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本书练好口才
26320300000031

第31章 连珠妙语骋职场(2)

老刘明白,自己只有一个人,一旦离开小摊,赃物转移,那就再没希望了。如果和她来“硬”的,只会把关系弄僵。于是,他决定来“软”的,他笑了笑说“:我也没说是你拿了,是不是忙中出错,混到衣服堆里去了?”这话很有分寸,给姑娘下台准备了台阶。

这时来人买东西,打断了说话。他摆出了“持久战”的架势,盯着货摊。姑娘显得有些心神不安。

等货摊又只剩他俩时,他压低声音悄悄地说:“姑娘,我一下子照顾了你上百元的生意,你怎么能这样对待我呢?我看你年纪轻轻的,在这个热闹街道摆摊,一个月收入好几千,信誉要紧哪!”这话有恳求,有开导,还有暗示,说得姑娘低下头,显然在进行思想斗争。

他继续道:“这钱是单位同事托我带结婚用东西的,要是丢了,我一个工薪阶层,哪里赔得起呀?我这一大把年纪了,还出这种事,叫我怎么有脸回去见人哪!姑娘,你就替我仔细找找吧。”

姑娘终于经不住他的恳求,说:“我给你找找看。”果然,姑娘就坡下驴,翻了一阵子,在衣服堆里“找”出了钱包,羞答答地递给他。

软硬兼施是口才艺术中百试不爽的法宝。在上述事例中,老刘一看“硬”的不行,马上改变战术,以软求胜。

指错误,留颜面

为下属者,每时每刻都应为上司留颜面。当上司出现错误时,指出其错误要讲究技巧:直接指责上司,或断言其决定是错的,会令上司不满,还有可能引火烧身;就利弊得失对上司加以提醒,用“指错误,留颜面”的方法暗示其言行有错,才是明智的做法。

清朝光绪年间,皇宫总管太监李莲英之所以成为慈禧面前的红人,主要是因为他人机灵、会说话,善于取悦主子,有时甚至能为慈禧解脱困境。

一次,慈禧看完杨小楼表演的京戏,该行赏了。慈禧把杨小楼召到眼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对他说:“这些东西赐给你,你带回去吧!”

杨小楼叩头谢恩,但他不想要糕点,仗着胆子说:“谢老佛爷赏赐,这些尊贵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行恩赐……”

“你想要什么?”刚过足戏瘾,慈禧心情高兴,对于杨小楼的“挑剔”井未发怒。

杨小楼又叩头说:“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字’给奴才。”

慈禧听了很高兴——有机会显示自己的墨宝了,她让李莲英捧来文房四宝。慈禧泼墨挥毫,写了一个“福”字。

旁边的李莲英看出慈禧的字有误,轻声地提醒她:“老佛爷,奴才多嘴。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杨小楼一看,“福”字果然被写成了“衣”字旁——若拿回去必遭人议论,恐有欺君之罪;不拿回去也不好,慈禧一怒就会要自己的命。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一时间杨小楼急得直冒冷汗。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慈禧也觉得挺不好意思,她既不想让杨小楼拿走错字,又不好意思把字要回来。

李莲英反应很快,急忙出面解围,他笑呵呵地对慈禧说:“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杨小楼一听,也明白过来,叩首道:“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之福,奴才怎么敢领呢!”慈禧正为下不了台而受窘,听李莲英这么一说,急忙顺水推舟,笑着说:“好吧,改天再赐你吧!”

