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汉语文化语用学
26312400000053

第53章 语用的体现关系(7)

第二条说,不能没收与取消某个语用隐含。既然艺术上的留白是艺术与文学创作的根本规律之一,没收了、取消了话语隐含意义(艺术留白在语言上的运用),那就等于没收了文学,取消了文学。

有人说,有些读者发现不了隐含意义怎么办?那不是作者的事。更不是译家的事。读者发现多少,接受多少,是读者的审美能力的事。这是接受美学要讨论的东西。这里,译家必须相信语境的力量,相信读者智力干涉的能力,他们自会解决问题。翻译家不能迁就审美能力低下的读者。他不懂,就让他不懂。不懂比取消文学(语用隐含译变明示译变成功了)甚至毁灭文学(译变失败了)要好得多呀。

最后讨论第三条:不必平添一个语用隐含或将原来的明示译变为语用隐含。这个道理比较简单:一个语用隐含便是一处艺术创造。原文中既没有,译文就不必加进一个。不要帮助原作者进行创造。加进了语用隐含处理,一是不忠,二是不能保证加进的隐含是成功的,若不成功,就会干画蛇添足那样的吃力不讨好的事。译家可以有自己的语言符号的高明创造,但不能在形象上无中生有。

另外,说明一个问题:为什么只拿文学作品的译品(如《红楼梦》英译本)而不拿非文学作品(如科技、新闻、论述,等等)的译品搞案例调查?在如何对待“原作者叙述语言中的隐含意图”中就包括了一切非文学作品了。因为一切非文学作品(论述、科技、新闻,等等)中的语言也都是作者自己叙述性的语言,没有所谓人物的言语了。

翻译语用观的具体体现———案例调查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用了翻译大家的译本,评论中除了为其精彩处理时时叫好以外,也不免有所磕磕碰碰,有意见相左之处,但这丝毫不表明本书作者做起来会比杨先生高明。论翻译水平,本人望其项背尚不及矣。下面的讨论完全是为了弄清翻译中一个带原则性的问题———翻译中如何处理语用意图———而已。

首先要说明的是,本书不只是举出杨译本第三章的一两个例子,而是举出全部涉及这个问题的例子。这样做的目的是体现研究的穷尽性(尽管是局部的穷尽性),以便使研究具有说服力。

第一方面的情形:译本保留了原作者叙述语言与作品人物话语的隐含意图:

例(1)

原文:(如海笑道:)“二内兄……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之流……”

译文:He is an unassuming,generous man who takes after his grandfather.(p.34)

林如海说贾政“谦恭厚道,……非膏粱轻薄之流”,这话中是有话的,这里就埋下了作者一个伏笔:让读者看看,这个贾政是不是厚道如此。

实际上,这个贾政,按曹雪芹的意图,就是一个“假正(经)”。他后来把宝玉往死里打,逼着宝玉走上仕途以便成为王族的接班人(便造成了贾黛分离的直接原由),是一点也不“谦恭厚道”的。还有,偌大一个贾府的花销就靠周围农民交租,在逼租这个问题上,贾政也是全不“谦恭”,更不“厚道”的。这些话外话,英译本都没有公开,保留了隐含面貌。

例(2)

原文:于是三四人争着打帘子,(一面听得人说:……)

译文:Three or four of them ran to raise the door curtain.

原文使用了“争着”二字,曹雪芹在暗示什么呢?一是林姑娘受欢迎,二是贾府里确有威严气氛。译文中这一点也仍然潜伏着。

例(3)

原文:(这个人打扮)……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译文:The spring time charm of her powdered face gave no hint of her latent for midability.And before her crimson lips parted,her laughter rang out.(p.39)

这一段是作者在刻画王熙凤。原文与译文可算是伏笔对伏笔。“威不露”打下了这样的伏笔:后来就是这个王凤姐弄权铁槛寺,耍尽了威风。英文以gave no hint相对,不作发挥。“笑先闻”打的什么埋伏?就是这个人,笑里藏刀毒设相思局,把个贾瑞弄得死去活来。英文以laughter rang out相对,亦不作发挥。英美读者以后读到王熙凤弄权铁槛寺与毒设相思局时,才会回过头来回味gave no hint of her latent for midabilty与her laughter rang out原来是为了淡中出奇,抑先扬后!

例(4)

原文:(这熙凤……因笑道:)“……况且这通身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译文:The who leair is so distinguished!She doesn’t take after her father,son-in-law of our Old Ancestress,but looks more like a Chia.(p.39)

凤姐在耍什么心眼儿?她的隐含意图是:“这通身气派”只有出在我们贾家这样的名门望族身上。这看起来像是抬举贾府。另一方面,她以“竟不像”(英文以doesn’t take after her father替换)与“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英文以a Chia替换“嫡亲孙女”,真是好),是不是提醒贾母,她林黛玉毕竟是外姓人,也未可知。这些语用隐含,原文译文均是隐含处理。

例(5)

原文:(熙凤……道)“丫头老婆们不好,也只管告诉我。”

译文:If the maids or old nurses aren’t good to you,just let me know.(p.40)

说话人凤姐的言外之意何在?一是警告在场的第三者(丫头老婆们),如有不慎,我要惩罚,二是向林黛玉也是向老祖宗讨好卖乖。译文也保留了隐含。

例(6)

