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放出去
从前,一个孩子到一座废弃的楼房里玩耍,他听见一阵阵悲伤的哭泣声传来。
孩子寻声找去,在一个角落里,一个四四方方的铁笼里,囚着一个瘦得皮包骨头的人,哭泣声就是他发出来的。
“你是谁?”孩子问。
“我是我的生命。”那人说。
“谁把你关在这里的?”孩子问。
“我的主人。”
“谁是你的主人?”
“我就是我的主人。”
孩子不太明白。
“我是自己把自己囚禁起来了。当我用生命欢笑,用生命欢乐时,我发现我有可能一不小心落入陷阱,一不小心误入黑暗之中,一不小心被狂风暴雨袭击,被险风恶浪吞噬,于是我用害怕作经,用懦弱作纬,用安全做成铁笼,把我的生命囚禁了起来。我不敢也无法冲出铁笼去面对生活,我只有日复一日地哭泣,我的整个生命已经化作泪水流出,不久就会干枯了。”铁笼中的生命说。
孩子还是不明白他在说些什么,只是想着:砸碎这铁笼,放出这个快要干枯而死的生命。他找来一把大榔头,拼足力气,向铁笼砸去,一下,两下,三下……孩子累得筋疲力尽,也无法砸开铁笼。
被囚的生命对孩子顿生怜悯之心:“唉,你太弱小了,把榔头给我,让我自己砸开它吧。”话音刚落,铁笼被砸开。
被自己放开的生命欢笑着,奔跑着,他跳进滚滚大河,游向对岸;他攀向巍巍峰顶,向太阳招手;他冲进一片黑暗领地,从中寻求着光明……他敢于冒别人没冒过的险,敢于探索别人不曾涉入的领地。他开始丰润了,充实了,他的笑声透着自信、无畏。
一天,孩子又遇见了这个鲜活的生命。
“你的变化好大呀!”孩子说。
“是呀!”这个生命说,“当我在充满未知和危险的世间寻求时,我就变成了现在这样,假如我企图寻求一个生命的‘保险箱’时,我就会再次被囚。孩子,跟我一起走吧!”
这一次,孩子终于听明白了。于是,便和这个欢快的生命手拉手消失在明天那个依然无法预知的世界里。
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绝对安全的,生命只有放出去,才能获得勃勃生机。
第2节成功秘诀
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想得到成功的秘诀,然而成功并非唾手可得。我们常常忘记,即使最简单最容易的事,如果不能坚持下去,成功的大门绝不会轻易地开启。成功并没有秘诀,但坚持是它的过程。
成功的秘诀是把“平常”的事情做得“非常”地好。
成功的条件其实很简单——劳苦一点,忍耐一点,相信一点。
成功的秘诀就像鸭子——上半身平静安稳,下半身拼命划水。
世人对你所遭遇的风暴没兴趣,他们有兴趣的是,你是否把船开到了终点。
如果你期盼星期一来到的热忱,远胜期盼星期五来到,你一定成功。
即使别人不看好他们,很多人还是成功了。但是一个人如果不相信自己,很少可能成功。
成功就是,每次跌倒之后都能勇敢地爬起来。
我们从错误中学习,在成功中成长。
摘下悬崖上的草莓就够了
他仿佛是天生的失败者,求学,创业、觅职、从来没有做成过一件事。胸中万千梦想,都只是七彩的肥皂泡,瞬间破裂。
那年春天,他的失意到达顶点,甚至想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有人告诉他:在深山云深处,有一位高僧掌握着人间成功的秘诀。
他便去找那位高僧。
他滔滔不绝地倾吐着自己的痛楚,高僧只是漫不经心抬手指示:“那边悬崖上有一丛草莓,如果你去给我采下来,我便告诉你该如何得到你想要的。”
山并不高,却很陡峭,那小红灯笼似的草莓,看上去可望而不可及。
“我怎么爬得上去呢?”他在悬崖下始终想不出好办法,不由心烦意乱。他想,或许高僧是骗人的吧,干脆算了。但他又明知这里有自己的最后机会。
他沉定心思,对整座山认真研究,发现它的南面比较平坦,便向上攀登。但还不到三分之一,他力竭而返。
抚着酸痛的四肢,他想到放弃,却又在朦胧月色里,依稀看见远处的草莓。次日,他开始第二次攀登,而且成功了。
他手捧娇艳芳香的草莓来见高僧。他急切地问:“大师,你现在可以告诉我成功的秘诀了吧?”
高僧只将草莓纳入口中,笑曰:“很甜哪!”然后反问:“你不是已经成功了吗?”
