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有分寸 做事有尺度
26322400000018

第18章 贫与富的信念(3)

亚蒙·哈默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要想实现财富梦想,就要具备以下几点:

(1)要有经济意识,有发财的梦想。现代人的观念不同于以前的人,经济社会的突出特点就是让人们都去努力发财,财富成了现代人成功的标志。一定要树立经济意识,要有发财的梦想和渴望。头脑里有这种准备,才有机会让你发财;没有准备,你就永远不会有发财的可能。

(2)要有具体的行动。任何梦想都是在行动中才有可能变为现实。有了发财的梦想就要付诸于行动,就要按自己的设想去做,去努力。不行动的人是不会成功的。当然,这种行动不是盲目轻率的,而是有计划的,有具体步骤和切实可行的。

(3)要有冒险的精神。想发财就要有冒险精神,因为你的想法要超出别人,才有可能获得胜利。如果你的想法与别人的一样,你就不会成功。冒险就是你要在别人不敢做某事时,而大胆地去做;当别人看不见希望的时候,你却看见了发财的希望。

(4)要有不怕失败,能经受挫折的坚强意志。谁都不可能一次就能成功,发财有时候容易,有时候会很难。当你面对失败和挫折时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关键是你要看清自己的道路是否正确,自己的想法是否具有可行性,如果是,你就应该坚持不懈。

(5)要有全球意识。现代经济现象已经不是个别地区的现象,而是一个全球现象。你要想发财,眼光就不能只盯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要有全球意识,这样你才能够走在经济发展的前沿,才能在别人还没有行动之前就已经作好了准备。只有这样你才能发财。

(6)要有创新精神。创新就是要摆脱传统的影响,不受现有方式的局限,敢于使用别人没有使用过的方法去做自己的事情。不论是在科学领域,还是在经济领域,甚至在生活领域,只有敢于创新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7.知识是最大的财富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现在听来感觉或许很老套。其实不然,想一下,即使你现在拥有万贯家私,生活无忧,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当你事业遇到困难而破产,当你因某种原因失去原来的一切时,你所拥有的知识却始终是属于你的,是外界不能夺走的!那么这时候的你其实并非是一无所有,你可以利用你所拥有的知识去创造新的财富。

有“股神”之誉的美国富豪的沃伦·巴菲特,用100美元资本起家,仅仅从事股票投资,几十年后变成了几百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比尔·盖茨的世界第二巨富。美国《幸福周刊》1996年评出的最好的公司中,巴菲特属下的金融服务公司——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名列第三。在1998年10月26日出版的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来的“世界明星企业排行榜”中,哈萨维公司列第七位。2005年底,他的资产已经达到了440亿美元,相当于一个小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

巴菲特的成功,得益于本杰明·葛拉汉、菲力浦·费歇两位精神导师的相助,但更取决于他自己非同一般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巴菲特出生于一个经商世家,祖父从事杂货零售,父亲先继承零售业,后来成为股票经纪人。巴菲特受家庭影响,从小就对商业感兴趣。17岁时,巴菲特进入内布拉斯加州大学的企业管理系学习。当时有一本畅销书叫《聪明的投资人》,巴菲特读过这本书后,对书的作者葛拉汉肃然起敬,他把此书视为珍宝。出于对葛拉汉的崇拜,能师从葛拉汉成为青年巴菲特最大的愿望。所以大学一毕业,巴菲特就只身奔赴纽约,进入葛拉汉任教的哥伦比亚商学院,直接投到葛拉汉教授的门下。

葛拉汉投资理论的精髓,在于强调对一系列企业实质投资价值了解的重要性,并相信能通过数学方式正确地计算这种投资价值。这一理论对巴菲特投资理念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当时葛拉汉还兼任政府公务员保险公司的主席,这使巴菲特选修了保险业知识。后来,巴菲特又亲历了葛拉汉关于“价值第一”这种理念的检验,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硕士学位后,他加盟葛拉汉的“葛拉汉——纽曼公司”,跟恩师一起进行投资操作实践。

1956年,61岁的葛拉汉退休,葛拉汉——纽曼公司随之解散。巴菲特回到自己故乡,在亲友的支持下,7个人合伙成立了自己的投资公司。当时巴菲特的投资,是从100美元开始的。

通过学习,巴菲特领悟到了“品牌商誉价值”的重要性,他学会了从长远看问题的方法。1962年,巴菲特和他的合伙人购买了正处于困难之中的哈萨维纺织公司的股票,因为巴菲特认为该公司品牌商誉较好、发展潜力大。后来的实践证明,巴菲特的选择是正确的。1967年3月,巴菲特投资860万美元购买国家赔偿金公司和全国“火水”保险公司的股票。这一投资很快使巴菲特获得了巨大收益,合伙人都成了富豪。

