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河南河北行知书
26362300000015

第15章 豫南地区(3)

正吻在衙门屋顶的正脊两端都有一特别的装饰件——龙头张口咬住正脊,且龙头后有一剑直插龙头,只留剑柄。此装饰件叫正吻。传说梁脊上的此龙是龙王的九子之一,他能喷浪降雨,防风灭火,所以将他降伏,用剑将其镇于殿脊之上,以防范火灾、镇宅保平安。如此样式的正吻在中原地区不难见到,且有这样正吻的殿宇、衙署、庙宇大都是官家出资建造、使用的。留意南阳地区乃至中原的其他地区的建筑便不难发现。

垂兽是装饰在正脊两旁的垂脊上的小兽饰物。它按级别分有十种不同的小兽饰物,不同的小兽象征不同的意义。如龙头象征吉祥;海马象征皇家威德通天人海,狮子是镇山之王,镇守一方。脊上小兽的数量多寡与建筑群的级数有关,像故宫太和殿上的级数最高,故垂脊上有9个小兽,而贵为五品的南阳知府衙门级数仍不高,垂脊上只有3个小兽,与内乡县衙属同一级别。由此小件可窥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精深与封建等级制度之森严。

南阳汉代画像馆(汉画馆)汉画馆位于南阳市西区的卧龙岗上,与武侯祠遥遥相对。它始建于1953年,是收集、整理、陈列、研究汉代画像石刻艺术的场所。

汉画馆共展山192块汉画石像。其陈列的内容大概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汉代天文科学的天文图像石刻以及有关天象的神话传说石刻。反映了汉代人们对天文学知识的认识与丰富的天象观测资料,这也是与东汉天文学家张衡的杰出贡献分不开的。

第二部分反映汉代社会各个方面的生活场面的石刻。如反映当时舞蹈场面的“舞乐画像”;反映杂技表演场面的“冲狭画像”,反映体育运动场面的“蹴鞠舞”;反映竞技活动场面的像“人斗兽”……

第三部分表现当时达官贵族骄奢淫逸生活的石刻造像。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和某种生活状态。如“舞乐车骑”、“车骑出行”、“宴客投壶”等。

第四部分关于当时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的石刻。它反映了汉代尊崇儒家“君权神授”、“忠孝节义”的思想,以及人们丰富的幻想力和创造力,将对未知自然事物的想象巧妙地表现在石刻造像中。难怪研究美学、史学、社会学的学者、有识之士都要慕名而来。

美学史上的明珠汉画馆是我国建馆最早、汉代画像石刻藏品最多、规模最大的画像馆。汉代的画像石刻线条简洁流畅,雕刻技法娴熟,形象生动逼真,而且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可谓片石千秋,是我国美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酷驴提示

从武侯祠往北走约500米就到。

汉画馆外的一整条街是蝎子交易市场,不妨去看看,开开眼。

此外卧龙岗和汉画馆附近,还有南阳烙画和南阳玉雕出售,价格从几元至上百元不等,是否珍品,还要看你是否识货。

门票:成人10元,学生、老年人八折优惠。

冬季:8:00~17:00

春秋:8:00~18:00

夏季:8:00~18:30

讲解费30元/次。

景色南召

石人山风景在八百里伏牛山的东段,有着海拔在2153.1米、伏牛山脉第二高的山峰——玉皇顶;以主峰玉皇顶之蛤蟆石为界,横跨南阳市的南召县、平顶山市的鲁山县两地。因山上有奇石酷似人而得名“石人山”。

石人山在南召县境内,被当地人习惯称为“九龙沟风景名胜区”,在鲁山县境内被称为“石人山风景名胜区”,游人一时迷糊就有可能以为走错地方,其实是一地两名,两县为区分各自辖区而各自取名。如今好了,两县统一称此风景地为“石人山风景名胜区”,以后不必再有地名的困扰。整个风景名胜区由真武顶景区、龙潭沟瀑布群景区、百尺潭瀑布景区、石人峰景区等组成。

春季山花烂漫,夏季杜鹃争艳,秋季红叶似火,冬季银装素裹,四季风光别致,这就是石人山风景名胜区。景区内有石人、将军石、千丈岩、姐妹峰、白牛城、好汉坡、王母桥、通天河、九曲瀑、鬼门关、南天门、报晓峰、真武顶等景点,被专家评价为具有“华山之险、蛾眉之峻、张家界之美、黄山之秀”的旅游、观光之绝妙胜地。

石人山古称尧山,因尧之孙刘累在现今的鲁山县境内建尧祠祭祖而得名,故鲁山县境内的景区被称为石人山风景区,而此地也是刘姓之起源地。山脚还有大思想家墨子的出生地,现为墨子故里遗址。

