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清朝这些人儿:努尔哈赤
26317700000019

第19章 抚顺与清河之殇(2)

人说,李成梁和努尔哈赤有着微妙的关系,其实,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两个人无论有没有关系,努尔哈赤已经开始挥师南下。造成这一切结果的就是我们无法评说的李成梁大将军。

1609年,李成梁再次卸任。

1610年,努尔哈赤派军万人威胁开原。

1618年,李成梁死去。

1618年,努尔哈赤进攻抚顺。

历史的轨迹总是这般吻合。

当满洲人开始在辽东边境上横行的时候,李成梁已经死去。他的老家铁岭被努尔哈赤攻下来烧杀劫掠,他在阴间是否会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而感到懊悔呢?

李成梁,万死不足以抵其过。

逆形已彰

有一种说法认为,“七大恨”有利于统一女真族的意志,树立明确的敌人。

不对,“七大恨”只是发布战争的命令,女真人的意志从出生起就已经统一,敌人也早就明确。

那就是明朝。

女真人,以及其他的游牧民族,对待农业社会的态度只有一个——杀过去,抢走他们的财富,烧光他们的房子,掳走他们的年轻人,年老的就杀死。

而当时女真人唯一能够找到的目标就是明朝。

除了明朝,他们找不到第二个对象。

这就和某个岛国一样,他们唯一能垂涎的地方只有朝鲜半岛和中国。

依照旧例,建州每年向明朝政府进贡蜂蜜。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以后,努尔哈赤已经有进兵辽东的计划,开始整军备战,以蜜充粮,贮谷实仓,决定停止向明廷贡蜜。

1608年,努尔哈赤停止向明朝进贡。努尔哈赤至明边,强裁参价,混用哈达部的敕书领赏。

1615年,努尔哈赤派兵占领柴河、抚安、三岔等地,并开荒种植。

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辽东发生严重的水灾,后金国发生灾荒,努尔哈赤命令本部居民到朝鲜王国去讨饭。

1617年,明军驻守清河城的官军出城采伐木材,被后金诛杀五十多人。此时,努尔哈赤的动作已经很明显,他想攻打明朝,独霸东北。

1618年4月(万历四十六年),他的屠刀指向了第一个目标——抚顺。

抚顺与清河的劫难

抚顺

抚顺,中国东北一个美丽的城市。“抚顺”这一名字始于1384年,明朝在浑河北岸高尔山下建砖城一座,取名抚顺城。所谓抚顺,就是“抚绥边疆,顺导夷民”之意。简单说来,就是安抚归顺的子民。

然而,这个城市的历史劫难却和它的名字截然相反。不是安抚归顺的子民,而是数次被所谓归顺的子民烧杀抢掠。

抚顺,这里曾经生活过一个近乎完美的人——雷锋,他曾被******主席评价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抚顺,一个悲伤的城市,一段永不能忘的耻辱历史——从1905年到1945年的40年时间里,日本侵略者先后制造屠杀案件六十多起,残杀抚顺人民二十多万。

然而,这不是抚顺灾难的开始,三百年前,抚顺就遭受了伤害。

当然,这一次不是日本,是女真族。

人们谈论女真,都会认为女真的骑兵犀利无比。然而,攻打抚顺的战争,我们却没有看到骑兵的犀利,看到的只有诡计和阴谋,还有一些永为人唾弃的卖国贼。

1618年4月,明朝驻抚顺游击官李永芳宣布在当月的十五号开抚顺马市,这个马市是努尔哈赤的祖宗董山创立的,没有想到,许多年后,这个马市却成了努尔哈赤攻打抚顺的一个天赐良机。

努尔哈赤和顾问团商议之后,采取了两套方案。

第一,派人联络抚顺的官员,诱降。

第二,派人趁马市的机会,装扮成商人混进城,刺探消息,里应外合。

十四日,大雨,努尔哈赤派五千人的军队装扮成商队,前往抚顺马市佯装交易。

八旗军兵分两路,左四旗冲东州、马根丹二城而去;右四旗由努尔哈赤亲自带领,直奔抚顺城而来。

十四日的夜晚,大雨。八旗军抵达抚顺城外。

十五日清晨,抚顺打开了城门,欢迎八方宾客。

后金“商队”缓缓往抚顺城赶去。

交易就要开始。

后金“商队”准备的商品是屠刀,明人准备的商品是生命。

满面笑容的女真人举起了屠刀。

“商队”变成了军队。

这并不奇怪,女真人的职业可以和以下各个名词画上等号。

无本经营的商人、农民、奴隶(对努尔哈赤而言)、奴隶主(对明朝人而言)、军队、强盗……

努尔哈赤的主力军队开始攻打抚顺城。

明朝军队经过短暂的抵抗,便悄无声息。

游击官李永芳与中军赵一鹤投降。

李永芳很聪明,他知道自己做短期的抵抗,可以显示自己的能力,不然投降以后的待遇会受到影响。

抵抗是为了投降以后多捞一点儿油水。油水到手了,努尔哈赤的一个孙女嫁给了李永芳。

李永芳很满足,总比死了好。

李永芳怕死,不代表所有的人都怕死。

汉族,最缺的是勇士,最不缺的还是勇士。

这些勇士,可以死,但是绝对不会投降。

千总(团长)王命印、把总(连长)王学道、唐铭顺等率领部下英雄抵抗,战死。

这不是我们看到的第一个战死在辽东的明朝将军,这也只是一个开始。

随他们死去的还有军民两万多人。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日后,我们还会看到如下的名字:张承胤、邹储贤、杜松、刘綎……

