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老年生活咨询手册
26364000000008

第8章 养生益寿(2)

▲什么叫养德养神?

养德养神即通过道德修养,如理想、情操、精神等方面达到养心调神的目的。

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在《中庸》中提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即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必然会获得高寿。自古以来,人们就把道德做为立身之本,凡是有所作为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作为一定的行为评价尺度,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如“廉洁奉公“、“救死扶伤”、“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等等。道德的修养是养心调神,只有心地善良,光明磊落,心胸开阔,宽以待人,才能真正达到养德养神。

▲怎样“闭目养神”?

闭目,是先放松眼肌,再放松面部肌肉,放松心胸,静心,不思不想,使整个身心处于虚静之态,以乔神。

养神的闭目与睡眠的闭目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养神闭目,重在调节精神;睡眠闭目,则重在休息。

一般来说,人的疲劳多表现在面部和眼睛上,身体消耗的全部精神活力中,眼睛的消耗占四分之一左右。闭目为的是心静,去掉私心杂念,性情乐观,心神得养。

▲“生气”有学问吗?

人的一生,绝对避免生气,是不可能的事。不生气永远保持乐观也很难。对此,生气的学问,就在于生气之后,能有一套制怒的方法。

1.当你不愉快时,不要闷在心里,应该主动地想法解决问题。

2.找出生气的原因,认真分析,汲取教训。

3.遇到冷静,尽量避免冲动行事。

4.学会忘却,忘却不愉快的事,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

总之,生气之后不至于作病,影响身体健康,这就是学问。

▲为什么不能喜笑过度?

开心的笑对人来说确实有益健康。但是,过度的喜笑、狂笑对健康就极为不利了。当你大笑或狂笑时,腹部以及全身的肌肉会出现酸痛的感觉,以至出现呼吸屏气、血压升高、心律不齐、小便失禁等现象。即便你不笑了,这些现象一时也无法控制。对于体弱多病者,尤其是年迈者就可能致病甚至危及生命。当今临床因喜笑过度而出现的力衰竭过重,脑溢血,以至当即死亡者也不乏其人,由此可见,喜笑过度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为什么意志坚强有利健康?

意志是为达到某种既定的目的,而自觉努力的一种心理状态,包括自制力、耐力等等。人的心理状态意志坚强与否和身体健康有很大关系。

《素问?经脉别论》明确指出:“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勇者,意志坚强,有利于气血运行和经络的通调,此时,不容易被疾病相侵害:相反,意志薄弱者,气血经络不通畅,偶遇风寒,易感疾病,且不利于康复,在《素问.汤液醪醴篇》说:“精神进、意志定,故病可愈。”即:精神状态好,意志坚强,疾病就容易痊愈。

▲为什么精神乐观有利长寿?

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生活乐观的人,无疑对身体大有裨益。精神乐观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在发笑时,肺部比平时扩张很多,同时胸部肌肉也加强运动。另外,还可促进循环系统的功能,使血液流动的速度增快,新陈代谢旺盛。与之相反,整天闷闷不乐,忧郁寡欢,常年如此,必然机体遭受损失,导致疾病。

古人说:“乐而忘忧。”所以,要想长寿就必须做到精神乐观。

▲饮茶与养生有什么关系?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开门七桩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

喝茶对健康大有裨益。老年人因生理上的变化.往往对口渴不敏感,所以,要养成每天不渴也要适当饮水的习惯。可以喝适量的茶水。喝茶可增加氟的摄取量,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老年人不宜喝浓茶,因为茶叶里的******会导致兴奋过度,心动过速、心律不齐或失眠等。

适量饮茶不仅生津止渴,还可兴奋提神、助消化、活跃思维、增强记忆、延年益寿等功效。

▲古代养生家为什么强调“粥养益寿?“从中国人的饮食结构看,主食就是“五谷”,以五谷为补,与其它食品相比,五谷一般无副作用,无大燥、大热、大凉之虞,只有养生健身之功效。

古人认为,粥不仅能畅胃气,而且能生津液。清代医学家汪昂认为“病中食粥与脏腑相宜,远外它物所能及也。”可见补的功效早已被古人所重视。

吃粥不仅健脾、益胃、易于消化,而且对某些慢性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羊肝粥能治老人视物昏花,迎风流泪;梨粥、百合粥有益于肺结核病人;肾炎病人吃黄芪粥;肝炎病人吃山药、山芋粥;糖尿病人吃南瓜粥等,都能起到一定的食疗作用。

▲养生饮食为什么要“谨和五味“?

