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历史名人
26321000000005

第5章 政治篇(4)

他陆续出兵消灭了吕布、袁术、张绣等割据势力,在有名的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之战中,又以少胜多,歼灭了袁绍的主力,以后又平定了袁绍的儿子袁谭等人,统一了北方。

公元208年,曹操进位为丞相。他企图统一南方,率领大军南下,在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打得大败,又退回了北方。

建安十八年,曹操发兵四十万,亲征孙权。两军相持数月,各无所获。曹操再次北返。五月,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割冀州的河东、魏郡等十郡以为魏国封地。曹操封魏公后,所任丞相和冀州牧如故,权势愈来愈大。七月,曹操建魏国社稷宗庙,又在魏国内设置尚书、侍中。

建安二十年三月,曹操见刘备已取得益州,而汉中是益州门户,“若无汉中,则无蜀矣”,刘备必然要攻取汉中。于是曹操抢先一步,率十万大军亲征汉中张鲁。十一月,张鲁出降曹操,汉中遂为曹操所有。

曹操主力退出汉中后,刘备随后向汉中发动进攻。建安二十三年,刘备亲率大军进至阳平关,夏侯渊等人与刘备夹关对峙。七月,曹操亲率大军赶往关中,坐镇长安,以便随时指挥汉中战局。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刘备自阳平关南渡沔水(今汉水),依山而进,驻军于定军山(今陕西沔县东南),夏侯渊出兵与刘备争夺地势,被刘备杀掉,曹军大败。曹操遂放弃汉中,军队全部撤回长安。

建国二十四年,刘备大将关羽从荆州袭击曹操的东南防线襄樊一带。曹操派于禁往救樊城。八月,关羽乘洪水泛滥之机,大破于禁所统七军,乘势进军,将樊城围住。时樊城曹军只有数千人,城被水淹,水面离城楼仅有数尺,曹仁率军死守。曹操又派徐晃领兵去救樊城。十月,曹操从关中赶到洛阳,亲自指挥救援樊城。

孙权因关羽处其上游,怕关羽势力发展,早已有攻取荆州之心,于是联合曹操,准备以大将吕蒙偷袭荆州要地江陵。曹操接信后,将这一消息通知曹仁,命他继续坚守,自己进至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临近指挥,又派兵十二营增援徐晃,命他反击关羽。不久,吕蒙偷袭江陵得手。关羽撤兵,路上被孙权军擒杀。

曹操在孙权擒杀关羽、取得荆州后,表孙权为骠骑将军、荆州牧。孙权遣使入贡,向曹操称臣,并劝曹操代汉称帝。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公元220年),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死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这年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编者小语:

曹操是一个有多方面成就的历史人物,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曹操统治北方期间,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有很多建树。他注意招收和提拔人才,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的中下层人物。他重视农业生产,利用收编的青州军,又招募流亡农民,屯田垦种,并兴修水利。他还抑制豪强兼并,整顿社会风俗。这些措施,对于久经战乱的中原地区是非常必要的,使当时北方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曹操自己对文学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在戎马生涯中手不释卷,登高必赋。他的文章质朴刚健,简约明快。他的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如历来传诵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诗句,就洋溢着积极的进取精神。

【圣人可汗——杨坚】

化险为夷

隋文帝杨坚(541年—604年),汉族,隋朝开国皇帝,谥号文帝,庙号高祖。

杨坚之父杨忠是北周政权的开国元勋,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战功赫赫,杨忠跟随北周太祖起义关西,因功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随国公。薨,赠太保,谥曰桓。杨坚十四岁就开始了仕途生涯,杨忠死后,杨坚袭父爵。后来娶大将军独孤信之女为妻。女儿为周宣帝的皇后。他有“身在帝王边,如同伴虎眠”之感。齐王宇文宪曾对武帝宇文邕说:“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本来宇文邕对杨坚早存疑心,听宇文宪说后,疑心更重,但是否立即除掉杨坚还犹豫不定,于是便问计于钱伯下大夫来和,来和也说杨坚不凡,但暗中想给自己留条后路。便谎称:“杨坚这人是可靠的,如果皇上让他做将军,带兵攻打陈国,那就没有攻不下的城防。”为杨坚避免了一场杀身之祸。

