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历史名人
26321000000029

第29章 军事篇(18)

由于清政府的新策略,郑成功和他的军队断绝了经济来源,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不得不放弃以近岸离岛为基地,骚扰东南沿海的军事策略,转而进攻已久为大航海时代以来远渡重洋来到亚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所分别殖民割据的台湾,作为新的基地,这一年三月二十三,郑成功亲率将士2.5万、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出敌不意地在鹿耳门及禾寮港登陆。先以优势兵力夺取荷军防守薄弱的赤嵌城(今台南市内),继又对防御坚固的首府台湾城(今台南市安平区)长期围困。

经过九个月的苦战,在早年由其父协助渡海的汉人移民的支持下于1662年打败荷兰人,迫使殖民总督揆一于同年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签字投降,撤离台湾。于是祭告山川,颁屯垦令,开东宁王国,立郑家天下,拥有现在台湾南部以及一部分东部的土地,设“承天府”,改台南为“东都”,以示候明永历帝东来之意,争取明朝遗臣效忠。另辟海外乾坤、抗清朝于海外。同年月间传来桂王朱由榔死于缅甸的消息。虽然仍有其他明朝宗室在台,但郑成功已决定不再拥立新帝,自为台湾之主。郑成功在台成立第一个汉人政权,同年5月病逝,享年39岁。原葬台南洲仔尾,1699年迁葬南安祖墓。

郑成功死后,他的儿子郑经继续经营台湾,改东都为东宁。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中央官制,对内虽仍奉已死的明永历帝之正朔,与中国内陆清王朝之顺治、康熙各朝互不统属,对外则自称“东宁王国”,始有开国长治之想,经营成效斐然。后因降将施琅师法郑成功当年进攻荷兰人故技,攻克澎湖岛,因此孙子郑克塽于1683年降清,为免台湾民众起反抗之心,郑氏在台诸坟悉数遭清王朝掘起迁葬中国内陆。1684年4月,台湾(时为台湾府)正式纳入大清帝国版图,隶属福建省,下设台湾县,凤山县与诸罗县。

编者小语:

郑成功的一生经历了抗清与驱荷复台两个阶段,史学界对他的评价也不尽相同。郑成功的抗清与农民军的抗清不同,他的抗清与“忠君”思想分不开,故而不能充分利用人民的力量,以致抗清失败。郑成功驱荷复台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通过这一斗争,驱逐了荷兰殖民者,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因而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代枭雄——曾国藩】

步步青云的仕途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人。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然文化少,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曾国藩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

曾国藩自科举出身,是道光十八年(1838年)殿试“同进士出身”,成为林则徐政敌、主张“鸦片上税免禁”的军机大臣穆彰阿得意门生,入翰林任庶吉士,之后曾叙任各部侍郎。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地踏上仕途之路,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从七品一跃而为二品大员。

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曾国藩的一生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是分不开的。咸丰三年(1853年)因丧母而丁忧在籍,正值朝廷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来镇压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不堪一击。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曾国藩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仿效已经成军的楚勇,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曾国藩用刑苛酷,称“乱世当用重典”,史称“派知州一人,照磨一人承审匪类,解到重则立决,轻则毙之杖下,又轻则鞭之千百。……案至即时讯供,即时正法,亦无所期待迁延”。不仅他自己直接杀人,他的父亲和四弟也杀人,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称呼为“曾剃头”。

在和太平军作战中,曾国藩用劫掠财物、封官赏爵的办法来鼓舞士气,养成湘军凶悍领残的本性。湘军在军事素质落后的清朝武装力量中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与太平天国军事力量作战的主力之一。

1854年,湘军练成,合计一万七千余人。曾国藩以所谓“忠义之士”充任湘军各级将官,水陆各级军将官则以文人充任。太平军对这个凶恶的敌人不敢掉以轻心,向湘军发动全面进攻,将驻有湘军主力的长沙围困。曾国藩冲出包围。

1854年四月,曾国藩率领所部进入白沙洲,命令水师进攻靖港,结果遭到惨败。曾国藩又急命陆军全线出击,不想陆军见水师失利,军心大乱,溃不成军。在一片嘲讽和攻击声中,又气又恨,曾国藩写下遗嘱,还让弟弟给自己购置了棺材,而当湘潭胜利的战报传来,曾国藩立即销毁遗嘱。

由于太平军将进攻的目标转向了武昌,使得曾国藩重整军备,取得了在湖南的优势,进而攻陷武汉,会同清军占据长江上游。

1860年,曾国藩终于大权在握,在洒满太平军鲜血的江南大地任两江总督,并任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年底,太平军李秀成所部进逼祁门湘军老营,在此坐镇的曾国藩深知兵力单薄,难堪一击,而李秀成却绕路而行,使得曾国藩又一次生还。1861年,湘军攻陷安庆,军事上出现转折。曾国藩获得慈禧太后的任命,统辖苏、皖、赣、浙四省军务。

1862年,曾国藩分兵十路,向太平天国发动大规模进攻。曾国藩所指挥的各路湘军,在疯狂镇压太平军的同时,对所占领的地方,大肆屠杀、奸淫掳掠。1864年7月攻破,曾国藩下令就地杀害了太平天国重要将领李秀成。之后,曾国藩被赏加太子太保衔,赐封一等侯爵,曾国藩的权力、地位和功名此时都达到了顶峰。

曾国藩本人也善于运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鸿章都与他有密切关系。左宗棠、李鸿章等称呼曾国藩为老师。

太平天国失败后,太平军在江北的余部与捻军汇合,清廷命曾国藩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曾国藩带领湘军二万,淮军六万,配备洋枪洋炮,北上“剿捻”,他的方针是“重迎剿,不重尾追”,并提出“重点设防”等计划,妄图把捻军阻击在运河、沙河地区,使捻军无处可逃,然后加以消灭。但是捻军突破了曾国藩的防线,进入山东,使曾国藩的战略计划全部破产。曾国藩被免职,由李鸿章接代。