李莲英的得宠,不全是他对慈禧巧言令色、吮痈舔痔,就其为慈禧出错巧妙暗示、遮掩和解围来说,他比纯粹的蝇营狗苟之辈略胜一筹。

既指出上司的错误,又保住其脸面,这是指错的最佳效果。

总而言之,当发现上司出错或言行不当时,下属应当以适当的方式告知他,这才是负责的下属,这才是对上司威信的维护。但是,什么是“适当的方式”呢?“话说三分,点到为止”,这就是为上司指错的说话方式。一般而言,聪明的上司听得懂暗示,并且会感谢你的诚恳与体谅。具体而言,现实中下属要指出上司的过错,话不妨这样说:

(1)多“引水”,少“开渠”。

多“引水”,少“开渠”,意思是不要直接指出上司的错误所在,更不应越俎代庖地替上司作出所谓“正确决策”,而是要用引导、试探、征询意见的方式,向上司讲明其决策、意见本身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使其在参考你所提出建议资料信息后,水到渠成地说出你想要说的正确决策。

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如果你仅仅提出建议,而让别人自己去得出结论,让他觉得这个想法是他自己的,这样不更聪明吗?”许多实践也表明,人们对于自己得出的看法,往往比别人强加给他的看法更加坚信不疑。因此,一个聪明的下属,要想改变上司的(错误)看法,甚至使自己的看法变成上司的想法,应只做好引导工作,提出建议、提供资料,有关结论最好留给上司自己去下。

(2)人前赞美,人后批评。

上司也喜欢听赞美的话,尤其喜欢当众听到赞美的话;相反,批评的话要背人说,这样能够维护上司的威信,对下属自身也会产生好的影响。

人前赞美,人后批评,似乎有阳奉阴违之嫌,让人不禁怀疑其效果。其实,大可不必在乎表面形式的欠妥。试想,如果当众让上司丢面子,或事后对同事谈论上司的错误,并用嘲弄的口吻四处传播,那就能证明一个人“表里如一”、“实事求是”了?非也,那样做只会给上司、(下属)个人和单位带来负面影响,损失更大。

(3)变指责为提醒。

有的上司领导惯于把下属呈报的文件撂在一边,既不翻阅,也不签字;当有关单位追索时,他不承认自己疏于批阅,反而责怪下属——为什么不将文件送给他,为什么不提醒他。这自然是非常令下属气愤的,因为明摆着上司在诿过于人。

对于这种过错,聪明的下属会把指责的话变成日常提醒之言。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可以保证工作如期完成,也保留了上司的自尊,还增加了下属在上司心目中的分量,一举三得。

装聋作哑,低调做人

孔子曾说:“人之恶在于好为人师。”这句话的现代版就是:“人最大的毛病在于喜欢当别人的老师。”孔老夫子不愧是千古圣人,他一语中的地切中了人性的弱点,因为生活中有许多人总以为自己很聪明,博学多才,经验丰富,可以成为他人之师,而且如果不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别人或教诲别人,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心中难受至极。这类人认为自己如果不到处“指点江山”,那么自己的“博学”与“经验”就不会被人知道,也就无法赢得他人的尊重与爱戴。

事实上,处处“好为人师”是一种不成熟、不明智的做法,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也都有“虚荣心”,因此,“自我”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由于人的敏感性,每个人都会从潜意识中抵制来自外界的侵犯——即使可能是善意的。在此,我们有很必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露骨地去指出别人的错误,否则,对方会明显地感受到他的自我受到你的侵犯。比如在工作中,如果你过分热心,就会被对方认为你是在否定他的智慧,甚至还会认为你是故意揭他的短,或是和他抢功劳。总之,对方对你的“指点”是反感的而不是感激。

某食品公司新来的主管第一次主持公司的会议时,态度亲切,表现得非常民主,他很诚恳地说:“虽然我在这一行有20多年的工作经历,但是在工作中肯定还会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存在的不足之处与缺点,希望大家能直言相告,我一定虚心接受,拜托了!”现场鸦雀无声,大家都低着头,没有人站出来提建议。

第二次会议,主管再次重复那些话,设计部的阿洪终于鼓足勇气站起来说:“我认为公司在管理上存在较大的漏洞,而且公司的制度也极为不合理,只有惩罚条例,却没有建立奖励机制,这样的局面将会造成大家由于担心处罚而在工作中墨守成规,不敢有丝毫创新。而一个公司如果失去了创新精神,就不可能具备竞争力,没有竞争力,公司也就不会有生命力……”阿洪慷慨陈词,说的都是员工们平日想说却又不敢说的话。因此,他话音刚落,会场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当会场安静下来时,主管当场对阿洪表扬了一番,并鼓励他以后多提建议,阿洪激动得连连点头。

