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宽路就宽
26319500000045

第45章 藐视困难的人,才能战胜困难(3)

然而,事情出乎斯迈尔意料的是,自己废弃的那口井被后来的一支勘探队接着钻了下去,在钻到5000米的地方时,终于发现了石油。

在面临困难时,如果斯迈尔不是放弃,而是勇敢地面对,并积极地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那么今天的他就不会仍然在经营着那半死不活的公司,而早已跻身于石油大亨的行列了。

问问自己,遭遇困难时,你努力过吗?你是把困难当做机遇还是当做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如果是前者,你肯定能获得成功;如果是后者,成功则会与你无缘。因此,面对困难我们应该竭尽所能地去克服,而不是逃避或放弃。

多想办法,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每个人每一天都要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有大问题、小问题;有急问题,也有缓问题。但有一个共同点,所有问题都需要你去解决。如何将问题解决得更好呢?心理学家通过几个有趣的实验,告诉你不同的解决方法。

实验一,启示和联想。心理学家姜德生做过一个双索问题的实验:天花板上悬着两根绳子,但二者的距离太远,任何人抓住一根就无法抓到另一根,要求实验者把两根绳结在一起。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在一根绳头上系一个物体,使之像钟摆一样摆动,等它摇向另一根绳时,你可以同时抓住两根绳。姜德生让两组人在解决这个问题前,分别记住一些不同的单词。一组人记的词有“绳索”、“摆动”、“钟摆”等;另一组人记的词则完全同双索问题无关。然后让两组去解决问题。结果发现,第一组总比第二组更迅速地解决了问题。显然,第一组从记的单词中受到了启发。

从这一角度来说,善于解决问题的人也就是善于随时随地受到启示或进行联想的人。

实验二,动机的强弱。事实表明,在动机的强弱和解决问题的成效之间存在着一种曲线关系。

心理学家勃尔奇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高处放着香蕉,猩猩身旁有一根竹竿,只有利用竹竿才可取到香蕉。

实验的结果表明:在猩猩挨饿不到6小时的时候,由于取食的驱动力(即动机)太弱,它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各种不相干的因素分散;可是,当它挨饿超过24小时后,又由于取食的驱动力过强,而把注意力过分紧张地集中于食物,因而忽视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条件,同样取不到食;只有在挨饿6~24小时之间时,由于驱力强度适中,它们的行为才是灵活的,注意力也不会被分散,很快取到了食物。

同理,对于人来说,如果解决问题时积极性不高,或者急于求成,都不会获得成功。所谓“欲速则不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实验三,习惯的影响。心理学家卢青斯设计了一个“水罐”实验。这个实验有两类,第一类是:有三个罐子,第一个能容21斤水,第二个能容127斤水,第三个能容3斤水,问如何用这三个罐子量出100斤水?解决的办法是:把水灌满第二罐,接着从第二罐中减出第一罐所能容的水量,然后再减出两个第三罐所能容的水量,所剩即为100斤。

这个实验的第二类是:有三个罐,第一个能容水23斤,第二个能容水49斤,第三个能容3斤,问如何能用这三个罐量出20斤水。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把第一个灌里的水倒满第三个灌,就能解决。当然,用第一类实验的办法也行,但要麻烦得多。

卢青斯把参加实验的人分为两组,第一组解决了5个第一类型的问题;再解决5个第二类型的问题,第二组直接解决5个第二类型的问题。结果是:第一组解决了第一类型的问题后,普遍形成了用长公式的习惯,有81%的人继续用长公式去解决第二类的5个问题。而第二组的绝大多数人都直接按照短公式去解决了。

可见,一定的心理习惯在解决问题中往往会阻碍更合理、更有效的思路。

有一年,通用公司推出了一款新车,没多久就接到一位消费者的电话,说他新买的车有一个非常奇怪的问题。他经常开车到城里买冰激凌,奇怪的是买草莓冰激凌和巧克力冰激凌时汽车从未发生故障,而买蛋卷冰激凌时却总也打不着火,他试了好多次都是如此,他感到非常奇怪。

