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孟子全书
26317100000027

第27章 离娄章句上(2)

他的学生劝他说:“先生,你这么喜欢吃鱼,别人把鱼送上门来,为何不要了呢?”

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才不能随便收下别人所送的鱼。如果我经常收受别人送的鱼,就会背上徇私受贿之罪,说不定哪一天会免去我相国的职务,到那时,我这个喜欢吃鱼的人就不能常常有鱼吃了。现在我廉洁奉公,不接受别人的贿赂,国君就不会随随便便免掉我相国的职务,只要不免掉我的职务,就能常常有鱼吃了。”

公仪休的想法是明智的。工作当中,我们免不了会遇到一些或大或小的诱惑,关键时刻一定要把握住自己,不要因贪小利而丢了大利。

今天,举国上下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简称“八荣八耻”,即: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八荣八耻”,有立有破,旗帜鲜明,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还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

一个好人,在物质上或在感官享乐上似乎失去了一些,但会让人觉得他是个值得尊重的人,是个能用良知战胜卑俗的强者。那种心安理得、欢畅明澈的幸福感远不是那些游玩逸乐者所能感受到的。

居庸关城隍庙大殿有这样一副楹联:“做个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做个好人,是否能得到被孔子敬而远之的鬼神们的钦敬不得而知,但要说到心安梦稳那是真实不虚的。而且,一个人一旦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再以无所畏惧的意志来躬行、精进,“日新、日新、又日新”,这样就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有所超越和收获,生命之花就能徐徐绽放,璀璨而芬芳。当你堂堂正正地生活、坦坦然然地工作、光明磊落地处世时,你会觉得自己是透明的,是喜乐的,是清静的,是完整的。

[原文]

孟子曰:“人有恒言①,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②。”

[注释]

①恒:常。

②家:泛指家族。

[译文]

孟子说:“人们有句常说的话,都说‘天下国家’。可见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国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则在于个人。”

[延伸阅读]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儒者强调道德的自我完善,要求修身为本,所以是先己后人,推己及人。

华人首富李嘉诚曾经说过,不会学习的人就不会成功。他认为人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直到今天他仍然坚持不懈地学习,仍然坚持从中英文报刊上吸收各种知识。

长江实业集团的一位高级职员曾将一篇有关李氏王国的翻译文章送给李嘉诚看,李嘉诚一看便说:“这不就是《经济学家》里面的那篇文章吗?”原来,李嘉诚早已看过英文原文。

李嘉诚的阅读非常广泛,他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来陶冶自己的性情。他曾说:“一般而言,我对那些默默无闻,但做一些对人类有实际贡献的事情的人,都心存景仰,我很喜欢看关于那些人物的书。无论在医疗、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面,对全人类有所帮助的人,我都很佩服。”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把握住最新的知识与信息,就是把握住机会。而获得这些知识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学习。学习并不仅仅是学校里书本上的阅读与练习,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的一项活动。因为时代的原因,有许多人年轻的时候并没有受到系统的教育,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优秀的人才,当条件允许的时候,他们重新拿起书本,一边工作一边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最终也取得惊人的成就。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终身学习,就是指一个人在一生中,要持续不断地学习。

[原文]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①,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注释]

①巨室:朱熹《集注》云:“世臣大家也。”指为国人所钦敬、仿效的贤卿大夫的家族,如春秋时晋国的六卿、鲁国的三桓等。

[译文]

孟子说:“治理国政并不难,不得罪贤明的卿大夫就行了。世家大族所仰慕的,整个国家就会仰慕;整个国家所仰慕的,普天之下就会仰慕,因此德教仁政就会声势浩大、不可阻挡地充满天下各个地方。”

[延伸阅读]

此章倡导“不要与世家大族结怨”,并不是屈从权势,而是要仰慕世人所仰慕,喜爱世人所喜爱。

但是,你也不必考虑怎样去适应每个人。因为一个人不可能使所有的人都满意,就连人皆称之为圣人的孔子也不可能做到。比如,细致的人批评你粗心马虎,爱打扮的人批评他你太简朴老土,考虑繁琐的人批评你太简单,谦虚的人批评你骄傲,委曲求全的人批评你太刚强直率,那么你就会觉得无所适从,不知听哪一个为好。可见,“以一身就(顺从)众口”,是不现实的。对此,我们可以借古人常说的中庸之道作为立身行事的行为准则,不需要去管众人的是是非非、毁誉称赞。也就是说要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生活准则。

[原文]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涕出而女于吴。”

“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①。’‘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②。《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③?’”

[注释]

①《诗》云:此处诗句引自《诗·大雅·文王》篇第四、五两章。孙子:子孙。

②执热:拿了烫手的东西。

③《诗》云:此处诗句引自《诗·大雅·桑柔》,这首诗是讽刺周厉王的诗。

[译文]

孟子说:“天下治理得太平时,道德平庸的人供道德高尚的人役使,才能一般的人供才能高超的人役使;天下得不到治理时,小国被大国奴役,弱国被强国奴役。这两种情况都是天意。顺从天意就能生存,违背天意就要灭亡。”

“齐景公说:‘既不能号令他人,又不听命于他人,真是无路可走了。’他只得淌着眼泪把女儿嫁给了吴国。”

“现今小国效法大国享乐却又耻于听命,这就好比门徒耻于听命老师。如果真的感到羞耻,就不如效法周文王。效法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定能统一整个天下。《诗经》里说:‘商朝的子孙,人数不下十万,上帝授命周文主,都向周室把头低。’‘都向周室把头低,天命并非不变易。明智通变殷朝臣,来到周都助祭祀。’孙子说过:‘仁者力量的大小是不能用人数的多少来衡量的。如果国君爱好仁德,他便将无敌于天下。’现今有些人想要无敌于天下却又不施仁政,这就好比烫着了却不愿用凉水浇洗一样。《诗经》里说得好:‘谁能手执烫东西,却不用水来冲浇?’”

