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历史名人
26321000000024

第24章 军事篇(13)

宋惩唐末五代武人****,兵变频仍之弊,自开国以来,极力压低武将地位,以绝其觊觎之心,把重文抑武作为基本国策。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随着狄青官职的升迁,朝廷对他的猜忌,疑虑也在逐步加深。但其实狄青始终对朝廷忠心耿耿。在他作了枢密副使之后,脸上仍保留着宋代军士低贱的标记——制字。首先想到的是鼓舞士气,而不是自己做官的尊严。狄青出身贫贱,曾有阿谀奉承之徒附会说他是唐朝名臣狄仁杰之后,狄青并不为改换门庭而冒认祖宗,他说:“一时遭际,安敢自比梁公。”

狄青在枢密使任上四年。至和三年(1056年),受谣言中伤,罢为护国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判陈州。嘉祐二年(1057年)三月,狄青病死,终年48岁。死后赠中书令,谥武襄。

编者小语:

宋朝是文人治国,包括高级军事将领都是书生。从普通士卒到枢密使狄青是第一人,狄青完全靠的是勇武拼出来的。他不仅战功累累,长于用兵,并且为人谨慎,人品也非常好,武将里很难得。但最终还是受满朝猜忌最后被贬郁闷而终。

【一代忠良——李纲】

临危不惧保卫京都

李纲(1083年~1140年)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伯纪。福建邵武人。

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及第。五年,任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议论朝政过失,被罢去谏官职事。宣和元年(1119年),京师发大水,他上书要求朝廷注意内忧外患问题,当以盗贼外患为忧,被宋徽宗赵佶认为议论不合时宜,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

新兴的女真族建立金朝,并已多次打败辽军。金天辅四年,(1120年),宋金订立“海上盟约”,联合灭辽。宣和四年(1122年),宋军两次攻打辽南京(今北京)失败。在宋军要求下,同年十二月金军攻占燕京,金在宋将原给辽的“岁币”转给金朝,并索取100万贯代税钱后将燕京依约归还宋朝。宣和七年七月,李纲被召回朝,任太常少卿。同年十月金太宗毁弃盟约,大举进攻宋朝,分兵两路,西路以完颜宗翰(粘罕)为帅,包围了太原,东路以完颜宗望(斡离不)为帅,在宋降将郭药师引导下长驱直入,前锋直指北宋首都东京开封府。

在宋廷一派慌乱情况下,李纲向宋徽宗提出了传位给太子赵桓,以号召军民抗金的建议。赵桓(宋钦宗)即位后,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就任亲征行营使,负责开封的防御。他率领开封军民及时完成防御部署,亲自登城督战,击退金兵。金帅完颜宗望见开封难以强攻,转而施行诱降之计,宋廷弥漫了屈辱投降的气氛。李纲因坚决反对向金割地求和,被宋钦宗罢官。由于开封军民愤怒示威,迫使宋钦宗收回成命,李纲才又被起用。完颜宗望因无力攻破开封,在宋廷答应割让河北三镇之后,遂于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撤兵。开封守卫战在李纲组织下获得胜利。

屡贬屡谪的抗金主帅

金兵撤离之后,李纲即遭到宋廷投降派的排斥和诬陷。靖康元年五月,宋廷强令李纲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驱赶他出朝。李纲就任后,宋廷又事事加以限制,使宣抚使徒具空名,无节制军队之权。李纲被迫于九月辞职,又被加上“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先责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安置,再谪夔州(今四川奉节白帝城)。

面对金兵更大规模入侵的间歇,以宋钦宗为首的统治集团却以为相安无事了,又恢复了以往“文恬武嬉”的故态,根本不做任何防御金兵再次入侵的准备,甚至把这样的呼吁也斥为“危言耸听”。

然而,李纲被贬不久,金兵再次两路南下围攻开封。由于宋钦宗等人一心只想投降,不做认真抵抗,两路金兵先后顺利渡过黄河,对汴京展开钳形攻势。不久,开封再次被包围了。金兵不费吹灰之力就攻破了汴京的城头,将汴京城紧紧地包围起来。他们不但向北宋勒索钱财,还要宋钦宗下诏,命令河北军民停止反抗。以宋钦宗为首的北宋统治者,为了讨好金人,把汴京城军民的反抗手段都剥夺了,使汴京军民只能在外无援兵、内无物资的情况下坐以待毙。当时正是严冬季节,大雪纷飞,汴京军民遭受难以言状的灾难,冻死、饿死的人不计其数。

