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青少年成长必读:探索史前的奥秘
26363000000007

第7章 古生物群新探索(2)

据汝阳县三屯乡长期收购龙骨的曹宏欣大爷说,仅他一人在汝阳三屯、刘店地区累计收购的龙骨已有上万斤,而收购龙骨的不只他一人。十几年前,曹大爷从中药杂志上得知龙骨实际上属于珍贵的动物化石,遂对其格外用心起来。1989年,他在收购的龙骨中发现了很多动物的牙齿、骨骼,于是便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写了一封信。著名恐龙专家董枝明先生收到信后,即委派他的弟子吕君昌到实地调查。由于种种原因,该项目未能进一步深入,而汝阳地区发现恐龙化石线索的消息也一直不为河南省地质部门所知。

时间到了2005年,汝阳化石再次引起了学界的关注。这年4月的一天,汝阳县刘店乡沙坪村刘富沟的村民李锤准备建一新房,便到村旁的山坡上挖石头,突然他挖出了一段粗大的灰白色龙骨。他再往旁边挖,龙骨越来越多,并且形状规则,极似动物的骨骼。李锤急忙停手,将龙骨掩埋了起来,并将这一发现告诉了曹大爷,请其尽快联系熟识的地质专家,上报这一隋况。让人遗感的是,在曹大爷联系到专家之前,李锤发现大”龙骨“的秘密泄露了出去,一些人不顾劝阻,大肆采挖这批龙骨。

2006年2月下旬,根据曹宏欣老人反映的情况,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邀请董枝明先生和吕君昌博士一起来到汝阳县刘店乡沙坪村刘富沟,察看了李锤采石时挖到的那个化石点。这个地方规模较大,里面还残存有不少化石。经过小规模勘查,发掘出了一批小化石,但基本可以确认是地球上曾经存在的最大陆生脊椎动物--大型蜥脚类恐龙的化石。

经过一年多的工作,河南省地质博物馆会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在汝阳县发现了约80平方千米的含恐龙化石的地层,并在刘店、三屯乡一带发掘了5处龙骨残存化石点,而震动华夏的大发现也正在其中。在这大量的化石中,经吕君昌博士、徐莉博士以及一些国内外专家研究和确认,已判定有植食性的蜥脚类、甲龙类和肉食性的兽脚类三大类型的恐龙,看来这里是恐龙动物群密集分布的地区,而其中不乏恐龙中的巨无霸。

率先出场的是亚洲最重的恐龙--汝阳黄河巨龙。说起这条巨龙的出世,真可谓历尽坎坷。它于2001年发现于汝阳县刘店乡沙坪村刘富沟野外2号化石点,该化石点被当地百姓当作龙骨采集地已持续挖了近5年,其硕大的身躯已经被蚂蚁搬家式地取走了不少零部件。但根据最终发掘出的化石证据看,它是目前已知亚洲体腔最大、体重最重的恐龙,估计体重达到60吨。汝阳黄河巨龙属于蜥脚类中的巨龙类。蜥脚类恐龙可谓是恐龙时代的”陆地巡洋舰“,它们喜欢成群结队地行走在大陆上,脚步声震耳欲聋,踏起的烟尘遮天蔽日。在蜥脚类恐龙中,巨龙类的地位较为特殊,它们以较粗短的体形、背披纽扣状小甲片等御敌本领生活在白垩纪时期,成为当时最为繁盛的蜥脚类恐龙,也是蜥脚类中最晚进化的一族。巨龙最早出现于大约1亿年前的晚侏罗世,成功填补了因晚侏罗世环境变迁而灭绝的梁龙类和腕龙类所留下的广大空间,繁衍了8000多万年后方才灭绝。

更令人惊喜的是,除了汝阳黄河巨龙,在汝阳县刘店乡野外4号化石点,目前还有尚未完成发掘和研究的另一个巨型蜥脚类恐龙化石。由于股骨过于粗大,发掘组还一度把它认为是硅化木(植物化石)。其复原后的大腿骨长度可达2.35米,背椎、尾椎、背肋要比汝阳黄河巨龙粗大得多,如汝阳黄河巨龙前部尾椎宽o.32米,而该巨型蜥脚类恐龙化石前部尾椎宽0.6.1米,比阿根廷龙还粗壮。这说明当时在此地游弋的恐龙并不限于一两个种类,而是-个种类丰富的以庞大恐龙为主的恐龙群体。

洛阳中原龙低矮的体形给人一种处事”低调“的感觉,就像一只寂寞的大乌龟.但它却是我国目前为止唯一发现有确凿证据的大型结节龙科甲龙。

河南省新发现的恐龙化石中,除了黄河巨龙外,如装甲车般的洛阳中原龙也颇为吸引人们的眼球。洛阳中原龙出土于汝阳县刘店乡刘富村野外3号化石点。2006年,当地群众在得知他们采挖的龙骨为恐龙化石后,自发守护该化石点达一个多月,等待专家前去挖掘。得益于村民的保护,发掘出的标本包括几乎完整的头骨、部分颈椎、背椎、尾椎、一个完整的肱骨、坐骨、耻骨、背肋及大量的甲板,化石整体保存比较完整。

