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历史名人
26321000000012

第12章 军事篇(1)

【享有盛誉的军事家——孙武】

著书献吴

孙武,出生于约公元前552年,字长卿,后人又尊称孙子,齐国乐安人(今山东惠民),汉族。其先祖为陈国的贵族陈公子,完因内乱逃到齐国,改姓田氏,齐景公时立功,赐姓孙氏。孙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军事家,也是我国古代军事科学理论的奠基人,现有他的名著《孙子兵法》13篇流传于世。

到吴国之初孙武先在吴都(今江苏苏州)郊外隐居著书,等待时机。公元前515年,吴王阖闾即位后遍求人才,想成就霸业。大臣伍子胥便将孙武推荐给了吴王,孙武将写成的兵法13篇献给吴王。吴王看后赞叹不已,他要孙武实际演练一下看看效果,为了考验孙武的才干,吴王没有给孙武士兵,而是交给他180名宫女让他操练。

孙武毫不在意,他将宫女分为两队,让吴王最宠爱的两位美姬做队长,带领宫女听令操练。孙武向宫女们讲完操练口令之后,便命人擂鼓操练,但宫女们根本不听他的口令,只觉得好玩儿,大笑不止,队形也变得大乱。孙武立刻下令将两名美姬队长斩首,以肃军纪。吴王吓得赶忙派人传令给孙武寡人已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没有这两个美姬,寡人吃饭都不香了,请赦免了她们吧。“孙武却以”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斩杀了吴王的两名美姬,然后又任命两人做队长,继续操练,这次很快将宫女们训练得进退有序,阵形严整。”

吴王虽然失去了两名爱姬,但最后还是拜孙武为将军,因为他看出孙武善于用兵的本领和卓越的指挥才能,是帮助自己成就霸业的难得的将才,就决定重用他,把指挥吴国军队的大权交给了他。

五战灭楚

公元前512年,孙武随吴王和伍子胥征讨楚的属国钟吾(今江苏宿迁东北)、舒(今安徽庐江县西),连战连胜。阖闾就想乘胜直捣楚国都城,孙武却劝阻道:“楚军现在还不能轻视,况且我们现在灭掉两国之后已经很疲惫,应该收兵休整,待机再战。”阖闾于是班师回国。

伍子胥和孙武确定了扰楚疲楚寻机破楚的战略,然后组建了三支精锐军队,轮流袭扰楚国边境。在第一支军队袭击时,楚国便调集主力迎战。但楚军一出,孙武却率吴军撤退了。当楚军刚返回时,吴国派出的第二支袭扰军队又开始了行动。这种车轮式的袭击战搞得楚国被动应付,军队疲惫不堪,国力也消耗严重,致使一些小属国纷纷叛离,吴国却在袭扰中大有收获。

公元前506年,孙武又运用长途奔袭灵活机动的战法打败了楚军。当时,楚国围攻吴的属国,即一个小国蔡国。孙武率领3万精兵,乘船逆淮河而上救援。楚军见势不妙,赶忙退兵,在汉水设防。没想到孙武却突然弃船登岸,从陆路奔袭楚国腹地,给楚军来了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但孙武并没有用全部兵力奔袭,而是精选了3500人做先锋,披坚执锐,轻装疾进。等到了汉水东岸,楚军迎击时孙武又领兵后撤,引诱楚军追击,三战三胜。此后两军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决战,孙武用先发制人的战术冲乱了楚军的阵脚,然后吴王率领主力攻击围歼,又大获全胜。以后孙武用半渡而击、乘楚军用餐时攻击等灵活战术打得楚军毫无还手之力。

因为孙武的神勇指挥,从柏举之战到占领楚国国都郢,吴军只用了十天的时间,楚王仓皇而逃。孙武以3万破楚军20万,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吴王阖闾三年,阖闾与伍子胥、伯率领军队攻打楚国,攻克舒这座城池,并消灭了先前逃亡楚国的烛庸、盖余两人。阖闾想趁势攻入郢都,孙武阻止说:“不行,太劳扰民众,应等待时机。”四年,又伐楚,占领六和潜这两座城池。