通用公司的维修工程师来到消费者家,同他一起去买冰激凌,果真如此,工程师反复试验了很多次,每次都是打不着火,他打开机器,做了详细检查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他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决定到冰激凌店里去看一眼。他发现另外两种冰激凌现场制作,要花一段时间等候,而蛋卷冰激凌却是包装好放在冰柜里,付完款就可以拿走。工程师想到另外两种需要等待时间较长,唯独这种几乎不用等,不是引擎的问题。经过再次检查,终于发现等待时间长,引擎冷却后很容易打着火,而等待时间短,引擎尚未冷却就打不着火。为此他们改了装置的材料,使问题得以解决。

问题一旦出现了,就有解决它的方法,当遇到的问题多了,你便会发现许多问题解决的方法有相似处,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树立信心:告诉自己,我一定能解决,这种心灵的自我暗示和激励是成功人士的必备素质。

紧接着就是要搞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是哪里没有做好,静下来整理一下思绪,此时,切勿着急,更忌心烦意乱。

问题出处一旦找到,还应想想曾经是否出现过同样的问题,是客观原因造成的,还是因为自己的疏忽或是哪一步走错了,千万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更不要因为一时没方向就垂头丧气。

造成问题的原因找到后,就应立即着手搜集相关资料,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办法是越多越好,虽然不能全都用上,但选择面广些,思维也会开阔许多,也便于你将几种方法互相参照,提高效率。

方法想得差不多后,并不意味着你就知道如何解决了,你还需要做一些尝试,尝试一些看起来最有效的方法,多走几条路,但要切记,不是每一条路都去走,这会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只选最可行的几条,这也会增强你的信心。

试过几种方法后,你就要思考,哪种方法是最合适的,哪条路是捷径,一旦选中就要全身心地投入,一步一步地走,既然已选择,就不要心存疑惑,决断力也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之一,做事果断,不要犹豫,成功就在不远处。

在人生的道路上还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还会有许多我们想不到的障碍。在此,只是想说解决问题的方法有许多,无论问题是小是大,只要沉下心来,你就一定有办法。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不会逃避问题,他们往往将解决问题视做自身能力提高的阶梯,每消灭一个困难就是向前推进一步,这不仅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进行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就走向了成功的巅峰。记住,逃避问题就是逃避成功。

不为失败者找借口

生活中,没有人不会遭遇失败,面对失败,成功者做事总是找解决办法,而失败者总是找借口;成功者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失败者抱怨个不停;成功者承担责任,并全力以赴,失败者等着别人送机会上门;成功者发现缺点就会改进,失败者只会挑毛病。

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往往会找很多的借口为自己辩解,从借口上分析,就很容易将没有责任心的人分离出来。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会时刻要求自己:责任面前没有任何借口。找借口的人,往往都是事业上的失败者。

“在当今社会里,什么样的员工最受单位欢迎?”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一个高级总裁班上,主讲老师的吴甘霖向大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假如你是一位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负责的人,这肯定也是你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为假如你不了解这一点,你在职场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制约,要走很多的弯路。假如你清楚了这一点,你就找到了快速发展的钥匙,成功的几率会大大提高。

下面是一位姓黄的老总的故事和观点,希望能够为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提供借鉴。

10多年前,他在一家建筑材料公司当业务员。当时公司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讨账。产品不错,销路也不错,但产品销出去后,总是无法及时收到款。

有一位客户,买了公司15万元产品,但总是以各种理由迟迟不肯付款,公司派了三批人去讨账,都没能拿到货款。当时他刚到公司上班不久,就和另外一位姓张的员工一起,被派去讨账。他们软磨硬磨,想尽了办法。最后,客户终于同意给钱,叫他们过两天来拿。

