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者的品格与修养(珍藏版)
26313700000005

第5章 品格是成功的决定性力量(4)

正直是使人快速成功的有效方法

在社会上,人们对正直品格的要求会变得更加重要,因为没有人希望与品质不好的人交往,而那些正直的人,也会因为正直而给自己赢得声誉。

品格会对生活中各方面的状况产生影响。一个品格优秀的人会在工作中给同事们定下生活的格调,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因此,当富兰克林在伦敦一个工厂当工人时,他改变了整个工厂的行为方式。同样,一个品德败坏和堕落的人也会不自觉地降低和败坏同伴们的品格。曾经有一位名为布朗的船长对文学家爱默生说:“那些到一个新国家定居的人,一个善良可信的人抵得上一百个虚伪而不讲信用的人,抵得上一千个没有品格的人。”的确,生活中那些具有良好品德的人,他们的良好言行很容易感染周围的人,同时也因为自己好的品行,而给自己带来益处。

正直的品性是每一个人必备的美德,因为在交往处世、寻找工作等方面,仅有敏锐的头脑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要有正直的品性。小到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国家,人们真正需要的是后者。

做一个正直的人,是每一个单位对员工最基本的要求。

一位推销员每天按照老板的吩咐对顾客介绍产品的优点,他自己都已经厌倦了这种工作方式。

一天,当有顾客光临的时候,他在介绍产品优点的同时也开始介绍产品的缺点,顾客听完后没说什么就走了。老板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决定解雇他。

正当这位推销员带着行李要走出门口的时候,原来的那位顾客又回来了,他身后还带了一些人,这些人都准备买他的产品——他们是冲着这位推销员来的,就因为推销员是个正直的人。

由此,不难看出,一个人能在所有时间里欺骗一个人,也能在同一时间里欺骗所有的人,但他不能在所有的时间里欺骗所有的人。正直是一个人品德上的“通行证”。当你具备了正直的品性时,便会在各个方面畅通无阻。

一位推销员讲道:

刚参加工作时,我在一家销售牛乳代替品的乳清饮料公司工作,我曾是一名经销商,业绩达到全公司最高点,并拥有一个销售站,但是由于公司部分领导人员缺乏正直及踏实的精神,导致整个公司土崩瓦解。即使如此,我仍然学习到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如贩卖商品的技巧以及如何和他人共事,而更重要的,我了解到如果一个人既无能力又缺乏正直品格,他便非常容易失去他已经达成的事情。

在社会上,人们对正直品格的要求会变得更加重要,因为没有人希望与品质不好的人交往,而那些正直的人,也会因为正直而给自己赢得声誉。

中国乒坛的刘国正和德国名将波尔在世界上都有极高的声誉,而他们两位之间的“战斗”,更是吸引了世界上无数球迷的眼光。在一次比赛中,经过六局的艰苦打拼,他们俩仍然不分高低,这让观众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到了决定胜负的关键一局,刘国正以12∶13落后,如果再输一分就将被淘汰。观众心里都一直为他默默捏着一把汗。

在这关键时刻,刘国正的一个回球出界。波尔的教练见状后立即起身狂欢,并准备冲进场内拥抱自己的弟子。

令人惊奇的—暮出现了,在这一瞬间,波尔立即举手示意,指向台边——这是一个擦边球,应该是刘国正得分!

教练很惊讶,观众也很惊讶,怎么可能呢?就这样,刘国正被自己的对手从即将被淘汰的深渊救了回来,最终转败为胜。

事后,波尔这样解释,这个球是否擦边最多只有一毫米之差,观众看不见,对面的刘国正更看不清楚,即便裁判也不可能看得很清楚。但是,波尔看见了,他毫不犹豫地主动示意,将到手的胜利让给对手。

记者采访他时问:“你为什么要那样做呢?”

波尔的回答是:“公正让我别无选择!”

波尔输了,可是他却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他的境界,他的风度,他的心胸,同样为他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一毫米,是一个很短的距离,但波尔却让它成为了一个至高的海拔,让所有人需要仰视才能看到它的光芒。

一个正直的人会在适当的时机做该做的事,即使没有人看到或知道。比如正直的人即使在不便于讲真话的时候,也不会做“小喇叭”,去散播或重复那些不切实际的流言蜚语,不会把个人的消费单记到公司的账上等等。亚伯拉罕·林肯说得好:“正直并不是为了做该做的事而有的态度,正直是使人快速成功的有效方法。”

诚实的品格比黄金重要

只要你坚持诚实做人,你就能拥有最好的影响力。

在很多人的眼里,黄金是最珍贵的,但是,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最珍贵的是诚实的品格。诚实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无形资本。生活中,那些诚实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如果他要经营自己的事业,也会比别人要顺利一些。

