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清朝这些人儿:努尔哈赤
26317700000028

第28章 努尔哈赤的统治危机(1)

1621年(明天启一年,后金天命六年),努尔哈赤占领了辽沈地区,直接把明朝的统治地区放入自己的腰包。原本努尔哈赤很高兴,这里十分富有,而且是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为了赶快控制住这块地方,他赶忙把都城从落后的界藩城迁到辽阳。但是辽阳刚发生过战争,破坏严重,于是努尔哈赤在辽阳的旁边新修建了一个城市——东京城。这就是今天的沈阳。

可是刚刚搬家的努尔哈赤没有高兴太久,他就发现了一个大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说来复杂,最简单的比喻就是后金的硬件太落后,运行不了辽东的软件。

为什么这么说?

努尔哈赤的后金国,是个奴隶制国家,而他占领的辽东地区是封建制。

这么说或许比较学术,我们举个例子。

士兵兼奴隶主张三的一生

1587年努尔哈赤在费阿拉称王以前,张三是一个普通的女真人,他二十岁以前还是一个原始社会青年,日常的生活就是大家一起打猎,猎物大家一起分,自己家五口人,虽然不是每次都能吃饱,但每个人都能分到。部落里面的事情他都参加,而且可以发表意见。

1587年以后,张三不再是一个原始人了,他变成了一个奴隶,不管是打猎,还是种田,他们全家都要工作,他家的收入几乎全部都要上交,每次全家都吃不饱。部落里面的事情,根本不让他知道,他也没有权利发表意见,除了打仗和种田,他没有别的事情做,也没有别的地方去。

他还是一个士兵,是正蓝旗的一个军人,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他作战勇敢,有很多功劳,家里也逐渐富裕起来,抢来的汉人的财富和衣物够全家用很多年,还有十多个汉人当奴隶。全家有四十多亩地,那几个汉人种地种得不错,田里的收入不少。当然,张三可以随便杀死那些明朝奴隶,然后用一只羊就可以再换到一个年轻的。

不过,张三同父异母的弟弟生活得很惨,他弟弟打仗不行,家里越来越穷,后来活不下去了,就把自己卖给了隔壁李四家,变成了李四家的奴隶。

1621年,领袖努尔哈赤占领了辽沈,把都城迁到了辽阳,张三也跟着搬过来,这里比界藩城好多了,张三的田也扩大到七百亩,奴隶一百多人。

可是没过多久张三就发现,这里的一切都很奇怪。

这里没有奴隶,也没有奴隶主,只有地主和农民。农民可以随便跑,只要每年交了地租就可以,地主也不能随便惩罚或者杀死农民,据说那是犯罪行为。

这里的地主家里的人据说不叫奴隶,而是叫做仆人,不仅可以自由来去,还要给他们工资。张三心里想,我还要给我那几个奴隶钱?

张三想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些奴隶放出去。他隔壁的李四土地比自己的多,奴隶也多得多,听说那家伙把那些地分给手下的奴隶,然后还借给他们种子、农具、牛,这些奴隶每年要交地租,还要帮李四耕种没有租出去的地。

不久,张三发现,自己的奴隶有很多人都跑了,找也找不回来。于是,张三到处搜捕,遇到了很多汉人,这些汉人对张三的态度很不好,双方起了冲突,结果自然是张三获胜,杀这些汉人一点儿罪过也没有,怕什么?

张三没有想到,这里的汉人很多,他杀死十几个汉人的第四天,一百多个汉人趁夜里冲进了他的家,杀死了他的儿子和母亲。

张三要报复,他率领自己的部队把那个地方的几百个汉人全部抓起来杀个一干二净。

张三还听说,李四家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结果死的是李四本人。

张三的生活原来很普通,也很简单,可是自从来到了辽沈,他发现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复杂,让他完全无法适应,他现在有的时候还会回忆起当年还是原始人的时候,那个时候多么简单啊。

