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地球就像玻璃珠
26361800000020

第20章 地理探索(11)

“魔鬼谷”的奥秘虽然已被揭开,但人们仍对它非常感兴趣。

护珠塔为何斜而不倒

比萨斜塔以斜而不倒闻名于世,但我国的护珠塔也是这样的。它位于上海市“松郡九峰”的最高峰天马山上,建于1079年,是一座七层八角形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宝塔,高约30多米。底层三分之一的砖已没有了,整个斜塔仅靠不到三分之二的底层砖墙支撑着。现在护珠塔向东南倾斜近7°,有人认为它比世界著名的比萨斜塔倾斜得更厉害,称得上是世界第一斜塔。

塔虽倾斜,但历经狂风暴雨、台风地震,却始终屹立于天马山巅,斜而不倒。但其斜而不倒的原因却众说不一。

第一种是当地传说,塔是向东南倾侧的,而在塔的东南面有一株银杏树是一位仙人在五百年前种的,树虽枯死,但它依靠神力,对护珠塔遥相支撑,使塔不倒。但这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

第二种说法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护珠塔建在沉陷不匀的地基上,东南方向土质较软,西北方向土质较硬,塔于是向东南方向倾斜。但浙江一带多东南风,塔的倾斜力与风力相平衡,使护珠塔迎风挺立,斜而不倒。

第三种意见认为与建筑材料有关,古代用糯米汁拌以桐油石灰来粘合砖块。据说用这种粘合剂来建筑,时间愈久愈坚固。加上古代建筑技艺的精湛,使护珠塔能够浑然一体,塔砖不致于一块块塌落下来。

1984年5月,为了抢救这一座珍贵的千年古塔,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积极组织力量,对斜塔进行全面抢修,组织专家制订方案,贯彻“外貌不变,斜而不倒”的原则。在抢修时,发现塔身上部虽倾斜,但埋入地下的塔基却没有动,所以形成了塔斜而不倒的独特现象。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塔不倒呢?

护珠塔斜而不倒的原因到底是哪一种,还不能确定。

不断长高的喜马拉雅山

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以及拥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喜马拉雅山地区,早在距今1.5亿年前的三叠纪,还是烟波浩淼的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直到距今5000万年前的第三纪始新世时期,由于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冲撞,使古地中海东部的海底发生强烈的挤压,才导致了喜马拉雅山从海洋中升起。

经地质学家们的测量,喜马拉雅山目前的高度为8848.12米。它在第四纪的300万年中约上升了3000米,平均1万年上升10米;而最近1万年,它却上升了500米,即一年上升5厘米;至今,它还在以不易被人察觉的速度缓慢上升。

那么,喜马拉雅山将如此无限制地不断增高吗?如果不是,它又于何时停止呢?它的最终限度又是多少呢?

有科学家认为,喜马拉雅山的增高是以岩石和泥土的“叠罗法”形成的。当层层加码时,下面的岩石承受上面的压力逐渐加大,这必然存在一个极限,一旦达到这一极限,底下的岩石就要“粉身碎骨”,高山也将土崩瓦解,毁于一旦。那么这一极限究竟是多少呢?一些研究者通过计算得出,地球上山脉的高度极限为1万米。

由于地球上所有的山脉,包括最高的珠穆朗玛峰,都没能达到这一极限,因此,它们都将平安无事地屹立在地球表面的各个地方。

喜马拉雅山究竟能长多高?一方面,它自身在“日长夜高”,而且增长的速度在缓慢上升;另一方面,科学家给它定下了一条最高界限。喜马拉雅山能承受这一最高界限吗?最终要解开这个谜,还需要研究者深入地探讨。

为何黄河拐九十九道弯

黄河以母亲河居称的同时也以它夸张的曲折度而闻名于世,因此它有“黄河九十九道弯”之说。

它在青藏高原上,就绕着积石山,做了一个180度的大回环。到了甘肃以后,它没有按照通常的习惯向东流,而是舍近求远,继续北上,流到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两侧,先向北,后向东,而后向南,又来了个180度大回环,在陕西的潼关拐了一个90度直角,向东奔入大海,形成一个巨大的“几”字。

