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者的品格与修养(珍藏版)
26313700000022

第22章 工作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2)

一位阿里巴巴的元老级员工回忆道:“我们当时是500元钱一个月的工资,住在离湖畔花园五分钟路的距离,我当时住在南都花园,房租好像是600块钱,三个人一起租的。因为没钱,有时候出去打车,碰到出租车,我们通常会拦8块钱的夏利,如果看到一辆富康,和夏利很像的,上了车,就很懊悔。所以也就是这个经历,让我们最后拿到了一笔风险投资以后,懂得怎么样去节约,没有像很多互联网公司一样乱烧钱。”

阿里巴巴的创业过程是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马云一直勤奋工作着。他曾经这样鼓励自己:“大家都倒下了,我站着就是胜利;如果大家都卧着,我跪着就是胜利。”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精神,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走出了创业的冬天,迎来了事业上的巨大成功。目前,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大的以BtoB为模式的网站之一。

在谈到自己的成功时,马云并没有把它归功于自己的聪明。他说,读书时,他的成绩从没进过前三名。他的理想是上北大,但最后他只上了杭州师院,还是个专科,而且考了3年。第一年高考他数学考了1分,第二年19分。

后来,马云是这样评价自己的成功的:“如果我马云能够创业成功,那么我相信中国80%的年轻人都能创业成功。”

显然,马云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勤奋。对于马云的勤奋,博客网创始人兼CEO方兴东在回答《纽约时报》的记者提问时,说:“马云干的活,是互联网中最苦最累的活,这个BtoB比BtoC还吃力。挨家挨户,蚂蚁雄兵,没有浙商文化的勤奋、执著和吃苦精神,是不可想象的。要知道,这些年,所谓的诸多BtoB网站只有马云堪称硕果仅存,这不是没有背后理由的。”可见,勤奋能够造就一个人。

也许你会说,马云天资很好,我没有他聪明。但是,即使你再普通,如果具有勤奋工作的美德,你也能幸运地脱颖而出,做出一番事业。同样的道理,不管你现在所从事的是怎样一种工作,不管你是一名教师,还是一个修理工,只要你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你就是成功的。

当然,勤奋并不是要你一刻不停地干,而是要学会用心工作,用你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用你的耳朵去倾听建议,用你的大脑去思考,去解决工作中的难题。那些在上班时间因聊天或做私事而不能完成工作,只能在下班之后加班加点的人,不能称之为勤奋,只能说他们不具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的能力,这样的人,不会在工作中获得成长。

正确地认识你的工作,勤勤恳恳努力去做,才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把小事情做到极致也是成功

如果能够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不是小事,把每一件平常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常。

小事情在很多人的眼里,都是不值得去做的,即使去做了,也是潦草、应付,因为他们认为,小事情即使做得再好,也是小事,体现不出自己的能力,也无法显示出工作成绩。当然,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小事情也值得我们认真去做,当你把小事情做到极致时,也是一种成功。

豆浆在中国是非常普通的一种食品,是很多人早餐时的首选。但是,却很少有人在这件小事情上做文章,但有个青年与众不同,他踏实地做做一件小事,靠“一杯豆浆”打天下,而成为巨富。

豆浆是许多中国人喜爱的早点,但制作麻烦,黄豆要泡、要磨,一般家庭里制作不了。有一位名叫王旭宁的年轻小伙子以敏锐的目光瞄准了这个几乎没有人注意的小事情。他放弃了安逸稳定的工作,从豆浆的生产工具下手,于1994年筹资30万创办了九阳电器公司,开始研制生产九阳豆浆机,当年实现销售2万台,年产值600万元。此后,该项目以惊人的速度发展,销量连年翻番,到1999年已实现年销量40万台,年产值1.2亿元。正是这不起眼的小小豆浆,让王旭宁创出了一片红火事业。