洛阳中原龙属于甲龙类中的结节龙科(结节龙意为背部的小甲片有着结点、节点的恐龙),其低矮的体形给人一种处事”低调“的感觉,就像一只寂寞的大乌龟,行动迟钝而缓慢。殊不知,这只看起来并不很起眼的洛阳中原龙在我国的恐龙史上却有着重要的意义。甲龙类化石最早发现于欧洲侏罗系地层,并在随后的白垩纪得以真正繁盛。甲龙类明显可分为两大类型:较轻便的结节龙科和很笨重的甲龙科。结节龙科生活在欧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甚至还可能生活在南美洲和南极洲。近年来,我国新疆、辽宁、江西等地都发现过甲龙化石,但清一色为甲龙科,并没有发现确凿的结节龙科甲龙。

因此,国内研究恐龙的专家认为,由于恐龙迁徙、演化的原因,结节龙科主要生活在欧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中国并没有结节龙科甲龙。直到洛阳中原龙的出现,才填补了我国恐龙发现上的一个空白。据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徐莉副馆长带领的团队研究描述,洛阳中原龙以头骨的长大于宽、尾椎末端没有尾锤构造、吻端较尖等呈现了典型的结节龙科甲龙特征。装架复原后,体长5米,是我国目前为止唯一发现有确凿证据的大型结节龙科甲龙,而这一新发现为结节龙的迁徙、演化研究也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栾川盗龙可能代表着与鸟类关系最近的一类恐龙,这些身长几米的恐龙一旦披着彩羽腾空而起,那该是一幅多么绚丽动人的景象。

汝阳恐龙化石群发掘取得重大突破的消息不胫而走,百余千米之外的栾川秋扒乡闻讯后立即找到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希望在当地开展化石调查工作。考虑这里过去曾经发现过恐龙化石,2006年3月,河南省地质博物馆、中国:也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应秋扒乡之请,组织了秋扒乡化石点的发掘工作,没想到这里的新发现并不亚于在汝阳所做的工作。

秋扒乡为一深山乡,我们驱车穿秋扒乡而过,只见翠竹古藤沿溪而生,枝垂碧波倒映水面,好一幅绝美的画卷。我们的目的地是-个山间的小水库(水塘)。这个毫不起眼的小水库曾使秋扒乡在20世纪70年代名噪一时。l972年,秋扒乡在修建这个小水库时发掘出5枚硕大的动物牙齿和一些骨骼化石,乡民将牙齿送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类研究所进行鉴定。后经董枝明先生研究,于1979年发表文章确认为暴龙牙齿,并命名为栾川暴龙,这是中国第一次发现暴龙化石。暴龙也称霸王龙,意为”暴虐的蜥蜴“,它是整个恐龙史,乃至整个古生物史上的一个超级明星,自从1905年由美国纽约自然史博物馆的奥斯本命名以来,便成为恐龙家族中的-个偶像。

此前,暴龙仅在北美发现,较完整个体的数量也不过20条左右。栾川暴龙登场于中国”****“时期,虽然与即将掀起的中国恐龙热潮关系不大,但却实实在在证明了中国也有这样巨大的恐龙之王。

栾川恐龙化石主要保存在潭头盆地下部地层中。潭头盆地的出露面积约80平方千米,分布在栾川县和嵩县。经过专家的初步工作,在栾川县秋扒乡-潭头镇一带大约10平方千米内确认化石点20余处,至少4个化石层。而在一处不足50平方米的范围内,古生物学家发现了小型驰龙类、窃蛋龙类、伤齿龙类等恐龙化石,还有巨型蜥蜴类和珍贵的早期哺乳类动物化石,以及至少4种不同类型的恐龙蛋化石。它们都是晚白垩世颇具代表性的著名物种,其中目前已经命名的有河南栾川盗龙。

栾川盆地发现的小型驰龙类化石,经吕君昌博士等研究命名为河南栾川盗龙,它发现于上白垩统地层,属于兽脚类恐龙中的驰龙类,体长2.6米,是亚洲地区除戈壁和中国东北地区外的第一件驰龙类标本。在生物进化上,驰龙类可能代表着与鸟类关系最近的一类恐龙。放飞想象,这些身长几米的恐龙一旦披着彩羽腾空而起,那该是一幅多么绚丽动人的景象啊。