黄河河道的走向有两处令人不解。一处在陕西与甘肃的交界处,这里,黄河本来可以自西向东流进渭河,却被一座不高的山岭——鸟鼠山分隔开来。另一处在内蒙古托克托(即河口镇)以东到凉城一线,这里黄河本来可以顺直地向东流入永定河上游的洋河,再流往天津入海,却偏偏南下,绕了一个很大的弯子。

因此,人们推测,在遥远的古代,黄河可能是从渭河东流入海的。与此同时,还有另一条河流绕过鄂尔多斯高原,在托克托向东流入岱海盆地,进入永定河上游的洋河,在天津流入渤海。

这种说法是有一定根据的。因为直到今天也可以看到,渭河宽不过百十米,两岸却有两层高高的阶地,每层阶地相对高差都在20~30米以上。阶地是当年河流留下来的遗迹。当爬上高高的二道塬时,距离渭河岸边已经有好几千米。凭今天渭河的水量,不管怎样也不可能造成这样宽阔的河谷。

人们推测,大约在距今2000多万年到500万年的新第三纪时,黄河本来是沿着它的支流洮河上溯,再穿过鸟鼠山,进入渭河的。由于后来鸟鼠山一带发生地壳抬升,阻断了古黄河上游与渭河的联系,它只好改道北上,流入当时的另一条河流,也就是今天的黄河。至于托克托黄河弯曲的原因,大概也是地壳运动造成的吧。但所有的一切都只是推测,没有一个可以确切的证据,以至直到今天黄河为什么有九十九道弯也仍是一个谜。

黑竹沟之谜

黑竹沟位于四川省峨边县彝族聚居的小凉山中的一处叫斯合的山谷里,那个谷被称为死亡之谷。那儿是一片方圆约2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充满了神秘色彩。

黑竹沟有片杜鹃池,人称公杜鹃池;哈曲乡有片杜鹃池,人称母杜鹃池,它们遥遥相对。当地彝胞说,如果公母杜鹃池都传出呜呜的哭声,天气就要变阴、下雨。问起公母杜鹃池的由来,甚至当地人也不知道。

黑竹沟的关门石是个恐怖地带。彝族猎手或牧羊人来到跟前,便不敢向前走。据说谁进去了,就永远出不来。1950年初,国民党胡宗南的半个连,仗着武器精良,准备穿越黑竹沟逃窜。可谁知进入沟后,一个人也没出来。到底是因为什么,谁也不清楚。

1986年夏,川南林业局与峨边县联合组成二类森林资源调查队,一行12人,外加背东西和带路的彝族同胞21人,进入黑竹沟。还没到关门石,彝胞的两条猎狗就自己逃掉,彝胞们说什么也不走了,他们打响“呵咪”呼唤猎狗,结果狗没唤出来,却呼唤出一团团的烟雾,倾刻遮天蔽日,几分钟后又奇迹般消退。面对如此险恶而又扑朔迷离的景象,调查队只好撤下来。

黑竹沟里有大熊猫。但这些熊猫不爱吃竹子却爱吃羊。熊猫吃羊与别的野兽不同,只吸血、脑髓和肝脏,吃饱后就头枕着羊的断肢在羊圈里抱头大睡。彝胞们知道熊猫是国宝不敢加害于它。孩子们进山也都结伴而行,害怕受到熊猫伤害。本属素食性动物的大熊猫为何改素吃荤呢?而且,珍稀动物大熊猫,在这里不仅发现黑白相间成条纹,还有黑白颜色呈圆形花纹的,其花纹大如碗口,不规则分布,当地人称为花熊猫。它究竟属于熊猫的一种,还是大熊猫的新品种,还在考察之中。一位老猎人说,这一带的大熊猫数量也超出原来的估计数量许多,仅一条沟就有二三十只之多。

黑竹沟的神秘现象还有许多,但每一个都让人费解,直到今天也都是一些未解之谜。

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一直以来学术界都对这个问题争论不休。

首先,关于河流正源的确定标准,学术界的意见就各不相同。有的赞成以水流最长者为正源;有的主张视河道上下游的一致性,以形似干流的自然延长者为正源;有的说应该以水量大者为正源;有的主张依照历史习惯,维持人们长期以来的普遍看法,而不去轻易变更;更有人将河谷形成较早者推为正源;此外还有强调流域面积大小或发源地海拔高低等等。