酷驴提示

石人山地处亚热带与暖湿带分界线上,盛夏,当平原大地上气温达35℃~38℃,这里只有23℃~26℃,清爽宜人。

石人山景区门票:南召县南门门票32元;

百尺潭瀑布群门票10元;

鲁山县北门门票40元。

可以从南门上,北门下;也可从北门上,南门下。最好不走重复路。

山上圣母宫门票5元。

北面有六段滑道,每段5元(私人承包,人多可以议价)。

登山索道上行25元/人,下行20元/人。

装备登山鞋、手电筒、登山手套、风衣、御寒衣物(太阳下山后风大)、饭盒(讲究卫生的,最好自备)、干粮、水壶(食店内都有加水的地方)、相机、胶卷、闪光灯、电池。

交通在南召县汽车站有到石人山景区的班车,可直达石人山南山门前。沿途可游览百尺潭瀑布群,从百尺潭瀑布群到石人山南门山门前,是一条有40多个弯道的盘山公路,路险弯道多,然景色很美,坐在车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若隐若现的瀑布群。

在鲁山县汽车站有班车到二郎庙。从二郎庙至山门前有专营的出租车,20~100元/车,可议价,具体视季节、客流等因素而定。

南召县中心客车站

地址:南召县人民路118号

电话:0377-6913786

南召汽车站发车时间

6:50~7:00(一班)

9:00~9:30(一班)

13:00~13:30(一班)

石人山南门发车时间

9:00~9:30(一班)

13:00~13:30(一班)

17:30~18:00(一班)

住宿

山上:木屋5~15元/人;

石屋20—30元/人;

玉皇顶宾馆30~60元/人。

特产金柴、石豆、灵芝、人参、过桥草、何首乌、猴头、鹿茸、拳菜、木耳、香菇、蘑菇、珍珠花,伴鲜菜等。其中拳菜值得一尝,其他的就随个人喜好吧。当地人的烹饪习惯不是每人都能接受的。

石人山有些步道、石阶确有华山的险况;山上的景色也确有峨眉之峻秀。山里人较为热情。在山门前会有一些人争当你的导游,并许诺能在山上帮找地方住,然而游客就是在玩兴正浓时,被这样热情的导游宰了一刀,付的导游费和住宿费都会比其他人高一倍。由于退耕还林,当地村民靠种经济作物和旅游为业,收入不错,他们会开高价,如不还价,那后悔就是自找的。最好从三分之一价还起。

到各景点都有很明确的路标,不会迷路。

有些地方导游不想去会告诉你道坏了或很难走,殊不知会错过绝妙的景色。我的那住网友正是这样,他第二天在没有导游的情况下,重走导游没让走的地方,看到更美的景色。在网友的提醒下,我们也没有请导游,走走、看看、拍拍照,没有来自外部因素的烦扰,玩得十分尽兴。

山下、山腰、山顶都有住宿的地方,如果住满了,就算是导游开的店也一样没地方住。

不过山上的床位目前还是很充裕的,只是价格高低的问题。

有些事要特别提醒各位旅友的,如若觉得当地收费低廉或某些服务超值需表达谢意,切不可用金钱来表达,最好的感谢方式是以物作谢,送些如糖果、巧克力、精致钥匙扣、胶卷等小礼品或服饰。这样可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维护一个正常的旅游软环境。

“丹霞始祖”丹霞寺因地处丹霞地貌而得名;也因其悠久的历史、创丹霞寺为先,而被誉为“丹霞始祖”。广东的丹霞寺建于清代,据说是南阳人李允茂、李冲茂到广东做官,因思乡,在同样具有丹霞地貌的丹霞山建丹霞寺,以寄托思乡之情。这也是我们寻踪问祖,寻访位于偏远小镇的丹霞寺的因由。寻访不但让我们广增佛殿常识,而且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丹霞寺丹霞寺景区地处南召县城东12公里留山乡马窝村附近的群山丛中,因每日旦暮,彩霞赫炽,起自山谷。色若渥丹。灿如明霞”故名。丹霞寺原名仙霞寺,古称西霞寺,是豫西南地区现存三大千年古刹之一,与淅川香严寺、镇平菩提寺齐名。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道光十三年(公元1834年)南召县丹霞寺重修碑记:“寺之初,始于唐,盛于宋,兵焚于元,迄明中兴,清乾隆重建至今。”可见,屡废屡建的丹霞寺现存殿宇均为清代建筑。

寺院坐北向南,依山而起,全寺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有殿堂房舍140多间藏于上百亩古柏林之中,另外还有元、明、清砖石塔13座、碑碣8方。寺庙附近有青龙山佛爷洞、摩崖造像、亮马台新石器时代遗址等。

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方丈堂、后祖堂,两侧为石狮、廊房,伽蓝殿、祖师殿、藏经楼、膳房院等。