宋钦宗在被俘前夕又想起用李纲,任命他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但已无济于事。当李纲在长沙得知此命时,北宋已经灭亡。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康王赵构即帝位于南京应天府,是为宋高宗,改当年为建炎元年,史称南宋。为利用李纲的声望,起用他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其时,李纲正在赴开封途中,接到任命,便赶到南京,竭尽思虑,为高宗筹划重整朝纲,组织抗金,并同高宗周围的汪伯彦、黄潜善等投降派展开尖锐斗争。他反对投降,主张“一切罢和议”,严惩张邦昌及其他为金兵效劳的宋朝官员,以励上节。

为加强抗金斗争的力量,他推荐坚决抗战的老臣宗泽出任东京留守,去开封整修防御设施;又力主设置河北招抚司和河东经制司,支持两河军民的抗金斗争,并推荐张所和傅亮分别任河北招抚使、河东经制副使。他还针对北宋以来军政腐败,赏罚不明等情况,颁布了新军制二十一条,着手整顿军政,并建议在沿江、沿淮、沿河建置帅府,实行纵深防御。

他认为只要上下齐心抗金,“三数年间,军政益修,甲车咸备,然后大举以讨之,报不共戴天之仇,雪振古所无之耻”。在李纲的苦心经营之下,南宋政局逐渐稳定。

然而,他主张坚决抗金及反对投降活动,却为宋高宗及汪伯彦、黄潜善所不容。因此,他们又设法驱逐李纲。首先,调李纲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左相),另委黄潜善接任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牵制李纲。接着,又罢免张所、傅亮,撤销河北招抚司及河东经制司,蓄意破坏李纲的抗金部署,迫使李纲辞职。李纲任宰相仅七十五天,就被驱逐出朝,不久贬鄂州(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继又流放到海南岛的万安军(今广东儋县东南)。直到建炎三年(1129)底才获自由。

建炎四年,李纲回到邵武居住。此后,于绍兴二年(1132)二月至绍兴三年,任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兼知潭州(后改湖南安抚使),又于绍兴五年十月至七年十一月任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虽然被排斥在外,但一直关心国事,一再上书陈述政见,继续反对屈辱投降,支持岳飞抗金斗争。

绍兴五年(1135年),李纲又上长篇奏章陈述中兴大计,指出宋朝的衰弱是因为上下偷安,不为长久之计,退避之策“可暂而不可常,可一而不可再,退一步则失一步,退一尺则失一尺”,告诫高宗“勿以敌退为可喜,而以仇敌未报为可愤;勿以东南为可安,而以中原未复、赤县神州陷于敌国为可耻;勿以诸将屡捷为可贺,而以军政未修、士气未振而强敌犹得以潜逃为可虞”。他建议朝廷先料理淮南、荆襄为东南的屏障,于两淮东西及荆襄置三大帅,各领重兵以图恢复,深信中兴之期,指日可待。同年十月,李纲改任制置大使,兼知洪州,绍兴七年被罢,提举宫观。

绍兴九年二月,再次起用李纲为湖南路安抚大使兼知潭州。未及赴任,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李纲病死于福州,终年58岁。

编者小语:

李纲一生爱国爱民,民族英雄林则徐对李纲敬仰至极,他题一副对联:“进退一身关庙社,英灵千古镇湖山”。表达他对李纲的仰慕之情。为了纪念和称赞李纲爱国爱民事迹,后人在无锡惠山、胶山,以及福建邵武、福州等地都建有李忠定公祠,供人敬仰。

【抗金老将——宗泽】

仕途坎坷

宗泽(1059年~1128年)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汝霖。婺州义乌人(今属浙江)。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同进士出身。从元祐八年起,他先后任大名府馆陶县尉、衢州龙游县(今浙江衢州东)令、晋州赵城县(今山西洪洞县北)令、知莱州掖县、登州(今山东蓬莱)通判、巴州(今四川巴中)通判等地方官。

随着辽、金不断南侵,宋王朝为了加强北部边防,下令将登州等四州提升为“次边”,要选拔一些干练的官员充任通判。政和五年(1115年),宗泽升任登州通判。登州邻近京师,权贵势力伸手其间。如登州如登州仅宗室官田就有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纳租万余缗,都转嫁到当地百姓身上。宗泽上任后,愤然上书朝廷,陈明实情,请求予以豁免,终于为登州百姓免除了沉重的额外负担。

宗泽在官场中,越来越看清宋朝统治集团的腐朽,感到自己已难以有所作为。宣和元年(1119年),年届六十的宗泽乞请告老还乡,获准授予主管南京(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鸿庆寺的虚衔,遂退居家乡义乌邻县东阳,结庐山谷间,拟著书自适以度晚年。后被人诬告蔑视道教,宗泽被发配镇江“编管”。

