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教程
26322900000032

第32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4)

四、公有资源

公有资源与公共物品一样没有排他性,想要使用公有资源的人都可以免费使用。但是,公有资源有竞争性,当一个人使用公有资源时,他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因此,公有资源产生了负外部性问题,这使公有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我们以“公共地的悲剧”为例说明公有资源如何经常被滥用。假设一个小镇有一块公共草场。镇上的人们全要靠养羊维持生活。草场是小镇的公有地,人人都可以自由放牧,人人都觉得自己多放一头羊没什么了不起的,然而这样做的结果是,随着镇上的人口增加,公共草场的羊不断在增加,从而导致对草场的掠夺性破坏。最终使小镇的许多家庭失去了生活的来源。公共草场悲剧的原因是在资源为公共所有的情况下,必然产生负外部性:当一个家庭的羊群在公共地上吃草时,他降低了其他家庭可以得到的土地质量。由于人们在决定自己有多少羊时并不考虑这种负外部性,结果羊的数量过多,公共资源被过度使用。 解决“公共地悲剧”问题最简单而有效的办法是明确界定公有资源产权。产权界定明确可以改进资源配置的效率。在产权无法界定的情况下,政府还可以通过法律或行政手段进行严格控制。比如,政府可以通过对羊征税使每个家庭自己控制羊的数量,从而使外部性内在化。或者拍卖有限量的牧羊许可证,用解决污染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放牧过度的问题。

第四节

信息不对称

一、信息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

完全竞争市场有一个重要假定,即信息充分。也就是说,市场上买卖双方对所交易的物品具有充分信息。买者知道每种物品的成本和质量,不会上当受骗,卖者也了解自己产品应当运用的生产技术,所雇用的每一个工人生产效率,自己产品在市场上现在的卖价和将来可能的卖价。在这种情况下,交易没有任何欺诈,价格就能够真实地传递市场信息和协调供求,从而能够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然而,信息充分的假定不符合现实。实际上信息是不完全、不对称的。

信息不完全是指市场参与者不能获得所需要的全部信息。例如,消费者不知道同一种物品在不同商店的不同卖价,以及所要购买的物品的质量等信息;生产者无法确切了解市场价格的所有变动情况,以及所有消费者的偏好。信息不完全的原因是:一方面,市场的范围极大且信息千变万化,人们无论花费多大的精力和多长的时间,也难以从中准确地获得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另方面,搜集信息需要花费成本,如果信息搜集的成本太高,甚至超过从搜集来的信息中获得的收益的话,那么不如不搜集。同时,某些市场参与者出于商业目的,故意制造和传播假信息,也使人们不能获得所需要的全部真实信息。

在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中,各种信息不能准确而又及时地传递给每一个市场参与者,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企业的生产决策都很可能发生失误,市场难以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这就是我们说的市场失灵。

信息不对称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信息的情况。有些市场,信息不对称表现为卖方掌握的信息较多,买方掌握的信息较少。例如,装修公司比客户更了解装修材料的品质和房屋装修的质量;雇工比雇主更了解自己的劳动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些市场,买方掌握的信息多些,卖方掌握的信息少些。例如,医疗保险的购买者必保险公司更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信用卡的购买者比提供信用的金融机构更了解自己的信用状况。

由于经济活动中买卖双方拥有的信息是不同的,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就可能产生机会主义行为,为获得更有利于自己的交易条件,故意隐瞒某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甚至制造虚假信息,这就会损害正常的市场交易。当人们对信息欺诈的担心严重影响交易活动时,市场机制的作用就会丧失,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失灵了。这就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低效率。

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低效率

1.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在交易中,当交易中的一方对交易可能出现的风险状态比另一方知道更多时,便会产生逆向选择问题。

以经典的旧车市场模型为例。假定某旧车市场有200辆旧车,其中高质量旧车和低质量旧车各占50%。再假定买卖双方信息对称,买方和卖方都知道哪一种车是高质量的,哪一种车是低质量的。高质量的车主要在较高的价格上才愿意出售,买主也愿意为高质量的车支付更多的钱。当市场供求相等时,高质量的车会在较高的价位上成交,比如10万元;低质量的车会在较低的价位上成交,比如5万元。每种车出售的数量都是100辆,旧车市场供求平衡。

但在现实生活中,买卖双方对旧车质量的信息不对称,卖者对车况了如指掌,买者则对旧车的质量并不了解,他们只知道高质量的车和低质量的车各占50%,每个买主买到高质量旧车的可能性是50%,因此,在购买时,买主会把所有的车看成是“中等”质量的,愿意支付的价格为7.5万元(10万*0.5+5万*0.5)。显然,高质量车不会按7.5万元卖掉,而100辆低质量车可以卖掉。如果买主知道7.5万元价格买不到高质量车,他们会把每一辆旧车都看作为低质量车,只8出最低的价格(5万元)购买旧车。在价格如此低时,任何高质量车的车主都不愿把自己的车拿到这种市场上出售,旧车市场上只有低质量车。这种低质量商品把高质量商品驱逐出市场的情况被称为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的问题在其他市场也同样存在,最典型的是保险市场。在任何一个国家,超过65岁的老年人都很难以任何价格买到医疗保险。老年人得严重疾病的可能性比其他年龄的人大得多,为什么私人保险公司不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呢?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即使保险公司坚持要做医疗检查,购买保险的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要比保险公司知道的多。结果就像旧车市场一样,出现了逆向选择。保险公司如果按照平均健康状况收取保险费,购买者只能是那些身体不健康的老年人。那些身体健康的老年人知道自己的低风险,不会购买保险。这将减少保险公司的收入而增加保险公司的支出。保险公司将提高老年人的保险费,这又使购买保险者进一步减少,而这又迫使保险费进一步上升,如此下去,直到所有想买保险的人都是不健康的人,保险公司无利可图,自然难以建立老年人健康保险的私人市场。