死亡,不应该责怪能力,而应该缅怀勇气。

抚顺城战斗结束。东州、马根丹堡战斗结束。三个城市均告陷落。

陷落既是结束,也是开始。

对于努尔哈赤的军队而言,城市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口和财富。

女真军队开始洗劫。

“洗劫”这个词创造得很好:像水洗过一样的干净,什么都不留下。

《清史稿·太祖本纪》记录:毁其城。

越简单的记载越能看出背后的冷酷和残忍。

三个城市被摧毁,三十万人成为了奴隶,抢走的牲畜不计其数。

努尔哈赤抢到的财富,手下所有的军队瓜分了五天还没有分完。粮库中的粮食全部搬往赫图阿拉。

女真人不需要城市,城市只会束缚他们的手脚,他们遇到城市,攻占,然后烧毁。于是,三城被毁坏,努尔哈赤班师。

广宁城总兵官张承荫获悉抚顺城陷落的消息,率兵一万人追赶。

努尔哈赤回军迎战,皇太极设伏兵,张承荫战死,明军全军覆没。

这次巨大的收获不仅刺激了努尔哈赤的神经,更挑起了女真人的欲火,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明朝人是如此有钱。

他们也没有想到,明朝军队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脆弱。

努尔哈赤和女真人的眼睛里已经有了野兽一样的火焰。

没有钱?明朝人有。

没有牲畜?明朝人有。

没有粮食?明朝人有。

没有奴隶?明朝人就是!

如果这个时候,你是一个女真人,你对别人说,哪里的奴隶比较便宜,我想去买几个。别人都不好意思和你打招呼。奴隶还用买么?打明朝人去啊。

没有枪,没有炮,明朝人给我们造。

很快,按捺不住的女真人寻找到了下一个目标——清河城。

清河城

在攻打清河城之前,努尔哈赤还玩了一些小花招。

广宁总兵张承荫的军队被消灭以后,辽东的明朝军队实力大幅下滑。除了清河城还有上万人的军队以外,其他的一些据点只有几百上千人的散兵游勇驻守。

明朝内部矛盾重重,财政困难,想要短时期内迅速调集兵力前往辽东只是一个幻想。

辽东已经很空虚,空虚给了努尔哈赤机会。

五月份,努尔哈赤先后袭击了明朝在辽东的抚安堡、花豹冲、三岔儿堡等大小城堡十一处。

同样,努尔哈赤下令(或者他没有专门下令,因为这是惯例)洗劫的所有地方,在《清史稿·太祖本纪》中的记载还是简单的一句话:毁城,以其粟归。

十一座城市被毁,所有能见到、能搬走的东西,包括掠夺的人、畜、财物、粮食全部向赫图阿拉运去。还长在田里的庄稼怎么办?喂马!努尔哈赤把战马赶到田野上,毁坏了没有成熟的庄稼。

“我得不到的,也不留给你。”——摘自街头盗版书《努尔哈赤大帝语录》

努尔哈赤的行径,刺激了明朝的神经,这个已经垂死的帝国发怒了。

纵使反应缓慢,纵使财政困难,但是该打的还是要打。万历皇帝没有办法,只好拿出皇家的私房钱十万金,用作辽东军队的奖励基金。

同时,明朝任命杨镐为辽东经略使,就是中央政府驻辽东特别专员;并命令总兵官杜松、刘綎等连夜出山海关,拨太仆寺金六万两,以购买战马;又赐给杨镐上方剑,颁旨总兵官以下不听从命令的,以上方剑处斩。

太仆寺是专门管马的部门,尚且要掏钱出来买马,可以想到,明朝的财政困难到何种地步!

现实决定:仗,明朝暂时没有办法打;谈,是唯一的选择。

广宁巡抚因为朝廷援兵不到,只好先稳住局面,他派人到后金去讲和,要求后金返还所掠去的人口和占领的土地。

这只是权宜之计,想从强盗手中拿回被抢走的东西,只有消灭强盗。而战败者永远没有谈条件的资格。

努尔哈赤拒绝得理直气壮:这都是我抢回来的,怎么能还给你?你不是想要么?过来抢啊。

广宁巡抚哪里来的军队去抢?这一次的谈判就以屈辱的失败结束。

经常进贡的努尔哈赤对明朝的状况有深刻的了解,当他看到攻占抚顺的战斗结束以后的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明朝雷声大雨点小的动静之后,更加深刻地明白了明朝的状况。

