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西方科技十二讲
26312300000021

第21章 交流、合作、竞争:科技社团的发展及其主要功能(5)

2003年中国科协的调查显示:60%以上的科技工作者并没加入科协有关组织,57%的科技工作者认为科协缺乏影响。据上海市科协的调查,2003年全市学会会员比2001年有所下降,各类学会管理人员和热心参加学会活动的人员以及会员平均年龄出现老化现象,相当一部分学会处于缺乏经济支撑、后继乏人和活动能力低下的状态。这种情况在全国比较普遍,也可以说在较长的一段时间以来,学会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逐渐减弱;广大科技工作者对科协和学会“家”的归属感在淡化,形势很不乐观。大量研究表明,履行桥梁纽带职责,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已成为科协工作中最为急迫的任务。

科协和学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科协生存与发展的最大危险是脱离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了更好地全面体现科协组织的性质、特点和宗旨,中国科协适时地提出“三个服务”的工作方针,强调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其意义就在于只有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在服务中“建家”,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才能履行好桥梁纽带的职责,才能依靠科技工作者(而不是仅仅靠科协机关)为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科技工作者而言,家的组织形式是各类科技团体,主要是学会,家的表达形式主要是各类学术、科普、国际交流活动;家的物化形态是场所。对科协而言,建家首先是吸引和发展科技工作者入会,使科技工作者走进家门;其次要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各种活动,发挥他们的作用,使科技工作者心中有家;最后,要通过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他们“我爱我家”。如果我们各级科协和学会仿效西方著名科技社团以上那些做法,甚至像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所做的那样,又何愁广大科技工作者不以科协和学会为家?

从您上述介绍的情况来看,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社团确实为推动科技工作者开展学术研究开发活动做了不少工作,起到了政府和科技工作者个体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但是,我们知道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奉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西方国家科技社团开展上述工作,是需要大量经费支撑的。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技社团欲开展一些活动,如果没有经费支撑是很难进行的,至少是不可持续发展的。请问西方国家科技社团活动经费是从何而来的呢?

西方国家科技社团的活动经费来源

西方国家科技社团开展工作所需的经费,主要来自如下五个方面,一是政府资助,二是会员会费,三是民间捐款,四是科学杂志及出版物的收入,五是投资等其他收入。

在财经上运作得好的综合性协会,如美国科学促进会是非常典型的,下面我以它为例来说明。让我们先看一看其2001~2002年度的收入来源分布表:从上表可以看出,美国科学促进会近几年每年的经费来源中,政府拨款为270万美元左右,虽然这个绝对数字很可观,但它在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总收入中所占份额并不大,仅占4%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科学促进会每年的科学杂志及出版物的收入却占52%左右,其他如捐款收入占17%左右,场所租赁费收入占3%左右,投资收入占3%左右。也就说,美国科学促进会每年的经费来源中,约58%是自己充分利用已有的人力物力资源通过市场运作创造而来,约17%是靠社会捐助,约19%是靠会员缴纳的会费,只有4%是靠政府拨款,自己创收是政府拨款的14倍左右。美国科学促进会自己创收额度是政府对其拨款额度的10余倍!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其学术期刊和专著的出版工作,广泛地传播了最新科技信息和成果,有效地普及了科技知识,为学会自己创立了学术品牌,在学术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其出版的各种杂志和专著发行量大,在经济上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出版工作已成为学会创收的主要财源,从经费上有效地支持了促进会各项工作的开展。早在1985年,仅出版一项收入即达3456.4万美元,占美国科学促进会收入的85%。2001和2002年,分别占美国科学促进会收入的51.9%和53.2%。所以,科技社团工作开展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学术杂志和专著的出版工作。

下面是其2001~2002年度的支出分布表,从中可以看出美国科学促进会每年的支出与收入基本持平,其财经运作情况是好的。

对于在财经上运作得好的专业性学会,我们以美国化学学会为例,近年来它的年收入高达1.7亿美元,其中,学术杂志、书籍的出版和学术信息服务的收入占60%以上,广告费和“石油研究基金”的收入占10%以上,会员会费总数仅占5%左右。扣去每年的支出,每年还可盈余数百万至上千万美元。再如,英国物理学会也拥有世界上著名的与物理学领域相关的专业出版社,出版30余种物理期刊、杂志和各种物理学书籍。学会设定该出版社为非赢利机构,其利润交英国物理学会,用于学会开展各种活动。

