徵却觉得这样做不行,上书陈述封禅的六害并与赞成封禅的人进行辩论,说这是推崇虚名,有百害而无一利。这时正赶上河南、河北发大水,这件事就此搁置了。贞观十年(636年),唐太宗又让房玄龄制定封禅礼仪,决定在贞观十六年(642年)二月到泰山封禅,结果遇到彗星过太微的星象,封禅的事才算作罢。

光武帝、唐太宗都是世间少有的贤明君主。他们明白封禅是荒诞的,并诏告臣民,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圣明啊!但没过多久,又自食其言,非要去做这么一件荒唐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便是光武帝被谶言谶语迷乱了;唐太宗则是因为他好高骛远,这损害了他善于执政的盛名。

曹操唐庄宗

曹操在做兖州牧之时,曾亲自率领大军向东攻打徐州牧陶谦。这时,吕布战败后来到兖州。曹操的部下陈宫听说吕布是当世的英雄豪杰,就拥立他做兖州牧。兖州各郡县大部分都叛变曹操,拥立吕布。曹操的两个谋士程昱和荀彧保住了东阿(今山东阳谷)、范(今山东梁山北)、鄄城(今山东鄄城南)三处地方。曹操战胜陶谦归来后,平定了兖州叛乱。他握住程昱的手说道:“没有你的辅助,这里的局面将无法收拾,我曹操去哪里落脚呢?”曹操上表汉献帝,封程昱为东平相,来为自己辅助事务。这便是曹操对手下有功之人的提拔和赞赏。

后唐庄宗李存勖与梁兵在黄河两岸对峙不下。梁将王檀带领一支奇兵奔袭李存勖的老巢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这时候,后唐的主力都被李存勖带走了。敌兵突然来到,一点防备都没有,要不是在家养病的外任刺史安金全率领子弟兵在城上拒敌,梁兵就会攻进城中。后来李嗣昭的牙将石君立带五百骑兵和安金全里应外合大破王檀。按说石君和安金全二人有保家卫国的大功,应该大力嘉奖。但是李存勖心眼太小了,他认为这次战斗的策略不是由他设计的,竟然对他们的功劳始终不给予奖赏。

后来,尽管庄宗李存勖剿灭梁兵合并了梁国,但他的国家不久以后也被别的国家吞灭了。从曹操奖励功臣、李存勖忌惮功臣来看,两种行为必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楚怀王

秦始皇灭除齐、楚、燕、赵、魏、韩,统一中国后,帝位只传了一代,即二世胡亥。因为秦始皇晚年和秦二世统治时期,实施了非常严苛的政策,激起了百姓的反抗。先是陈胜、吴广在蕲县大泽乡揭竿起义,紧接着刘邦、项梁起兵响应号召。项梁和项羽作为楚将项燕的后代,为了使起义军反秦具有正义的号召力,项梁在谋臣范增的提议下,举荐楚王的一位后裔做了楚怀王,使得反秦各同盟军有了一个共同的主导者。楚怀王从被项梁拥立到被项羽所杀,共计在位三年。而在这三年当中,大有作为的楚怀王,也不失为一名有为的君主。后人苏东坡就十分推重楚怀王,称其为“天下之贤王”。

在秦军的反击下,陈胜、吴广、项梁先后死于战争中。为了统一指挥权,楚怀王合并了大将吕臣、项羽的军队。这时项羽对年轻有为的共主楚怀王还不敢有违命的行为。楚怀王又十分善于用人,他发现宋义谈论兵法不乏真知灼见,便破格提拔他为上将军,军事地位在项羽之上。在楚怀王军事力量的进攻下,秦军转攻为守。楚怀王为了鼓励军队尽快消灭秦的残余势力,决定分兵进取咸阳。并与诸将相约:哪位将军首先拿下关中,就封他为关中王。由于自己的祖辈、父辈多人都死在秦统治者的手中,所以项羽对秦怀有刻骨的仇恨,力争要和刘邦一同向西进政。但项羽生性彪悍、鲁莽、嗜杀成性,因而楚怀王果断阻止了项羽与刘邦一起向关中进军的请求,有意指使刘邦率先入关。

在向关中进军途中,刘邦纪律严明,战略得当、士兵作战勇敢、对百姓秋毫无犯。所以,很快破关入咸阳,灭亡秦朝。项羽一路过关斩将、攻城略地,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和一定的时间。当他进入关中时,刘邦早已安定了三秦。若论军事力量,刘邦当时不及项羽人多势众。项羽也早有独霸天下的野心,为了不让关中落入刘邦之手,项羽有意威逼楚怀王,不让楚怀王践约封王,但楚怀王为不失信于诸将,仍坚决主张如约封刘邦为关中王。最终由于项羽反对而没有兑现,却也从中显示出楚怀王的明断之处。

