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归零的智慧:禅的激情与顿悟
26315200000025

第25章 参须实参,悟须实悟(2)

在什么山,唱什么歌。禅是辩证的,谁说禅是消极的?谁说学佛是消极的?参禅不妨碍忠君爱国,忧时忧民,禅门更强调一切治生产业皆于诸实相不相违背。宗杲以为,禅不应着力摆脱世俗的干扰,它可与世事打成一片而不相违背,参禅者当能更好地作官营生。参禅的人当更能做大官、做大生意,当能更好地忠君爱国。

所以我们改成生意禅,就是把生意和禅结合。一般人不敢用的,生意多俗气呀!俗气才好!禅就是俗气!禅像你们那么高明,像你们那么伟大吗?告诉你,禅就是生意。什么叫生意?唐太宗是生意人,尧舜禹汤是生意人,孔子、老子也是生意人,康熙大帝还是生意人,哪个不是生意人?你以为什么叫生意人呀?你以为什么叫禅?禅非要闭眉闭眼、修身养性、养花养鸟,这叫禅吗?禅就是要自觉觉他,己利而利人,化腐朽为神奇,转愚痴为智慧,变大地为黄金,搅长河为酥酪,多快好省地为社会、国家、人民谋最大的福利,这是禅宗的宗旨啊!

我们参话头就是为了给百姓造福,“上九天可以揽月,下五洋可以捉鳖”,两者不矛盾的。宗杲举出当时名臣杨亿为例,指出士大夫学禅的要义,他说杨大年三十岁见汝州广慧,开始参禅,并且明心见性。从那以后在朝廷也好,退休在家里也好,始终一如。怎么个一如法?“不为功名所御,不为富贵所夺”。什么叫不为功名所御呢?他做官照样做官,不是说学禅以后就不做官了,而且官越做越大。不为富贵所夺,匹夫不可夺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他富贵时照样很自在,他没有变态,没有堕落,也不是有意鄙视功名富贵,标榜清高,应该做的事情我就做。我应该做皇帝,老子做皇帝;应该做土匪,老子就做土匪;应该做小人,老子就做小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

下面我们有必要从这个角度重新审视一下冯道。

冯道是五代时期的人,他做了五代王朝的元老,是个有名的长乐公。冯道是汉人,可是他给鲜卑等少数民族都做过宰相,每一朝宰相做的都非常到位,当代后世骂他老不要脸。冯道有一首《偶作》诗,我念给大家听: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

这个是冯道的自况。你说冯道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学禅的人!“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道之所在,法之所在故也。还斤斤计较什么表面的名节呀?像小寡妇一样,一不如意就生气上吊,那是小女人的做法。冯道整个为了老百姓,就像耶律楚材帮助成吉思汗一样。成吉思汗要杀光汉人,把南方人都杀光,变成大牧场来放牧。耶律楚材说:这些人都是财富,他们可以给您纳捐交税,你杀光了谁给你纳税?一句话保留了多少生灵。

耶律楚材是辽人,他的族人被金朝灭掉了,所以成吉思汗说替你报仇。耶律楚材说:我虽然是辽人,可是我几代已经在金朝做官了,你消灭了金朝我不感恩,我是金朝人我应该给金朝尽忠,我没有尽忠我感到惭愧,所以我不领你这个情。耶律楚材就是这样实事求是。耶律楚材是干什么的?元朝灭掉金朝的那一年,他参禅悟道了,他是一个学禅的人。

士大夫在学禅之间照样修身、治国、平天下,将禅与世间生活打成一片。届时便能体验到儒就是禅,禅就是儒,还有和尚吗?还有什么居士吗?凡就是圣,圣就是凡。士大夫所要修行的禅,也就是我们的生意禅,谁说我不能做生意?谁说我不能开卡拉OK,谁说我不能开屠宰场?张居正是明朝最有名的宰相,他有一句名言:在刑场做刽子手,放下屠刀也能证菩提。这是张居正的名言!因为有张居正明朝又多沿续了一百多年。

张居正何许人也?学禅的!他重用了像戚继光这样很多的人才,他做了两代帝师,可他又勾结大太监,又给皇太后拍马屁,结果所有士大夫骂他,连他最好的学生也起来反对他。别人认为他无情无义,他岂是无情无义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张居正就是这么一个人。林则徐就是以张居正为榜样的,你就是抄家杀头我也这么做。小皇帝在张居正面前吓得发抖,不敢称他名字,叫张先生。这么一个皇帝经不住别人的挑唆,死后抄他的家,历史上大多数皇帝都是变态,都是白痴,昏君太多了。