丹霞寺故事从丹霞寺山门可知,此庙宇为皇家庙宇。以何为据?首先,当然是建筑风格和屋脊的特色建造,这在内乡县衙和南阳府衙已详尽介绍过,在此不再多言。其次,据县志记载,清朝光绪皇帝因袭奖寺内的佛事活动,而赐给寺庙的一面“万岁牌”,可惜此牌不知遗失何处。

跨进山门,就有当地的居士(皈依佛门的俗家弟子)自荐为我们免费讲解寺内情况及佛理。

他为我们讲了天然禅师在这里开创僧院的故事:特立独行的天然禅师云游至留山乡,沿留山河而上,寻至此地,见此地背靠大芒山,左倚青龙山,右邻白虎山,南濒留山河,冈峦起伏,地形险峻;而且苍松翠柏,古木参天,彩云时聚时散,环境幽静,风景极美。于是在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票报皇帝,要求出资在此修建禅院。在当地乡绅自愿让地、政府出资的共同努力下,建起了这座“丹霞禅院”。

听罢有趣的建寺故事,来到天王殿前。殿前左右有一面直径约两米多的大牛皮鼓和一座古钟,据说钟、鼓声能传十里之遥;两座高两米的石狮分立山门两旁,底座上分别镌刻着“丹霞禅寺”和“十方丛林”八个大字。居士介绍说:“丛林”是佛教禅宗对寺院的称呼,用“丛林”比喻集合众多僧侣聚集在一起,像树林般整齐有序地学佛修道,在这修炼场所里陶冶僧格、修学办道;另外“丛林”还有“圣智之林”的意思,即将许多有智慧的人才集中在一起。“丛林”按住持继承的方式分为“法门丛林”和“十方丛林”。法门丛林是指由住持的继承是大师按法系将住持位置传给弟子世袭的寺院,俗世也称子孙丛林,在台湾的寺院多为这种子孙丛林。十方丛林是指广拓天下大德高僧为住持,而不由徒弟继承的寺院……经这么一解说,让人顿悟:为何寺里的前57代方丈中,有两位是日本方丈。原来佛界也有如此不同的人事制度。

步入天王殿,正中为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居士说:“弥勒佛也称未来佛,我们要向他学习三点,即包容心、平等心、喜悦心。可谓:量小非君子,无肚不丈夫。”概况得也挺全面、贴切。

在弥勒佛左右两旁,侍立着神武的四大天王。旁立一牌,逐一介绍各佛的特点与职能。

如身披白盔甲,手持碧玉琵琶的是持国天王,其职责是守护东方;身着绿甲,手持珍珠伞的是多闻天王,其主贵是守护北方;身穿红衣,手握紫金龙花狐貂的是广目天王,他扼守着西方;一身青衣,手执青光宝剑的是增长天王,南方是他的管辖范围;这四大天王还需有团队精神,务使天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如今天下不太平,相信他们的工作也很难做,否则为何皱眉、瞪眼呢?

在大肚笑面的弥勒佛背后是护法菩萨——韦陀菩萨。韦陀(韦驮)菩萨,又称韦陀天,梵名音译为私建陀提婆,意为“阴天”。据说他能率天兵天将为释迦牟尼保驾护航。原本具有印度血统模样的韦陀菩萨,已变成了一名地道的中国武将模样,只见他身披铠甲,英俊威武,手持金刚杵,双手合十,横杵于腕上,直挺而立。

居士问:知道韦陀菩萨手持金刚杵表示什么意思吗?

我们自然摇头,莫非其间又有什么暗示?

居士说:丹霞寺是可以接纳僧侣化缘、挂单、长住的。如何知道?从韦陀菩萨的手持金刚杵便可知。韦陀的手杖提起握于胸前,就表示这个禅院是十方丛林,欢迎各方来客,远游的行脚僧可在此化缘、挂单、安心长住。如果韦陀菩萨是一手握杵拄地,另一手叉腰,则表示本寺不接待来僧挂单,行脚僧不要自讨没趣,最好另投山门。一进寺院,看到韦陀的模样就可知禅院的规模与容量。

原来我们常到的佛教寺庙还有如此明显而又不为俗人所知的奥妙,幸好有如此专业的导游指引,让我们对佛教寺庙有更深的认识与了解。而居士期望通过导游讲解“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教思想,弘扬佛法,向佛而不迷信佛”。

谈佛究源,不觉就到大雄宝殿前,大殿前的楹联描述了丹霞寺四周的环境,以及佛界的爱国心。难怪1995年新加坡龙泉寺广平法师捐资240万元给寺庙,追佛像、修葺殿宇一新,使之香火日盛。

毗卢殿后有两棵千年宋柏,一雌一雄,左龙柏,右凤柏,苍翠劲拔。据说,此两树在****期间曾一度枯死,1995年重修庙宇后,翠枝绿叶勃发,重新复活。树也有灵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