“五味”,系指酸、苦、甘、辛、咸。能使这五味不偏嗜太过,而使其五味调配合理,促进身体健康,叫作“谨和五味。”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说明遵照养生原则,做到饮食有节,调和五味,使其营养合适,就能健康长寿。

五味不同,它们的治疗作用也不同。如辛味,有发散、行气、行血或滋养的作用;甘味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酸味有收敛、固涩作用;苦味有泄和燥的作用;对此,在安排食谱时,不宜饮食太杂,五味厚重相互干扰,容易影响脾胃,产生病变。

▲怎样做到因时调节饮食?

春、夏、秋、冬四季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都要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老年人影响颇大。除了增减衣服,还要特别注意饮食。

一般来说,春天万物复苏,对人体而言,宜食猪肝、羊肝等动物肝脏。勿多食酸味,以助养肝气。夏天,人易出汁,应以清暑热、补气阴为主。像梨、木耳、豆腐、绿豆、鸭肉等适宜夏季食用。勿多食苦味,以养肺气。秋季气候干燥,需食用养阴润燥类食品,如百合、蜂蜜、鸭肉等,少食辛辣食物。冬天天气寒冷,是老年人进补的最好季节。宜食羊肉、虾、党参、黄芪、山药等。

▲老年人饮食应注意什么?

步入老年,消化功能逐渐减弱,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多素少荤。老年人一般好静少动,热能消耗减少,摄取过多的荤食,极易引起发胖。人体过胖会引起许多疾病。

2.宜鲜忌冻。新鲜蔬菜不仅易于吸收,且有营养。存放过久的食物营养成分减少,食后易患病。

3.宜少忌多。饮食要饮八分饱。一是可以防止肥胖,二是能减轻肠胃负担,保持消化功能的正常运行。

4.宜软勿硬。老年人宜吃松软食物,早餐宜吃粥,粥能健脾益胃,易于消化和吸收。

5.宜淡忌咸。吃成过重加重心脏负担,可使血压升高,引起心脏和脑血管病。

6.宜温忌冷。老人多有体质虚寒之症,饮食宜温良少生冷。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不宜冷饮过度。

▲怎样做到节欲养精?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若不藏精,则五脏皆衰,筋骨皆惰……”这说明肾精盛则生命力强,能抵抗寿身体不利因素的刺激,抗邪防病。

从中医养生学角度讲,人若保得一分****就多延一分寿命。因为****中的主要成份是前列腺素、蛋白质、锌等物质,其中前列腺就存在人的脑、胸腺、骨髓、肾、肺、胃、肠及神经等重要器冒中,它能帮助控制炎症、血压、血凝块、平滑肌的活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机能均有影响。

所以养生必节欲,节欲才能保精,精气旺盛不衰,人才能长寿。

▲为什么伤肾能导致多病早衰?

寡欲保精,保精必养肾,肾为精之府,肾精亏耗,则元神扰乱,必早衰折寿。正如唐代孙思邈所言:“精少则病,精尽则死。”后世医家无不强调戒****,节房劳的问题,因为房劳消耗肾精。肾精是人生命之根本,肾精伤必然影响寿命。古代《长生秘典》曾指出不节欲保精,自然会危害身体。

纵欲伤肾,可导致肾阴虚或肾阳虚,并且可由肾虚导致全身性各种疾患,因房事过劳而肾亏者,常能出现头晕、耳鸣、腰酸、背痛、心悸、失眠、健忘、头发脱落等症状。

肾虚之后容易导致的病有:脑中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前列腺肥大、低血压、老年性痴呆等等。

▲怎样对待老年人的房事?

人到了60岁就进入老年阶段了,脏腑功能明显衰退,肾气衰微,性的欲望和能力也明显减退。这时,一般都强调要“远房帏、绝嗜欲”,但是.老年人的个体差异颇大,甚至相当悬殊,因此那种认为老年人就理所当然地绝欲,是不对的。唐代孙思邈说过:“六十者闭精勿泄。若体力犹壮者,一月一泄。凡人气力有强过者,亦不可抑忍,久而不泄,致生痈疽。”这就是说,性生活要依据身体实际情况而定。当然,放纵者必然有损天年。要顺其自然,既不要戒绝,又不可勉强为之。

▲“人与天地相应“学说指的是什么?

