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雪岩那些事儿
26315800000022

第22章 一切都很美(1)

官场上再加个助力

王有龄市长的威风日子还没有过多久,麻烦事情便来了。湖州治下有一个新城县,县令是个既贪婪又无能的人,在任期间花天酒地不理政事,只知搜刮,不断地加捐加粮,弄得民怨四起,终于有个图谋不轨的和尚借机煽风点火,挑唆起了一批人聚众抗粮,把那个知县给杀了。消息传出来,省长大人黄宗汉大怒,严令王有龄带兵去围剿。王有龄召集手下来商量怎么办。

有人主张多带兵将直接开赴新城,一个闹事抓一个,两个闹事擒一双,干脆利落。王有龄细思之下觉得硬剿难免有所损伤,给自己长期在任留下个酷吏的名声不大好,况且据说新城民风强悍,硬剿之下万一激起民变,本来现在太平天国就闹得很凶,再把这里给点上一处火头,那才叫吃不完兜着走哩!不光在老百姓面前得不了好,就是在朝廷方面也必将办自己一个做事不力的罪名,仕途岂不是毁于一旦?

正当王有龄难定行止之时,手下有个叫嵇鹤龄的候补知县出了个主意:“先抚后剿”。就是先尽量安抚,讲明利害关系,给予一定的照顾,如果这一切还不奏效,再以大兵围剿,到那时师出有名,又显得知府大人有情有义,有勇有谋。

王有龄一听果然有理,就想让嵇鹤龄去办这趟差事,谁知这嵇鹤龄就是不买王有龄的面子,坚决不去,其他人不是才干不足,就是胆小怕死,无人去新城做这个“安抚史”。

嵇鹤龄不予合作的原因,一方面是妻子新丧,面对妻子留下的一双儿女无人照看,心情本就十分抑郁;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他一直候补全无进项,已经落魄到妻子的丧事都是靠典当衣物家具筹钱料理的,一肚子怨气无处发泄。好事与他无缘,而如此难办的差事却想到了他,他也就把定了一个宗旨:即使自己有能力也有把握将这件事摆平也决不去为此效劳。

为了帮助王有龄,胡雪岩自己出面做嵇鹤龄的“说服”工作。胡雪岩做工作的方式很特别,他不是用通常的晓之以理、诱之以利,甚至开始都不做任何的应酬结识的客套。嵇鹤龄妻子新丧,还在“七七”之内,他备好香烛纸钱祭品,不等通报就“闯”进嵇家,摆出香烛,十分真诚地拜祭嵇鹤龄之妻,与此同时,他又赎出了嵇鹤龄为料理妻子丧事当出的衣物家什,让当铺送回嵇家,嵇鹤龄知道胡雪岩是王有龄倚重的人,刚刚见到他时还心存戒备,但在胡雪岩这一番事情做完之后,不仅戒备防范之心尽数解除,相反还对胡雪岩生出一种由衷的佩服。

胡雪岩此举正是示之以诚,这样一来,有两个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一,从感情上打动嵇鹤龄。嵇鹤龄丧妻不久,除不多的几个气味相投的知己朋友之外,还没有多少人来吊唁,胡雪岩对他的亡妻的真诚祭典,以及由此见出的对于嵇鹤龄中年丧妻的不幸的同情,一下子就打动了他。第二,帮在实处。嵇鹤龄一直没有得到过实缺,落魄到靠着典当过活的地步。帮在实处,便更真情,使嵇鹤龄更没有理由不感动。而且,更绝的是,胡雪岩知道嵇鹤龄有一种读书人的清高,极要面子,是决不肯无端接受自己的馈赠的,因此,他为嵇鹤龄赎回典当的物品,用的是嵇鹤龄自己的名号,并且言明,赎款只是暂借,以后嵇鹤龄有钱归还时,他也接受。这样,不仅解决了实际的困难,而且也为他保住了面子。有这两端,我们也就难怪嵇鹤龄这样一个十分傲气的读书人,会对胡雪岩这一介商人的行为刮目相看了。

胡雪岩的做法,其实也就是我们今天常常说的做人的工作要动之以情的规则。动之以情,要人相信你的情是真的,自然要示之以诚。事实上,胡雪岩如此相待嵇鹤龄,虽然也是为了说服他而“耍”出的手腕,但在胡雪岩的心里,也确实有真心佩服他而诚心诚意要结识他的愿望。胡雪岩虽是一介商人,但他时常为自己读书不多而感到遗憾,因此也十分敬重真有学问的读书人。从这一角度看,胡雪岩对于嵇鹤龄的真诚,也是不容猜疑的。后来为了解决嵇鹤龄的困难,他还亲自做媒,将王有龄夫人的贴身丫环嫁给了嵇鹤龄。

