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火高粱
26315900000002

第2章

发生在北平的惊天战事在次日清晨传到庐山,******的手一抖,电报从手中飘落,缓缓地消失在脚下云卷云舒的无边雾霭中……

公元1937年,夏,无边的绿色笼盖了广袤的冀南平原。

齐胸深的高粱无始无终、连绵不绝地在大地上肆意漫延。黄褐色的道路在让人窒息的绿色中艰难地延伸,每一条道路的尽头总会有一座或大或小的灰褐色城池,这些古老的城池就是某一区域内的政治文化中心。

这就是1937年中国北方的城乡格局,单调而乏味。

如果你的眼前有一张民国时期的地图,你会发现在接近冀、豫交界处有一个灰褐色的小点,这个小点的旁边有三个需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得真切的黑色小字——成安县。

这种单调而乏味的色彩和格局一直在这个冀南小县绵延了数百年,也许是一千年,两千年。密密匝匝的高粱堵塞了成安人观察外部世界的视野,人们的关注点始终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很少有人关心在这片绿海之外发生了什么。

1937年7月7日之前,日本人在中国的种种暴行只是天齐庙饭场上的谈资,见多识广的南宫商人会把道听途说的各种信息加工整理成评书般的长段子讲给大家听,端着饭碗的成安人会在这种声情并茂的诉说中,惊叹、愤怒、感慨,可唯独没有感受到威胁。他们觉得这一切都太遥远了——直到7月7日那个漆黑夜晚的到来。

公元1937年7月7日,中国走进了一个长达八年的黑色梦魇——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在这个夜晚,古老的北平城上空回荡着隆隆的枪炮声和愤怒的嘶喊声。孩子们挣扎着从母亲颤抖的双臂中探出头来,窗外是一道道绚烂的弹痕,它们像狰狞的礼花在黑色的夜幕上飞舞、啸叫……

此时,并没有人会关注远在北平千里之外的冀南小城成安,更不会有人知道日后它将会在中国的抗日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这座城太小了。

如果能从空中俯视它,你就会发现这是一座典型的“三里之郭”,狭长而拥挤。更为不可思议的是,它没有北门。这对于当时十分注重方正对称的建筑美学来说恐怕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

成安城被淹没在一片绿海中。城外,齐胸深的大片高粱弥漫着馥郁的香味。城墙下是浑浊不堪的护城河,郁郁葱葱的榆槐在城墙根部挣扎而出,拱卫着这个长方形的狭小城池。

1937年7月7日,对于这座小城来说,这个夜晚和以往的无数个夜晚没有什么不同——南宫商人、恒和盛老板温万钧正蜷缩着枯瘦的身子横在炕上抽水烟,他眯缝着眼睛,透过窗棂仰望着漆黑的夜空,心里还在盘算着北平的一笔生意。县保安队的值班队员们正在烟雾缭绕中玩牌,地上横七竖八地放着几支脱了漆皮的“三八大盖”和中正式步枪。烟雾把保安队员的眼睛呛得通红,犹如北平上空正在升腾而起的暗红色的云翳。温万钧的女儿秀娟在灯下刺绣,如豆的灯光映照着她清秀的脸庞,秀娟的眼神清澈如水。突然,窗棂轻微地抖动了一下,她的手也莫名地一颤,一片血晕在织布上慢慢地洇开。她想不到,此时,她所挂念的那个叫陈国良的成安籍学生兵正在北平冒着炮火向城外御敌的国军运送供给。城外高庄村的油坊里,村民靳大柱懒散地躺在棉粕中,嘴里嚼着花生饼,含含糊糊地哼唱着一曲小调,一只脚在不住地抖动。

一切都如此正常。

没有人知道在遥远的北方,这个国家开始遭受一场灭顶之灾!

