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来视往
26327400000044

第44章 跋

停电的晚上,点上蜡烛或者煤油灯……

回想去年冬天,因为在上海租住的房子意外停电,点上一段蜡烛,在烛光里抽烟,想起来很多曾经故事,于是在纸上写了四个字“曾经故事”,这就是一件事情的开始……

我现在已经不抽烟了,因为在写这些“曾经故事”的时候,会让一个在烛光里抽着烟的三十几岁的男人放弃继续抽烟的念头。这是一种很神奇的功效,比戒烟药丸更有效的是这些记录“曾经故事”的文字还有文字背后依稀可见的图形……

在这里我要说明一下:“曾经故事”里面的“故事”不是STORY的意思;“曾经故事”里面的“故事”中的“故”字仅仅代表:原来的、过去的、曾经的、旧的……或者说和“故乡”中的“故”字有着同样的含义。

让我自己不得不想笑的是:还在写到一半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地在构思我的这本书最后应该叫什么书名?这本书的封面应该如何设计?是不是可以自己来包装自己一次?想像着自己的这些文字符号构成的一本有封页的书是不是有可能成为在3040人群众畅销的书?我将选择什么样色彩和质地的纸张来充当印刷我的文字和符号的书页?我是不是可以因为这本书的出版和畅销重新开始走一段可以看清当年在殿堂里看到的人物音容笑貌的路?从此我的文学的情结会不会像一个饱含油脂的松球那样一旦点燃就将激情燃烧到被烧成灰烬?

想起了曾经在故乡的壁橱里的那盏煤油灯,是父亲用一只墨水瓶改做的,那里面曾经装满过一次墨水,被钢笔吸干净后被钢笔头写到有着空格子的纸上,墨水的痕迹成为了文字和符号;后来瓶子里面有被装满过一次煤油,被一段我的球鞋带吸干净后被火燃烧成火、燃烧成光、燃烧成烟尘……

我让一个叫简单的朋友给我的书想一个名字,她,看过这本书中的其中几篇,给我一个名字叫做《来者,视往……》,我觉得有点儿意思,但是又觉得不够平凡。我认为应该叫做《收酒瓶嘞……》,大概因为平凡得有点儿土气,她从广告学的角度否定了这个书名。我其实想把这本书的名字叫做《人来“事”往》……

我固执地认为这本书的封面应该也必须是一张白纸,白纸上面除了可以让看书的人看见书名之外,用极小的文字写下这样一句话:请你们,在停电的晚上,点上蜡烛或者煤油灯……如果你生活在一个永远都不会停电的地方的话,请你不要翻开书页!为什么要阻止你翻开书页的理由是:这本书里的文字只适合在停电的晚上,点上蜡烛或者煤油灯以后,才能读出我藏在文字里面的温暖、才能感受我对他们对你们全部的爱……

我愿意自己包装一次自己,不遗余力地包装一次自己,用我的诚实的手指在扉页上签名的办法包装自己;用我的至今为止的全部的记忆和留在心灵深处的那些话语和图像来包装我自己,让自己一夜成名,让更多的人因为我的一夜成名而争相阅读这本书里的有着温度的文字;用我填写在空格子的文字和标注的符号以及预留的空格子来包装自己,让愿意在预留的空格子里填写自己的文字和标注自己的符号的人们和我一起,再次想起曾经,再次寻求那个弄堂拐角处有着苍老沙哑嗓音的老人,一起侧耳倾听穿越青砖瓦房、鹅卵石、麻石板的飘然而至的声音:“收酒瓶嘞……”

我愿意尝试用发黄的纸张,来充当印刷所有的文字和符号的书页,以此显示我的情绪的铺张……

想到这里,我不敢再想……

现在我要关掉所有的电灯,点上蜡烛,坐下来读我的打印稿……

让自己在今夜再一次回到从前,回到那个年代、回到那些人的身边、回到那些事情里面去……

记住那温暖闪耀的烛光……

2007年5月4日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