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性格决定命运的24堂课
26320100000013

第13章 冒险型性格及命运(2)

1794年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拿破仑为了争取时间进入意大利给那里的奥地利干涉军队出其不意的打击。冒险的性格让他亲自率领4万精锐主力大军选择抄近道越过圣伯纳隘道,登上险峻的阿尔卑斯山,结果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就胜利的结束了战争。而他冒险率大军跨越阿尔卑斯的壮举,堪与公元前3世纪迦太基统帅汉尼拔大败罗马军队以及公元8世纪查理曼大帝征战意大利的战绩相媲美。而这场战役辉煌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拿破仑在当时欧洲列国之中的地位和他在法国政界和军界的威望,为他后来登上权力的顶峰缔造法兰西第一地沟打开了通道,奠定了基础。

对于有冒险精神的人来说,他们虽然总是雄心勃勃,但却常常不知从何着手。只要他们为自己的行动选择明确的目的,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且愿意承担责任。为了达到目标,勇于承担风险。他们就能够在命运最精彩的体验中用生动的冒险感知生命的可贵价值。

3.冒险型性格的命运

具有“冒险精神”的人对任何危险的事物都不会感到恐惧,即使偶尔有,他们最终也能战胜这种心理,重新投入奋斗。他们不会因为担心对肉体和生命的威胁放弃追求,而是会接受挑战,充满信心地迎着危险和困难勇往直前。

在人类历史中,只有那些敢于向陈规挑战,富有创造和冒险精神的人,才能留下令人称颂的不朽业绩。乐于冒险的人,他们用他们他有的方式向人们诠释了一个朴素的哲理;要得到别人羡慕的目光,就要付出常人所不能付出饿代价。轻而易举取得成功的人是不会引起人们过多关注的。冒险性格者的勇气和胆量缔造了他们的成功。

三国后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邓艾就是一个冒险性格的人。

景元四年八月,魏军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率兵3万余人,由狄道进军,以牵制蜀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的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率3万余人,进攻武都,以切断姜维退路;钟会率主力10余万人,欲乘虚取汉中,然后直趋成都。以廷尉卫权为镇西军司马,持节监邓艾、钟会军事。由大将军司马昭统一调度指挥。蜀军派右车骑将军廖化率军往沓中增援姜维;左车骑将军张翼等前往阳安关口拒守。令汉中诸将放弃汉中外围据点,收缩兵力退保汉城、乐城。由于蜀军未对咽喉险道斜谷、骆谷、子午谷严加防守,被魏魏兴太守刘钦占领。钟会遂几路并进,直入汉中,留2万人围汉、乐二城,自率主力直下阳安关口,斩蜀将傅佥,收降蒋舒,继克关城,长驱南下。邓艾进至阴平,欲与诸葛绪合兵南下。诸葛绪不从,领军东向靠拢钟会。钟会欲专军权,诬告诸葛绪畏敌不前,将其押回治罪,随即统领大军南下,被姜维阻于剑阁。剑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姜维凭险据守,钟会攻剑阁不下,无计可施。时魏军因军粮不继,钟会准备退兵。

邓艾于是上书说:“现在敌军损兵折将,应该马上乘胜追击他们,从阴平那里出发由邪径经过汉德阳亭,那里离剑阁西百里,离成都三百余里,出奇兵直接攻他们的腹部和中心。剑阁的守军肯定要回去救援,那时候你们就可以沿着大路进军了。如果剑阁的守军不回去,那么应涪那个地方的绝对就被孤立了。兵法上说:‘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回我们偷袭他们的空虚之处,肯定能击败他们。”

十月,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两百多里,钟会也派部将田章等跟进。邓艾率军攀登小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鱼贯而进,越过7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山高谷深,至为艰险。途中,粮运不继,曾多次陷入困境。部队走到马阁山,道路断绝,一时进退不得,邓艾身先士卒,用毛毡裹身滚下山坡。邓艾率军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迫降守将马邈。蜀国卫将军诸葛瞻从涪城回到绵竹,列阵等待邓艾。