街上传来了清脆的打更声。城内逼仄的街道上灯火寥寥,几声犬吠把黑夜衬托得更加寂静。

西城楼上,两盏不住摇曳的红灯笼在黑暗中发出暗红色的光晕。夜风吹来,城头葱郁的野蒿一阵阵簌簌作响,值守的警察抱着枪靠在谯楼的柱子上不住地打盹。

马蹄嘚嘚,一个披着斗篷的身影顺着大街缓辔而来。

“谁?!”值守警察揉了揉惺忪睡眼,拉了一下枪栓。

“是我!”警长吴栋梁跛着脚走上城楼,拿着马鞭轻轻地在左手掌上敲打着。

“警长!”值守警察正了一下帽子,挺直身板敬了一个礼。

吴栋梁瞪了值守警察一眼:“现在北平那边日本人一直在搞军事演习,上边要求我们加强防范。你小子倒好,竟然睡着了!”

“警长,日本人搞演习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他们还真敢把北平打下来?就算打下了北平还能打到我们这边来?”

“你小子就会耍嘴皮子。”吴栋梁用马鞭在值守警察的头上敲了一下。

一阵旋风扬起,尘土扑面而来,北面的天空一片暗红,像是一团在黑色幕布上洇开的鲜血。

“起风了。”吴栋梁双手扶着墙堞喃喃自语。旋风卷过城楼,城头茂密的蒿草发出一阵低声呜咽……

7月8日清晨,庐山,牯岭。

******像往常一样穿着睡衣在牯岭的小街上散步,晨雾从山脚下涌来,在绿树婆娑间弥漫,把庐山装扮得犹如人间仙境。他走到街心公园的悬崖处,凭栏远眺,脚下云海茫茫,长江一线,江山万里。******的心情却完全没有在庐山的美景上,卢沟桥日军在中国驻军附近军事演习的情报昨晚已经传到庐山,他猜测着日军的动向,究竟真如他们所说的是一次例行演习还是在挑衅?这些年来,******一直寄望于谈判,他仍愿意相信这次军事动作真的如日本人所说是一场例行演习。可是对于擅长耍阴谋的东瀛人,******从来不敢轻信。一阵山风徐徐吹来,他宽大的长褂被刮得呼呼作响。******的眼皮突然一阵狂跳,他预感到这次演习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惊人的阴谋。

迎面长风万里,脚下云海翻卷。

******打了一个寒战。

“蒋公,特急电报。”秘书急匆匆地赶来。

“谁的?”

“北平市长秦德纯!”

******猛地回头,他知道电文肯定是关于北平的消息。******没有像以往那样让秘书读电文,而是迫不及待地自己打开了电报:

蒋委员长钧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我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我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我守军的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向城内的我守军进攻,我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

******的手一抖,电报从手中飘落,缓缓地消失在脚下云卷云舒的无边雾霭中……

同日,延安,清晨。

工作了一整夜的******放下毛笔站起来伸了一个懒腰,他高大的身影几乎把窑洞狭小的窗户完全遮蔽。******吹灭马灯自顾走出了院子。

跟庐山旖旎的风光不同,延安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有着一种粗犷的西北气质。******点燃一支烟掐腰站在土崖上极目远眺,远处黄土莽莽,山荆遍野,清新的晨风携裹着野花的清香让人精神顿时为之一振。可是******的思绪还并没有从昨晚新华社关于北平日军军演的电文中摆脱出来,和******心存侥幸的想法不同,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日本人意图吞噬全中国的第一步!

******不会想到,此时,在遥远的庐山******正和他一样站在高处思考着同一件事情。

“报告主席,新华社急电!”急匆匆赶来的秘书打断了******的思绪。

“念。”******镇静如常。

“延安,毛主席……北平事变,日军开衅攻击北平……”

******一摆手示意秘书不要再读,这场惊天巨变早已在他的意料之中,他把烟蒂在鞋底上一捺:“命令新华社通电全国,把我昨晚起草好的《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播发出去!”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电文穿过满是阴霾的天空传遍了全国。

1937年7月8日的成安城跟以往并没有什么两样。

天刚破晓,沉睡了一夜的小城被商贩的吆喝声和孩子们的哭闹声唤醒了,小城的街道上弥漫起甜腻腻的市井味道。

成安城委实太小了,当地人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乡下人由西关进城,被风吹掉了草帽,顺着大街一路追赶草帽,等捡起草帽时人已经到了东关。

在北平发生的战事还没有传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