[延伸阅读]

天下太平时,以德行为上;天下无道时,崇尚强力。孟子认为,这两者都是必然趋势,无法违抗。

那么在这里冒昧地问一句,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勇者?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短文,我认为来说明这个问题非常恰当。

病人的子宫长了瘤子,给她开刀的是一位名医。可偏偏名医也有误诊的时候,下刀以后,豆大的汗珠就冒上了他的额头:子宫里长的不是肿瘤,是个胎儿。

名医陷入了痛苦的挣扎:要么继续下刀,硬把胎儿拿掉,然后告诉病人,摘除的是肿瘤;要么立刻把肚子缝上,然后告诉病人,看了几十年病,这回他居然看走了眼。

三秒钟的内心挣扎,名医浑身湿透。三十分钟后他从手术室回到了办公室,静待病人的苏醒。

“对不起。”只见他站在病人的床前说,“太太,请原谅,是我看错了眼,你只是怀孕,并没有长瘤子,所幸及时发现。孩子安好,你一定能生一个可爱的小宝宝!”

病人和家属全惊呆了。然后,病人家属突然冲了上去,抓住名医的领子吼道:“你这个庸医,什么东西!”

有朋友笑这位名医:“为什么当时你不将错就错?说它是个肿瘤,又有谁知道!”

名医淡淡一笑:“可我知道。”

我想那个名医称之为真正的勇者,实在不足为过。

[原文]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

“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①,可以濯我缨②;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人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注释]

①沧浪:指汉水上游。

②缨:系帽子的丝带。

[译文]

孟子说:“对于那些不施仁爱的人,怎可用言词去说服他们呢?他们苟安于自身的危险,贪利于自身的灾祸,耽乐于导致自身灭亡的事。如果不仁的人可用言词说服的话,那世上怎么还会有亡国败家的惨剧发生呢?”

“从前有个儿童唱着歌:‘清澈的沧浪水啊,能用来洗我的冠缨;浑浊的沧浪水啊,能用来洗我的双脚。’孔子在一旁听了说:‘后生们听呀!清的水可洗帽绳,浊的水可洗双脚,都是水本身招致的。’人必定是先有招致侮辱的言行,然后别人才敢侮辱他;家必定是先有招致毁坏的漏洞,然后别人才会来毁坏它;国必定是先有招致讨伐的借口,然后别人才前来讨伐它。《尚书·太甲》说:‘上天降灾,还可躲开,自己作孽,无法存活。’就正是这个意思。”

[延伸阅读]

水的用途有贵有贱,是因为水本身有清有浊造成的,人有贵有贱,有尊有卑又何尝不是由自己造成的呢?不单单个人如此,一个家庭、一个国家,都是这样。放眼当今社会,由于人不自尊,所以他人才敢轻视;因为家不和睦,“小三”才有插足的缝隙;国家****,祸起萧墙之内,敌国才会趁机入侵。我们所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也是此意。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应自尊,家应自睦,国应自强。祸福贵贱都咎由自取,你就是你自己的管家。

[原文]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①。故为渊驱鱼者,獭也②;为丛驱爵者,鹯也③;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④。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⑤。”

[注释]

①圹:通“旷”,旷野。

②獭(tǎ):吃鱼的水獭。

③鹯(zhān):一种像鹞子的猛禽。

④艾:是一种可以用来治病的中草药。

⑤《诗》云:此处诗句引自《诗·大雅·桑柔》篇。淑:善。载:则。胥:相。

[译文]

孟子说:“夏桀、殷纣两个暴君之所以会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天下的百姓,之所以失去了天下的百姓,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办法:获得老百姓的支持,便可以获得天下;获得老百姓的支持有办法:获得民心,便可以获得老百姓的支持;获得民心也有办法:他们所希望的,就满足他们,他们所厌恶的,就不强加在他们身上,不过如此罢了。老百姓归向于仁政,就像水往低处流,兽往旷野跑一样。所以,替深渊赶来游鱼的是水獭;替森林赶来飞鸟的是鹞鹰;替汤王和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殷纣。现今天下若有喜好仁爱施行仁政的国君,诸侯们都会为他赶来百姓,这样仁德的君主,即使他不想统一天下也是不能够的。现今那些妄想统一天下的人,就好像患了七年的久病,需要谋取三年的陈艾来医治一样,假如不去栽培,是一辈子也找不到的。如果国君对施仁政不感兴趣,那他就会一辈子忧患受辱,以至陷入死亡的境地。《诗经》里说:‘胡作非为又怎能把事办好,到头来还是一块儿陷于深渊。’说的正是这种人。”

[延伸阅读]

民心与仁政,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民心问题反映的是民本主义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如何得民心呢?这就要凭借仁政了——仁政得民心,不仁则失民心。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坏人在无意中帮助了好人,恶成了促进历史前进的动力。这里面所蕴含的,正是善和恶的历史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