除了上述旧车和保险市场,不对称信息在其他许多市场都广泛存在。各种物品和劳务,大到房屋、家用电器。小到鞋帽和日用化工产品,还有电器维修、旅游等等,企业和零售商对他们生产和销售的物品和劳务的质量知道的比消费者多得多。如果销售者不像购买者提供有关产品质量的信息,那么低质量的物品和劳务就会把高质量的物品和劳务驱逐出去,从而出现市场失灵。我国在市场化改革初期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劣品驱逐良品的现象就是信息不对称下逆向选择的例子。

2.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可以以损害缺乏私人信息的一方为代价而获得自己的利益。在保险业中,这种情况最常见。例如,买了家庭财产保险的人对财产失窃疏于防范:他可能不愿花钱装防盗门,或者仅仅安装不太结实的防盗门。他的这一行为不会为保险公司所知。这与他在未买失窃保险时的行动完全不一样。在未买家庭财产保险时,个人必须承担失窃的全部费用,因此他一定会采取谨慎的防盗措施,比如说买昂贵的结实的防盗门。如果保险公司对财产失窃实行全额补偿,个人在其财产失窃后,只需向保险公司提出报告,就可从保险公司得到补偿全部损失的保险金,因此个人就会采取不防范、少防范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低效率的。如果没有相应的措施和适当的激励机制,投保人的这种行为将使保险业难以生存。类似的例子还有:买了医疗保险的人会让医生多开一些不重要的贵重药;买了火灾险的大楼业主不再费心查看每一层楼的灭火设备是否完好齐全;低质量车的卖主把旧车装饰一新当作高质量车卖出去。更广义地说,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可看成购买了“失业保险”)不急于寻找工作;吃“大锅饭”的人(可看作买了“就业保险”),不愿努力工作。所有这些行为,都在利己的同时降低了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这些行为也称为败德行为。

三、克服信息不对称的方法

1.信号发送

市场机制本身会自发产生出克服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旧车市场,中间商的出现使它能够获得卖者的私人信息,并把这种信息传递给买者,使买卖双方的信息对称。逆向选择问题就不会发生了。在信贷市场,金融机构可以利用电脑化的信用史来区分低质量和高质量的借款。而在零售市场,书画、邮票、钱币、古董、维修、饭店、装修等市场,则可通过“信号发送”机制来解决逆向选择问题。信号发送是指企业向购买者提供有关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信息行为。发送信号的作用在于纠正、至少缓解信息不对称,以避免追逐劣品。

发送信号的方式有多种。比如赠送产品、展示样品、做广告、赠质量保证书、防伪标记、标准化等等。但最有效的信号是消费者使用商品后对该商品的良好评价,这就是声誉或品牌。声誉是企业以自己过去产品的质量来发送信号逐渐树立的。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购买者通常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口碑来作出判断,因此,声誉给购买者提供了在购买前不易判断质量的产品质量信息。良好的声誉或品牌是一个企业最为宝贵的无形资产,而对整个经济活动来说,则是对付逆向选择的有效方式。

麦当劳快餐店的成功经营使它成为了一个著名品牌。人们出差旅行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不知哪里的饮食比较可靠时,自然会选择到麦当劳就餐。麦当劳的品牌向你发出优质产品的信号使你可以判断出你要买的食品质量。因为它在各地的连锁店都实行标准化的生产和服务,无论哪个店的配料和食品都是一样的。麦当劳的品牌使人们相信它的食品质量。

但是,市场一般不能完全自行解决逆向选择问题。这时,为了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行,需要政府加以干预。例如,由政府为老年人制定医疗照顾方案,或者向65岁的老年人提供各种形式的健康保险,这就消除了健康保险市场上的逆向选择问题。在保险市场,为了防止低风险者不愿投保问题的发生,政府对汽车保险、医疗保险等险种规定强制保险。

案例分析: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许多国家,汽车保险是一种强制保险。其原因在于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假定一家保险公司想为导致财产损失的车祸提供保险单,它选择所有的车主作为目标人群来推销这种保险单,并且它估计了这一目标人群发生事故的概率为0.1。在目标人群中,有些人发生事故的概率很低,大大低于0.1;而有些人发生事故的概率很高,大大高于0.1。如果保险公司不能区分高风险的人,它会将保险费建立在所有人的平均水平上,即事故的可能性为0.1。由于保险公司和投保人之间信息是不对称的。投保人的开车技术、习惯、车祸概率是私人信息,保险公司难以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保险自由而且保费一样,那么,购买保险的都是事故概率大的人,车祸概率小的人不会投保。这会使投保人的车祸概率远远大于社会平均的0.1,从而使保险公司提高其保险费,但是保费越高,投保人的车祸概率越大,因为最后只有那些很可能会出车祸的人才会选择投保,这使保险公司出售保单不可行。

解决保险市场上信息不对称有两种方法:一是政府强制车主购买保险。所有有车的人都买保险,车祸的概率就为0.1了。因此,汽车保险具有强制性的原因在于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二是保险公司根据驾龄和事故记录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保险。例如,对开车的新手和有事故记录者收高保费,而对长期无事故者收低保费。上述办法都能消除保险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逆向选择问题。

改编自梁小民《微观经济学纵横谈》,三联书店,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