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教程
26322900000009

第9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3)

二、限制价格

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而规定的产品的最高价格。限制价格一般都低于均衡价格。

我们再回到牛肉市场。政府为了防止价格上涨,确定了牛肉的限制价格低于均衡价格。这时需求大于供给,一些想以限制价格购买牛肉的人买不到。因此,限制价格引起物品的短缺。在这种情况下,将出现三种后果:一是排队抢购;二是实行严格的配给制度;三是出现黑市交易。因此,一般经济学者都反对长期采用限制价格政策。

案例分析:票贩子屡禁不止的原因

看过病的人都知道,在一些名牌医院挂专家门诊号有多难。价钱倒不贵,北京协和医院治疗门诊的最高价格为14元。这是政府规定的专家门诊的最高价格。这种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穷人也能找专家看病,但它却引起了什么后果呢?由于价格低,无论大病、小病,人人都想看专家门诊,但专家看病的积极性并不高。这样,供给量小于需求量,存在短缺。在存在短缺但价格又不能上升的情况下,解决供给小于需求的方法有三种:配给(由医院决定给准)、排队和黑市。黑市交易是票贩子和病人之间的交易。票贩子是一批以倒号为业的人,他们或拉帮结伙装作病人挂号,或者与医院有关人员勾结把号弄到手,然后以黑市的均衡价格(比如100元)卖给病人。尽管公安部门屡次打击票贩子,但由于丰厚的利润,票贩子屡禁不止。医院为了对付票贩子,实行了持身份证的挂号实名制看病,但仍没有解决问题,变化只是票贩子由卖号变为卖排队的位置,可见只要存在限制价格,短缺就无法消除,票贩子绝不会消失。

票贩子的存在既损害了病人的利益,又损害了专家的利益。病人不得不付出高价,这种高价又不由专家所得。在我们的例子中,限制价格14元是医院得到的价格,病人却付出了100元,其间的差额86元就归票贩子及提供号的人所得。政府有关部门制定限制价格的意图也许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但实际上却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消除票贩子的办法不是“加大打击力度”等等,而是取消对专家挂号费的限制价格政策。一旦价格放开,挂号费上升,想看专家门诊的人减少(小病不找专家,大病、疑难病症才找专家),愿意看病的专家增加,最终实现供求相等。这时,票贩子无利可图,自然也就消失了。

当然,放开专家门诊涉及到医疗制度的改革问题,比如医院分级收费、医药分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但要解决专家门诊的供求矛盾,从根本上铲除票贩子,还是要放开价格。这是医疗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改编自梁小民《微观经济学纵横谈》,三联书店,2000年。

第五节弹性理论

以上所述的供求理论说明需求量和供给量会随着影响它们的因素的变动而变动。但是,这些因素变动引起的需求量或供给量的变动幅度有多大呢?在现实中,人们可能更关注的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的数量变动情况。例如,当一家生产电视机的企业把其生产的某种型号的电视机的价格下降10%时,该企业的经营者更关心电视机的需求量会增加多少。为了分析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影响因素变动的反应程度,需要引入弹性的概念。

一、需求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及计算公式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的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是不同的。例如,电视机的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较大变动,而食盐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幅度很小。需求价格弹性可用来度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大小。

经济学家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需求价格弹性,用公式表示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可用弹性系数表示。如果用Ed代表需求价格弹性系数,P代表价格,ΔP代表价格的变动量,Q代表需求量,ΔQ代表需求的变动量,则上述可表示为:Ed=ΔQ/Q=ΔQ/ΔP=ΔQPΔP/PQ/PΔP·Q

例如,假定牛扒的价格由每个5元上升到5.5元,(P=5,ΔP=0.5),使你购买的牛扒从每个月10个减少到8个(Q=10,ΔQ=-2),则牛扒的需求价格弹性为:

Ed=(-102)/05.5=-2

在这个例子中,需求价格弹性是2,反映了需求量变动是价格变动的2倍。由于一种物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所以需求价格弹系数应为负值。但在实际运用中,为了方便起见,一般都取其绝对值。

参考资料:弧弹性的计算

在需求曲线的同一条弧上,价格上升和下降时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不相等。

避免这个问题的方法是用弧弹性计算。弧弹性是计算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平均弹性。其计算方法不是用变动量除以原先的水平,而是用变动量除以原先水平与最后水平的平均值来计算变动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Ed=Q2-Q1/P2-P1*(P1+P2)/2 / (Q1+Q2)/2

例如,根据以上数据,从A点到B点弧弹性的弹性系数为:

Ed=120-80/4-6*(6+4)/2/(80+120)/2=-1

同样,从B点到A点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也是-1。这是因为,无论变动的方向如何,P和Q的基数值都是平均数,价格和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都是一样的,所以,在这两者变动方向时,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

在实际中弧弹性运用广泛。当计算两点之间的需求价格弹性时通常用这种方法。

2.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不同的物品需求价格弹性不同。根据弹性系数绝对值的大小,需求价格弹性可以分为五类。

(1)需求完全无弹性,即Ed=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通常认为像特效药、火a这样的物品或劳务接近于这种情况。

(2)需求有无限弹性。在这种情况下,价格上升,需求量为零。价格下降,需求量为无限大,价格极小变动会引起需求量极大变动。这种情况也很少见。但在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比如鸡蛋、小麦市场,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具有无限大的弹性。

(3)单位需求弹性,即Ed=1。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等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生活中很难找到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的物品。

(4)需求缺乏弹性,即Ed约1。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生活必需品,如粮食、蔬菜等属于这种情况。

(5)需求富有弹性,即Ed跃1。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奢侈品,如汽车、珠宝、国外旅游等属于这种情况。

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商品的必需程度。即该商品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一般来说,必需品倾向于需求缺乏弹性,奢侈品倾向于需求富有弹性。例如,当看病的费用上升时,尽管人们比平常看病的次数少一些,但不会大幅度地改变他们看病的次数。与此相比,当到国外旅游的费用上升时,到国外旅游的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当然,一种物品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不取决于物品本身的性质,而取决于买者的偏好。对于一个热衷于周游世界的人来说,到国外旅游可能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必需品,而看病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奢侈品。

(2)物品的可替代程度。如果一种物品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它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因为价格上升时,消费者会转而购买其他替代品。例如,航空旅行有汽车旅行、火车旅行可替代,所以,航空旅行的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大。食盐的替代品比较少,食盐的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小。若物品间可以完全替代,则物品的弹性具有无限大。例如对于个别农户小麦的需求就具有无限大的弹性。

(3)物品在消费者预算支出所占的比重。如果一种物品的消费支出在预算总支出中占较大的比例,当价格变动后,消费者会对其需求量慎重考虑,因而该物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比如电脑、汽车等等;如果某物品是一项小的开支,消费者对该类物品的价格变动不敏感,因而弹性较小,比如火柴、盐、铅笔等物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比较小的。

(4)时间的长短。物品往往随着时间延长而需求更具有弹性。当汽油价格上升时,在最初的几个月中汽油的需求量只略有减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购买更省油的汽车,或转向公共交通,或迁移到离工作地方近的地点。如此几年之内,汽油的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