对比西方国家科技社团,就可以看出我国科技社团在财力支撑上的软肋。应该承认,经费不足现在已成为我国一些协会和学会有效开展工作的第一大瓶颈,其原因在于创收工作不力。

以中国科协为例,2004年其经费筹集 总额为43688.3万元,其中来自政府财政补助和专项拨款的共有35107.3万元(折算成美元,约是美国政府2001年资助美国科学促进会的16倍),占总额的80.4%;创收(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的总和)收入共有8581万元,占总额的19.6%,只是前者的1/4,更谈不上大于前者所占的份额。与美国科学促进会比较起来则相距甚远,美国科学促进会自己创收收入是政府资助的14倍左右。

再以我国各省级科协为例,从总体情况来看,2004年各省级科协经费筹集总额为69849.1万元,其中来自政府财政补助和专项拨款的共有58229.6万元,占总额的83.4%;创收(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的总和)收入共有11619.5万元,占总额的16.6%,只是前者的1/5,更谈不上大于前者所占的份额。

与中国科协不同,我国全国性学会在此方面的总体情况则很好。2004年,我国全国性学会经费筹集总额为44737.4万元,其中来自科协和挂靠单位资助的共有7734.0万元,占总额的17.3%;会费收入2620.0万元,占总额的5.9%;捐赠3 410.9万元,占总额的7.6%;创收(学会活动收入、承担委托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的总和)收入共有30972.5万元,占总额的69.2%,已超过科协和挂靠单位资助的份额,并是它的4倍。

与我国各省级科协不同,我国省级学会在此方面的总体情况也很好。2004年,我国省级学会经费筹集总额为45 332.1万元,其中来自科协和挂靠单位资助的共有7142.0万元,占总额的15.8%;会费收入7401.3万元,占总额的16.3%;捐赠1792.9万元,占总额的4.0%;创收(学会活动收入、承担委托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的总和)收入共有21 999.4万元,占总额的48.5%,已超过科协和挂靠单位资助的份额,是它的3倍。

您以上的分析表明,我国科技社团在通过发挥自己的人才优势与学科优势创收方面做了工作,只是在中国科协和各省级科协这个层面上所做工作的强度还不够。如果今后对症下药,努力工作,解决财经的不足的问题,那么在这一方面我们就与现代科技社团接轨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科技社团的科技期刊和图书出版对科技社团收入的贡献率,与美国比较起来显得太低。

以2004年为例,我国科协系统编著科技图书共计1421种,年发行量1434万册(平均一种科技图书发行一万册,从经济上来说只是略有赢利);制作科技光盘3481种,年发行量204万张;主办科技网站661个,浏览人数11369万人次。

中国科协及其所属全国性学会主办科技期刊869种,年发行量5869万册(若以一种科技期刊平均一年出版6期,则其每期平均发行1.1万册,从经济上来说也只是保本而已);主办科技报纸14种;编著科技图书150种,发行量共计87万册(平均一种科技图书发行0.58万册,从经济上来说是略为亏本的);编辑论文集 1073种,发行量49万册(平均一种论文集发行500册,从经济上来说是完全亏本的);制作科技光盘723种,发行量26万张;主办科技网站93个,浏览人数2032万人次。

从您上述分析来看,我国科技社团的学术期刊和图书出版物,在经济上对自己贡献不大,与西方著名科技社团的学术期刊和图书出版物是其主要财源的事实相比,距离很大。其关键是发行规模不大。参照西方著名科技社团的经验,我觉得其原因在于:

(1)学术性期刊在高学术水准、权威性和国际化上还欠火候;

(2)科普类期刊在高质量、可读性和形式多样化上还欠火候;

(3)忽略大、中、小学生科学教育的教材课本和教辅读物的编写和出版工作,将这块利润很大的肥肉拱手让给非科技社团的出版单位;

(4)在科技信息服务读物的出版上下功夫不够,如权威性的系列丛书、前沿性的文摘、工具书等。

根据西方著名科技社团的经验,可以认为,科技社团办好自己的学术杂志和出版物,是凝聚科技工作者、增强自己财力的关键之一。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国科技社团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办好自己的学术杂志和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