为了科学而准确地复原栾川盗龙,我请教了不少专家学者,其中包括中国地质科学院的生物学家季强研究员。不久前,季强在河北丰宁上中生界的地层中首次发现了世界上最原始的鸟类化石,也就是著名的华美金凤鸟。季强推论,栾川盗龙属于驰龙类,那么它很可能从头到脚都覆盖着松软的绒毛和原始羽毛,从它发现于上白垩统地层(即中生代的最末期)来看,它很可能是世界上已知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

古生物的探索之旅就像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封印,故事就难以停息。正当人们沉浸在发现河南栾川盗龙的喜晚中时,2006年,在河南栾川盗龙发现点不远处,一个小型窃蛋龙化石又让人们屏住呼吸。这具标本从头到尾保存十分完整和精美。此前古生物学家在蒙古发现的窃蛋龙体长约1.8~24米,而栾川的窃蛋龙仅60厘米,这极有可能是目前世界已发现的个体最小的窃蛋龙类。不过这个小家伙还没有被正式命名,吕君昌正着手准备对其展开深入研究。

目前,栾川地区的调查发掘工作仍在继续。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这是一个以小型兽脚类恐龙为主的动物化石群。已经发现的化石包括中等大小的蜥脚类、甲龙类恐龙化石,大型肉食恐龙牙齿化石,早期哺乳动物,幼年巨蜥类头骨以及可能的鸟类化石等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资源。该恐龙化石群目前可基本确认的恐龙种类至少在6种以上,这为人们重建晚白垩世时期栾川一带的古生物系统,研究其物种的进化与迁徙有着重大的意义。

河南是中国南北板块的接合地带:西峡一内乡一线以南,是中国的扬子板块;三门峡一鲁山以北,是中国的华北板块:中间则是两个板块的碰撞结合带。由于河南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它既有南方型的地层和古生物.也有北方型的地层和古生物.更有南北过渡带特有的地层和古生物。而在团内,有如此地质位置的省份只有河南、陕西、甘肃。如今,靠近这两个板块的地区,都是我国古生物化石的重要遗迹区。

“目前研究命名的3种恐龙仅是河南白垩纪恐龙化石群最初的成果,虽然不敢说是冰山一角,但还有更多更重要的发现值得我们期待!”当我问及河南恐龙之前景时,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张兴辽馆长如是说。据他介绍,河南省此前最著名的恐龙遗址要数西峡盆地的恐龙蛋化石。西峡恐龙蛋由河南省地质局于1974年发现,现已发现20多个含蛋层位,每一层位中往往有几种恐龙蛋化石共生。西峡恐龙蛋化石分布之广、数量之大、类型之多样、保存之完美,堪称世界之最,尤其是前不久发现的巨型肉食恐龙蛋更是让外国古生物学界羡慕不已。

西峡恐龙蛋遗址加上豫西两个恐龙化石群,河南已经被人们形象地誉为“白垩纪公园”。因为在此前,中国在内蒙古二连、黑龙江嘉荫、山西天镇和湖北郧县等地的上白垩统地层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但是无论是已发现的恐龙个体大小,还是生物群之繁茂程度,都无法与河南此次的发现相媲美。这一幸运的光环罩在中原河南的大地上,要归因于河南的古地理和古生态环境。

回溯到晚白垩世,即河南栾川盗龙所生活的时代,中原大地是怎样的景观呢?恐龙和其他生物化石为我们提供了确凿的信息:整个中生代期问,我国境内气温都比较高,而且当时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低于现代,晚白垩世古赤道有可能位于海南岛北部,古昆仑-古秦岭-古大别山这一地形界线往往成为南北两大气候-植物带的分界线。通过对地层中保存的植物孢子和花粉化石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远古河南境内的植物至少也有几十种,其中不少植物与现生植物还有联系,如现今的银杏、杉树、枫树和玉兰都可以在那个时候找到踪影。

这很可能归功于白垩纪河南境内分布于今南阳邓州、信阳以及周口附近的三个大湖。如今,这些白垩系地层有的已经出露于地表,给我们带来大量的古生物遗迹,如灵宝、卢氏、渑池、济源、汝阳、栾川嵩县的秋扒一旧县地区、南阳的南召-方城和西峡一内乡一线以及信阳大别山北麓,均成为恐龙化石、恐龙蛋化石最集中的地区。“我们在全省15个县、13个中生代盆地均发现了恐龙或恐龙蛋化石。”徐莉博士这样说。

而且,星罗棋布的湖泊和发育的河流也让古生物化石的保存成为可能。经常爆发的山洪会带来泥石流,这足以卷起泥沙掩埋大量尸体,或让尸体顺着水流的方向沉淀于山间盆地的底部,在被泥沙封闭的无氧环境中,恐龙与其他动物的尸体慢慢石化了。而栾川多数古生物标本都发现于靠近湖边的夹有砾石的透镜体中,一件件标本静静地保存在其中,等待借古生物学家之手重新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