原文:(王夫人乃说:)“……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

译文:…that’s my dreadful son,the bane of my life,who torments us all in this house like a real devil.(p.44)

王夫人说“孽根祸胎、混世魔”有什么意图?就她而言,鉴于宝玉平日“疯疯癫癫”的行为,她预告今后儿子要闹出祸事。以作者而言,他是在向读者暗示,宝玉是个叛逆者,不仅是******“孽根”,也是林黛玉的“孽根”

(当然,说到底贾宝玉并不是祸根)。译文并未将此公开,仅用the bane of my life与“孽根祸胎”相对,保留了原文中的暗含。

例(7)

原文:(黛玉心中想:)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一个惫懒人物。

译文:what sort of graceless scamp or little dunce Pao-yu was(p.46)

作者让林黛玉猜测宝玉“惫懒”,无非是为了表明他对仕途的冷淡,对做官的背叛,这是隐藏着的意思。译文也是隐藏着的。只是scamp(“无用之人”,戏谑用语“恶汉”)与dunce(笨人,迟钝的学人)用得有点过头。

例(8)

原文:(贾母道:)“……何苦摔那命根子!”

译文:But why should you throw away that precious thing your life depend on?(p.49)

贾母话中的“命根子”,指的是大家心目中都明白只是口中不提的那块通灵宝玉,是贯穿全书的最重要的隐喻。它既是宝玉的命根子,何尝不是贾家的命根子?这是作者深藏的命意。杨译本翻译时没有挑明,这当然很好。顺便提一句:只是“命根子”何必译得那么长precious thing your life depend on,还带了一个定语从句?那么一长串,影射的毕竟不是一个东西,可以是任何“你的性命系之的宝贝东西”。换成lifeblood,不知是否可行?陈红薇教授认为,lifeblood太直,不如用原来译文,因为那块玉是“维系”着宝玉的性命以及他在贾府及社会上的地位的东西,depend on更能表现这种依赖性。

第二个方面的情形:译本“没收”与取消了某个语用隐含(将语用隐含变为明示):

例(9)

原文:这林黛玉尝听得母亲说,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译文:She had heard a great deal from her mother about the magnificen of her grandmother’s home.(p.35)

作者叙述语言中“与别家不同”,并没有明说不同在哪里,自然是影射贾府富丽堂皇,但译文用magnificence公开了这个语用隐含。例(10)原文:……多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

译文:She must watch her step in her new home,she decided,be on guard every moment and weigh every word,so as not to be laughed at for any foolish blunder.(p.35)

这一段话是曹雪芹叙述林黛玉初进贾府的心态。“不多说,不多行”有两层言外之意,一是林姑娘怕出错,害怕说错话与做错事。二是表现孤女的自悲与自尊,她明白自己是外姓人。可是译文用for foolish blunder将第一个隐含意图挑明了。所幸的是,将第二个隐含保留下来了。要指出的是,这是林姑娘第一次出场,作者用了“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不可多行……”,这都是自言自语。她外表冷静,内心波涛汹涌,浪潮冲空。多少不尽之言、含蓄之语,留给读者去想象。现在译家却公开了一处隐含,可惜,可惜。

例(11)

原文:第二个……文采精华……

译文:She seemed elegant and quick-witted with an air of distinction.(p.37)

作者写出“文采精华”的意图,是让初到贾府的林黛玉感到贾府上下气度非凡,与众不同,连下人(丫头)都那么不同凡响。Elegant and quick-witted已经把风度与智慧翻译清楚了,何劳多加with an air of distinction呢?好像这不是在为等值而努力。过细察看,这多加出来的“超凡的风度”正是作者叙述语言所暗藏的东西,译家给泄露出来了。

例(12)

原文:(癞头和尚又说)……除父母之外,凡有外亲,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生。)……

译文:The only other remedy is to keep her(from hearing weeping and)from seeing any relatives apart from her father and mother.(p.38)

“外亲”和“内戚”是两类性质不同的亲戚。“外亲”是母亲一方的亲人,“内戚”是父亲一方的亲人。曹老先生在这儿用了“外亲”内含颇深。他老先生的用意就是:林黛玉不能见母亲一方的亲人贾宝玉!可是整本书偏就写她不但见了而且深交了贾宝玉,于是有了一个悲剧人生(当然她的悲剧命运的根子不是贾宝玉闯进她的生活),从反面应证了癞头和尚的疯话。译文最好用maternal relatives来代替这个“外亲”。可是,杨译本用一个上义词any relatives(任何亲戚)把“外亲”淡化掉了,把原来的一个重要语用隐含取消了,随之把曹老先生的良苦用心也一扫而光矣。(另外,我怀疑,括号内的英文是多出来的,可能杨译本是根据不同的汉语版本处理,与程甲本不同。)

例(13)

原文:(贾母道:)“这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译文:“We are having pills made,and I’ll see they make some for you.”(p.38)

“叫……就是了”,这分明是贾母在暗示自己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她在下命令,她在吩咐下人,这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 I’ll see”就完全没有原文的那些言外之意。这也是对语用含义的取消。陈红薇指出,I’ll see太正式,I’ll ask them to make some for you比较随便,愈是随便,愈能表明贾母的权威。这个意见是入骨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