张三的人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真人这些年的一生。

这也是努尔哈赤的一生。

张三不明白的地方,努尔哈赤也不明白。

张三杀死那么多汉人的事,努尔哈赤也做过。

计丁授田与庄田制

努尔哈赤打仗的时候不会想到,他还需要管理这些分田分地的事情。他想不到,女真人也想不到。可是他们想不到的,往往会给他们带来危险。

辽沈汉人很多,和女真人混住在一起,不是变成了奴隶,就是财产被抢走,生命被剥夺,自由被控制。

努尔哈赤修建东京城,驱使大量汉人充当劳力。

努尔哈赤强迫汉人当兵,然后去攻击明朝。

努尔哈赤实行的是奴隶制,可是汉人的封建制都已经数千年了,谁也不愿意当奴隶。

奴隶是什么状况,恐怕没有读者不了解。

如果你是奴隶主,对待你的奴隶,你可以随便打,随便骂,随便杀,还可以不给他们饭吃,不给他们衣服穿。奴隶的待遇甚至还不如动物。汉人不甘受到欺辱,便准备群起反抗。

搬迁到辽沈的女真人,为了抢占地盘,往往内部还会出现火并,而且原有的机制都被打破,女真部落之间居住混乱,八旗制度受到冲击。

为了解决上述状况,努尔哈赤采取了“计丁授田”和“庄田制”的方法。

“计丁授田”的方法是——田地属国家所有,个人拥有使用权。

田地分成公有和私有两种。

私田:

每个男性,不论年龄和民族,都分到田地36亩。

30亩种粮食,6亩种棉花。

公田:

三个男性,另分到田地6亩,收入上缴给国家。

义务:

二十个男性中,派一个人当兵(兵役),一个人给国家干活(徭役)。

这个“计丁授田”是个很奇怪的方案。它本身就有矛盾,而且很不合实际。

首先,说是分没有主人的田,但是没有田是没有主人的,除非是荒地,而荒地不应该计入田地。无主的田来源值得推敲。

其次,公田和私田这种分法极度落后,和两三千年以前西周的井田制是一样的,那个时候的耕种水平落后才会出此下策。努尔哈赤现在采用这种方法有些可笑。

再次,当兵和服徭役的人是怎么选择的?二十个人选一个当兵,选一个服徭役,选谁?服徭役还容易解决,轮流去就是了,可是当兵呢?有什么选择标准?万一选去的人死了,怎么及时补充兵员?

和平年代,这个“计丁授田”还马马虎虎可以凑合,但是战争时期用这种办法显然不合时宜。

以前的后金都是奴隶主庄园,庄园里的所有东西归庄主管。可是现在实行“计丁授田”,庄园没有办法继续下去,只好改革。改革以后的就是“庄田制”。

庄田制其实没有改变奴隶制度的本质,只是做了修改。

庄田制的方法是这样的。

每个庄园里,十三个男性种田600亩,其中120亩的收入上缴国家,480亩的收入自己保留。

自己保留?自己都是属于庄园主的,自己的收入难道是自己的?

关于庄园的兵役和徭役问题没有详细记载。

有人说,这两种制度意味着旧的奴隶制崩溃,新的封建制诞生。

我说,这是完全的错误。

后金一直都是完全的奴隶制,没有丝毫的改变,直到他们入关以后的一段时间,还依然是奴隶制。

为什么说依然是奴隶制?

先来讨论“计丁授田”。

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在“计丁授田”的田地上耕种的人,没有丝毫的人身自由。这是奴隶制区别于封建制的根本。

“计丁授田”中的人,不能离开自己分到的土地,也不能进行土地买卖,连土地上的耕种作物的品种都受到控制,还要负责耕种国家的田。这其实和西周井田制没有区别。

井田制是什么?井田制是西周奴隶制社会的两大标志之一。

封建制度下,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比较松散,农民对租来的土地有很大的自由,至少可以决定耕种作物的品种。

再来看“庄园制”。

西周的另一个奴隶社会的标志——分封制,其实和后金的庄园制也没有根本上的区别。

西周的庄园主,都是西周国王的儿子、亲戚、大臣。后金大的庄园主,也都是努尔哈赤的儿子或者大臣。

西周的庄园里,奴隶干活,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收入给庄园主,公田收入给国家。这和计丁授田也没有区别。

而封建社会的农奴制,农奴有着属于自己的土地,只不过在普遍的情况下,收入的大部分要交给国家。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后金的庄园里,奴隶没有自己的土地,规定的耕种面积只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收入也不归自己所有。

所以我们说,后金的这一套田地制度,依旧是奴隶制,而不是封建制。

而且还有一个最直接的证据证明后金还是奴隶社会。

后金的军事头目,总是在进行人口的掠夺。不是奴隶社会,掠夺人口干什么?