宇文邕还是放心不下,暗里又派人请星相家赵昭偷偷为杨坚看相。赵昭与杨坚友善,当着宇文邕之面佯装观察杨坚脸庞,然后毫不在意地说:“皇上,请不必多虑,杨坚的相貌极其平常,无大富大资可言,最多不过是个大将军罢了。”又使杨坚度过了一次险关。这时,内史王轨又劝谏宇文邕说:“杨坚貌有反相”。言下之意是要及早除掉杨坚。因为宇文邕对星相家赵昭的结论相信无疑了,便不悦地说:“要是真的天命所定,那有什么办法啊?”使杨坚再次化险为夷。

宇文邕死后,其子宇文赀即位。杨坚的长女被聘为后妃,杨坚又晋升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宇文赀对杨坚的疑心更大,他曾直言不讳地对杨妃说过:“我一定要消灭你们全家”。并命内侍在皇宫埋伏杀手,再三叮嘱说:“只要杨坚有一点无礼声色,即杀之!”然后他把杨坚召进皇宫,议论政事。杨坚几次化险为夷,心中早有准备,不管宇文赀怎样激,怎样蛮,怎样讲,杨坚都神色自若,宇文赀无杀机可乘。最后,杨坚想出了“两全”之策,通过老同学、内史上大夫郑译向宇文赀透露出自己久有出藩之意。这正合宇文赀的心意,当即任命他为扬州总管。这样宇文赀放心了,杨坚也安心了。

杨坚称帝

宇文赀是皇家世袭之君,根本不是治国安邦之君。不问朝政,沉迷酒色,满朝文臣武将敢怒而不敢言。宇文赀不但不听忠臣劝告,反而觉得这皇帝当得太不称心如意。他终于想出了一个逍遥自在的法招,将皇帝让给年仅6岁的儿子。自称天元皇帝,住在后宫,终日与嫔妃宫女们吃喝玩乐,荒淫无度的生活使他年仅22岁就丧命了。

他的儿子静帝即位,任命杨坚为丞相。周静帝即位时才7岁,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孩,所以杨坚就控制了北周的朝政。西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杨坚登基当天,长安城出现了八百年一次的祥瑞天象——庆云。

开皇之治

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精心治理,隋朝迅速强大繁荣起来,于开皇七年(西元587年)灭后梁,一年后下诏伐陈。开皇九年(西元589年),隋文帝派遣大军挥戈南下,灭亡了割据南方的陈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三百年的分裂局面。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朝。突厥可汗尊杨坚为圣人可汗,表示愿为藩属永世归顺,千万世为圣朝典牛马。隋文帝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征服各族蛮夷部落,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代。

鉴于五胡乱华以来南北分裂达二百七十年之久,民生困苦,国库空虚,故自隋开皇九年(589年),隋军统一天下后,即以富国为首要目标,轻徭薄赋以解民困,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之同时,稳定民生。由于魏晋南北朝以来,户籍不清,税收不稳,于是于开皇五年(585年),即大索貌阅,并接纳尚书左仆射高颎之建议,推行输籍法,作全国性户口调查,增加国家税收,改善经济,尽扫魏晋南北朝以来隐瞒户籍之积弊,促成开皇之盛世。

隋初经历南北朝战乱,民生疲弊,故杨坚接纳司马苏威建议,罢盐、酒专卖及入市税,其后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隋文帝在位时代之富饶既非重敛于民,究其原因,与全国推行均田制有关。此举既可增加赋税,又可稳定经济发展,且南朝士族亦渐由衰弱至于消逝。均田制能顺利推行,对隋前中期的经济发展收益甚大。

加上隋代以关中作为本位,关中粮食短缺,需依赖关东漕运接济,故杨坚于洛州等地设立常平仓等官仓,贮存关东运来粮食,建广通渠,便利关中漕运。又于民间设义仓,人民捐纳粮食以防凶年。

在地方行政方面,文帝鉴于魏晋南北朝政区划分毫无标准,地方行政混乱,支出庞大,杨坚遂于开皇三年(583年),尽罢诸郡,实行州县二级制,使国家地方行政渐上轨道。诚如学者钱穆所言:开皇之治的成功,简化地方行政机构是一个基本因素。据统计隋文帝时期朝廷开支减省三分之二,地方官府之开支减省四分之三,全国于行政之经费,大约是南北朝时期开支三分之一而已。故隋国库之丰积,不无原因。