嵇鹤龄到了新城之后,凭着机智才华,本着首恶必除、余皆不究的方针,再加上当地士绅敬佩他单枪匹马深入危城的勇气和胆识,也看出了他的诚意,愿意和他合作,全力支持,把那个为首的和尚用计诱杀,其他人见大势已去,一下子就瓦解冰消了。嵇鹤龄又回报王有龄,建议他实现承诺,王有龄也欣然纳之,对其余的一干人等既往不究,一切风波就此消弭。

平抚新城之乱,嵇鹤龄应记首功,王有龄也大力保荐,谁知道这个浙江巡抚黄宗汉光见打雷不见行雨,只是表面上表扬了一翻,嵇鹤龄候补依然是候补,倒弄得王有龄很是过意不去,几次去黄宗汉那里探听口风,频频试探,奈何这位黄大人是位太极高手,圆滑得很,王有龄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是胡雪岩对这位巡抚大人的脾气摸得透,以嵇鹤龄的名义给黄大人家里又汇去2万两银子,立竿见影,第二天嵇鹤龄就得到了王有龄走后的空缺,海运局的“坐办”,胡雪岩在湖州有王有龄支持,在杭州又有海运局的嵇鹤龄扶持,生意更见发达。

有人要害王大人

王有龄自从当上湖州市市长以来,靠着胡雪岩的出谋划策和自己的官场经验,跟上面的关系一直处得相当不错。

王有龄担任湖州市市长,政务处理得不错,和上下级的关系也处理得很融洽。这都归功于我们的黄省长,他已经三番五次地让王市长学习到了为官之道的真谛,尽管他开出的学费挺贵的。王市长深刻地领悟到了银子的重要性,现在上至省长,下至省长家人、仆从,以至浙江各级官吏都打点得极其到位,皆大欢喜。

谁知有一天王市长因公事去拜见省长黄宗汉,竟被拒之门外。王有龄百思不得其解,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又找来胡雪岩商议对策。

胡雪岩一听就觉得这里面一定有文章,让王有龄先别急,自己去打听一下原委。他找的是黄省长的何师爷,这何师爷平时也没少得了胡雪岩的好处,有什么事对胡雪岩从不隐瞒。

原来黄省长有一位表亲,姓周,用钱捐了个道台,胸无点墨,为人却又飞扬跋扈,极不讨人喜欢。黄宗汉也知道他的品性,不敢放他实缺,怕他给自己惹上麻烦,又顾及是自己的表亲,就把他留在身边,在自己的巡抚衙门里做点文案的闲差。

后来湖州知府空缺,周道台就想去补这个空缺,本来他以为十拿九稳我这知府坐定了,但没料到半路杀出个王有龄。这王有龄既有本事,又肯孝敬银子,黄宗汉一高兴就把这湖州知府的职位给了王有龄。

因此,这位周道台认为是王有龄抢了他的差使,便恨上了王有龄。这小人是到处有啊,有时候你都不知道是怎么得罪了他的。并且,得罪一个君子没事儿,要是得罪一个小人你就麻烦了。小人害你从来不光明正大,总是要耍阴招,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王有龄中了箭都不知道这箭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从此,周道台常在黄巡抚面前说王有龄的坏话。这次更说王有龄治下的湖州今年大丰收,得了不少的银子,但是孝敬巡抚大人的银子却不见多,分明是王有龄不把巡抚放在眼里。黄宗汉一听,有钱不孝敬我,那还得了,所以今天就给了王有龄一个下马威。

胡雪岩听完心里有了计较,谢了何师爷,回到钱庄马上让伙计取了2万两银子的银票给巡抚黄宗汉送去,就说是湖州知府王大人早替巡抚大人存好的,伙计一时疏忽忘了送。然后,又赶去通知王有龄此事。

王有龄一听大呼冤枉!今年湖州根本没有大丰收,既然没有丰收,给黄省长的节敬自然还是原来的数目,哪里会多出来银子?