以上几件事,楚怀王都可以自己把握处事的主动权,做出较为明智的决定,这远不是一位一事无成被强臣牵制的弱主所能够做到的。虽然项羽羽翼丰满后再也无法容忍楚怀王调兵遣将,然而联合诸将,派遣宋义、项羽救赵,进取关中消灭秦朝不都是在楚怀王的直接率领下才取得成功的吗?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本应像对待其他帝王一样将楚怀王列入《本纪》,排在秦始皇、秦二世的后面,汉高祖刘邦的前面。可是,太史公为项羽做了《本纪》,把义帝楚怀王只附在项羽事迹的后面,这不是太史公的一个过失吗?汉高祖刘邦即位以后,曾下诏书,派人为没有后人的楚隐王(陈胜)守冢,甚至连秦末魏、齐、赵三王的坟墓也派人守着。而楚怀王曾为汉高祖的旧君主,在诏书中唯独没有提到他,难道是史书记载时将其遗漏了吗?

刘项成败

刘邦、项羽当初起兵时,都是楚怀王手下的得力干将。等刘邦入关攻破秦国,秦王子婴投降之后,刘邦手下的将士劝说刘邦杀死子婴。刘邦说:“楚怀王教导我们,做人要宽厚容人,既然人家已经归服投降了,杀了则不吉利。”于是把秦王子婴交给了官吏治罪,而项羽则不以为然,他不仅杀掉了子婴,还在秦朝咸阳(今陕西咸阳)肆意屠戮那些已经归顺自己的人,并派人向楚怀王报告了自己的“战果”。楚怀王让刘邦和项羽恪守起兵时的约定,先进入关中者即可统治这块京畿之地。项羽却说:“楚怀王,是我的叔父武信君项梁所拥立的,没有任何攻伐之功,凭什么得以擅权专断主持盟约呢?今天天下被平定,都是靠各位将领和我项羽的力量,怀王没有功劳,本来就应该把他的地盘瓜分开来归我统治。”于是他表面尊称怀王为义帝,后来便将他杀害了。

由这两件事来看,刘邦虽顺利攻入咸阳,但仍然遵从楚怀王的约定,而项羽却违背怀王主定的盟约,导致诸侯分裂那样的后果,刘、项的最后成败,就连平平常常的人也能预料得到!

汉高祖刘邦以前穷困潦倒的时候,曾在咸阳服苦役。那时,他远远地看到八面威风的秦始皇后,长叹:“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做这样的人啊!”而项羽早年时期见到秦始皇时则对叔父项籍说道:“那个人啊,我将来可以代替他!”这虽然是记录史事之人艺术化的记录,但大概其就是这个意思。

汉景帝忍杀

历史中有“文景之治”的说法。汉景帝刘启承袭了汉文帝的事业,做了盛世君王。世人称景帝是一位贤明的皇帝。

然而究其天性,他却是个尖酸刻薄、冷酷暴戾、残忍凶暴的人。他在东宫做太子时,吴王刘濞的儿子和他赌博玩耍,二人争执不相上下,他竟然产生了用赌具杀死吴王儿子的念头。吴王刘濞怨念在心,从此种下了祸害的种子。

继承帝位后,禀性还是不改。任用晁错时,把国事托付于他,晁错帮他削藩收权、整治朝政,他坐收其利。后来袁盎鼓舌要杀晁错作为各叛王撤兵的条件时,景帝下令以大逆不道的罪名查处晁错,一下子把晁错的全族给灭了。七王大乱后,景帝下诏书:凡是勇进多杀人者立上功;参加叛乱的人,食三百石以上俸禄的全杀掉;胆敢有不同意见和执行不力的都处以腰斩弃市。其残忍的本性可与秦皇、****相比。

周亚夫平叛立功出任丞相,因议事不和称病退职。汉景帝嫉恨周亚夫功高震主,除掉周亚夫是他早就算计好了的。

有一次,给周亚夫赐宴,却没有给他准备筷子,并讽刺周亚夫,说:“这里没有你家里方便吧?”汉景帝用心恶毒,不惜用上这样背离君臣之义的权术。最终还是编织了借口将周亚夫打入大牢,周亚夫满腹悲哀,绝食而亡。可怜他两代忠勇、一生征战,却死在了汉景帝的手下。

光武帝任命冯异讨伐赤眉军,敕告冯异说:“征伐并不是侵略城池,屠杀市民,而是恩威并重,安定人心。你的将领个个骁勇善战,但是也好掠夺。你必须要节制,不要让郡县人民遭到刀兵祸害。”光武帝以仁治国,体恤人民,与汉景帝的平定叛乱所下的诏书相比,差别很大。

一言升官一言受戮

西汉时,上官桀任未央宫厩令,汉武帝曾经身患疾病,病好后到马厩察看,发现官马大都很瘦弱,非常恼怒,说:“厩令莫非以为我不能再看到官马了吗?”说完,打算将上官桀交给有关部门治罪。上官桀马上叩头谢罪,说:“我听说圣体不安,日夜忧愁,牵肠挂肚,心思确实没用在官马身上。”话没说完,已泣不成声,泪流满面。汉武帝认为上官桀一片忠心,从此把他作为近臣看待,甚至于让他奉遗诏辅佐少主。