唐末五代禅宗异军崛起,不仅在佛教界犹如春雷轰鸣,并且在整个思想文化界掀起了惊涛骇浪。进而禅宗整个影响了中国下半部的历史,影响了韩国,影响了日本。正是宋朝的禅影响了日本,日本就以禅文化为使命。历史上有一个记载:王安石有一天问他的朋友张方平:孔子离世后有孟子,孟子以后就无人了,我们儒家怎么没有人了呢?张方平说:哪里没有人呢?你不读书不看报,而且有超过孟子者。王安石说:谁呀?张方平说:江西马大师、雪峰、丹霞、云门等等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他说:你什么意思?张方平说:儒门淡泊,收拾不住,都归释氏。这个释氏指的就是禅宗,宋朝的那个时候所说的佛就是禅。“儒门淡泊,收拾不住”,你儒家只是青菜豆腐,养不了龙,死水里面不能藏龙的,龙都皈依禅宗了。王安石欣然叹服,讲得太对了。王安石也是学禅的,他在儿子死后,就把南京住宅捐给真净克文禅宗大德作为道场。

宋朝的皇帝、宰相、士大夫、居士等大多数是学禅的。士大夫的参禅多是因受禅学的启发和激励,通过参禅所获得的体会,重新审视社会人生,参话头的宗旨就在这里。就像我昨天讲的那个美国禅师以高超的睿智禅悟来参透人生,来回归社会。诸位,大家为什么要参话头呢?参话头启开了智慧,再回到人生,返回到社会,作用就在这里。我们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为什么要零修?为什么要参话头?零修、参话头就是给社会积累经验,铸造智慧。中国独有的禅文化使命是不得了的,我王老师算什么?唐宋元明清所有有良心、有见地的禅师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一直到南老师都是如此!

下面我给大家讲雍正皇帝的一段语录,你就知道,雍正已经做皇帝了,他还有什么要求呀?全天下都是他的,名都是他的,功都是他的,他还在打七、还在参禅。为什么呀?雍正是皇帝呀!顺治的老师是禅宗玉琳国师,康熙、雍正时候,两代章嘉活佛都被尊为国师。历史上记载,乾隆是在雍和宫打七悟道的,有他的悟道诗作证明。乾隆以后几乎没有禅了,你们知道乾隆是干什么的吗?他何止是花花公子,他也是一个禅师呀!雍正的十三弟、十五弟、张廷玉、鄂尔泰、乾隆的顾命大臣都是参禅悟道的,在历史上都有记载,也有他们的悟道诗文为证,可以去查清宫档案史册。所以我说后世的什么学者、名流都是闲吃干饭长大的,不实事求是,这段历史他们就不闻不问,一点学术良心和道德都没有。

时穷更唱正气歌

自古以来,仁人志士都是在忧患之际,开拓心性,顶天立地,对社会、人生多有贡献的,就像禅门所谓“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学禅不是消极的,而是更积极、更开阔地经营人生,所以才有文天祥的《正气歌》。大家了解了宋朝参禅的风气,就知道参禅绝不是虚无缥缈,不是吟诗作乐,我们只看到文人无行的那一面。苏东坡于禅而言是不及格的,可是后来的文人不懂,就把苏东坡捧上仙人禅。苏东坡对禅是不行的,倒是黄庭坚颇有见地。看看后世的历史怎么写?反倒使笨蛋出名了!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的那些笑话,整个是稗官野史,糟蹋圣人。

文天祥就在这个时代出来了,他是宋朝最后一个忠臣。他最有名的句子就是:“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什么叫鼎?什么叫镬?鼎是煮肉用的,镬是烤肉用的,这两个是干什么?死呀!鼎镬甘如饴,你把我丢到水里煮、火里烤,我象吃糖一样很舒服,求之不可得!有人要死吗,谁愿意死?谁无父母?谁无妻儿?谁无事业?谁无功名?谁要白白地死?可是文天祥就是“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为什么他能够这样?这就是时代的背景。

文天祥死了以后,他的衣带铭,就是他的遗书怎么写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所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就是竹子板,用来记载历史的,这是他的绝命词。他不仅留下了《正气歌》这样的千古绝唱,而且也留给我们一个人格修养完善的榜样。当国家生死存亡之秋,挺身而出,保卫国土;当个人遭难,生死抉择时,能通达生死之道,正气凛然、浩气长存。文天祥真可谓千古人杰!