六年,楚国派子常、囊瓦攻打吴国。吴国迎击,打败楚军于豫章(今南昌)。占领楚国的居巢。九年,吴王阖闾请教孙武、伍子胥说:“先前您说楚都郢不能攻打,现在如何?”二人回答说:“子常非常贪婪,唐国、蔡国的人都很怨恨他们。大王要是攻入郢都,必须得到唐国、蔡国的支持方可。”阖闾听从他们的建议,动员全部军队,与唐国、蔡国的军队一起向西进军,到汉水岸边驻扎下来。楚国也派出军队抵御吴国,两军夹水互列战阵。吴王的弟弟夫概想攻打楚军。吴王不许。夫概说:“大王已经让臣下统领军队,军队以有利为上策,现在正是时机,为什么还要等待?”于是以他带领的五千人马攻进楚军,楚军大败。于是吴王纵兵追击。等到达郢都,连战五次,五次皆大败楚军。楚昭王逃出郢都。

孙武在吴楚争霸中辅弼闾之功勋,尚有史可据,但自此以后的事情则由于史料的流失而难以得知,让人无法窥得孙武这一伟大非凡人生的全貌。

编者小语:

孙武之所以在古今中外享有盛誉,最根本的原因并不在于他指挥的具体战役,而在于他为后世奉献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兵经《孙子兵法》。此书是对上古以来,特别是春秋时期频繁、激烈、多样的战争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是对已有的兵学理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是春秋时期先进的社会思想交合的产物,是尚武崇智的齐文化孕育的奇葩,同时也是孙武个人天才和勤奋的结晶。当今,《孙子兵法》不但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军事指挥员们在战场上角逐胜负的武器,而且已登上了一些国家的最高“殿堂”,成为他们战略决策的理论依据之一;在其非军事领域也被广泛应用,其中智慧,真可谓是“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这一部言不过6000的奇书不仅奠定了中国古典军事理论的大厦,而且成为世界军事领域最璀璨的明珠。孙武也凭其著作而在离开人世之后登上了他成功人生的巅峰。

【预知战争脉搏的大将——孙膑】

“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生卒年不详,真名失传,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齐国人(今山东鄄城人),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相传他少年时与庞涓同师于著名高人鬼谷子。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因忌妒孙膑才能,将其骗至魏国,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为齐使者秘密带回齐国,经将军田忌举荐,被齐威王重用为军师。

魏惠王仿效秦孝公,花了重金钱招徕天下豪杰。庞涓来求见,向他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非常高兴,拜庞涓为大将。庞涓真有点本领,他天天操练兵马,从附近几个小国下手,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后来连齐国也被他打败了。从那时候起,魏惠王更加信任庞涓,庞涓自以为是了不起的能人。可是他心中有数,他的同学齐国人孙膑,本领比他强。据说孙膑是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只有他知道祖传的《孙子兵法》。

魏惠王也听到孙膑的名声,有一次跟庞涓说起孙膑。庞涓派人把孙膑请来,跟他一起在魏国共事。谁知道庞涓存心不良,背后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十分恼怒,治了孙膑罪,在他的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幸好齐国有一个使臣到魏国访问,偷偷地把孙膑救了出来,带回齐国。齐国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个将才,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正在改革图强,需要贤能之士。他同孙膑谈论兵法之后,大为赞赏,有相见恨晚之感。

田忌和齐国的公子们都喜欢赛马赌博的活动,但苦于不能稳操胜券。一次,孙膑得知参赛的马匹素质、速度参差不齐,就劝说田忌重下赌注。比赛前,孙膑对田忌说:“马有三个等级,让你的下等马同对方的上等马比试,让你的上等马同对方的中等马比试,最后让你的中等马同对方的下等马比试。”田忌依计而行。经过三个回合的较量,田忌以二胜一负获取胜利,赢得千金。从此,田忌、齐威王更加佩服他的才能。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西南)。第二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大将,孙膑忙推辞说:“不行。我是个受过刑的残废人,当了大将,会给人笑活。大王还是请拜田大夫为大将吧。”齐威王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

孙膑帮助田忌出主意,田忌打算带兵直奔赵国的邯郸,孙膑对田忌说:“现在魏国精锐兵力都去攻赵国,国内大多是老弱残兵,十分空虚。咱们不如去攻魏国大梁。田忌采纳了这个计策。庞涓的军队已经攻下邯郸,忽然听说齐国打大梁去了,立刻吩咐退兵。刚退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时,正碰上齐国兵马。两军开战,庞涓大败。齐国大军得胜而归,邯郸之围也随之解除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之战。”

“减灶诱敌”

