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比尔·盖茨的10大工作法则
26313100000018

第18章 决策法则:准确果断决策工作(1)

决策,犹如舵手手中的令旗:一个平庸的决策,会导致你失去市场先机;一个错误的决策,会把你带进万劫不复的境地;而一个高明的决策,如同黑夜里的一盏明灯,会给你带来光明的前程。决策不能拖泥带水。如果你想干成一件大事,看准了机会果断做出决策,就会迎来美好的明天。盖茨说,犹豫不决是商家的大敌。在事事面前犹豫不决的人,难成大事。1977年,盖茨做出了他人生的第一个重大决策:从哈佛大学正式退学。对他来说,这所名牌大学已经只是一个负担,而不是助跑器。决策,让你扬起成功的风帆!抓住机遇及时做出决策,是你走向成功之路的法宝!

正确决策——成功的基础

中国有句成语叫“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原是指下棋时走错了关键的一步,那么,全盘棋都可能跟着输掉。下棋如此,经营事业也是一样,不论是决策、管理、用人、营销,还是投资、开发、转产、上市,其中任何一步走错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决策的正确与否完全可以左右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和一个企业的存亡,你也许觉得一个微笑的决策不至于影响大局,那么你就错了,任何一个细小的失误,都可能让一座大厦在顷刻间坍塌。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任何一个微小的决策。哪怕是比尔·盖茨也不例外。

比尔·盖茨说:“谁都把微软看成一个巨人。只有我知道这个巨人有多么危险。我的一个哪怕是很小的疏忽,都可能让巨人轰然倒地。”事实上,比尔·盖茨有他的过人之处,但是,有些时候他也和计算机业的人一样会在决策上有一些失误。

1983年,微软由于决策失误在应用软件领域中所谓的“多计划”战略遭遇了惨败。虽然已被微软更名为“微软计划”的“多计划”曾被用户视作摆脱以往电子表格枯燥无味的处理过程的希望,还被《信息世界》杂志评为年度最佳软件。不幸的是,微软的同类产品,著名的莲花1-2-3异军突起,在1983年将微软的“多计划”与可视Visicalc统统赶出了应用软件这个重要的零售市场。导致“多计划”被淘汰的重要原因是它的设计过分注重广泛的适应性,这是一个严重的决策失误。比尔·盖茨认为是过多的适应性导致运行速度较莲花1-2-3慢,莲花软件的运行速度大约是其他同类软件的10倍。这是一次非常大的损失,它不仅导致了微软产品暂时退出应用软件这个领域,并迫使比尔·盖茨放弃了开发“多用工具”的计划。因为采用了“多计划”同样设计的这些软件,莲花足以抵挡并将它们击个粉碎,微软必须另起炉灶。

这次决策失误让比尔·盖茨深受触动,他更加明白这个领域瞬息万变,一不小心便会落伍的现实使他从此倍加警惕。

20世纪90年代初,新兴的互联网迅速兴起并急剧扩张。预言家称互联网将摧毁微软。确实如此,此时的比尔·盖茨再次犯了严重的错误,没有留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并对网络对个人电脑软件的影响重视不够,几乎将技术优势拱手让出,重蹈当年IBM从主板向个人电脑策略转移而造成的覆辙。这让公司再次损失惨重。在网络浏览器软件开发上落后于网景公司。所幸的是,当比尔·盖茨终于认清了这一点时,微软启动了全部资源奋起直追。

事实证明,天才也会犯错误。因此,我们在作每一项决策之前,务必认真、仔细的斟酌一番,三思而后行。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松下幸之助认为开发研究商用大型计算机前景广阔,决定投入巨资开发这一项目,并且与索尼等几家日本大企业联合开发,然而在经过多年的开发研究,投入11亿日元巨资之后,松下幸之助才认识到商用大型计算机市场前景并不理想,于是果断地予以放弃,而改为研究开发家用录像机产品。这一开发研究大型商用计算机的决策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浪费,给松下公司带来了惨痛的教训,如果将这些资金和人力物力资源从开始就投入家用录像机的研制,也许这一产品要早问世好几年。

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决策失误,是他不自觉地作了错误决策。谁都不愿意作错误决策,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让他作了错误决策。那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导致决策失误的因素都有哪些。