《内经》提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的观点,说明人的生存规律必须与天地日月的变化规律相一致,顺应自然。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违背了自然规律,人体的正常机能就要受到影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就“天人相应”来说,“老天”的各种变化都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对此,要想健康地生存,掌握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尤为重要,与此同时,还必须建立和保持同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关系,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什么是四季养生法?

《灵枢、本神篇》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强调人体必须顺应四时的自然变化,根据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调摄生活,就能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健康。

春季宜早起到户外活动,避免久卧,以舒发冬之郁闷,使肝气升发,舒筋骨、利情志,保持气血调畅,精神愉快。

夏季酷热,应以避暑为本,饮食以清淡为主.外出纳凉不能随地而坐卧,以防湿冷入肤。

秋季适于养肺,不食葱、姜、蒜等辛味之品,多吃酸味果蔬。饮食要多些温食,不食寒冷之品。

冬季属水,故宜养心。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心实则肾固。这一季节适合进补,多吃些鱼、肉、蛋等。

总之,根据四季气候的各自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春夏秋冬养生方法,以达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寿。

▲怎样“濯足养生“?

《医碥》说:“两脚之气血既壅滞不行,则周身之气血亦不宜通。”说明足部的气血通畅与否,关系到人的整个机体。

传统医学认为,人体的腿部和脚部与肝脾肾三脏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濯足可以使足部血脉通畅,缓解腿足的压力,增强足部的抵抗力,预防腿部酸痛和脚部冻疮,还可预防脚气病。濯足不仅可以清除疲劳,而且还有助于安眠。对头痛、鼻炎、感冒、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痛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常言道:“人老先老腿。”对此,在每天临睡前,用热水泡脚半小时,擦干后,用手摩擦双脚,只要长期坚持,就会达到健身的目的。

▲为什么“发宜常梳“?

头发是有生命的,一个人头发生长的好坏,会直接反映出人体的健康程度,如果身体里缺铁,头发就会干燥,还容易脱落。如果头发提前呈现衰老状态,例如白发、脱发、逐渐脱头等,这首先反映出头皮气血衰弱。

宋代《晁氏客语》中记:“冬至夜,子时,梳头一千二百,以赞出阳滞,使五脏之气终岁流通,谓之神仙洗头法。”

可将身体坐直,两腿并拢,双手手掌向下手指压在鬓角上,逐步向头后部揉搓,要向上经过头顶,达到头后部为止,三十次为一回,每天以做五回为宜。可改善头部的血液运行,不仅有利于头脑健康、清晰,更有利于人体内脏的健康。

▲什么是咽唾养生法?

古代养生家称唾液为“玉泉”、“甘露”等,可见唾液对人体的重要。唾液即津液,是一种最为宝贵的液状营养物质。因为津液中含有矿物质、激素、淀粉酶等物质,津液充盈,才能健康长寿。

而津液不足则常常引起老年人的口干、舌燥、无汗、皮肤干枯、大便秘结、耳鸣等症、中医认为:“肾液为唾。”而人的健康与否,主要取决于肾的盛衰。

具体做法是:将口腔洗漱之后,用气来鼓动双颊,做鼓嗽动作30次为一回。30次后,口内津液产生,等津液满口时,分3次慢慢下咽。

此法初练时,津液很少,长久坚持,可治疗年老体衰的各种病症。

▲老年人怎样沐浴有益健康?

西医认为,洗澡能保护皮肤卫生,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清除疲劳和改善睡眠。

老年人的洗澡次数要因人而异,因气温而异。胖人次数多些,瘦人次数少些。一般盛夏每天一次,春秋每周1—2次,冬季每周或半月一次。

每次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老年人洗澡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饥饿时不洗澡。此时洗澡,轻者容易引起头晕、眼花、心悸、手颤、血压降低;重者还会引起虚脱或低血糖性休克。

2.吃饱后不要立即洗澡。因为洗澡会使皮肤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流向全身皮肤,胃肠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很容易引起胃病。

3.水温不要太热。太热的水会导致皮肤脱水引起皱纹,还会使高血压、冠心病人发生心肌梗塞。

4.洗澡时间不宜过长。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吸收过多的水蒸汽会影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