他在瞬间恍然大悟。
这世上还有什么会比悬崖上的草莓更难采摘?他凭借的,无非是勇气、智慧、还有心中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锲而不舍。成功的秘诀其实很简单。
父亲的话
一农民的儿子在省城做了大官。某日还乡探望阔别多年的父老乡亲。在亲朋好友的一片赞扬声中,其老父却严肃指出儿子工作中的某些失误。儿子不服气地说:“不错,我为官多年,工作中确实存在缺点和错误,但是比起优点和成绩来,这不过是十个指头的一个罢了。”老父亲默默地拿起一条锁链,命儿子拴住一条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锁链逃走了。儿子捡起锁链,发现一个扣子锈坏了。“看到了吧,”父亲语重心长地说,“这条铁锁链共有一百个扣子,其中九十九个都完好,只有一个被锈坏了,结果连一条狗也拴不住啊!”儿子惭愧地低下了头。
喜剧演员戴维·布瑞纳出身于一个贫穷但很和睦的家庭。可是,在中学毕业时,他得到了一份难忘的礼物。他回忆说:“当时的我很多同学得到了新装,有些富家子弟甚至得到了新的轿车。当我跑回家,问父亲我可以得到什么礼物时,父亲的手伸进上衣口袋,取出一样东西,我伸过手去,他把礼物轻轻坠落到我的手上,却是一枚硬币。父亲对我说:‘用这枚硬币买一张报纸,一字不漏地读一遍,然后翻到分类广告栏,自己找一个工作。到这个世界去闯一闯,它现在已经属于你了。’后来当我回首我的家庭和生活时,我才认识到父亲给予我的礼物是整个世界。”
我们对父亲的话通常不屑一顾,等到自己有错误的经历时才会懂得父亲的话就是真理,因为那是他们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是人生风雨的总结。
倒过来试试
有一个青年画家,画出来的画总是很难卖出去。他看到大画家阿道夫·门采尔的画很受欢迎,便登门求教。
他问门采尔:“我画一幅画往往只用一天不到的时间,可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门采尔沉思了一下,对他说:“请倒过来试试。”青年人不解地问:“倒过来?”门采尔说:“对,倒过来!要是你花一年的工夫去画,那么,只要一天工夫就能卖掉它。”
“一年才画一幅,这有多慢啊!”年轻人惊讶地叫出声来。门采尔严肃地说:“对!创作是艰巨的劳动,没有捷径可走的,试试吧,年轻人!”
青年画家接受了门采尔的忠告,回去以后,苦练基本功,深入搜集素材,周密构思,用了近一年的工夫画了一幅画,果然,它不到一天就卖掉了。
倒过来试试,可能就是另一种结果,要把功夫用在刀刃上,否则,只能徒劳。
王大师解困
王大师住在山边,有一次台风涨水,冲破了他的前门,家人正拿着木板砖石想去阻挡,却被大师阻止:
“前门不必挡,但是快把后门打开。”
果然那山洪由前门进,在院子里打个转,又由后门流出去,院子里虽然有水,但只是流过,始终没有积深。
台风过去了,家人前来报告:
“房子里只溅进了一点点水,古董字画毫无损失,唯有几卷立在门边的宣纸浸上了水渍。”
“把宣纸摊在地上,并用水将纸整个喷湿。”王大师又下了一道令人不解的指示。
可是当家人照办,那宣纸被喷湿、风干之后,原先的水渍居然全不见了,再经电熨斗一烫,简直平整如新。
“水怎么流进来,就让它怎么流出去。怎么浸渍,就让它怎么消除!”王大师抚须笑着说。
阻止山洪最好的方法不是木板砖石,而是疏导。生活就是这样,不必强求自己去做一些事情,而是要顺其自然去处置。
彼此“独立”的小贩
从早晨起就大雨滂沱,路边几个卖叫食品的小贩一直无生意。
快到中午,卖烤饼的大概是饿了,就吃一块自己烤的饼。他已烤好一大叠,反正也卖不出去。
卖西瓜的坐着无聊,也就敲开一个西瓜来吃。
卖辣香干的开始吃辣香干。
卖杨梅的也只好吃杨梅了。
雨一直下着,4个小贩一直这样吃着。卖杨梅的吃得酸死了,卖辣香干的吃得辣死了,卖烤饼的吃得口渴死了,卖西瓜的吃得肚皮胀死了。
这时从雨中嘻嘻哈哈冲过来4个年轻人,他们从4个小贩那儿把这4样东西都买齐了,坐到附近的亭子里吃,有香有辣,酸酸甜甜,味道好极了。
交流、互助是人生的一部分,如果所有的事自己都能做,上帝也就不会造那么多人了。
丰富比财富更重要
印度哲人奥修在《灯火的传递》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当年纵横欧、亚、非所向无敌的征服者亚历山大碰到乞丐戴奥真尼斯,这个赤身裸体的乞丐唯一的财产就是一盏灯,无论白天黑夜,他都坚持点着这盏灯。亚历山大见状,诧异地问他:“为什么你要在白天点灯?”乞丐提起他的灯照着亚历山大的脸看了看,心平气和地说:“我日日夜夜都在寻找真正的人,但是我找不到他。”
亚历山大听后大为震惊:这个一无所有的乞丐居然会对称雄世界的亚历山大说出这样一番话。再看他说这话时他的眼睛非常宁静,脸上神情非常平和,但他和缓的话语里自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权威。在这个乞丐身旁,亚历山大不禁自惭形秽,回去后,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首度感觉到丰富是某种跟有钱不同的事,我看到了一个丰富的人。”
亚历山大看到的丰富是什么呢?就是****与赤贫后面的真实和真诚,真理与真爱。这一份丰富的品质,正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拥有的真正的财富。而这一切,恰恰是亚历山大帝国无数的宝藏中的稀缺。
财富不等于丰富。财富也不一定能买来丰富。只有丰富的人才是真正富有的人。而真正富有的人不仅可拥有世界,而且能赢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