(1)客观因素:决策信息不充分

所谓决策信息,也就是决策约束条件信息。决策目标是决策人的意志动机表现,只有可行与不可行的结果,没有对与错、好与坏之分,这本身是决策人自己的一种设定。

任何一个决策,都是为未来确立目标和选择措施。但未来总是不确定的,市场的变化迅猛无常,人们最多也只能大体上把握市场变化的趋势,不可能绝对准确地预测。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决策总是处于一种信息不完全的状态,很多企业和个人因决策不当而陷入困境都与这一客观原因有关。

(2)主观因素:情感、情绪、价值偏好、思维惯性

a.情感因素。它对决策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决策人情感使之偏心而失去正确的判断。企业领导人在决策的选择过程中,把他的情感所注重的内容放到了不应该有的高度,就必然会使他作出背离企业发展最大化目标的选择。

福特汽车的创始人老福特,通过他自己的研究发明了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黑色T型汽车。他的福特汽车公司由此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他对自己创造的这一产品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后来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了,不再满足于这样一种产品,而追求档次高、有一定个性化的产品。但他无视这种变化,固执地仍然只生产自己的黑色T型汽车。他的儿子把握住市场变化趋势,组织人力、物力研发出适应市场变化的新产品。但由于对黑色T型汽车的特殊情感,老福特看不到市场的变化,也拒绝适应这种变化。他武断地否定了他儿子的努力,公开砸毁了由他儿子主持研发出来的新产品。他的企业也为这一决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永久性地败给了通用汽车,从此远离了汽车行业的龙头地位。

b.情绪因素。情绪因素与情感因素有联系,但二者并不相同。情绪是一种心理反应,当一个人的心情好和不好的时候,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决策。凯恩斯认为,当人的情绪好的时候,对事物发展的预测会美好;当人的情绪低落的时候,对事物发展的预测则是阴暗的、悲观的。他认定这种情绪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周期性波动的根本原因。这个结论虽然有失偏颇,但情绪的好坏会对决策人的决策带来直接的影响,这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东汉末年,刘备屯兵徐州,因为奉汉献帝衣带诏讨伐曹操的签名,被曹操发现后,曹操倾其许昌所有兵力,分兵五路袭击徐州。刘备派人向拥有河北及其以北大片地方、实力强过曹操的袁绍求救,并陈述利害:若乘许昌空虚,进攻许昌,不仅可为徐州解围,而且可以乘机削弱曹操的势力,匡扶汉室,成就千秋伟业。当时,袁绍的谋士也都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极力鼓动袁绍出兵。但袁绍因为他最心爱的五个儿子患疥疮有生命危险,情绪不佳,拒绝出兵,结果失去了一次破曹的极好机会。而第二年出兵时,在官渡一战惨败给曹操,并赔上了老命。这是一个因情绪而做出的错误决策的典型例子。

c.价值偏好。人在决策时,价值偏好会像一层浓雾蒙住你的眼睛,让你无法理解的做出选择,使自己在自己所设定的价值偏好的圈子里挣扎。所谓价值偏好就是自己所选择的一种价值观念,认定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没有意义的。正是这种认定,让自己陷入自我设定的陷阱中不能自拔,从而使自己的选择远离了自己真正要寻求的目标。

d.思维惯性。思维惯性是人们按照已经获得太多成功的既定思路制定决策,把这种成功的模式不加区别地到处套用,最后因为忽略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所处实际的差别,而使自己的决策脱离实际,成为败笔。

这四种主观因素,直接使决策人忽视对决策信息的收集,放弃对决策信息的运用。我们在做决策时,一定要学会摒弃这些因素的影响,在头脑冷静、思考周全之后进行我们的决策。

当机立断,别犹豫

我们这里说的“当机立断,别犹豫”,并不是建议你去仓促行事,错误地把古怪的行径当做创造行为,而是让我们再经过自己推敲后,放开胆子立刻执行的勇气。比尔·盖茨告诫他的员工说:“去做一件事,先经过估测再去冒险,那同莽撞蛮干是两码事。”

微软公司的决策者就是比尔·盖茨、微软的“首席架构师”。比尔·盖茨深深地理解,在大环境中当机立断进行决策的重要性。当微软公司在早期的Basic产品中获得成功后,开始投入DOS的研发。DOS成功后,微软立即将资金和人力投入到新技术的研发中,并成功推出了Office系列软件产品。随后,微软又利用Office等软件获得的积累,开始了Windows NT、Windows 2000、Windows XP等新一代操作系统的研发。当Internet浪潮到来时,微软不失时机地跻身网络研发领域,并不断推出新的产品。今天,微软又把大量的资源投入到“无缝计算”的核心方向,在发展MSN、移动软件、数字电视、XBOX、高可信度计算、自然用户界面等方面不断创新。

在决策一件事情以前,很多人会提心吊胆,犹豫不决。不断地犹豫,“这样做对吗?”“万一错误了怎么办?”