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一想到做事情,首选的就是大项目,是高科技。其实,赚钱不在产品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有市场,是否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小小豆浆能使人成为巨富,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可见,做事业不能够拒绝小,如果能够以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小生意,就能把很小的事情做成全世界最大的事情。北京希玛保龄设备公司当家人何帮喜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1988年,何帮喜整理好斧头和锯子,裹好了被褥,带着多年手艺活的积攒以及亲戚朋友那里东拼西凑来的120元钱,拉着弟弟走出家乡,乘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从此,他踏上了一条艰辛的创业路。

1990年,别人出资、何帮喜出技术,共同组建了北京星伟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主要研制和生产台球设备,何帮喜先后担任了这家公司的技术、生产、开发等部门的负责人。公司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何帮喜后来的发展积累了必要的经验。

1995年,何帮喜在《国际周报》上看到,我国每年都要花费60亿左右从国外购买保龄设备,而国外大量劣质产品也乘机涌入国内市场,优劣产品鱼目混珠,国内用户不怨不已。何帮喜灵机一动,萌生了建保龄设备公司的念头。何帮喜当时还没有充足的资金,便接手了一个濒临倒闭的席梦思床垫厂,开始了自己新的创业历程。何帮喜既做技术又做销售,仅用1年多的时间,就使曾经跌入低谷的床垫厂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销售额达到了1000多万元的规模。

1996年,在北京大兴卫星城大庄工业区内的一片荒芜土地上,何帮喜开始了自己的保龄设备制造事业。1997年7月“希玛保龄”开发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保龄设备,第一台样机研制成功。1998年初,希玛保龄设备走向了市场。现在的希玛保龄设备公司已获得国家专利26项,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被评为“中国著名商标”和“中国十大具有潜力商标,”也是国内唯一一家获得世界最权威的保龄设备认证机构美国保龄协会和世界妇女保龄球联合会认证的企业。

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礼,何帮喜创办的北京希玛保龄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现在是世界上唯一一家集保龄设备、专业合成球道板生产为一体的企业,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75%,海外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30%,还远销美国、俄罗斯、德国、印度等国,年销售额1.6亿元人民币,资产总值达3.2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目前世界最大的保龄设备制造商。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或是经营什么生意,都不要嫌弃“小事情”,有些时候成就我们的恰恰就是那些别人不经意的小事。成功始于足下,在工作中,如果能够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不是小事,把每一件平常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常。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就能够积累成功的经验、资本、实力。

主动去做一些分外的工作

多做一些分外的工作会使人获得良好的声誉,它会在你的职业发展路上,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在一些单位里,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领导让某员工去做些分外的工作,结果遭到了拒绝,有的即使不拒绝,做起来也是应付了事,事实上,多做一些分外的工作会使人获得良好的声誉,它会在你的职业发展路上,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小吴是一家大型建筑公司新近才招聘来的众多最基层员工中的一位,他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水泥工,这种工作几乎不需要太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被人们认为是最没有前景的工作之一。各部门主管要差遣什么人的话,他总是第一个被考虑的对象。然而,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很快成了部门经理眼中最有价值的员工。

原来,上班的第一天,小吴就告诉采购部的主管:“我没事的时候可以到这里来帮忙,多了解一下你们部门工作的情形。”然后,他就花些时间在那里帮忙做些分外工作。之后,他又跟设计部门主管说:“我希望有空来这里向你学习了解一些设计的程序和最基本的知识。”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又到预算部门,甚至财务部门帮忙。

半年后,小吴几乎在公司所有部门都帮过忙,一旦某部门有人请假,自然而然地想到请小吴去顶替。

一年后,整个建筑市场不景气,经理只好实行大裁员,有些人认为小吴这类人肯定要被裁减,但经理却留下了他。后来,市场又逐渐升温,公司承接的项目也多了起来,有个主管的职位正好空缺,经理又毫不犹豫地想到了小吴。