阿洪见主管心胸开阔,善于纳谏,便热情高涨。在后来的日子里,公司每次开会,阿洪都要提几条建议。除了工作上的建议之外,他也开始针对主管个人的言行提些诚恳的建议。在年终进行人事调整时,大家都以为阿洪会升任为质检部的主管,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却被调去当一个闲差,从此再也没有机会在开会时提建议了。

很多时候,从上级或其他人口中说出的“敬请批评指教”,事实上是一句应酬话,所以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轻易去给别人“指教”,即使是在别人的一再要求下,也应该谨言慎行。

事实上,“好为人师”是人际关系中不和谐的音符,尤其是当你面对自己的上司、同事,或不太熟悉的朋友时,好为人师总会遭到许多猜忌,甚至是怨恨,于人于己都不利。所以,与其好为人师去招惹麻烦,还不如去拜人为师,以助自己成长。

不管你出于什么样的心态,指教他人都不会受到欢迎;而“以人为师”的人则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成为最受欢迎的人。因此,不管我们本身的资历如何,都应该放下“架子”,低调做人。

智言妙语摆脱窘迫

有时候说谎是善意,但“谎言”往往在某些场合被自己的行为揭穿,这时以智言妙语应对能帮你摆脱窘迫。

在某单位,小郭是一个很无趣的人,小孟很不喜欢和他在一起,所以当小郭邀请他下班后去吃饭时,小孟就编了个“今天很忙,实在没空”予以拒绝。

好不客易打发了小郭后,小孟又犯了酒瘾,于是约业务科的老陈到公司附近的小馆子去喝一杯。

没想到小孟与老陈喝得正起劲的时候,小郭突然出现了:“小孟,你不是说今天没空吗……”

很显然,这是一个极尴尬的场面,由于事出突然,小孟一时也找不出话回答,只是心想要怎样才能消解这种尴尬……小孟该怎么办呢?这时要注意,谎话比真话更容易让人接受,但说谎一定要艺术一些。

既想避免跟对方针锋相对,又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时候一个“善意的谎言”是非常有效的。

像小孟拒绝小郭的邀约,就是使用说谎的权宜之计,因为不管怎样,小孟总不能说:“和你这种人喝酒实在是很无聊的事,所以我不去。”这样说是很伤感情的。

在这种情形下,最好就是大家都坐下来喝洒。而且对此时尴尬局面出现的理由,一定也要有交代:

“哎呀!真没想到会在这里碰见你!”

“我才真没想到你竟然会在这里喝酒呢!”

“来,来,先坐下来喝一杯再说……”

“本来今晚约我谈生意的人,就在你离开后打电话来说临时有急事要取消约会。这使得我很懊悔没有接受你的邀约,等我去找你时,你已经离开了。凑巧碰到老陈,所以我找他来这里喝一杯了……”

本来嘛,三杯黄酒下肚,又会有什么话不好说的呢?不过,如果光用嘴巴讲,态度却不殷勤的话,一下就会被戳穿,那时就是再怎么撒谎也难以下台了。

当然,在酒桌上好说话,容易圆谎。要是在其他场合中“谎言”被识破该怎么办呢?用“装傻充愣”的办法也能顺利“过关”。

一个人常向人们吹嘘自己是个好猎手,沾沾自喜地谈论自己高明的枪法。一天,他同朋友去打猎,朋友指着河里的一只野鸭请他开枪,他蹈瞄一下扣动扳机,但没有打中,野鸭飞走了。

朋友为他难为情,他却毫不介意,对朋友说:“真怪!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死鸭子能飞呢!”朋友听了捧腹大笑。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死鸭子能飞”是荒唐无比的“痴言呆语”,正是这句“痴言呆语”,才让自己摆脱了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