诺尔曼·安德森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曾列举出555个描述人的品质的词,如真诚、热情、腼腆、孤独、贪婪、冷酷、虚伪等等,让学生们挑选。结果在八个评价最高的形容词中,有六个与“诚实”有关,他们是真诚、诚实、忠诚、真实、可信、可靠。而评价最低的是说谎与假装。由此可见,诚实的人最受人欢迎,最易交朋友,也容易获得发展的机会,而虚伪装假的人则不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同。

鲁宗道在宋真宗在位时为官。一次真宗有事找他,使者到他家时,鲁宗道却不在家。过了很长时间,鲁宗道才从酒馆里回来。使者要先回宫向皇上回报,就同鲁宗道商量:“假如皇上怪罪你来迟了,用什么事推托一下呢?”鲁宗道说:“就如实报告吧!”使者说:“要是这样,你会获罪的。”鲁宗道却说:“饮酒是人之常情,而欺君才是臣子的大罪。”

使者回去,将鲁宗道的话禀告真宗。果然,真宗反而认为鲁宗道忠实可靠,可以重用。鲁宗道以诚实赢得到了大信任。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所谓诚实就是对朋友要讲真话。这是人际交往中第一重要的因素,也是建立正常交际并使之深入发展的基础、相互开诚布公,实实在在,才能建立信任感与安全感。因为谁也不愿意在交际中受骗上当,或者被出卖。

当然,不仅是在做人方面我们应该诚实,做事情也同样如此,就像日本企业家小池说过的那样“做人与做生意一样,第一要诀就是诚实。诚实就像树木的根,如果没有根,树木就别想有生命了。”事实上,这也是小池成功的经验。

小池出身贫寒,20岁时就替一家机器公司当推销员。有一个时期,他推销机器非常顺利,半个月内就跟33位顾客做成了生意。之后,他发现他们卖的机器比别的公司生产的同样性能的机器昂贵。他想,同他订约的客户如果知道了,一定会对他的信用产生怀疑。于是深感不安的小池立即带着订约书和订金,整整花了三天的时间,逐家逐户去找客户。然后老老实实向客户说明,他所卖的机器比别家的机器昂贵,为此请他们废弃契约。

这种诚实的做法使每个客户都深受感动。结果,33人中没有一个与小池废约,反而加深了对小池的信赖和敬佩。

诚实的品格真是具有惊人的魔力,它像磁石一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其后,人们就像小铁片被磁石吸引似的,纷纷前来他的店购买东西或向他订购机器,这样没多久,小池的生意就做得很大了。

小池成功的经验也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要想获得别人的信任与重视,你首先必须做到诚实。

不管时代怎样发展,不管社会如何变迁,诚实的价值都不会改变,永远也不会贬值。与此相应,一个人失去了诚实,就失去了一切成功的机会。一个不诚实的人,将会失去客户,失去工作,失去朋友,因为谁也不愿意与一个不诚实的人共事、打交道。

孝心是衡量品德的标准

孝为一切德行之本,是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

“孝道”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道德传统。甲骨卜辞中就已出现了“孝”字,说明至少在殷商时代,中国人就已有了孝的观念。这种观念首先直接来源于血缘亲情,对于父母的生育培养,作为子女后代,自然要生出一种还报之心,这是人类一种最基本的自然感情。在《汉语字典》里是这样解释“孝”的,“赡养父母尽心尽力,遵从父母意志。”根据说文解句,“孝”的定义为:“善事父母者,子承老也。”所以,孝的基本内容可以说有两个方面,一为养其体,二为养其志。“养其体”是对父母生活上的照顾要周到,“烹熟鲜膻,尝而进之”。“养其志”是子女要顺应父母的意愿,“和言色,悦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

儒家认为,孝为一切德行之本,是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故孔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佛教也非常重视孝道说,“众善之本,若无孝道,无以为善。”

孝顺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敬长辈赡养老人不仅是报答养育之恩,也是一种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古人曾经给我们留下了“二十四孝”的经典故事,现在摘录其中几位“孝子”的故事如下,相信这些故事对我们现代人依然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第一孝,舜。舜上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他们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偷偷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朝井里填土,想把舜活埋掉,但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就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尧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后来就有“孝感动天”一说。

第二孝,汉文帝刘恒。刘恒是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后来就有刘恒亲尝汤药的故事在民间流传。

第三孝,曾参。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里很穷,他常入山打柴帮助母亲维持生计。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在山上砍柴的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这就是“啮指痛心”的典故。

第四孝,仲由。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这就是后来“百里负米”的故事出处。

在现代社会里,也有很多孝敬双亲的故事:

李嘉诚,华人首富。他的父亲是一名教师,小时候,只要看到父亲在灯下批改作业,他都会默默地端上一杯浓茶,静静离开。

冰心,著名作家。幼时贫寒,母亲买来的馍,她总要让妈妈吃第一口,挣来的第一笔稿费,为妈妈买来了一个暖手壶。

孝敬老人,不仅是做子女的应尽的一份义务,而且也是衡量一个人的品德的重要标准。一个人要理解社会、了解人生,入门的第一堂课便是要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劳,如此才能真正地珍惜自己、热爱生活、勤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