无独有偶,西汉另一位大臣金日,早年入宫在黄门养马。汉武帝游宴观马,后宫的人都随从而来。大多马官牵马从皇帝眼前经过时都禁不住偷眼看上汉武帝几眼。唯独金日接受检阅时容貌威严、目不斜视,马又养得肥壮高大。汉武帝深为金日的态度感动,当即封金日为马监。后来,金日作了驸马都尉,在汉武帝死后受遗诏和上官桀、霍光一起作了辅政大臣,受到汉皇室的特别宠信。金日和上官桀都由养马而受到知遇,从中可见武帝选取人的英明,不会遗漏哪个角落。

与此相反的例子是,汉武帝属下的另一位官吏,右内史义纵,虽然他曾为稳固刘汉政权效过不少力,但最终却由于一时疏忽,做错一件事而受到无辜的杀害。这件事是这样的:汉武帝不仅喜爱马,而且喜欢巡游全国各地,以壮君威、国威。有一次,汉武帝驾幸鼎湖,因为生病,在那里住了一些时日,病好了以后,又到义纵治下的甘泉一带巡视。汉武帝看到他通过的甘泉宫道路坎坷难行,显然没有经过事先整治。他一时间犯了猜疑臣下的毛病,气愤地对随从吼道:“难道义纵认为我必定在鼎湖归西,连临幸甘泉的机会都不会有了吗?”

自此以后,汉武帝渐渐冷落义纵。最终,汉武帝以妨碍“告缗令”(奖励告发逃避财产税、打击富商大贾的法令)为由杀掉了义纵。

上官桀、金日、义纵都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碰触了武帝的神经,但结果,上官桀因一言之故破例提拔,而义纵则遭到诛杀。

汉法恶诞谩

西汉名将李广曾抵御匈奴战功显赫,得到朝廷的赏识,匈奴军队称之为“飞将军”。而后,李广成为武骑常侍,曾经做到了陇西、北地郡太守。一次,他由于个人的恩怨擅自杀害了霸陵尉,事后认识到不合法理,主动上书引咎自责。他认为,皇帝必定不久就会治罪,没想到汉武帝用书信回答他,说:“为了个人的恩怨报复一个人,作为皇帝的我也会做这种事,将军的行为并没有到负罪的那一步,至于上述中所说的要免冠赤脚、负荆请罪,又怎么会是我所期望的呢?”李广这才如释重负。

汉宣帝时臣僚张敞,曾无辜杀死下属絮舜。他觉得自己未免把事情做过了头,于是决定把事情的原委说一遍,听任皇帝处罚。下面是他当时的上书:“臣在京兆做官时,对一个属吏絮舜十分厚爱。后来因为臣被别人弹劾应当免去本职,记录这件事时,絮舜竟戏谑地称臣为‘五日京兆’。臣觉得他不仅背恩忘义,而且侮辱了臣,臣十分气愤。不久便找借口把他杀了。臣滥杀无辜之吏,为官不直,判狱不明,向您申明真相,愿受诛罚,死而无憾。”

宣帝有感于张敞的坦诚,不仅没有怪罪于他,反而提拔他作了刺史。可见,汉代的法令,最厌恶欺君罔上的行为。李广、张敞虽然错杀了人,但事后却毫不隐瞒地向帝王陈情、请罪,帝王赦免不再问罪。这不但鼓励了李广、张敞等的忠直行为,也是对其他大臣欺上瞒君的思想行为的一种警告。

汉武帝时期的大臣张汤曾历任廷尉、御史大夫官职,对汉武帝时期的诸多政策方针的拟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汉武帝对他非常钟爱。之后,普竭居的案子发生了,汉武帝就这件事向张汤进行了征询,张汤没有依据实情进行上报,并对这件事抱持模棱两可的态度。他的态度立即引起汉武帝的不满,竟然不念及张汤的才干和战功,毅然决然地杀了他。汉武帝杀害张汤和赦免李广是前后相连的两种处理方式,从这当中可以看出汉武帝精明的统治之术和古代帝王为稳固皇权的良苦用心。

汉文失材

汉文帝召见李广,慨叹道:“只可惜你时运不济啊,像你这样的人,假如生在高祖年间,封个万户侯又算什么呢?”汉文帝认为李广是个人才,但在他手中壮志难酬,只感到可惜,不知道如何让他展露本领。

贾山上书谈论治理乱世的方法,借用秦朝的事打比方,他的言论忠烈正直、明白畅晓,不比贾谊差,可他竟然没有得到一官半职。但是史官们仍然称誉赞颂汉文帝,认为贾山的言辞过于激烈热切,最后也没有受到责罚,这是汉文帝用来为劝说帝王广开言路的方法。

从以上两件事可以看出,汉文帝埋没的人才是够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