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鼓手
26365600000148

第148章 自己的·民族的·世界的(代后记)——陈勇纵论世界华文微型小说(1)

北极村陈勇

北极村(电视台高级记者,研究生。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以下简称北):陈勇先生,很高兴您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接受我采访。借此机会,祝贺您大作《中国当代微型小说百家论》出版。您在中国香港作家东瑞访谈录《虎山行路难》中提出“世界华文微型小说中心在中国,中国微型小说中心在大陆,大陆微型小说中心在郑州。”请问:您提出“三个中心”理论依据是什么?

陈勇(中国作协会员,小小说作家网特约评论家,以下简称陈):中国大陆以微型小说作家身份加入中国作协的作家,逾百人。省级会员上千人。出版微型小说集的作者,几百人,上千部。2010年6月13日,有24部微型小说集,包括我《声音》在内的2部评论集,参评第5届鲁迅文学奖。《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发行逾百万册,拥有庞大的读者群。这些,都是外国华文作家们无法比拟的。2010年11月23至26日,“坚守与突破——2010中原作家群论坛”在郑州举行。百余位河南籍作家、评论家齐聚郑州,讨论在当今全球化、网络化的背景之下,文学该往何处去等议题。论坛通过了“中原作家群宣言”,号召中原作家努力使文学重放光彩。中国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铁凝与会在论坛开幕上致辞,点评中原作家创作特点,称中原独有的文化底蕴是写作的巨大财富,并高度赞扬郑州小小说:新时期以来,河南文学的另一个亮点是以《百花园》、《小小说选刊》为根据地形成的,以郑州为龙头的全国小小说创作中心,它以充满活力的文体倡导与创作事件,有力地带动了全国小小说的发展。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著名评论家****在主题发言中也对郑州百花园杂志社所倡导的小小说亊业给予充分肯定,并高度评价说:新时期以来河南小说创作还有一个非常耀眼的亮点,就是以《百花园》和《小小说选刊》为园地,使河南的郑州成为全国小小说创作的中心。小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得到普遍承认,被正式纳入鲁迅文学奖的评奖范围,成为当代文坛最富于活力和生机的文体之一。其他与会的作家、评论家也纷纷对郑州为中国小小说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予以肯定。

“我想一提的是:现时海外各国/地区的华文文学(包括微型小说)都显得非常不景气,它如果不是受到有意的压制,就是被无情的边缘化。目前,只有中国这边的风景特别亮丽!微型小说/小小说以飞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推出了成千上万甚至上亿的出版物,成绩可观。海外各国/地区在这方面则相形见绌,完全失衡。”这是新加坡黄孟文先生在为本书所作序言《璀璨多目的微型小说天空》中说的话,再次印证了我的观点。

北:您在微型小说创作和评论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您的评论,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理论研究的空白,令人钦佩不已。这些成就的取得,原因何在?您与纯理论家的主要区别在哪里?换句话说,您写评论的优势在哪里?

陈:与纯理论家相比,优势在于我有非常丰富的创作经验。目前,出版了《在水一方》等小说集9部。微型小说集《吹萨克斯的男孩》收入凌鼎年主编《世界华文微型小说100强》第二辑,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全国公开发行。《鱼鹰》等几十篇小说获全国大奖,《吹萨克斯的男孩》,《老人与狗》等小说分别在泰国《中华日报》,新西兰《华页报》,澳大利亚《汉声》等海外报刊发表。当然,也积累了许多失败的教训。这些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是我宝贵的精神财富,纯理论家是无法拥有的。打个不恰当地比喻,生孩子的女人,与不生孩子的女人,对待孩子的态度与感情,具有本质区别,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用心去感受与体会。纯理论家写评论是纸上谈兵,我则是身经百战,二者具有本质的区别。故宋代陆游在《冬夜读书示马聿》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北:作为从事中外微型小说理论研究的著名评论家,您认为影响世界华文微型小说进一步发展与繁荣的因素有哪些?微型小说进一步走向世界,亟待解决哪些问题?