虽然搞清楚了原委,但知道黄宗汉身边有这么一个人在旁边说坏话,总是一个麻烦,必须除掉他。

胡雪岩又连夜请来了何师爷,向他详细问了周道台的情况,还真有大收获,抓住了周道台的一个把柄。当然,这个把柄是有价钱的,价值1000两银子。何师爷最后就带着这1000两银子高兴地走了。

这周道台有什么把柄呢?原来当时全国流行搞洋务,各省风行造船造炮,好不热闹。浙江因为官员盘剥,朝廷征缴又烈,以致财政反比其他省更为空虚,哪里建得起船厂炮厂;没有船面子上又不好看,于是就打算向洋人买船。按说这购船大事应该知会父母官巡抚大人,只因这浙江藩司是军机大臣文煜的学生,所以并不怎么卖黄宗汉面子;可是这次要买的炮舰款额太大,其中的回扣就不下几十万,不报巡抚总觉心里不踏实,毕竟自己还是巡抚的属下。这浙江藩司也是个精明之人,他索性把周道台拉进来,一是因为周道台会洋文,与洋人交涉得力,也花费不多;再者他是黄宗汉的表亲,一旦出了什么事情,他黄宗汉也得考虑一下自己的这位表亲。

周道台有钱就赚,哪管他三七二十一,居然一口应承,瞒着黄宗汉要帮藩司和洋人谈判。这件事本来做得天衣无缝,谁知道让何师爷无意间听了去,何师爷深知这件事太大,不敢泄露半点风声,只是和胡雪岩相交极深,又受了人家的恩惠,就对胡雪岩一五一十全说了出来。

王有龄一听大喜:

“好小子,这次我可饶不了他,待我把这件事告诉黄大人,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胡雪岩却道:

“此事万万不可如此去做!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如果断了人家的财路,不但多了周道台一个敌人,而且传出去难免别人不说我们是告密的小人。”

胡雪岩说得极为有理,对付小人,除非你能在肉体上和精神上把他完全消灭,不然他会更疯狂地反扑,到时候麻烦更大。小人害人,无非是为利,他们心里可没有多么崇高的理想或者道德准则,只要晓之以“利”,他们前一秒钟还对你咬牙切齿,后一秒就如哈巴狗一样乖巧了。

要如何收服周道台呢?胡雪岩略一思忖计上心来,就告诉王有龄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这天,何师爷拿着两封告密信来找周道台。告密信里把他向洋人购船一事讲得明明白白,再看收信人正是巡抚大人黄宗汉。

何师爷又告诉他,这两封信不知道是什么人丢进巡抚衙中的,正巧被他看了致函就截了下来,不忍看着你周道台出事,这才赶来通知你。无形之间卖了一个天大的人情。

周道台哪会不知这件事一旦捅出去的后果,顿时冷汗如雨,前倨后恭,对何师爷一迭声地称谢。暗怪自己得罪人太多,虽然这次侥幸被何师爷截下,将来那人再来捣鬼又该如何处理?运气不会总这么好吧?

正在周道台六神无主之际,何师爷凑上前来,为他支了个招:

“巡抚大人并不反对买船,只是恨那藩司不给面子而已。现在和洋人已经谈好,不买肯定是不行了,真要买,巡抚衙门里一时也凑不齐这么大一笔数目,要解决这件事一定要一位富户资助,如果日后黄大人问起来,你不要说同藩司合作的事,只说和那富户商议好了,再请大人过目就成了。”

“可是这急切之间让我去哪里找这么个富户?”

“全省官吏中,我看只有湖州知府王有龄能干,又受黄大人赏识,他的好朋友胡雪岩又是浙江大贾,为人仗义,向他求助最好!”

一说到王有龄,周道台就变了脸色,一言不发了。

何师爷忙道:“周兄切不可意气用事,眼下能帮你的只有王有龄啊。天下人人爱财,赚钱也是天经地义,只是你找错了人。如果让王有龄来做,上面有巡抚大人撑腰,下有巨贾胡雪岩支持,你照样和洋人交涉,钱还少了你的?又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呢?那想告密的人这次没有得逞,难保他还有什么招数使出来,万一让黄大人知道了这个……”

何师爷故意不把话说完,让周道台自己去想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周道台本就不傻,怎能不知,再一想想也确实没有什么别的办法,于是谢了何师爷,决定就依何师爷之计而行。

第二天一早周道台就来到王有龄的府上。王有龄非常热情,一听周道台说明来意,想了一会儿就道:“这事我本来不该插手,既然周兄你找到了我王某人,我也义不容辞,只是所得的好处我是万万不能要的,全当交你周兄这个朋友,如果周兄答应,我马上就去办。”

周道台一听心想,这王有龄果然是义气,自己也不能不识抬举,连忙说怎能让王兄白白辛苦。两人推辞半天,王有龄坚决不要这笔好处,周道台只好作罢,心中已把王有龄做了朋友。于是王有龄就到黄宗汉那儿说自己的朋友胡雪岩愿意借资帮浙江买炮舰,事情可以让周道台办理,又夸了周道台一番。黄宗汉一听有油水可捞,哪管他由谁来办,何况是自己的表亲,于是当即应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