邓艾派其子邓忠攻打诸葛瞻的右翼,司马师纂攻其左翼。邓忠、师纂失利,退邓艾大怒大声叱责二将,并要将其斩首。二将策马奔回,挥军再战,邓艾也亲临督战,终大破蜀军,遂克绵竹,斩蜀将诸葛瞻及尚书张遵等人。

绵竹陷落后,蜀军全线崩溃。邓艾乘胜进击,一鼓作气攻陷雒县,逼近成都。蜀后主刘禅惊恐失据,感到大势已去,在主降派劝导下,派人送上皇帝的印绶,并写信到邓艾那里请降。邓艾率军入成都,蜀汉灭亡。刘禅又派人去前线命令姜维等投降,姜维等得到命令,便到钟会军中投降。

此战,邓艾趁两军主力相持之际,率偏师出奇兵,进行大纵深迂回穿插,绕过蜀军的正面防御,直捣蜀都成都,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奇袭战例。正是冒险性格的使得邓艾成为了这次奇袭战例的缔造者。而同一时期另一冒险性格的大将则是东吴的甘宁甘兴霸。

甘宁是东汉巴郡临江人。他少年有力,读诸子,曾率八百健儿依刘表,不见进用。然后转托黄祖,黄祖又以对待一般人的态度怠慢他。于是他又投靠于孙权,大有作为。破黄祖据楚关,攻曹仁取夷陵,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获朱光,击合肥退张辽,百骑袭曹营,孙权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可敌矣。

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率四十万人马攻濡须口,饮马长江。孙权率兵七万迎击,派甘宁率三千人为前部督。孙权密令甘宁夜袭曹营,挫其锐气,为此特赐米酒。甘宁选精锐一百多人共食。吃毕,甘宁用银碗斟酒,自己先饮两碗,然后斟给他手下都督。都督跪伏在地,不肯接酒。甘宁拔刀,放置膝上,厉声喝道:“主公对你们都有知遇之恩,我甘宁也一样,我甘宁尚且不怕死,你们有什么理由一个人苟且偷生呢。”都督见甘宁神色严厉,马上起立施礼,恭敬地接过酒杯饮下。然后,斟酒给士兵,每人一银碗。至二更时,甘宁率人马裹甲衔枚,潜至曹操营下,拔掉鹿角,冲入曹营。曹军大乱,甘宁趁乱,一马当先,率兵杀出曹营,未损一兵一卒,全师而返。孙权大喜,赏甘宁绢一千匹,战刀一百口,并增兵二千。曹操见难以取胜,驻了一个多月,便退回北方去了。从此,孙权对甘宁更加看重。

建安十九年春天,曹操派朱光为庐江太守,屯驻皖城,大开稻田,生产军机又派间谍秘密过江,招募诱惑都阳的反对孙权的力量,妄图里应外合,进攻孙权。吕蒙得知情报后,向孙权建议:“皖城一带,土地肥美,如果一季收下,曹操的力量势必增强,如果连收几季,必然酿成大患。依我之见,应该立即除掉。”孙权采纳了这一建议,亲征皖城。孙权问计于诸将。大家都说,要攻下坚城,非堆土山,治攻城器具不可。吕****排众议,说:“堆土山,治攻具,需费很多时日。那比曹军援兵一到,攻下院城就难了。唯一的办法是强攻,一举拿下皖城。”吕蒙推荐甘宁为升城督。

攻城时,吕蒙亲自擂响战鼓助威。甘宁手持练索,身先土卒,攀缘上城,最终攻下皖城,俘朱光。张辽闻迅,率援军而至,到夹石,听说皖城已失,只得退去。战后评功,甘宁功居第二,仅次于吕蒙,被拜为折冲将军。冒险性格的甘宁因为英勇敢于冒险而屡建怪功,成为三国时代有名的“斗将”。

竞争使冒险性格的人感到兴奋,面对残酷的竞争,他们毫无惧色。这种性格的人总在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是否已做好准备,在充满危机与挑战的情况下承担领导责任。”与“外向型”人不同的是,这类具有冒险精神的人更倾向于独自面对严峻形势的挑战,并且为了达到最终的目标,能够承受重大的挫折和打击。正是这些特质使他们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领袖和领导者,他们能在命运不利的时候给他人和自己强大激励,从而使得命运的道路上充满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