陈:中国之外的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中老年作家居多,青年作家后继无人,出现青黄不接现象。二是各国发展不平衡。新加坡从事微型小说写作的作家,多达几十人。并且创作与评论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成为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创作基地。而有的国家,只有几个人在写,难以形成气候。三是艺术手法有待进一步提升。微型小说进一步走向世界,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普及与提高。普及,应从娃娃抓起。德国女作家黄雨欣,2005年在柏林创办雨欣中文学校,传播中国文化。梦凌在《繁星闪烁——泰国华教和华报推动了新一代的华文教育》一文中写道:“中泰两国人民的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泰国研究专家谢光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考证,早在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开辟南海丝绸之路时,中泰人民就开始商业贸易往来。史学界也普遍认为,泰族的祖籍也在中国。公元650年,泰族曾在中国云南大理建立了南诏国。10世纪才移居泰国。1285年,政府原住民吉祖,建立泰祖人的王国,中国人正式移居泰国始于清朝初期,鸦片战争后达移民人数达到高峰。据统计,从19世纪8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止,平均每年约有1.5万人南渡泰国。据统计,在泰国定居华人超过六百多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华人在发展文化和经济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移民的到来,中国人把中国文化也带到了泰国,促进了汉语教学的萌芽和发展,也促进了中泰文化的交流。

泰国是东南亚国家中唯一未受欧洲强权殖民化的国家。在泰国的教育制度中,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以佛教为主的国家宗教的影响格外引人注目。泰国的学校类型除了国立学校以外,还有私立学校和宗教学校。三种类型学校长期并存,互为补充,互相影响,形成了泰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整体。由于泰国境内人口分布不均,地理状况有差异,各区域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各区城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教育差距

泰国汉语教学曾在五十年前蓬勃发展,泰国华人爱国青年参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由于政治风暴的影响,东南亚国家出现了排华事件,很多华文报被封闭,泰国政府也开始限制华文教育,华文学校遭到扼制,学习华文的人士被逮捕、判刑,泰国华文教育走入低谷,青年一代中懂华文的人越来越少。

作为海外华侨华人社会重要支柱的华文教育在泰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18世纪晚期,泰国出现了华文学校的萌芽。泰国近代华文学校出现于20世纪初,从此,泰国的华文教育步入了正轨。然而,大泰主义的兴起让华文教育蒙受了巨大的挫折。战后,泰国华文教育经历了短暂的复兴,但大泰主义复活、冷战思维的影响以及泰国政府长期贯彻的同化政策严重抑制了华文教育。中泰建交改善了两国关系,但却无法改变华文教育走向式微。长期的同化政策使得大部分华侨归化当地,华文教育的性质随之由母语教育转变为外语教育。1992年,冷战结束缓和了国家之间因意识形态不同产生的矛盾。同时,中国的崛起增加了华文作为商业语言的使用价值。泰国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全面开放了华文教育。泰国华文教育步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近年来,中国国家汉办加大了对泰国华文教育的投入力度,孔子学院在泰国12所高校挂牌,孔子学堂也在11所中学挂牌,为泰国华文教育注入了蓬勃的生机。泰国因此兴起了“华文热”,学习华文的人数与日俱增。但在充分利用发展机会的同时,必须妥善地解决可能制约发展的各种问题,唯此才能保证泰国华文教育能够良性发展。华文教育在当今泰国获得发展的最重要原因是华文已经演变成为外语。泰国的华文教育发展经历了起步、繁荣、限制、衰落和恢复五个阶段,教育形式从私塾家教、庙寺学堂发展到建立学校,并允许各级各类学校开办汉语教学,使华文教育重获生机并迅速发展。泰国国内学习汉语者已达25万人,全国教授汉语的院校有大学、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各种汉语培训学校以及远程教育共573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为止,泰国拥有正式注册的华文民办学校119家,各华文学校的学生多则千余人,少则数十人。泰国各大学已经把华文正式作为第二外语考试招生。泰国著名的大学,如朱拉隆功大学、法政大学、易三仓大学、农业大学、艺术大学和曼谷国际学院等都开办了华文课,并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就,培养了一批硕士生。有些大学已经与中国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侨大学、厦门大学等高等学府建立了校际关系。泰国全国76个府的华人社团、会馆、同乡会等组织开设的华文补习学校、夜校、培训班、华文讲座等更是不胜枚举。

1975年7月1日,克立·巴莫以泰国总理的身份和******总理在北京正式签约并建立了两国友好外交关系。随着泰中两国关系日趋好转,泰国的汉语教学重新被注视。1978年11月5—11日,******副总理首次以官方身份来泰国拜访泰国国王。1981年5月14日,泰国诗琳通公主受中国政府邀请,首次正式访问中国首都北京,从此,两国在经济和文化关系领域进入了友好合作发展的新时期。华文在泰国也因此受到极大的欢迎,整个泰国的华文教育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

泰国对华文教育的政策和策略经历了自由时代、控制时代、放宽管制时代和支持时代四个阶段。通过增加预算、有策略的规划、讨论会、培养华文教师,改进教材和多媒体教育,增加课程时间,逐步解决教师与学生的问题,实施系统的管理方式等多种措施,泰国的华文教育在曲折中蓬勃发展起来,泰国华文教育走向复兴。