努尔哈赤放下心来,开始准备进攻清河城。

清河城是今天的辽宁本溪,是通往沈阳的必经之地。用熟悉的话来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况且,清河距离赫图阿拉最近。

努尔哈赤看中了辽阳和沈阳的富饶,清河是他眼中必须拔掉的一根刺。

1618年,7月,努尔哈赤进攻清河城。

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投降,至少守卫清河城的勇士不会。

努尔哈赤遇到硬点子了。

经略使杨镐这个人虽然不堪大用,但是能够做到这个高位上的人,还不至于什么都不懂。

他来到辽东,首先布置了清河的防务,由此可见,此人还具有一些眼光。

他发现清河四面环山,只有一条向东的道路通向努尔哈赤的地盘,便告诉守城的总兵邹储贤一定要主动出战,守城只能是等死。

他还认真地修筑了城墙,布置了比较妥当的防守,土炮、火器还有滚木等装备也储备了不少。

努尔哈赤兵临清河城下。

几乎复制了历史上所有的败仗一样,邹储贤选择了死守,把主动权让给了努尔哈赤。

马谡据山死守,丢失了街亭;邹储贤据城死守,丢掉了清河。

历史的悲剧就在于这里,在正确还是错误的判断里,不是所有人都能选对,我们今天可以大肆地评论守城将军多么无能,士兵多么怕死,朝廷多么腐败。但是面对这些献出生命的军人的墓碑(甚至都没有墓碑),这些尖锐的批评,我们又如何能够不假思索地说出口?如果换成是你,换成是你去守卫清河城,你可以大无畏地捐献自己的生命么?

他们是无罪的,他们并不想死。

邹储贤没有采纳杨镐的建议主动出击,而选择了死守。这一死守彻底断送了明朝在辽东的局面。

对于邹储贤的选择,我们无谓再做非议,历史人物已经死去,我们无论怎么横加指责,他们也听不到。

历史的高度可以让我们看清楚很多事情,相反,身在历史之中,却让你看不清楚很多事情。

邹储贤的心里明白,清河城对于明朝在辽东的重要性,抚顺已经失守,清河必须要守住。

所以,守城才是邹储贤的关键使命,能否击败努尔哈赤不是他的任务。

邹储贤选择守,因为他对清河城的防守体系感到放心,事实上,清河城的防守也的确很牢固。邹储贤不选择出击,是因为他在等,等待朝廷的援军。他知道,如果他出击,输了,他就背上了千古的骂名。相反,如果他不出击,誓死防守,那么即使输了,也不会被后代唾骂。

更何况,清河城易守难攻,他就不相信,努尔哈赤真的能够攻进城来。

努尔哈赤当然攻不进城来,但是他可以像攻打抚顺城那样,派奸细进城,同时还派刚刚投降的汉奸李永芳去劝降。

邹储贤虽然不是一个杰出的将领,但至少他不是一个叛徒。

他断然拒绝诱降。

只有一战。

努尔哈赤的军队遇到了阻碍,他们先后八次攻城,均以失败告终。

最后,埋伏在城里的奸细出动了,城内发生****。清河城被攻破。

邹储贤知道大势已去,烧掉官衙,亲自披甲上阵,最终战死。

邹储贤虽然战死,清河城还有六千人的军队以及数万平民,他们和女真军队展开巷战,死万余人。侥幸生还的人被当做奴隶运往赫图阿拉。

依旧是同样的步骤,努尔哈赤烧毁了清河城,又命令将三岔堡到孤山堡一带所有的房屋全部焚毁,使明军从清河到抚顺之间找不到任何屏障。

努尔哈赤还打包卷走了清河所有的值钱的东西,无论是粮食还是衣服,并率马队毁坏了田里未成熟的庄稼。

此后,清河与抚顺方圆六十里地,不见人烟,无数平民饿死荒野,无数人家破人亡。

正如曹操《蒿里行》所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努尔哈赤没有曹操的文学才华,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杀人的兴趣,屠刀过后,寸草不生。

连续打下抚顺和清河之后,努尔哈赤暂且没有能力再发动新的战争,所以他采取流窜的方式,继续攻击辽东前线的明朝军队和平民。

九月,努尔哈赤再次派兵深入明边。从抚顺关口出发,沿边杀掠,一直到西北方的懿路,纵兵五十多里,俘虏一千多人,烧毁房屋几百间。

路经抚顺关时,他杀死了掠来的三百平民中二百九十九人,只留下一个人带书信到明边关,书中说:你们若是认为我做错了,我们就找个好日子打一场;若认为我做的对,就给大爷我送金银财宝过来。

这是我在历史上看过的最强悍的强盗!

明朝不是宋朝,可以当儿子,还送压岁钱。

明朝虽然苦难,但是面对外敌,从来没有退让过。

这,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应该具有的性格!

努尔哈赤太嚣张了,明朝终于下定决心,准备倾全力出击,一次性地彻底消灭努尔哈赤。

这次的行动动静不小,后来的战争也很大,历史上叫做“萨尔浒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