此外,杨坚安定政治,关陇集团的支持功不可没。汉人如郑译、刘昉、高颎等名臣有助推动国策。杨坚亦因前朝酷刑甚多,影响民生,故命苏威等人编纂《开皇律》,修订刑律,订立国家刑法,使人民有法可守,又减省刑罚,死刑只设绞、斩二等,以示隋朝对民之宽大。

在澄清吏治方面,杨坚得国以来,励精图治,兼且天资刻薄,自不容贪污枉法之行为存在。杨坚命柳盛持节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者二百余人,州县肃然。吏治之整肃,不仅上裕国库,下纾民困,隋高祖在位时之隆盛,此亦为要因。杨坚开了科举制度之先河,于开皇七年(587年)命各州“岁贡三人”,应考“秀才”。在位期间,史称“开皇之治”。

杨坚在位23年,604年病逝于大宝殿,终年64岁,葬于泰陵(今天陕西省杨陵(凌)区城西5公里处)。

编者小语:

杨坚身为皇帝,但衣着十分朴素。他是个节俭的皇帝,然而却可说是节俭得过分。许多史书均记载文书晚年日渐吝啬,例如在隋高祖开皇十四年(594年)关中大旱,杨坚竟然不肯开仓赈济。不过只有此一事例,略嫌立论不足。按资治通鉴所载,杨坚在此时派员观察民间所食,亦十分自责,之后他又亲率官民接近洛阳粮仓,途中又十分关怀灾民。讽刺的是,史书用前一句来印证杨坚吝啬,后一句来印证杨坚关心民间疾苦,似有矛盾的地方。

【开明君主——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李世民生于公元599年卒于公元649年,在位23年(公元627年—公元649年)是唐朝第二代皇帝,他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

公元617年,李渊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并很快占领长安。公元618年,隋炀帝被杀之后,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晋封为秦王。这时,刘武周侵占并州,李世民统军出击,大破刘军,收复并州,凯旋之后又率兵东征,一举消灭了河北窦建德和洛阳王世充两大劲敌,奠定了统一全国的基础。武德五年,他率兵打败了窦建德余党于河北,窦建德兵败被俘,王世充走投无路,举城降唐。郑、夏政权的灭亡,壮大了唐朝的实力。

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军功显赫,因此威信日益增高,权利日益增大。随着统一全国战争的结束,在李渊诸子之间,围绕着王位继承问题,形成了以李建成为首的“太子帮”和以李世民为首的“军功帮”的激烈角逐,李世民成为皇位继承的最大竞争对手。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其中想出各种花招致李世民于死地,不仅想使皇帝反对他,并且还挖空他的一帮人马。由于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次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公元626年)李世民谎奏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唐高祖随即对此事进行调查,并决定于次日早朝问及此事。次日,高祖的一个嫔妃把李世民的控告通知了他的两位兄弟,他们便决定不去朝廷而直接去见皇帝求情,因此直奔皇宫,想为自己辩护。可是正在此时,李世民率十二名心腹将士部署在他早已控制了的玄武门阵地。当李建成、李元吉到达宫门入口处的玄武门时,他们被伏兵袭击。李建成被李世民杀死,李元吉被名将尉迟敬德所杀。这时,他们的随从几千人攻击玄武门,当看到两位主子已经被杀时,顿时群龙无首,一哄而散。

玄武门事变之后仅仅三天李世民便被立为皇太子,从他父亲手里接过政府的实际控制权。阴历八月初九,唐高祖让位,李世民便做了唐王朝的第二位皇帝。

贞观之治

李世民从秦王到皇帝,伴随着隋王朝的土崩瓦解,整个过程波澜壮阔,年轻的李世民经受了血与火的庄严洗礼和生与死的残酷考验,这些经历为他以后的文治武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他即位后吸取了隋朝统治和隋末农民起义的经验教训,积极推进均田制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招抚流离失所的逃亡农民,给他们土地,鼓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为解决耕地不足的问题,他一再缩减囿苑占地面积,以增加农民耕地。

在这种爱民、惠民思想指导下,制定了一系列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史,使人民衣食有余的方针政策。由于唐太宗为恢复农业生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再加上此后连年风调雨顺,出现了清平盛世的景象。史书记载,当时“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过往商人从京师到岭南,从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用自带粮食,取给于路。可谓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