宣和四年(1122年),徽宗举行祭祀大典,实行大赦,宗泽才重获自由。宗泽先掌监镇江酒税,二年后才调任巴州通判。这时,金国在北方崛起,辽、金、宋之间正在展开激烈的斗争,忧国忧民的宗泽却被远置西南边陲巴州,完全背离了他报效国家的意愿。

靖康元年(1126年)初,在御史大夫陈过庭的推荐下,朝廷召宗泽进京,出任台谏。宗泽一接诏书,不顾68岁高龄,立即日夜兼程驰赴京师,抵京后即向钦宗“奏对三策”,力主抗金,反对求和,此后又多次上书陈述抗金主张。

固守开封力挽危局

金兵第一次围攻开封撤退后,宗泽入京任台谏之职。八月,金兵再次南侵,他出知磁州(今河北磁县),并任河北义兵都总管。他不仅在磁州击退金兵,还主动出击,获得一些战果,使磁州军势声震河朔。其时,宋钦宗赵桓依然想用屈膝求和的办法求得金兵再次后撤,派康王赵构出使金营。当赵构一行到达磁州时,宗泽劝阻赵构使金,使他得以免被金兵俘虏。金兵再围开封后,宋钦宗任命宗泽为河北兵马副元帅,协同兵马大元帅赵构等人救援京城。他力主向开封进军,并不顾元帅府中赵构、汪伯彦等人的阻挠,率兵奋战,多次挫败金兵,虽然由于势孤力单,未能解京师之围,但却打击了金兵的气焰。

南宋政权建立,宗泽因坚持抗金,反对投降活动,遭到排斥。由李纲的推荐,于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任知开封府,后又升任东京留守兼开封府尹。

六月十七日,宗泽到达开封。面对残破不全的开封城和混乱不堪的社会秩序,他首先从安定民心、解决民生问题入手。下令逮捕了一批勾结金兵、为虎作伥者,就地正法,以清除金兵的内应;同时在全城张贴告示,严禁盗窃,犯者不论赃物多少,一律按军法处置。于是,“豪强退缩,盗贼屏窜”,迅速恢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鉴于物价飞涨,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他密令衙内厨子和监库使臣,买来米、面制成笼饼和酒,核计成本,发现笼饼只有市价的三分之一,酒只有市价的十分之一。他传唤一个作坊饼师审讯,并以“哄抬物价罪”斩首示众,杀一儆百,从而煞住了哄抬物价的歪风。他深知物价暴涨源于货物缺乏、要稳定物价必须开辟货源。于是发动群众疏通汴河、五丈河,“泛应纲运”,使各地货物源源不断运到开封。他还恢复了“税盐制”,允许百姓贩盐,盐价随之下降。由于宗泽理财有方,开封很快重现了货物充盈、物价平稳、人心安定的繁荣景象。在驻军中也积储有半年的粮草,为抗金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金兵占领期间,开封城的防御设施被破坏殆尽。金兵撤离开封后,仍屯留在黄河北岸,距开封不足200里,鼓角之声朝夕相闻,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战事。整军布防是面临的最急切任务。宗泽大力修复楼橹,开浚壕河,修造守御之具,把分散在开封内外的宋军组织起来,按城的四壁分为四区,各置统领为守御使臣,选派四位“有谋略勇敢之士”分任四区提领,规定各区的防守范围和职责,把招募来的义兵,分隶各区统领管辖,与正规军协同作战。为了对付金国的骑兵,宗泽汲取他人的经验,制造了“决胜战车”1200辆。每辆战车就是一个独立的战斗单位。“每辆用五十五人,一卒使车,八人推车二人扶轮,六人执牌辅车,二十人执长枪随牌辅车,十有八人执神臂弓弩,随枪射远。”每10辆战车为一队,共120队。宗泽派两位将领担任指挥和操练。每日操演“回旋曲折之阵”,协同步兵作战。宗泽在加强城防建设的同时,还极力扩大防守范围。在城郊选险要之处,建立了24座坚固的壁垒,派兵数万驻防;沿黄河修筑纵横相连的“连珠寨”,分兵把守;同时把开封府濒河72里,平摊给府属16县负责守卫,令挖掘深阔各丈余的壕沟,沟南密植鹿砦等,以防金国骑兵的冲击。这样,从开封城至黄河南岸建起了纵深的防御体系,这是开封有宋以来的最强固的防御设施。

当开封被金兵围困时,各地勤王军纷纷前来救援。南宋王朝建立后,当权的主和派却歧视他们,“凡勤王人例遭斥逐,未尝有所犒赏,未尝有所帮助,饥饿流离,困厄道路”,不少散落在开封一带。宗泽认为他们都是忠义之士,尽力予以帮助,号召他们团结抗金。于是,这些勤王军很快聚集到宗泽的周围,听从号令,成为守卫开封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