由于上述原因,长江、黄河源头到底在哪里,说法不一也是理所当然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不久,对长江进行了考察,将木鲁乌苏河和楚玛尔河分别定为长江的南、北两源。1976年和1978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等单位进行了两次江源考察,又把格拉丹冬雪山下的沱沱河定为长江正源。但1986年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在完成了科学考察漂流的壮举后,却提出另一支流当曲的长度比沱沱河长3.7公里,而且流量是沱沱河的三倍,流域面积是沱沱河的1.7倍,所以长江正源的位置被当曲取代。但是这一看法目前还没有充足的事实根据。

关于黄河源头也是说法不一,仅不同年份出版的《辞海》对其就有不同的叙述:

1947年版:“源出青海省巴颜喀喇山之噶达素齐老峰,亦曰阿尔坦河。”1965年版:“源出青海省巴颜喀喇山脉达泽山东麓约古宗列渠。”1979年版:“上源卡日曲出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各姿各雅山麓。”1987年《辞海·中国地理分册》,又鉴于黄河源头的各持己见、争论不休的现状,而闭口不谈谁为正源,而只注明“上源马曲(约古宗列渠)出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达泽山麓;卡日曲出各姿各雅山麓。”

那么,长江、黄河的源头到底该如何确定,应有怎样一个标准,还有等待人们进一步考察研究。

大陆为何都是三角形的

也许大部分人对大陆的形状及朝向并不十分了解,那么你仔细地观察世界地图就会发现,差不多所有的大陆都是北部平宽,南部两侧向内收缩,最后成为一个三角形。惟一的一个例外是澳大利亚,它的三角形的顶点朝向北方。

难道这仅仅是一种巧合吗?于是,人们在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碎块学说”,以此来解释大陆为什么是三角形的秘密。

碎块学说认为,每个大陆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它是由一系列大小不同的碎块拼合而成的,大者可达几十万平方千米,小者只有几平方千米。大陆块的形成可能是在不同时期,经过多次拼接最后才完成的。科学家研究得知,北美大陆的北半部是由100多个陆块拼合而成的。而亚洲的西伯利亚,甚至面积不大的日本,也是由多个地块组合成的。我国地质学家测出,中国山东东西两部分就是由一块年龄大约为25亿年的地块与一块十四亿年的地块粘合而成,其粘合年代大约在距今1.9亿年的侏罗纪。

科学家推测,陆块漂移可能都是先裂后拼的。据大陆漂移学说,陆块还没有裂开之前,统一大陆处在赤道以南的南半球。当统一大陆发生破裂,并开始漂移时,可能先要向北移动。在移动途中,一定要遇到其他分离的陆块,彼此碰撞、拼接。因为陆块向北移动,北半部分可能遇到的分离陆块的机会要比南半部多。这样就形成了各大陆北半部多为平直的三角形的边,南半部则为比较瘦长的形态。至于澳大利亚为什么会是一个特例,可能是因为澳大利亚在移动中曾经发生过旋转。

一些学者认为,碎块说有点儿牵强,偶然的成分太多。支持碎块说的人们争辨说,如果没有陆块从南向北迁移,怎么会出现北半球大陆比南半球大陆多许多的情况?

迄今为止,大陆为什么是三角形的,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三角形的108塔群

108塔位于宁夏青铜峡水库西面峻峭的山崖上,因塔数而得名,因此又称百八塔。百八塔座西朝东,背山面水,随山势凿石分阶而建,自上而下,按1、3、5、7……19奇数排列,构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大型塔群。塔的底座为砖砌八角形顶弥座,塔身似覆钵,塔顶如宝珠,高2米左右,是一种实心喇嘛塔。最上一塔,形制特大,以下逐层按比例缩小,远望能观塔群全貌,很符合视线的透视原理,体现了古代匠师的聪明才智,真称得上是别具一格。

传说,这里曾是穆桂英的“天门阵”、“点将台”。其实,108塔是佛家惯用之数,念佛108遍,数珠108颗,晓钟108响。这里的108塔,估计与佛教密宗《金刚顶经》中昆卢庶那108尊法身有关。但真正的缘由是什么,至今还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