草根文明与普世文明

学习《正气歌》必须把它的背景和禅的关系讲出来,才能知道参话头的意义在哪里。一个时代如果没有禅作背景的话,这个时代是愚昧无知的。从清朝中叶以后就没有禅了,一直到现在,幸亏有像袁师公、南老师这样一些硕果仅存的禅者,把这个民族绝学传下来,你看看多危险!袁老先生****之前走了,南老师幸亏到了台湾,把这一个心法传到了台湾。严格说起来,没有南老师保留这一支,禅可以说就断掉了。中国大陆没有,日本、韩国也没有,整个人类的精品断掉了,就差这么一点点!历史往往就是一刹那过去了,不知道的人有什么关系,照样歌舞升平,卡拉OK。险乎其险呀!所以,我到大陆一直强调参话头,重要性就在这个地方。

《正气歌》所代表的时代,不只是文天祥那个时代,越是国难当头越有仁人志士。这也是中华民族不会灭亡的原因,我刚刚讲了死不掉的道理就在这里。“顾此耿耿在”,有这种精神,也就有正气存在。那么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怎么样善养,怎么样培养,怎么样开发呢?那就是禅,那就参话头,没有参话头,就没有多快好省的方法。

从中国历史上反思,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这些智慧精神早就没有了,幸亏禅宗保留了其中精华。也就等于说,我们的颐和园、我们的长城幸亏保留下来了,圆明园给烧掉了,颐和园保留下来了,还有一点点精神,还有一点点外表的辉煌。如果当年没有颐和园、没有万里长城、没有故宫,北京就不成为北京了,北京就是一个叫花子的窝、垃圾场,还有什么呢?所以,幸亏有禅文化作总结,然后我们才可以解开儒家、道家、佛家的东西,不然儒家是僵化的,道家是僵化的,佛教是迷信的!我们以禅为主,对世界文明进行反省和批判,对中华文明进行反省和批判;对当代中华文化进行反省和梳理,将草根文明与世界普适文明相结合,找到中华文化的基本定位,这是我们禅文化的基本宗旨。

对世界文明用禅文化来进行反思和批判,我这几天已经讲了一点,零修的意义在这里,禅文化的意义也在这里。第二,对中华几千年文明进行反省和批判,我们必须搞清楚什么叫做真正儒家、道家、佛家,从孔夫子到******作出总结,然后找出当代中华文化定位的坐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中华文明底蕴和世界文明视野的全才,克服专业化教育对人的全面素养和潜能的支离摧残。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具有智慧美德和经邦济世能力,敢于承当和全面发展的人,这是今后我们生意禅学院要做的事情,也就是通过零修培养人才。

学究天人继绝学

还是一句话,以禅文化为杠杆,以参话头为支点,来撬动人类文明的复兴。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文化的时代,必须当仁不让。禅文化是广义的方法,绝对不是敝帚自珍的,不是狭义的禅文化。所以,我们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美国敢用单边主义,俄罗斯敢用彼得大帝,那中国为什么不敢用禅呢?从孔夫子一直到******作出总结,这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同时我强调,你们最好找一份******总理在哈佛商学院的讲话,重新看一下就知道我的用意了,这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使我们要做的事,要说的话,符合当今时代的节拍。所以,零修和参话头的意义大家不要小看。

现在再给大家讲一下大慧杲。大慧杲的嗣法弟子有84个人,随他参禅的大众和居士不计其数,这些人都是影响当时政治的社会名流。得到印证的八十多人里面,有宰相、参政枢密、地方官僚。大慧杲认为,当时的佛教已经走向衰退,必须另辟蹊径。在他看来,在一个长期遭受内忧外患困扰的时代,如果独善其身对外部世界充耳不闻,断然隔绝联系,这既是脱离时代,逃避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也不可能真正获得智慧。因此,大慧杲要求学禅的人积极介入社会生活,禅学通过士大夫与时代的结合重新恢复活力,担当起历史使命。这一思想影响了当时的社会,也就和那个美国禅师一样,最终必须要回归到社会实践,参话头最根本的意义就在这里。

大慧杲曾在各种场合评议过当时整个禅学界的弊端,他指出禅师素质的普遍低下,缺乏学问道德,无廉无耻,士大夫阶级也都如此。他热衷于推动士大夫禅学的原因之一,就是要把一大批有社会影响力的高明士大夫团结到自己周围,以改变丛林素质低下的状况。这个就是我到中国大陆修禅的主要原因,我王先生二十余年隐忍负重,鉴于大陆佛禅文化之衰微,企业人才之雕零,国民文化道德素质之低劣,寄望于有志青年,成为当世之中流砥柱。多年来举办数十次真修实证之禅修活动,培养后学,振兴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