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华尔街规则:培养具有金钱思维和赚钱能力的孩子
26362800000035

第35章 致富的起点是花钱(4)

所以购物时应坚持“三不二要”之原则。“三不”就是要做到:不留恋、不摆阔、不寅吃卯粮。所谓不留恋就是在出门购物前需先详列清单,到了购物点就依照清章上所需物品直接进行选购,而在选购完毕后就不再逗留,避免无谓的消费。不摆阔就更容易理解了,我们有时的消费是为了满足当“大爷”的欲望,常经不起店员的吹捧。还有信用卡的泛滥及不当使用,常会使消费者有种不用付费的错觉,实际上是“现在”享受不花钱,心痛却在下月账单出现时。

“二要”就是我们在购物时要讲求实用、要坚守环保原则。消费时,在讲求实用又坚守环保原则的前提下,我们就不会做出奢侈浪费的消费行为。

从生活各层面来说,食的部分:消费者应以国产的当令蔬果、肉品为主,加工、冷冻食品为辅;尽可能选购有机农产品,以推动有机农业;还有拒绝加入“吃到饱”的行列,以免浪费粮食又折磨自己的肠胃。衣的部分:切忌追求时尚流行,更:不因大减价而疯狂添购不必要之衣物;质料以选购天然纤维纺织品为佳;适当接受“二手衣”的新观念,殊不知别人的“旧爱”可能就是我们的“新欢”呢。电器用品部分:消费者可要睁大眼睛看好,自己选购的商品是否具有环保或节能标章;装置省电灯具或节水设备,绝对能让你在水、电账单上深深地体会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之效。

交通方面:近程可步行或骑自行车,远程则以公共运输工具为主,少开车不但省下油钱、保养费,更为环境减少污染、对抗暖化多尽一份心力。

无论是能源的短缺,或是《京都议定书》中各国全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协议,都显示了这些是国际性的焦点,更是全球性的议题,而身为地球村一分子的我们又岂能置之度外呢?所以,唯有在生活中力行“简朴生活”——少食、少用、少丢,多思考、多分享、多利用,我们才能在节约与环保行动中创造双赢的局面,而在面对庞大的生活消费上,纵使难以“开源”(理财投资),至少你我还可以携手做个环保达人,努力向“节流”奋斗吧!

我们不应该盲目追求多功能,多功能意味着多付钱。作为大人,其实,我们也常常禁不住商家的诱惑,买一些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更何况孩子呢?

在孩子一天一天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也要告诉孩子买东西的时候,不是自己想要买的都有必要买,要注重实用。让孩子不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这不光能够节约下一笔不小的开支,也将培养孩子对商品本身的洞察力,对孩子今后无论是消费或是做生意都大有好处。

告诫孩子,要合理使用零用钱

有一家长诉说他10岁的儿子,天天向自己要零花钱,每次多时几百元,主要用于买零食、打游戏机、买玩具等。不给他零花钱,他就缠着自己哭闹。

有位专家给父母支招:给孩子20元的零花为基数,教育孩子要合理地使用这些钱,要有正确的理财观念。首先孩子的零花钱要定期给,限定数量。每月总体零花钱不超过30元,对如何花这些钱,要孩子有计划,有大体的安排,不得超支。这样可以养成量人为出的习惯。其次,在孩子花钱时,明确规定使用这些钱的范围,只准在买学习用品,或资助因难同学,少买零食,其他皆不准支取,并且,要建立一个支配零花钱的明细账,使孩子养成精打细算的好习惯。最后,父母要定期检查孩子零花钱的去向,发现使用不当的地方及时指出来,让孩子知晓利害。

其实,现在孩子手头并不缺乏零花钱。春节拜年,长辈给孩子“压岁钱”向来是中国的传统。过去“压岁钱”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礼物,它寄托了长辈们对晚辈的关爱和希望。如今,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压岁钱的“行情”也一路看涨,成为孩子不小的一笔收入。除此之外,父母还要给孩子零用钱。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生活得很幸福。能满足的,父母都是尽力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需要零花钱,父母就给。零用钱对父母来说,并不只负责给,还要引导孩子合理使用零用钱。

如果孩子没有计划乱花钱,给他一分都是浪费。如果孩子有计划,合理利用零花钱,那给多少都不怕。因为孩子勤俭节约,会把不需要花的钱存起来。所以,给上学的孩子多少零花钱是一个次要问题,为人父母者都要先想想,如何教育孩子珍惜每一分钱,合理计划,让所花的每一分钱都发挥其最大价值。

有人说,零用钱是孩子学习消费的“学费”。确实,花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从分析需要、节制欲望到收集资讯、选择商家、比较商品的质量与价格,再到讨价还价、找零核对,在支配零用钱的过程中,孩子能学到的东西很多很多。所以,明智的父母不会排斥孩子用钱,而会教孩子如何花钱。

孩子在花钱买东西的过程中,父母要帮助孩子形成合理的消费观念,培养其基本的消费能力。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有了钱,并不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父母要帮助孩子逐步分辨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要让孩子懂得节俭是一种美德,可使我们把更多的钱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在闲暇时候,父母不妨在带着孩子逛超市时,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陈列架前,比较各种货品的质量与价格,学会综合权衡。在购物时,通过“讨价还价”,可以让孩子明白商家的出价与物品的实际价值之间是有空间的,学点“生意经”,避免“吃亏”,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带孩子一起买东西时,简单的运算可以让孩子去完成,让孩子替大人跑腿买东西时,要求他汇报价格与余额,这些都是训练孩子找零核对的实战机会。

孩子上小学以后,可以利用零用钱进行相关的理财教育,比如以下几种理财教育:给孩子开设一个银行账户,让孩子熟悉金融机构办理手续的一般程序,知道账户里的钱属自己所有;让孩子学会计划开支,比如可以让孩子拟一个本周开支的清单计划,为自己的各项开支作一个大致的预算;学会记账与核算,用一个小账本记录自己的开支项目,及时总结以便调整消费计划;针对大宗物品,可以让孩子体验积攒与借贷的意义。比如,孩子想买一双轮滑鞋要100元。父母可提议孩子通过劳动报酬与表现奖励争取额外的收入,同时每周积攒5元,攒足3个月,凑满60元,再向父母借贷40元,2月还清,付息2元。在这些“模拟”的金融活动中,孩子可以真切地领会到储蓄与借贷的意义与价值。

要让孩子知道钱的意义不只是钱。比如,捐赠活动中父母掏钱孩子捐赠,孩子并没有受到爱心教育。最好是让孩子掏自己的钱,孩子就会面临得与失的权衡与选择,这时无论捐多捐少都是爱心的表达。

刚入中年的父母,事业多是处在顶峰,即使不是大富大贵,也是衣食无忧了。加之又只有一个孩子,用在子女身上的花费自是不少。给孩子零花钱是正常的,但不能无节制地有求即给,也不必刻意减少或是不给孩子。

孩子支配合理的零用钱,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决策能力,同时可以让孩子逐渐加深对金钱价值的理解。

关于零花钱的用途,父母应郑重其事地和孩子进行讨论,以期达到彼此满意的解决办法。并且要告诉孩子,协议一旦达成,他就必须遵守执行。

也要让孩子明白,零花钱是家庭生活中的一项制度、规矩,这并不是父母对他施加压力的一张王牌,也不会因父母的情绪好坏而随意增减数量。

总之,父母一定要重视孩子零用钱的问题,给得太多太少都会对孩子金钱观的树立产生不利的影响。一定要以恰当合理的方式和孩子协商,也让孩子学会正确消费,这有助于对孩子理财观念和财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