1969年,巴菲特个人财产已经达到2500万美元。这一年他研读了费歇有关投资方面的著作,一下子又被费歇的一些精辟观点吸引住了。他去拜访费歇,费歇很高兴地接待了巴菲特,并对他进行了谆谆教导。

在股票投资上获益颇丰的巴菲特,开始向其他行业扩张。他收购了《华盛顿邮报》和一家面临破产的保险公司,并大肆投资美国广播公司。在整个70—80年代里,他的股票投资除了广告、广播、保险以及出版公司外,还有底特律全国银行、“通过”食品公司、美国铝业公司、平克顿服务公司和雷诺烟草公司等。几乎除了资本财务、能源、科技和公用事业之外的各个主要工业集团,都有巴菲特的投资。

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统计,从1997年起巴菲特以360亿美元的资产多年名列世界富豪的第二位。巴菲特无疑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家,他所选择的投资对象,几乎都成了他的“摇钱树”。他的投资智慧来源于他的两位精神导师,更是他自己不断吸纳并且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的结果。

伟大的阿基米德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当今时代已经进入了“知本时代”,致使便是撬动财富的那根杠杆。作为现代商人,想要比别人挣更多的钱,只需要在大脑里比别人赚更多的知识,并且恰当的运用它即可。

有不少人,总是希望靠着运气寻找到若干个机会,借此功成名就。当然,机会总会有的。当机会来临之时,我们便可以在众多竞争者中夺取机会,进而发展我们的事业。但机会是等它从天而降,还是凭借我们自身的努力、自身的表现去争取呢?纯粹的机会主义者往往从来没有想过要用知识去武装头脑,而是蹲在树桩旁等着兔子来撞,顺手捡个便宜。

当今世界正处在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知识型经济成为争夺相对经济优势的主要手段。处在这样一个多变的世界里,如果你有资金,但是缺乏知识,没有最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失败的可能性较大;但若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也能够有回报,并且很可能达到成功。现在跟数十年前比,知识和资金在通往成功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知识比资金更重要。

8.热爱金钱但不贪婪

“贪婪”指贪得无厌,即对与自己的力量不相称的某一目标过分的欲求。它是一种病态心理,与正常的欲望相比,贪婪没有满足的时候,反而是越满足,胃口就越大,用“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最恰当。贪婪是人性的无节制的满足欲望,是万恶之源。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沿街流浪的乞丐每天总在想,假如我手头要有两万元钱就好了。一天,这个乞丐无意中发觉了一只很可爱的小狗,乞丐发现四周没人,便把狗抱回了他住的窑洞里,拴了起来。

这只狗的主人是本市有名的大富翁。这位富翁丢狗后十分着急,因为这是一只纯正的爱尔兰名犬。于是,就在当地电视台发了一则寻狗启事:如有拾到者请速还,付酬金两万元。并将小狗的一张彩照充满大半个栏目。

第二天,乞丐沿街行乞时,看到这则启事,便迫不及待地抱着小狗准备去领那两万元酬金,可当他匆匆忙忙抱着狗又路过贴启示处时,发现启事上的酬金已变成了三万元。原来,富翁寻狗不着,又电话通知电视台把酬金提高到了三万元。

乞丐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向前走的脚步突然间停了下来,想了想,又转身将狗抱回了窑洞,重新拴了起来。第三天,酬金果然又涨了,第四天又涨了,直到第七天,酬金涨到了让市民都感到惊讶的程度时,乞丐这才跑回窑洞去抱狗。可想不到的是,那只可爱的小狗已被饿死了,原来这只狗在富翁家吃的都是鲜牛奶和烧牛肉,对乞丐从垃圾筒里捡来的东西根本受不了。

贪婪的乞丐最后竟然一分钱也没有得到,正是因为他过于贪婪,使他失去了获得财富的最佳时机,眼睁睁地看着财富与自己擦肩而过。

金钱是人人都喜欢的东西,但是获得金钱的最恰当的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赚取合理的回报。投机往往会失去机会,贪婪往往会一无所有。

一位母亲在她的儿子即将步入社会时,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的樵夫非常喜欢读书,他每天都要把砍的柴从山里背到城里去卖。为了节省走路的时间,多读一些书,他决定买一头驴来代步。

樵夫从集市上买了一头驴牵回家。他的儿子看到爸爸买了头驴回来,非常高兴,就把驴牵到河边去洗澡,结果驴脖子上掉下来一锭黄澄澄的金子,足足有50两。儿子高兴雀跃,认为从此可以脱离贫穷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