千古功名毁于天津教案

之后朝廷又任曾国藩为两江总督,曾国藩会任后,于1868年5月,由南京出发检查粮饷、武器的准备情况,开始注重于军事工业,成为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早期人物。早在1861年9月,曾国藩攻占安庆之后,即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制造船炮。他还促成了江南制造总局的成立,还设立了学校学习外国语言,学习机械制造技术,翻译了大量外国工程技术书籍。他的这些举措和成果是值得人们肯定的。

同治九年(1870年),正任直隶总督的曾国藩奉命前往天津办理天津教案。1870年6月,天津数千名群众因怀疑天主教堂以育婴堂为幌子拐骗人口、虐杀婴儿,聚集在法国天主教堂前面。法国领事丰大业在街上碰到天津知县刘杰,因发生争执开枪射击,当场击死刘杰仆人一人,民众激愤之下先杀死了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及其秘书西门,之后又杀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国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焚毁了法国领事馆、望海楼天主堂以及当地英美传教士开办的4座基督教堂。事件发生后,英、美、法等国联合提出抗议,并出动军舰示威。曾国藩到天津后,考虑当时局势,不愿与法国开战,“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问情罪之一当否”,在法国的要求下,商议决定最后处死为首杀人的18人,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被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并由崇厚派使团至法国道歉。这个交涉结果,朝廷人士及民众舆论均甚为不满,使曾国藩的声誉大受影响,引起全国朝野的唾骂,清王朝内部的顽固派也对曾国藩大加攻击。连他的湖南同乡,也把他在湖广会馆夸耀其功名的匾额砸烂焚毁。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1872年3月20日)曾国藩在南京病逝。朝廷赠太傅,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一生著述颇多,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光绪五年(1879年),也就是曾国藩死后7年,传忠书局刻印了由李瀚章、李鸿章编校的《曾文正公家书》。

编者小语:

曾国藩作为一个时代非常优秀的人,他也有自己人性的一面,当被太平军打败之后,曾先后两次跳江自杀。当他失败的时候,他也受到当朝人的嘲笑,他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他后来的成功都是在其前面失败的基础上累积起来的。

【清代名将——左宗棠】

科场失意,另寻仕途

左宗棠,清朝大臣,洋务派代表人物,湖南湘阴县人,字季高,一字朴存,嘉庆十七年十月初七日(1812年)生。幼随祖父读书。19岁入长沙城南书院。受业于山长贺熙龄。博览熙龄之兄长龄藏书,有志于经世之学。喜作壮语,常以“卧龙”自比,与人作书,辄署“亮白”。

道光十二年(1832年),左宗棠纳资为监生。嗣与兄宗植参加乡试,同中举人。后赘居湘潭妻家,三试礼部不第。时清朝政治腐败,经济凋敝。他目睹时艰,在其居室为联自励云:“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1837年春,左宗棠的同乡——两江总督、经世致用派代表人物陶澍回乡省亲,途经醴陵,看到县公馆的一副对联“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印心石牵涉到陶澍一个引以为豪的故事)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后“激赏之”,经知县引见与左宗棠见面。

陶对左“一见目为奇才,纵论古今,为留一宿”。左宗棠提出要拜陶澍为师,毕生仿效。陶澍欣然应允。

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七年间,在安化陶澍家中为塾师,潜心博览藏书。鸦片战争期间感愤时事,多次上书贺熙龄论战守机宜,力主抗战,谴责投降卖国行为。

于是,一个落魄的穷举人,就这样做了两江总督府的四品幕僚。在这里,左宗棠开始接触军国大事。

南征北战,操办洋务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进军湖南,围攻长沙。左宗棠入巡抚张亮基幕下,襄赞军务,调军食,治文书,区画守具。及长沙围解,他以知县任用,并加同知衔。翌年正月,张亮基擢署湖广总督,他亦随同赴鄂,九月,张移抚山东,他遂辞归湖南。四年,入湘抚骆秉章幕下。在骆幕下6年。为镇压太平军,策划军事,外援五省,内清四境,筹饷备械,整饬吏治。还为抵抗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提出抗敌计划。先后授兵部郎中,加四品卿衔。九年,以永州镇总兵樊燮案受控,即辞离骆秉章幕,赖胡林翼、曾国藩、潘祖荫交章辩解,方免于验。

咸丰十年(1860年)闰三月,太平军破清军江南大营,旋下常州、无锡、苏州、嘉兴诸地,除上海外,苏南地区尽为太平军所有。四月,左宗棠奉诏以四品京堂衔候补,随曾国藩襄办军务。他于长沙金盆岭募练楚军8000余人,驰援江西、安徽。次年二月,击败太平军于乐平,解祁门之围,经曾国藩奏准帮办军务。五月,授太常寺卿。六月,移军安徽婺源。十一月,奉诏督办浙江军务。十二月升任浙江巡抚。率楚军8000人入浙。自此独当一面。

同治二年(1863年)春,左宗棠率军占领金华、衢州等地。三月,授闽浙总督,仍兼浙江巡抚。次年攻占杭州,控制全浙,加太子少保衔,封一等恪靖伯。旋奉命节制闽粤赣三省军事,领军入闽,进攻太平军团余部。五年正月,攻灭李世贤、汪海洋部于广东镇平和嘉应州。旋返福州。

同治五年(1866年)五月,左宗棠奏请购机器,雇洋匠,试造轮船。与沈葆祯等筹办福建船政局(马尾造船厂)。九月,奉旨移督陕甘,开始镇压西北回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