有人把决策过程中这种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称之为“布里丹毛驴效应”。它是指决策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这是任何战略决策的大忌!法国哲学家布里丹养了一头小毛驴,每天向附近的农民买一堆草料来喂。这天,送草料的农民出于对哲学家的景仰,额外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边。这下,毛驴站在两堆数量、质量和与它的距离完全相等的干草之间,可是为难坏了。它虽然享有充分的选择自由,但由于两堆干草价值相等,客观上无法分辨优劣,于是它左看看,右瞅瞅,始终也无法分清究竟选择哪一堆好。于是,这头可怜的的毛驴就这样站在原地,一会儿考虑数量,一会儿考虑质量,一会儿分析颜色,一会儿分析新新鲜度,犹犹豫豫,来来回回,在无所适从中活活地饿死了。

在这种情况下,比尔·盖茨告诉:当我们在做一个决策之前首先要问自己:“我做这个决策前,是经过自己的反复推敲和研究了吗?”“如果我是经过了反复的推敲而做出的决策,那么如果不这样做是不是就会马上失去了这次机会?如果机会错过了,是不是一切都很难挽回了?”当我们得出结论都是肯定的回答的时候,那么,请不要在犹豫不决,当机立断,马上去执行你的决策吧。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中也经常面临着种种抉择,如何抉择往往决定着我们事业的成败,因而人们都希望得到最佳的抉择,常常在抉择之前反复权衡利弊,再三仔细斟酌,甚至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机会稍纵即逝,并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去反复思考,反而要求我们当机立断,迅速决策。如果我们犹豫不决,就会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因此,当我们面对两堆同样大小的“干草”时,要求我们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运用直觉、想象力、创新思维,找出尽可能多的方案进行抉择,以“有限理性”求得“满意”结果。

有个农民的妻子和孩子同时被洪水冲走,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妻子,不幸孩子被淹死了。对此,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有的说农民先救妻子做得对,因为妻子不能死而复生,孩子却可以再生一个;有的却说农民做得不对,应该先救孩子,因为孩子死了无法复活,妻子却可以再娶一个。一位记者听了这个故事,也感到疑惑不解,便去问那个农民,希望能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想不到农民告诉他:“我当时什么也没有想到,洪水袭来时妻子就在身边,便先抓起妻子往边上游,等返回再救孩子时,想不到孩子已被洪水冲走了。”

华裔电脑名人王安博士说,影响他一生的事在他6岁之时,一天他外出玩耍,经过一棵大树时,突然有一个鸟巢掉在他的头上,里面滚出了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他决定把它带回去喂养,便连同鸟巢一起带回了家。走到家门口,忽然想起妈妈不允许他在家里养小动物。他轻轻地把小麻雀放在门后,急忙走进屋去请求妈妈,在他的哀求下妈妈破例答应了儿子。王安兴奋地跑到门后,不料小麻雀已经不见了,一只黑猫在意犹未尽地擦拭着嘴巴。王安为此伤心了很久。王安为此伤心了很久。这也使他明白,任何事情只要认定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就要立刻执行。

美国第三十四任总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杰出统帅、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在诺曼底登陆战前夜,表现出了非凡的当机立断的决策魄力,使诺曼底登陆战役取得辉煌胜利,从而扭转了整个战局,沉重地打击了法西斯势力。登陆前夕,天气情况恶劣,一直下着大雨,气象预报也不能完全肯定6月6日就能转晴。如果天气不转晴,那么空降兵将无法着陆,将会使整个登陆计划失败,使50多万名士兵面临牺牲的危险。在众多的将领都表示迟疑不决的时候,艾森豪威尔当机立断,决定6月6日实行登陆,并赢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