两天后他们赶去,对方给了一张15万元的现金支票。他们高高兴兴地拿着支票到银行取钱,结果却被告知,账上只有149920元。很明显,对方又耍了个花招,他们给的是一张无法兑现的支票。第二天就要放春节假了,如果不及时拿到钱,不知又要拖延多久。

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人可能一筹莫展了。但是他突然灵机一动,于是拿出100元钱,让同去的工作人员存到客户公司的账户里去。这一来,账户里就有了15万元。他立即将支票兑了现。

当他带着这15万元回到公司时,董事长对他大加赞赏。之后,他在公司不断发展,六年之后当上了公司的副总经理,后来又当上了总经理。

这个精彩的讨账故事,博得了大家阵阵热烈的掌声。大家都很钦佩他凡事主动想办法的精神,而且一致认为:他能有今天的发展,与他这种精神密切相关。

然而,日常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听到以下借口:

1.他们作决定时根本就没有征求过我的意见,所以这个不应当是我的责任(不愿承担责任)。

2.这几个星期我很忙,我尽快做(拖延)。

3.我们以前从没那么做过或这不是我们这里的做事方式(缺乏创新精神)。

4.我从没受过适当的培训来干这项工作(不称职、缺少责任感)。

5.我们从没想过赶上竞争对手,在许多方面人家超出我们一大截(悲观态度)。

这些看似冠冕堂皇的借口背后隐藏着多么可怕的东西啊!一位哲人说过:职责是把整个道德大厦连接起来的粘合剂;如果没有职责这种粘合剂,人们的能力、善良之心、智慧、正直之心、自爱之心和追求幸福之心都难以持久;这样,人类的生存结构就会土崩瓦解,人们就只能无可奈何地站在一片废墟之中,独自哀叹。

与前一个故事相反,另外一个老总讲的故事,却让大家对员工素质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说,他曾经正式招聘过一位员工,但没想到,还不到半个月时间,他就不得不把她辞退了。

那位员工是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学识不错,形象也很好,但有一个明显的毛病:做事不认真,遇到问题总是找借口搪塞。

刚开始上班时大家对她印象还不错。但没过几天,她就开始迟到,办公室领导几次向她提出,她总是找这样或那样的借口来解释。

一天,领导安排她到清华大学送材料,要跑三个地方,结果她仅仅跑了一个就回来了。领导问她怎么回事,她解释说:“清华好大啊。我都在传达室问了几次,才问到一个地方。”

老总生气了:“这三个单位都是清华著名的单位,你跑了一下午,怎么会只找到这一个单位呢?”她急着辩解:“我真的去找了,不信你去问传达室的人”。老总心里更有气了:“我去问传达室干什么?你自己没有找到单位,还叫老总去核实,这是什么话?”

其他员工也好心地帮她出主意:“你可以找清华的总机问问三个单位的电话,然后分别联系,问好具体怎么走再去。”

“你不是找到了其中的一个单位吗?你可以向他们询问其他两家怎么走。”

“你还可以在进去之后,问老师和学生”……

谁知她一点也不理会同事的好心,反而气鼓鼓地说:“反正我已经尽力了……”

就在这一瞬间,老总下了辞退她的决心:既然这已经是你尽力之后达到的水平,想必你也不会有更高的水平了。那么只好请你离开公司了!

虽然女孩的举动让很多人难以理解,但大家还是认为,像这种遇到问题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找借口推诿的人,在职场中并不少见。而他们的命运也显而易见——凡事找借口的员工,在单位绝对不会有任何发展的机会。

上面所说的两个员工,其实是两种不同员工的代表:前面的那位员工,哪怕遇到再棘手的问题,首先想到的绝不是退缩,而是想办法解决。与此相反,那位年轻的大学生,尽管面临的问题很简单,但仍然找借口不去做,找理由为自己辩护。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当你从一个环境进入另一个环境时,没有任何借口会给你一些实用的原则。在遭遇挫折时,不是放弃或是找理由为自己辩解,而是要找方法去克服困难,这样才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