有一本书这么记载:

天启元年七月,李永芳俘获镇江人一千名,皇太极俘获镇江人一万二千名,俘获长山岛人一万名,镇江人三千名;

天启二年一月,俘获毛文龙部下一万名,三月,俘获镇江人七百名;

天启三年七月,大贝勒俘获辽河沿岸居民一千零三十七名,俘获岫岩人六千七百名。

简单的加法,三年时间,汉人有43700人变成奴隶。

正因为它原本就是奴隶制,还把辽沈封建制变成奴隶制,这是奴隶制的复辟,当然不是社会进步的代表。

所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他们的血肉,铸成一条捍卫封建制的长城。

后金的社会危机急剧加深。

辽东汉人的鲜血

没有民族

努尔哈赤没有接受过现代社会的高等教育,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西方传过来的关于民族的理论。他不知道什么是民族,他只知道对面的是汉人,西边的是蒙古人,自己是女真人。这些不是民族,只是群体。

中国自古也没有所谓“民族”的严格区分,直到晚清,从西方传过来“民族”一词,然后被炒作到今天这个高度。

《左传》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这成为很多人坚持中国自古以来存在民族观念的证据。

不过,这一看法相当不准确。

《左传》里面的这句话,只是从一个很小的范围里说的。这个范围甚至小到一个家族,一个封地。家族外面的都是“非我族类”,封地外面的都是“非我族类”。它并没有说“汉族”是我们的民族,北方的游牧就是“异族”。

既然没有民族之分,也就不存在民族之间的仇恨与屠杀,对努尔哈赤来说,他这一辈子杀过无数的人,还包括自己的亲人,死在他刀下的人如果每个人砍他一刀,他就会被千刀万剐。

他杀人的理由很简单,谁比他的牛羊多,谁比他有钱,他就要杀谁。

他杀的人里面,到现在为止,最多的当然是汉人,其次就是自己人——女真人,还有不少蒙古人和朝鲜人。

而发生在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天启元年)的辽沈战役,则让努尔哈赤背上了更沉重的人命包袱。这一仗,明朝军队当场死亡人数接近十万,负伤导致日后死亡的接近六万。死在后金屠刀之下的普通民众人数就更多。

我们曾经描述过努尔哈赤占领抚顺、清河、铁岭、开原等地的情况,不但放火烧毁城市,打包卷走所有的财物、衣服、牲畜,甚至连人都不放过,全部被抓走当奴隶。

汉人当然不会没有反抗,明军当然不会不加抵抗。我们说过,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待外敌态度最为强硬的朝代,这或许是延续了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后来的成祖朱棣的性格。即使打不过,也绝对不会媾和。

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在和努尔哈赤的战争中,有过叛徒的出现,但是,总体上的明朝军队都是绝对优秀的武装力量,这一点不能从能力说,而应该从意志上说。

到目前为止,战死在辽东的明朝总兵级别的官员不少于十个人,低级别的军官更是成百上千,普通士兵伤亡有五十万之多。这些人都是从全国各地派遣到辽东战场的。

虽然,明朝的主力军队都退入了山海关,可是残余的部队还在,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准备进攻努尔哈赤。

杀人自然会引起反抗,汉人的抵抗一波接着一波。

上面说的都是在占领辽沈之前。

占领辽沈之后呢?

奴隶、辫子与当兵

占领辽沈之后,努尔哈赤的一些政策,也让辽东的民众无法忍受。

首先当然是前面提到的奴隶制度,大家都是先进的封建制下的人民,努尔哈赤让大家退后到奴隶制度,从农民变成奴隶,谁都不愿意。

其次是剃发令,后金人都是甩一个长长的大辫子的。努尔哈赤担心辽东汉人不是真心地归顺,就命令他们都把头发剃了,和女真人一样梳辫子。

汉人自古以来的传统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是天大的事情,不能有丝毫损伤的。得到这么一个命令,当然是不愿意。

于是努尔哈赤在占领辽沈以后,派人在城门口守着,谁要是没有辫子,就抓去杀死。汉人的心里都认为,我剃了头发是可以,能够保住性命是关键,可是等到我们明朝的军队打回来,我们剃了头发,朝廷的军队不认识我了怎么办?

有些书记载说努尔哈赤下令在辽阳全城搜刮民财,规定富人每人留下衣服九件,中产阶级留下衣服五件,穷人留下衣服三件,其他的财物一律交出,搜集来的衣物放在辽阳教军场上让后金奴隶主和蒙古贵族们分。

同时,驱赶辽阳官民迁往城的北半部,把南半部空出来给努尔哈赤、众贝勒、大臣及女真军户居住。

虽然有些人很听话地就把头发剃了,把衣服脱了,但是更多的人是不答应的。这不一定是出自民族尊严或者是民族气节,而是因为如果有人强迫你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而你还有些骨气,你一定会反抗,这是人的天性。

最后是让汉人去当兵。

让汉人把钱都拿出来,梳个辫子也就罢了,可是努尔哈赤还让汉人去当兵。所有的汉人家都要出兵,家有父子五个人的出三个人,有三个人的出两个人。先不说这种规定是不是合理,就单纯从当时汉人的心理来考虑,这一规定必然会激起反抗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