当你学会每天主动做一件分外的工作,或在他人安排你做一些分外工作,而丝毫没有抱怨时,就可以在对公司整体运作的情况多一些了解的同进,还能获得他人的好感。如此一来,你也有可能会像小吴一样,成为公司最有价值的员工了。

多做一些分外工作,看似吃亏,实际上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事实上,只要是公司的事,在不影响你自己工作的前提下,就应该主动去做,不分彼此,在做这些分外工作时,不妨将它当成锻炼和学习的机会。

然而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人都愿意去做那些轻松而又容易得到公司肯定的工作,而不愿意接受那些额外的、琐碎的工作,对分外的工作表示反对或者抱怨过不停,不是一种明智的表现。当遇到额外的工作时,应该心平气和,愉快地接受,如果你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吃亏,不要去做分外的工作,就等于把机会往外推。

当领导交给你额外的任务时,要乐意接受,并出色地完成;如果是同事有求于你,也应该大度地接受,按质按量地完成,不要以为多做一点就是“吃亏”,就是“傻”,当你任劳任怨地去做了时,你良好的品质会为你赢得上司的欣赏,赢得同事们的信任。

社会在发展,公司在成长,个人的职责范围也逐渐扩大,不要总是以“这不是我分内的工作”为由而拒绝帮助他人,当额外的工作分配到你头上的时候,欣然接受,这样你也能尽快地从工作中成长起来,并有可能获得担当重任的机会。

带着激情工作才会更出色

当一个人对工作充满激情时,工作在他眼里就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苦役。

大多数人终身所从事的工作,都是枯燥、单调的,面对这样的工作,有的人感觉沮丧,觉得没有乐趣,但是,有的人却把枯燥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而且还在其中感受到了乐趣。为什么同样的工作,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这是因为后者在工作中包含激情,因此原来是枯燥无味工作,立刻会呈现出新的意义。李素丽把平凡的工作做得不平凡,就是因为她对这份工作倾注了激情。

高考时,李素丽按照自己的意愿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但是她以12分之差没能考上大学。落榜后的李素丽,当了一名公交售票员。

在售票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李素丽通过多年的实践和一点一滴的积累,练就了能根据乘客的不同需求,给他们最需要的服务的本领。老幼病残孕,最怕摔怕磕怕碰,李素丽就主动搀上扶下;外地乘客既怕上错车,又怕坐过站,李素丽不仅百问不烦,耐心帮他们指路,还记着到站提醒他们下车;看到有人晕车或不舒服想吐,她会及时地送上一个塑料袋;遇到不小心碰伤的乘客,她赶紧从特意准备的小药箱里拿出常备的“创可贴”……

热情真诚地为乘客服务的李素丽赢得了广大乘客的尊敬,被人们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从1992年起,李素丽先后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职业道德标兵”、“北京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999年12月10日,李素丽组建了“北京公交李素丽服务热线”,在北京市首次为百姓出行、换乘车提供24小时的交通信息。从三尺票台到信息平台,从售票员到“李素丽热线”的负责人,37岁的李素丽接受了新的挑战。

从车厢到热线,李素丽岗位变了,但真情为他人服务的精神没有变。

工作20多年,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人们从李素丽身上看到的始终是真诚的笑脸、热情的话语、周到的服务、细致的关怀。难道李素丽真的没有感觉到累或烦吗?李素丽的回答是:“做什么都累,关键是你把工作当乐趣。”

李素丽说,当了售票员以后,当她为乘客服务是,她感觉自己既是播音员,又是主持人。“如果你把工作当做是一种乐趣,那么,工作会越做越好。如果你能找到工作的乐趣,那么,再苦再累也是心甘情愿的。”

由此可见,激情对工作是何等的重要。因为一个充满激情的人,永远也不会厌倦他的工作,并且始终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世界上最神圣、最崇高的职业。即使在工作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他也不会放弃努力,而是不断地想办法去克服,直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