公元前342年,魏国又派兵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那时候,齐威王已经死了。他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孙膑带兵救韩国。孙膑又使出他的老法子,不去救韩,却直接去攻魏国。庞涓得到本国的告急文书,只好退兵赶回去,齐国的兵马已经进魏国了。魏国发动大量兵力,由太子申率领,抵抗齐军。孙膑指出,魏军虽然吃过败仗,但并未伤其元气,而且在其他战场上仍然很得手,自视悍勇无敌,常有轻视齐国之心,齐军正应该利用对方的虚骄之气,因势利导,使他们陷入错误的判断之中,然后再聚而迁之。孙膑因此巧妙地设下了“减灶诱敌”之计。

在齐军退下后,庞涓观察了一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他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人吃饭用的。庞涓吓得说不出话来。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国军队第二回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灶,只有能够供五万人用的了。第三天,他们追到齐国军队第三回扎营的地方,仔细数了数炉灶,只剩了两万人用的了。庞涓这才放了心,笑着说:“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鬼。十万大军到了魏国,才三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他吩咐魏军没日没夜地按着齐国军队走过的路线追上去。一直追到马陵(今河北大名县东南),正是天快黑的时候。马陵道十分狭窄,路旁边都是障碍物。庞涓恨不得一步赶上齐国的军队,就吩咐大军摸黑往前赶。忽然前面的兵士回来报告说:“前面的路给木头堵住啦!”庞涓上前一看,果然见道旁的树全砍倒了,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没砍,细细瞧去,那棵树的一面还刮去了树皮,露出一条树瓤来,上面影影绰绰还写着几个大字,因为天色昏暗,看不清楚。庞涓叫兵士拿火来照。有几个兵士点起火把来。趁着火光一瞧,那树瓤上面写的是:“庞涓死于此树下。”庞涓大吃一惊,连忙吩咐将士撤退,已经晚了。四周不知道有多少箭,像飞蝗似的冲魏军射来。一时间,马陵道两旁杀声震天,到处是齐国的兵士。原来这是孙膑设下的计策,他故意天天减少炉灶的数目,引诱庞涓追上来。他算准魏兵在这时辰到达马陵,预先埋伏着一批弓箭手,吩咐他们只等树下有火光,就一齐放箭。庞涓走投无路,只得拔剑自杀。齐军乘胜大破魏军,把魏国的太子申也俘虏了。

马陵之战,齐军大获全胜,从此孙膑名扬天下,成为当时公认的大军事家。

孙膑虽然为齐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政治上却不甚得意。马陵之战前后,齐国统治集团内部,齐相邹忌和大将田忌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孙膑是一个有深谋远虑的人,在这次大捷后不久,他便以残疾之身为借口,摆脱了政治纠纷,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他把晚年的全部精力用在军事理论的研究上,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孙膑兵法》。

编者小语:

在齐、魏争雄具有决定意义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孙膑指挥齐军两次击败魏军,迫使庞涓自杀,使齐国成为强国之一。他在作战中运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原则,创造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孙膑及其弟子所撰《孙膑兵法》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思想,总结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

【杰出的军事思想家——吴起】

年少立志

吴起(约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理论家、军事改革家。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人。

据说,吴起少年时,家累千金。由于他外出游学求仕,弄得家道衰落,而被乡人嘲笑。于是他在离开卫国时对母亲说:“我当不上卿相决不回家”。后来,他辗转来到了鲁国,开始学兵法。当时鲁国正遭到齐国的攻伐,十分危急。于是鲁王就任用吴起作将军,领兵抗齐。吴起治军严于己而宽于人,与士卒同甘共苦,因而军士皆能效死从命。吴起率鲁军到达前线,没有立即同齐军开战,表示愿与齐军谈判,先向对方“示之以弱”,以老弱之卒驻守中军,给对方造成一种“弱”、“怯”的假象,用以麻痹齐军将士,骄其志,懈其备,然后出其不意地以精壮之军突然向齐军发起猛攻。齐军仓促应战,一触即溃,伤亡过半,鲁军大获全胜。

英雄无路

吴起的得势引起鲁国群臣的非议,一时流言四起。鲁君因而疑虑,就辞退了吴起。吴起离开鲁国后,听说魏文侯很贤明,于是奔波来到魏国,要事奉文侯。文侯问大臣李克:“吴起为人如何?”李克说:“吴起贪荣名而好色,但是,领兵打仗没有人能比得上他。”这样魏文侯就任命他为将军,率军攻打秦国,攻克五座城邑。

魏文侯因吴起善于用兵,才能卓著,廉洁而公平,能得到士卒的拥护,就任命他为西河(今陕西部阳一帝)的守将,抗拒秦国和韩国,其中战绩累累。保证了魏国在中原的发展没有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